為什麼二舅可以定規則

2021-01-09 臥談眾生

(1)

記得我讀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在二舅家吃飯。當著眾多親戚包括我們父母的面,二舅對我提了一個「三不」要求:在整個讀書上學期間「不抽菸,不喝酒,不談女朋友」。大家哈哈一笑。而我卻銘記在心。還有一次,二舅當著我的面對我的父母說:你們還是要少看點電視嘛,二娃還要上學得嘛。那時候全村只有二舅家有一部黑白電視,全村的人都去看,我父母也基本天天晚上要去看。從此,平時晚上父母不再帶我去看電視了。二舅的要求,就是給我定規則,每一條我都做到了,於是我就變成了「聽話的孩子」。小時候,其實二舅對我應該說過很多話,為什麼這兩件事對我印象特別深刻呢?而且幾乎是「言聽計從」呢?為什麼是二舅提出,不是大舅,不是么舅,也不是我父母提出呢?這就是今天我想分享的一個話題:定規則。誰可以制定規則,可以制定什麼規則,規則的針對性問題,規則的有效性問題。

(2)

什麼是規則?就是規定有所有為有所不為。那麼規則是由誰制定的?從剛才的小故事中看到為什麼是二舅制定了規則,不是大舅,也不是么舅,我父母也沒有制定。我想有幾個原因:1.二舅那時候是小學校長了,應該是我們親戚當中文化程度最高的。

2.二舅家那時候常常吃肉,應該是我們親戚當中經濟條件最好的。

3.最關鍵,二舅為人正派,心地善良,對他的兄弟姐妹,對所有的侄兒侄女都一視同仁,都有物質上的幫助和精神上的鼓勵,就是村裡誰家困難了,找他借錢,他都不推脫。大家都佩服他。這樣一來,二舅就成了我們家的「權威」,大家都敬重他,佩服他,他說的什麼話,大家聽得進去,他評的什麼理,大家都服氣。什麼是權威?權威就是對權力的一種自願的服從和支持。二舅的權威是自然形成的,由他的學識,眼界,品德,經濟地位,社會地位,人格魅力決定的。因此,大家對他的服從和支持,都是發自內心的認同。人們對權力安排的服從可能有被迫的成分,但是對權威的安排的服從,則屬於認同。反對者可能不得不服從權力作做出的安排,但是服從不等於認同。權威就被認為是一種正當的權力,也可以說是極具公眾影響力的威望。因此「權威」制定規則,是毋庸置疑的。

(3)

因二舅的權威地位,他定的規則我都遵守了。在沒有任何激勵,監督和約束下,為什麼我自願遵守了呢?二舅為什麼對我制定了這樣的規則呢?仔細想來,他可能考慮了三點:

第一,利益立場。他定的規則,完全從我的利益出發的,不是從大人角度,也不是他個人角度。甚至為了我,都委婉地對我父母提出了批評。二舅的利益立場,都是為了我更好地學習,給我營造一下良好的學習環境,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讓我走正道出發的。沒有私心,完全為我考慮。

第二,案例證據。「三不準」的提出是有前車之鑑的,大舅家的兒子,我的表哥,聰明,帥氣,口才好,成績好,當時已經是重點中學的初中生了,也是二舅非常喜歡的一個孩子。但初中住校後,脫離了父母的管轄,表哥恰恰犯了三條紀律中的兩條:抽菸和談女朋友。成績逐年下滑。二舅應該是看到這個慘痛的教訓後,有感而發的。

第三,簡單易行。二舅給我定的規則,沒有宏篇大論,沒有唱高調,沒有教條,也沒有任何強制性,簡單,也易行。我做起來,不算難事。我樂於遵守。

(4)

二舅的權威還來自於他的「嚴厲」,無論對他自己的孩子還是對所有親戚的孩子,他都一視同仁,該表揚表揚,該批評批評,而且都是當面進行,「不給面子」,直到現在。其實,他對每個孩子的「愛」都是一樣的,說的話,做的事都差不多。但孩子的確都是不一樣的,有「聽話」的孩子和「不聽話」的孩子,雖然都尊重二舅,但孩子的反應卻不一樣。二舅的親兒子,我的表弟有時候就愛「頂嘴」,認為二舅過於保守,過於固執,有點管得寬。我給表弟說了三點,他喜歡聽我的話,因為他從小到大都跟在我屁股後面,自然要親一些。

第一,尊重父輩。你的爸爸,我的二舅,年紀雖然越來越大,但他還是那個他,他的愛還是那麼直接和滿滿,我們永遠都是他的孩子,請允許並尊重他表達愛的方式。有點「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的意思哈。尊重父輩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不用跟父輩爭對錯,爭輸贏,火鍋的紅湯清湯任他選,至於你愛吃什麼,回頭自己單獨的時候再去自由選擇。

第二,提升自己。我們兒輩逐漸長大,成年,成家立業,也為人父母。這一路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長大的過程。角色都在不斷變化。父輩有什麼錯?對錯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到底怎麼認為的?我們的想法到底怎樣的?這就要求我們自己不斷學習,提升,長大。我們能獨立思考,能獨立解決問題,父輩自然就放心了。

第三,陪伴父母。儘量回家吃飯,那一刻恰恰是父母每天盼望的時刻。有時候我們嫌父輩「管得寬」,我們要知道父母「管得寬」是一種表達,一種不願與孩子分離的表達,一種需要陪伴的表達。我們很多時候,做好陪伴就行,聽父輩說,任他做什麼菜,一起吃是最重要的。想想,當我們做到這三點,與父輩的衝突是不是會少一點?你不頂嘴,爭吵是不是少一點,「定規則」那個人是不是不知不覺變成了你?表弟跟我的交流很愉快,有可能在他心中,我也是「權威」了吧。

(5)

當要結束本文的時候,在定規則守規則方面,我突然想起《莊子》的「外化內不化」了,更能體現我的本意吧。君子合而不同。為人處事隨和禮讓,待人接物溫文而雅,凡事順而少爭執,這是外化的表現。但君子不是沒原則,君子更能堅持內心的信念,原則問題不會讓步,這是內不化的表現。外化內不化,堅持並有融通,通達和堅守一併而行,有取有舍,有進有退。這就是君子做人的張力和定力吧。

生存隨機應變,生命有所堅守。

相關焦點

  • 二舅的生活
    昨天下午和二舅打電話的時候,他正在大街上打掃衛生呢!記得這應該是年後第一次打電話吧!由於疫情,今年春節的時候,也沒有見到過二舅。都半年多了,才打了一個電話,感覺有點愧疚。我二舅去寧波有五年了,在那裡當環衛工人,每月3500元,生活的非常開心。
  • 表哥:已配陰婚,二舅操辦的;二舅:絕對沒有
    表哥:已配陰婚,二舅操辦的;二舅:絕對沒有山東禹城方某洋被虐致死案持續升溫,網上已經從一審宣判的畸輕,慢慢轉移到女性權益、農村社會習俗、智障人士權益保護等範疇。由此可見,網民的智慧是巨大的,網絡的力量是無窮的。當然,無論議論的中心如何蔓延,但是,背後人們對於公平正義的訴求沒有變。網上一片火熱,家裡也不靜板。
  • 大舅二舅和三舅,永遠都在媽心裡
    當村支書的時候,肯定煩惱不少,不知為了什麼事,大舅想不開,「失蹤」了一天多,當我們從山上找回他的時候,我媽除了痛哭就是痛罵,好像把大舅罵清醒了。二舅那會上了中學,平日裡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的。但是他似乎有點天生的暈場,一到大考肯定不靈。於是媽出錢讓他上了一個淶水那邊的高級中學。三舅就不同了,鬼機靈。被學校保送上高中,保送也是要考的。
  • 鄉村紀事:想要再婚的二舅
    文:蔣雪芹圖:來自網絡二舅媽去年過世,二舅想再婚,三個兒子各自成家,表嫂們過日子比王熙鳳還精明,早已不需要他了。二舅多才多藝,吹拉彈唱均在行,年輕那會兒,在一個黃昏橋頭,他就是用二胡勾去了二舅媽的心。二舅有紅牆青瓦私宅一進,有湖裡私田20畝。
  • 大舅去二舅家找三舅誰是小偷錢是誰的?智力題正確答案分析
    智力題題目內容描述如下:大舅去二舅家找三舅說四舅被五舅騙去六舅家偷七舅放在八舅柜子裡九舅借十舅發給十一舅工資的1000元。  問:1、究竟誰是小偷?2、錢本來是誰的?  >  >  >  大舅去二舅家找三舅說四舅正確答案如下:  錢原本是十舅的,是要準備發給十一舅的,借出之後是九舅的,沒發工資之前是九舅的,(因為9舅是個窮老闆)(11舅是本該得到錢的那個人)。
  • 窩囊的二舅,做的這兩件事,讓村裡所有人刮目相看!
    文:似水流年圖:來自網絡母親一共兄妹三人,大舅、母親和二舅。就在大舅十一歲,母親九歲,二舅僅僅六歲的時候,姥姥不幸病逝。外祖父留二舅在家幾天,只要有吃的儘量先讓二舅先吃飽,然後又不得不狠狠心,把二舅送回去,儘管二舅雙手死死抓著外祖父的胳膊,不停地搖晃著苦苦哀求。從那以後,二舅再也沒有一個人偷偷跑回過家。也許是寄人籬下境遇的生疏感,使二舅感覺不到家庭的溫暖,也許是養父母極其強勢的性情,使他們對二舅的要求異常嚴格,也許是對外祖父的「無情拋棄」的怨恨,二舅變得越來越不善言辭,越來越老實膽小。
  • 七十歲的二舅,從光棍變身土豪,人變了,我該怎麼勸?
    二舅生活在鄭州市的一個城中村,去年因為舊城改造,分了兩套房子和一百多萬的拆遷款,他一輩子沒結婚,光棍一條沒有孩子,只有一個侄女。我二舅今年快七十歲了,打了一輩子光棍,他的身體一直不是很好,年輕的時候就患上了氣管炎,一直到現在。去年,鄭州市中原區趕上拆遷,正好二舅住的老房子在拆遷範圍內,二舅的房子有一個大院子,按照補償原則和二舅的意見,他分了兩套房子和一百多萬的拆遷補償款。
  • 四舅的尷尬
    四舅一輩子做老師。退休了進城裡住,進城的房子是四個子女湊的。兩個女兒每人三萬,兩個兒子每人兩萬,自己補餘款,買了一個七十多平的二手房。四舅的退休生活一點也不輕鬆,他把農村兩個兒子的孩子,都接收過來了。兩個男孩,一個女孩,老兩口負責孩子的飲食起居。
  • 【家風】楊功戰:六舅是個老八路
    你六舅挎個靶鬥子,跟著二狗就去了黃樓,到了傍黑天,二狗回來了,挎著你六舅的那個靶鬥子,他說你六舅跟八路走了。那一年你六舅13歲。從此後,你大舅年年清明都到十字路口燒紙,覺著你六舅死到外邊了……」母親不止一次地給我講六舅離家當八路的事兒。一直過了十二三年,土改時候,姥姥正坐在家門口納鞋底,一個腰扎武裝帶的年輕人來到姥姥跟前,姥姥問他找誰,那人說他是六子,姥姥當時叫一聲「我的兒……」就昏了過去。
  • 野山:四舅的果園子
    四舅的果園子緊挨著村子的西頭,二三畝地大小,裡面有桃、蘋果和核桃。果園子沒有圍牆,四周是一圈稀稀疏疏的花椒,這裡民風淳樸,從來沒人進園子偷摘,每當果子成熟的時候,四舅會先卸下兩籠,用扁擔挑到村子裡請鄉親們嘗鮮。
  • 我的四舅
    爸爸是經四舅介紹到市政府的。四舅是1937年就去了延安的老革命,也是一位作家。當時他寫的劇本《紅娘子》正在成都上演,還出版了一本他編寫文字的《紅娘子》連環圖。所以,他比較富裕,有稿費收入。四舅去延安後,渺無消息。解放軍進入成都那天,外公擠在城門的歡迎人群裡,看呀看呀,希望能在軍人行列裡找到四舅。其實,在成都解放前幾天,四舅就已經秘密進城,做民主人士的工作了。
  • 散文|向秋:四舅獨酌
    四 舅 獨 酌文 / 向 秋去看望四舅,四舅正一個人喝酒。坐在沙發上,一邊側身看電視,一邊端了不鏽鋼茶缸子,喝酒。我問他還喝酒?四舅說喝。問他喝多少?他說一天三頓,喝不了一斤。四舅是近八十的人了。頭些年身體不好住院,醫生讓他把酒忌了。
  • 金晨卡斯柏約會,揮別二舅迎來老鐵,金晨真是來約會的嗎?
    要知道,金晨的第一位男嘉賓張繼科就是活生生被金晨處成了「二舅」!卡斯柏和張繼科從某種意義上說,外形極其相似,只是卡斯柏稍微壯了那麼一點。可是兩人第一期相處下來,貌似聊天還挺投機!第二期的前半部分,兩人一起打保齡球,打桌球,很是甜蜜,完全就像是小情侶的約會模式。似乎,網友們的猜想錯了,金晨和卡斯柏還是有可能成的!可看完兩人約會的第二期,大家都徹底改變了這個想法!
  • 很多農民擔心養老,文化少又老實的四舅卻不愁,他怎麼就能做到
    的確,目前農村老人的養老主要還是要依靠兒女,有的農村父母50幾歲,兒女就要給父母拿養老錢,如果是城裡,這個年齡的父母還都在為兒女奮鬥呢,這也是為什麼找對象都不願意找農村出來的,不可否認無論是在經濟條件上,還是以後養老都不樂觀。有的人會說,農民就是一個弱勢的群體,年輕時辛苦地幹活,老了養老錢百八十塊,就是不公平。可有一句話說:天道酬勤。
  • 喝酒本想把痛苦溺死,結果自己卻被喝酒溺死了——回憶我的四舅
    但是四舅是我見到的為數不多的幾個在波浪翻騰的洪水中可以從河這邊遊到河對面的人。小時候我就覺著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是可以戰勝讓我無比恐懼的洪水的大英雄。圖片來自網絡四舅不光水性好,酒量也特別好。可以說已經到了嗜酒的地步。
  • 農村老話為啥說「娘親舅大」,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娘家才是靠山
    對於一個一般婦女,全部的社會關係都可以涵蓋在這裡面了。    一個婦女最重要的意義就是他把父親以及丈夫的兩個家族給溝通起來了。在農村有句老話不知道泥聽沒聽說過,那就是「娘親舅大!」    關於「娘親舅大」這句話不知道你是做和理解?這是因為古代封建社會的社會制度傳承下來的!
  • 棒球規則(二)
    二術語定義  1、判定(adjudged)  裁判員根據判斷所作出的決定。  註:本判定沒有抗議的餘地,但裁判員運用規則錯誤時不在此限。  2、申訴(appeal)  守隊隊員對攻隊隊員的犯規行為要求裁判員判以出局的行為叫「申訴」。
  • 和平精英:一分鐘教你學會最「騷」的操作動作,「六舅蹲」!
    在和平精英當中,有很多槍法走位,那麼你知道「六舅蹲」是什麼嗎?簡單來說,就是利用探頭,在左探頭之間點擊蹲下再點擊右探頭,就是俗稱「六舅蹲」。那麼,你們都知道「六舅蹲」有什麼優越之處嗎?他又是如何進行操作的,讓諾言來教你吧。
  • 六舅破產求借無門,有人背著錢來,看來人才知是20年前種下的善事
    老家舅舅特別多,十一舅跟我歲數差不多,倒不是,我母親家孩子多,是我這些舅舅是叔伯舅和親舅舅一塊排下來的,我姥爺他們哥五個,我親舅舅就兩個,一個是六舅,一個是八舅。也就是說,我要說的六舅,是我的親舅舅。可市場急速變化,一個南方的大品牌打進了這裡的市場,小的品牌被打壓的不行,市場快速萎縮,六舅不得不做別的產品,可效果不好,當年就把錢全賠進去了,還借了不少外債。六舅從峰巔一下落入了低谷。而更讓人絕望的是,六舅被人給起訴了,如果不還款就要坐牢。
  • 《極光之戀》劇情虐:李明哲發現親舅陰謀、何靜文流產
    ­  明哲發現親舅陰謀 網友跪求導演「別虐了」­  在明哲無微不至的照顧與全心全意的陪伴下,靜文的身體與心態漸漸好轉。然而家庭的幸福似乎並不能解決企業面臨的窘境。一心信任小舅的明哲終於發現了小舅的陰謀,在對峙下,明哲得知從小自己就被親舅舅當做搞垮超能集團的棋子利用,連自己的親生母親也在小舅的控制之下,這讓苦苦找尋生母多年的明哲萬分痛苦,掙扎不已。明哲借酒澆愁,買醉而回,失意落寞的深情與癱倒在地的姿態十分惹人心疼,眼中的淚光與彷徨也引得網友感慨:「求導演對明哲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