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果在西非一直很受歡迎——但是直到一百多年前,它才被帶往歐洲和美國。BBC Future將就可樂果如何幫助創造了全球最暢銷的產品之一——可口可樂,進行一番研究。
你可能聽說過,可口可樂曾添加了一種讓消費者上癮的成分:古柯鹼。其英文名的前半部分「coca」(古柯)指的是古柯葉的提取物。可樂創始人、亞特蘭大化學家約翰·彭伯頓(John Pemberton)將此種提取物與含糖糖漿混合。
在19世紀末,古柯葉提取物與葡萄酒的混合物是一種常見的滋補劑,而彭伯頓調製飲料,是為了避開當地禁止出售酒精的法律。而可樂英文名的另一部分代表另一種成分:可樂果。它雖然沒有古柯那麼臭名昭著,但或許更容易讓人上癮。
可樂果莢大約有兩英寸長,呈綠色。裡面的果肉肉質緊實,就像板慄一樣;其果肉呈紅色或白色。可樂果的原產地是西非,很久之前人們就一直將它們作為興奮劑來咀嚼。這是因為可樂果中含有咖啡因和可可鹼,這些物質也存在於茶、咖啡和巧克力中。可樂果重還含有糖和柯拉素——據說是一種心臟興奮劑。
過去商人攜帶可樂果行進數百英裡進行交易,就是因為它們價值很高(圖源:iStock)
可樂果富含提神物質,西非種植可樂果的歷史長達數百年。歷史學家保羅·洛維喬斯(Paul Lovejoy)認為,多年來西非一直都將這種枝葉茂盛的樹木種植在墳墓上,或是作為成人儀式的一部分。可樂果需要保持溼潤,不易運輸,但商人們還是不遠萬裡,穿過森林和草原,運輸可樂果。需要可樂果的公司了解它們的價值:1581年,薩赫勒西部的桑海帝國統治者在清真寺建成之際,將黃金、貝殼和可樂果作為禮物,送給廷巴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