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首例動脈置管溶栓術實施

2020-11-26 中安在線網站

  由於動脈血栓堵住了血管導致下肢缺血,市民張先生的腿足足疼痛了50天。近日,合肥市濱湖醫院成功通過溶栓導管溶解血栓,為患者解除了病痛,避免了截肢。據悉,此項新技術的成功應用在我省尚屬首例。

  據血管外科張君醫生介紹,針對此病,傳統的介入治療是將導管插入動脈,但此療法溶栓療效較低,血管再通率不高。目前,國內醫療發達地區常採用的方法是應用溶栓導管技術,也就是將溶栓導管直接插入血栓,點對點直接擊破。通過從患者正常下肢動脈側置入溶栓導管,在微導絲的引導下把溶栓導管側孔段完全置於血栓內,同時通過溶栓導管注入溶栓藥物溶化血栓,從而使患者梗阻血管再通。這一療法的優勢,在於可以使溶栓藥物完全局部作用於血栓內持續灌注,保證血栓得以迅速溶解,大大提高了溶栓效果。

相關焦點

  • 當陽市人民醫院成功開展 首例下肢動脈置管溶栓、支架成形術
    本網訊(記者宋瀟瀟,通訊員樊勇、餘陳)近日,當陽市人民醫院成功為一名右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者實施了右髂外、股淺動脈置管溶栓及支架成形術。此項介入技術的成功開展,標誌著該醫院在血管疾病治療方面開啟了介入治療的新篇章。
  • 置管溶栓術為下肢動脈栓塞男子解除「截肢」風險
    近日,一位右下肢動脈栓塞患者在上饒市第五人民醫院成功實施了置管溶栓術。此術的成功開展,標誌著該院血管介入治療又取得了新的突破。  53歲的魯先生是廣信區人。8月9日,身體健碩的魯先生突然出現右下肢疼痛、發涼,用他自己的話說,「一直疼,不敢下地走動,晚上也睡不好覺,特別難受!」。
  • PICC置管後右心房血栓形成,該如何安全溶栓?
    研究背景PICC(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在臨床實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也存在一些併發症和風險,如上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甚至肺栓塞。診療過程患者急診行肺動脈導管溶栓(CDT)+上腔靜脈濾器植入+右鎖骨下靜脈CDT手術。術中血管造影顯示PICC管周圍右腋窩和鎖骨下靜脈有一長條血栓,另右心房有一血栓。上腔靜脈、左右肺動脈分支血流通暢。
  • 首例自主肺動脈置管溶栓術獲成功
    日前,市醫院血管外科主任張有卓應用血管介入技術「肺動脈置管溶栓術」,成功救治了一位肺栓塞患者。該例肺動脈置管溶栓術為血管外科首次自主開展,手術的成功對於該院血管外科介入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具有積極意義。    患者趙某,68歲,因下肢深靜脈血栓脫落形成肺栓塞,導致呼吸困難、胸痛,在市醫院血管外科住院治療。
  • 【健康你我·原裝生活】揪出腸繫膜上動脈狹窄的「肇事者」!
    血管造影:是診斷腸繫膜上動脈狹窄和閉塞的金標準,顯示為管腔內狹窄或充盈缺損,另可了解側枝循環情況及留置導管溶栓的效果;一般與治療同時進行,不單獨用於診斷。 介入治療:有經股動脈腸繫膜上動脈血栓抽吸術、置管溶栓術,腸繫膜上動脈支架植入術,血管腔內治療具有微創、成功率高、併發症低、住院時間短等特點,特別是腸繫膜上動脈狹窄和閉塞患者多為高齡,常合併多種疾病,其安全性與外科相比具有明顯優勢,近年來已逐漸被作為治療腸繫膜上動脈狹窄或閉塞的首選方法。
  • 透析老人突發第4次內瘻 溶栓2小時終打開"生命通道"
    溶栓小組評估後認為,血栓形成時間尚短,可以嘗試溶栓!「這是生命的通路,讓我們再堅持一會兒吧。」劉雲護士長及孫科護師配合進行穿刺,穿刺點選擇在內瘻靜脈端,頭皮針要穿過部分血栓,但針尖在血栓的遠心端靠近瘻口處,這樣進入體內的尿激酶可以直接衝向血栓部位。劉大爺內瘻為前臂中段重建內瘻,動脈位置深,在超聲引導下,患者到達醫院後15分鐘即完成穿刺!
  • 瀘州地區首例:市中醫院成功開展Angiojet新型機械吸栓術
    該技術為微創手術,具有一次性手術完成、減少手術次數,減少溶栓藥物使用劑量和溶栓時間,快速清除動靜脈內血栓、降低大出血等併發症優勢,在瀘州地區屬首例。目前患者恢復較好,已康復出院。魏宇介紹,深靜脈血栓是臨床常見血管疾病之一,主要表現為下肢水腫、疼痛。最危險的併發症為血栓脫落導致的肺動脈栓塞,尤其是急性、大面積肺栓塞,可導致病人急性猝死。
  • 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一文搞定
    1995年NINDS研究證實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發病3小時內給予rtPA靜脈溶栓能顯著改善90天的神經功能,且每治療3.1個患者就有1例因此獲益。2008年歐洲急性卒中協作研究(ECASS)顯示在發病後3-4.5h內,rtPA溶栓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症狀,並能增加30%預後良好的可能,雖少量增加出血的發生率,但與3h內溶栓治療的出血率相當,不良事件和病死率亦相當。
  • 如何快速定位腦梗死的供血動脈
    33.4~33.8%    腦出血約佔15~25%    蛛網膜下腔出血    靜脈竇栓塞    短暫缺血發作(TIA)急性腦卒中的影像檢查    1.CT平掃( noncontrast CT,NCCT):發病4.5小時之內可以完成靜脈溶栓治療的患者
  • 一文理清:卒中典型CT表現及其對溶栓的影響
    《急性卒中溶栓治療》對卒中發病6h內典型的CT表現及其對溶栓的影響進行了介紹。推薦閱讀☟☟☟急性腦卒中CT讀片不難卻也不易,這些要點必須掌握!而CTA發現在左側頸內動脈近端有一段較長的血管管腔狹窄。在腦卒中起病8h內,該患者接受了左側頸內動脈支架植入術。術後的第3天,腦卒中症狀完全緩解。圖12.9b和圖12.9c分別顯示了患者在接受支架植入前後的血管成像圖。
  • 醫護齊心 兩小時內瘻溶栓為患者打通生命之路
    值班醫師王琪了解情況後,馬上與泌尿內科副主任高延霞主任醫師及劉雲護士長匯報,緊急啟動內瘻堵塞應急預案,聯繫溶栓小組及通路醫生。王強醫生立即到場為患者行床旁超聲評估內瘻情況,發現距離瘻口近心端1.5cm處有血栓形成,血栓長度約2cm,內瘻近心端血流消失。
  • 好消息:國內專家研究納米機器人,能快速除血栓,帶來溶栓新思路
    好消息:國內專家研究納米機器人,能快速清除血栓,帶來溶栓新思路! 該團隊研發了一種納米機器人,可自主運動,在連續靶向給藥時,能夠實現短期溶栓和長期溶栓的目的。
  • 寧德市首例採用超聲引導下開通閉塞人造血管手術成功
    這是目前我市首例超聲引導下球囊擴張成功開通閉塞人造血管,標誌著該院在處理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術方面實現突破。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線」常「堵車」血液透析是目前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治療措施,血液透析得以實施的首要條件是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因此血管通路的好壞,決定了患者透析的效果和長期存活率,是患者維持血液透析的「生命線」。
  • 郟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超聲引導下塞丁格技術PICC 置管術
    1月14日上午,該院首例超聲引導下塞丁格技術PICC置管術在腫瘤科成功實施,置管過程十分順利,為患者的後續治療建立了一條無痛、通暢的靜脈通道,病人及家屬非常滿意。當日上午,首例置管成功完成後,緊接著又實施了第二例手術,這是一名右側乳腺癌術後患者李某,她的血管極為細小,靜脈穿刺非常困難,為使患者減輕痛苦,不耽誤後續治療,我們為其選擇左側貴要靜脈為穿刺點,順利置管,術後患者感覺良好。什麼是PICC置管?經外周靜脈(貴要靜脈、頭靜脈、肘正中靜脈)穿刺置管,使導管尖端定位於上腔靜脈的導管。
  • 腦苷肌肽:溶栓時間窗之外的多靶點神經保護藥物
    靜脈溶栓和血管內血栓切除術的治療策略已經取得較多研究進展,但由於溶栓治療窗僅為4.5h,因而需要對溶栓時間窗之外的卒中患者探索新的神經保護和神經再生治療方案。腦酐肌肽是由多肽、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游離胺基酸等組成的多靶點神經保護藥物。
  • 德州市中醫院成功完成首例顱內動脈支架植入術
    患者在全麻下進行腦血管造影術,術中發現左側大腦中動脈M1段閉塞,給予腦血管腔內取栓術,效果不佳,反覆造影發現患者左側大腦中動脈M1段重度狹窄,給予顱內動脈支架一枚,原本閉塞的顱動脈血管瞬間通暢了。晚上11點,右側股動脈穿刺點封堵器封堵成功後,醫護人員將患者安置到ICU病房繼續查看,這時,李元民身上已經被汗水浸透了,但是他還依舊在為患者家屬進行講解。
  • 中國醫大一院開展東北首例「新型階梯式」血液透析用隧道式中心...
    中國醫大一院開展東北首例「新型階梯式」血液透析用隧道式中心靜脈導管——逆行置管技術 2020-06-15 0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基底動脈閉塞症候群 你不可不知的七大要點
    雙側椎動脈從鎖骨下動脈發出,並且在腦橋延髓連接處匯總形成基底動脈(BA)。 BA 可以分為三段:近段、中段和遠段。基底動脈最遠端發出雙側大腦後動脈(PCA),供應枕葉、顳葉下部;通過較大的動脈分支供應顳葉內側,通過穿支動脈供應丘腦和中腦上部。BA 其他重要分支還包括小腦上動脈(SCA)、小腦前下動脈以及腦橋穿支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