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人都被誤導了?麋鹿測試成績,根本說明不了操控性

2020-11-22 騰訊網

大家好,我是電動車公社的社長。

社長在上周末去試駕的時候,被銷售拉著一通吹。

「我們的車操控特別好,你看麋鹿測試成績就知道了,各種吊打同級別車型!買它就對了!」

社長回到家之後就在想:

會不會有很多人都認為麋鹿測試成績=操控性?

一搜抖音,發現不僅許多普通人這麼想,就連不少汽車媒體也在向這個方面引導。

今天,社長就來和大家科普一下,麋鹿測試為什麼不能說明一輛車的操控性?

01. 一翻成名的麋鹿測試

,」

想說清楚麋鹿測試,還得先拉奔馳鞭個屍。

1997年,有一家瑞典的汽車雜誌Teknikens Värld(技術世界),對全新的奔馳A級進行了麋鹿測試。

結果卻讓所有人大跌眼鏡:奔馳A級居然在測試中翻!車!了!

這一下就引來了大量吃瓜群眾圍觀:怎麼,奔馳這是幹了什麼虧心事?

社長先來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麋鹿測試:

在冰天雪地的北歐地區,有一種世界上最大的鹿科動物,駝鹿(moose)。

(一隻體型碩大的駝鹿正在穿越停車場)

由於這個身高2米、體重500-700公斤的大傢伙食量驚人,生活半徑很廣,經常跑上公路和高速駛來的汽車相撞。發生事故後,汽車會鑽到鹿腿下面,導致駝鹿直接飛進風擋玻璃,直接襲擊駕駛者。

由於氣囊無法有效保護,撞擊部位又是頭、頸等關鍵部位,每年都會導致數百人喪生!

為了它,北歐地區不得不專門立個警示牌,提示人們注意:

(駝鹿出沒,請注意)

這時,機智的瑞典人提出來了個好辦法。

既然解決不了鹿,就解決車吧!惹不起躲得起,只要我方向盤轉得足夠快,駝鹿就撞不上我。

在這個背景下,衡量一輛車緊急避障能力的「Moose Test」,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麋鹿測試,逐漸在北歐地區流行開來。

它模擬的就是如果車道上突然出現一頭駝鹿,車輛通過打方向成功躲避,並且最終回到原車道上的能力。

至於為什麼叫麋鹿測試而不是駝鹿測試,大概只有從西方來的聖誕老人才知道了(聖誕老人的鹿是馴鹿,也有許多人認為是麋鹿)。

我們說回奔馳的翻車事件。

就算是在翻車之前的成績,奔馳A級也還不如公認的爛車、前東德製造的衛星牌小轎車。

要知道那臺號稱東德甲殼蟲的Trabant 601,沒有轉速表、沒有轉向燈、也沒有後備廂、0-60mph加速時間需要整整21秒也就算了,就連安全帶都沒給配!

在柏林圍牆倒塌之後,它的二手車售價更是低到幾馬克,比同樣重的廢鐵都便宜。因為它的車身並不是金屬製造的,而是棉纖維和樹脂的混合物,四捨五入就是塑料。

一開始奔馳還不承認,指責Teknikens Värld作為一家汽車媒體恰黑錢,拿了友商的好處費。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奔馳A級在麋鹿測試中翻車,奔馳似乎也發現了不對勁,開始甩鍋給輪胎供應商固特異。

但更尷尬的是,奔馳自己拿來測了一次,也翻了……

事後才發現,奔馳為了碰撞安全和更大的車內空間採用的「三明治夾層」底盤設計,讓A級的重心過高,物理上就是容易翻車,神仙來了也救不回來。

這件事情被曝光之後,令戴姆勒-奔馳集團的高層大為震驚,立刻下令暫停所有奔馳A級的交付,並且召回了售出的2600臺,用整整1年的時間重新設計底盤,把車身降低。

在換了寬胎之後,奔馳A級還裝上了當時的先進技術——電子穩定系統ESP(只有奔馳S級和頂配運動車型才配搭載),這才讓奔馳A級勉強通過麋鹿測試。

也正是這一場鬧劇,直接讓奔馳在內的許多汽車廠商標配ESP,推動了ESP的普及,也讓麋鹿測試「一翻成名」,被全世界所認可。

02. 麋鹿測試到底是個啥?

,」

這個麋鹿測試,可不是真的要去撞麋鹿,而是測試車子能不能在極限狀況下躲開麋鹿。

國際上,麋鹿測試有專門的學名,叫做雙移線試驗。

顧名思義,就是連續緊急變道兩次——

先往一邊躲避,再往回變回原車道,和我們平時緊急避讓是一樣的操作。

只不過,我們平時一般一次就足夠了,而麋鹿測試為了試出車輛的極限,還要再變一次道回來。這就對車輛的穩定性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當然,它的測試方法也並不難。只要按照固定的長度和寬度擺好幾排樁桶,以恆定的速度開進測試區域,在不踩剎車和油門的情況下做出高速閃避動作就可以了。隨後,把這個恆定的速度逐漸提高,直到車輛失控,並再次由前排的測試人員進行失控速度的驗證。

失控的標準有兩個(劃重點,後面要講到):

一是側傾,也就是外側車輪翹起,或者嚴重點,直接翻車;

二是側滑,也就是車輛軌跡不受控制,或者嚴重點,直接甩尾。

在失控之前的最快有效成績,就是這輛車的最終成績了。

只不過,由於樁桶擺放的長度和寬度都有所限制,所以能夠通過的速度不會很快。一般來說,成績高於70km/h就算合格, 80km/h以上就可以說明車輛非常穩定了。

(大眾高爾夫GTI測試中)

在一票做麋鹿測試的媒體中,最出名、也最權威的還是一翻成名的Teknikens Värld。他們拿出的麋鹿測試標準,當時乃至現在都是最嚴苛的。

車內不僅要坐滿4名乘員,行李廂也要負載相應的配重。

以及比起國際標準來說,更快的入彎速度:在結束區域A的行駛後,才停止加速和制動(國際標準是進入區域A2米之後,也就是紅點的位置,就已經開始停止加速和制動了,更長的滑行距離也會讓入彎速度更慢一點)。

(圖片來源:懂車帝)

所以,很多媒體對於車輛穩定性的評價,也都來源於Teknikens Värld。

03. 麋鹿測試為什麼不能說明車的操控性?

,」

我們先來看一看此前Teknikens Värld拿出的麋鹿測試榜單。

滿眼望去,前排除了各種保時捷,就是頂級超跑。

但是居然被一臺名不見經傳的雪鐵龍霸榜了!而且一霸就是二十年!難道保時捷還不如一臺老爺車嗎?

這是因為,麋鹿測試是一種「穩定性控制測試」,用來評價緊急避障能力的它,是主動安全性測試!從來就不是衡量車輛操控性的標準!

這是為什麼?

社長剛才給大家划過重點,車輛失控的原因是側傾和側滑。

想要提高麋鹿測試成績,只要能控制好側傾和側滑就可以。

關於側傾,有這樣一個公式:

只要(m·a)×L2也就是側傾力矩小於(m·g)×L1/2穩定力矩,就不會翻車。

社長給大家翻譯一下:兩個前輪之間的距離L1越長,重心高度L2越低,側向加速度a越慢,越不容易翻車。

對於一般家用車、尤其是轎車來說,是達不到翻車的標準的,也就無法影響麋鹿測試的成績。

那為什麼有些SUV和皮卡容易翻車,有些轎車(說的就是你,雷克薩斯ES200)後輪也會離地呢?

是因為這些車型的懸掛行程長,經過壓縮後改變了重心O的位置!再加上連續變線,把此前懸掛儲存的轉動慣量釋放出來,變成了一個旋轉的力,加劇了車身的動態變化,最終導致側翻發生。

所以奔馳緊急召回A級,也是通過更寬的輪胎加長L1輪距,降低L2重心高度才解決了翻車問題。

奔馳A級召回的另一個舉措,是加裝ESP電子穩定系統。

正是ESP在麋鹿測試中起到的極大作用,讓大家以為麋鹿測試成績好=車輛操控好!

我們知道,車輛想要運動起來,必須要依靠輪胎和地面接觸的摩擦力,也叫抓地力。

但這個抓地力是有限的,根據輪胎好壞、以及地面附著力不同,輪胎能提供的抓地力也不一樣。

根據初中物理知識F=m·a,輪胎能夠提供給車輛的加速度a,也是固定的——

這也就是說,加速度的四個維度——向前加速、向後剎車,向左轉和向右轉,都有一個上限。只要突破了這個上限,輪胎就會抓不住地,就會失控!

藉助知乎大V老和山老司機的一張圖來說明:

輪胎抓地力的極限,就是這個紅圈。紅圈以內怎麼操作車輛都很聽話,可以穩穩地抓住地。

但如果又想全力剎車又想全力轉彎,那只能轉到不抓地的綠區,輪胎就會抱死,從滾動摩擦變成滑動摩擦,從而導致車輛失控。

(在剎車踩到底的情況下,是沒辦法轉向的。想要轉向,就必須松一點剎車。ABS防抱死系統,就是這種幫助你鬆開剎車的系統)

ESP在麋鹿測試中做的,其實就是在輪胎抓地力處於綠區的時候幫車輛剎住內側後輪/外側前輪,讓車輛回到紅區,不再失控。

由於ESP的存在,給了許多家用車提高「表面操控性」的機會。

因為麋鹿測試的成績是按照進入測試區的速度來計算的,並不是緊急變道時的速度。

所以只要ESP介入足夠早、也足夠合理,能夠在變道的時候把速度大幅度降下來(從綠區拽回到紅圈),再配上不明顯的側傾,就能拿到高分!

反觀那些高性能車,由於儘可能保留駕駛體驗,ESP的介入普遍比較晚。

他們進入測試區的速度,基本上就是緊急變道時的速度(紅圈)。

再加上車身比家用車寬上許多,在麋鹿測試這種窄路上也不佔便宜。

這也就是說,家用車和高性能車之間,差了至少一個ESP的距離!

所以,麋鹿測試並不是操控性測試,而是典型的主動安全性測試,考驗的是車輛能否安全躲避障礙物。

操控性測試,才是貨真價實地比誰的紅圈更大,也就是在變道的時候開多快,還能不失控。

那些因為某臺車麋鹿測試成績優秀就說操控好的小夥伴們,可以轉變一下觀點了。

04. 該如何看待麋鹿測試?

,」

看似公平公正的麋鹿測試,其實也有許多貓膩。

就比如滿載4個人和司機自己,成績肯定不一樣(質量m會影響轉動慣量等參數)。

樁桶的擺放寬度和擺放長度,同樣會影響測試結果。理論來說,只要樁桶足夠遠、足夠寬,得出100km/h的麋鹿測試成績都輕輕鬆鬆,作弊搞個幾km/h根本是小意思。

而軸距,也會影響一輛車的成績:比如12米長的卡車,按照麋鹿測試的標準成績只能為0,根本開不過去啊!

(再放一遍這張圖)

以及,駕駛員的技術也會影響最終的成績。所以瑞典的Teknikens Värld,一直都是同一位編輯進行主測工作。

所以,麋鹿測試只有在上述標準都統一的情況下才有可比性,否則就是耍流氓。

但麋鹿測試就完全沒有意義了嗎?不是的。

作為公認的主動安全性測試,麋鹿測試依然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車輛的緊急避險能力。

這種能力就好比銀行卡裡的存款,我可以不用,但不可以沒有。

既然70km/h的成績只是及格,那麼連及格線都達不到的車,在我們購買的時候,就要好好斟酌一下了。

而麋鹿測試在歷史上,也成功地讓幾家車企正視了產品的缺陷,並通過更新ESP和懸架系統對車輛做出了改進。

除了著名的奔馳A級之外,還有豐田的Hilux皮卡、Jeep的大切諾基……

這無論是對消費者還是車企,都是一種雙贏。

相關焦點

  • 麋鹿測試價值何在?80km/h的麋鹿測試成績又意味著什麼?
    [車友頭條-車友號-一同選車]  麋鹿測試誕生於歐洲,之所以叫"麋鹿測試",是因為在歐洲許多地方,經常會有麋鹿突然橫穿公路的現象發生,而一般駕駛員遇到這種情況都會下意識地打方向閃躲,這時如果車輛的可操縱性差,很容易發生側滑甚至翻車,造成嚴重的交通事故。
  • 雪鐵龍天逸憑藉3.369秒成績刷新CCPC麋鹿測試紀錄
    11月17日-18日,在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汽研)舉辦的2020年中國量產車性能大賽(以下簡稱CCPC)天津站上,東風雪鐵龍天逸C5 AIRCROSS以3.369秒的成績打破該賽事3年記錄,榮獲2020年CCPC麋鹿測試全場第一。   同時,在18日下午的國內首場溼地麋鹿測試中,東風雪鐵龍天逸C5 AIRCROSS跑出了3.461秒的成績。
  • 「菲常快訊」豐田Supra麋鹿測試成績公布!77km/h
    眾所周知,「麋鹿測試」是國際上衡量車輛安全性的重要標準。麋鹿測試來源於這種分布於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和北美大部分地區的動物,它們經常會在車輛前出其不意地跳出來,與高速行駛的車輛相撞,造成嚴重的交通事故。因此,「麋鹿測試」中要檢驗的就是車輛迴避麋鹿這類障礙的能力。
  • 操控性太差!豐田RAV4 Prime插電混動版麋鹿測試成績僅63km/h
    不過,今天要說的不是這些,而是豐田RAV4 Prime麋鹿測試表現。瑞典汽車媒體TeknikensVrld對豐田RAV4 Prime進行了著名的麋鹿測試,該測試要求車輛在狹窄的區域內進行規避機動測試。然而,這一次豐田RAV4插電混動版讓人失望了,以失敗告終,測試成績甚至不如豐田RAV4 Hybrid(混合動力版)。
  • 汽車評測中常說的「麋鹿測試」到底是什麼鬼?
    除了常規的測試以外,還有一個非常小眾的測試項目,叫做"麋鹿測試"。麋鹿測試這個名字可能大家比較陌生,下面就來說一說麋鹿測試到底是什麼。麋鹿測試是一種測試車輛在緊急情況下避險極限的項目,通常是在車輛滿載的情況下以特定的速度駛入測試路段,在不踩剎車和油門的情況下急打方向躲避障礙物,如果沒有發生失控或翻車的情況,就會逐步提高測試車速,來確定車輛的極限。簡單的來說就是在車速較快的情況下進行緊急避險,所以也有人稱之為緊急變線測試。那麋鹿測試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 車輛麋鹿測試是什麼?一文看懂測試的安全價值!
    經過多年的演進,麋鹿測試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中形成了一套詳細的標準,測試過程是參試車輛滿油,車上只有駕駛員一人,開啟車身動態穩定控制系統,以某一速度通過測試區,不加速也不制動,只打方向進行變線閃躲。如果沒有發生失控或翻車的情況,就會逐步提高測試車速,能通過的最高速度,即為該車麋鹿測試的成績。因此,通過麋鹿測試的成績越高,則說明車輛的可操控性越好,安全係數越高。
  • 雪鐵龍天逸麋鹿測試告訴你底盤牛在哪兒!
    同時,在18日下午的國內首場溼地麋鹿測試中,憑藉其優異的操控性跑出了3.461秒的2020年度好成績,力壓2020年其他品牌車型的乾燥路面成績。 其規則是,車輛在進入測試區域後,測試者對車輛的方向控制和動力控制同步進行,確保以最快的速度通過障礙路段。測試中,車輛操控性、ESC調校、輪胎性能、剎車性能、動力性能等都會對最終成績產生影響,因此評判更加全面、綜合,相比常規的麋鹿測試數據更加準確、真實。
  • 老司機常說的「麋鹿測試」是什麼?很多人沒搞清,看完你就秒懂
    隨著消費的升級,人們對購車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如今消費者對於汽車的動力,還有操控性都非常看重,所以很多人在購車之前都會看一些評測節目,其中麋鹿測試就受到了很多購車人士的喜愛,那麼問題來了,老司機常說的「麋鹿測試」是什麼?
  • 「麋鹿測試」到底是什麼?竟讓全新RAV4在瑞典「栽跟頭」
    《Teknikens Vrld》表示:當車輛ESP沒有進行調整前,不建議消費者購買。而在近日,一汽豐田廠家對國產的全新RAV4進行了測試,通過視頻可以看出,不僅車身穩定可以控制,而且車速達到了71km/h,廠家測試人員稱:受制於場地的限制,不然速度還可以更高。同一款車在不同的國家由不同的人來測試就是兩種成績。到底哪個成績才更可信呢?
  • 近30款車型參加麋鹿測試,奪冠的為什麼是它?很多人都想不到
    而當我追問具體對性能有什麼要求時,他卻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反問我道:「性能都包括哪些?」,最後,在我一番科普下他才理解,原來一輛車的綜合性能,並不單指加速的快慢。其實,這樣的情況在我們身邊很普遍,不少人都會想當然的認為加速=性能,實則不然。
  • 老司機嘴裡常念叨的「麋鹿測試」,到底是什麼?
    相對於這些直觀反映車輛性能的測試,還有一個較為小眾的測試內容,可能有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麋鹿測試」。這個測試不是要讓我們開車去撞麋鹿,它的英文原文為「moose test」,直譯過來的話其實應該是駝鹿,不是給聖誕老公公拉雪橇車的麋鹿。
  • 所謂的「麋鹿測試」測的到底是什麼?
    大部分人關注到這項測試,首先會被它萌萌噠的名字所吸引(不就是狍子麼...2333)~麋鹿,一種鹿科大型食草類動物,大部分分布於北歐的斯堪德納維亞半島和北美大部分地區,特別是在北歐地區,這種調皮的動物經常會在車輛前出其不意地跳出,與高速行駛的車輛相撞,造成嚴重的交通事故。所以為了降低該類事故發生的概率,人們發明了以這種動物命名的測試項目。
  • 「麋鹿」不「迷路」,汽車機動規避測試
    要知道要知道,麋鹿的體型是十分龐大的,成年麋鹿體重可以達到300多公斤,對於行駛在路上的汽車來說撞到它可不是鬧著玩兒的。所以當駕駛者遇到麋鹿突然穿過馬路時,通常都會下意識躲避,至此麋鹿測試正式孕育而生。不過麋鹿並非是站在馬路上不動的,所以測試項目雖然叫作麋鹿測試,實則是為了躲避行人、兒童或者是路面異物,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為是汽車機動規避測試。
  • 麋鹿測試是什麼?為什麼這麼多車都怕?
    對於麋鹿測試相信很多對車感興趣,或者經常看汽車測評文章的人都有聽過,但還是有不少人對於麋鹿測試的含義一知半解或是從來沒聽過,對於怎麼測、為什麼要測你都知道嗎?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車評人口中常提到的麋鹿測試到底是什麼。
  • 用SUV打榜麋鹿測試,雪鐵龍天逸的自信到底來自哪裡?
    但諸多媒體常常在報導中,津津樂道的卻是雪鐵龍的操控極限和麋鹿測試成績。 那麼,歐洲人所熱衷的麋鹿測試其意義在哪裡呢? 在麋鹿測試的兩天時間裡,天逸C5 AIRCROSS在第一天的「避障」成績鎖定在3.369秒上,領先於2019年的冠軍車型——長安逸動PLUS 1.4T的3.391秒,是CCPC賽事三年來最好的「幹地」麋鹿測試成績。
  • 差點讓RAV4翻車的「麋鹿測試」到底是什麼鬼?
    於是,我準備今天來講講,讓我和RAV4都「翻車」的麋鹿測試究竟是什麼鬼?首先,我要說的是99%的國人都把「麋鹿測試」的名字搞錯了!同時,在測試時,速度並非一步到位,要循序漸進,如果能夠順利通過才會再加速,測試成績達到80kph的車輛都可以算得上是頂尖水準了。當然了,任何一家權威機構的麋鹿測試都不能做到完全客觀,畢竟是有駕駛員存在的,那主觀的駕駛技術就會對測試結果有很深的影響,所以測試機構能做的只有儘量不換駕駛員,以儘量保證客觀。
  • 寶馬M235i GC未通過麋鹿測試?測試成績為68KM/H,不如大眾高爾夫
    【新車迷】寶馬M235i Gran Coupe未通過麋鹿測試?根據西班牙的KM77評測,作為一款標榜為運動型的汽車,BMW首款M235i xDrive Gran Coupe在麋鹿測試中表現不佳。寶馬M235i Gran Coupe配備的是普利司通Turanza T005標準輪胎,以78公裡/小時的速度測試時每次都撞倒錐筒,為了讓錐筒保持完好,他們不得不將速度降低到42英裡/小時(68英裡/小時),這是一個糟糕的結果。值得一提的是,寶馬2系Gran Coupe最大競爭對手奔馳CLA 200麋鹿測試成績為66公裡/小時。
  • 以麋鹿測試為基礎解析「讓速不讓道」
    下圖1:單純讓速下圖2:讓速讓道個人認為不應當以其他車輛或行人的違法通行為前提,要求正常行駛的車輛以不計駕乘人員安全為代價而「變道讓行」;如果減速不變道可以保證合法行駛車輛的安全性,那麼誘發此類交通事故的誘因不論是什麼都是咎由自取,對不對呢?
  • 本田旗艦"雙子星",麋鹿測試,連動態軌跡都如出一轍?
    那麼將廣汽和東本的這兩臺旗艦B級轎車放在一起做麋鹿測試,會有什麼差別嗎?,甚至殼都差不多,只有在前格柵與機蓋連接處和尾燈造型不一樣,其他基本上算得上完全一樣,包括內飾發動機。,與INSPIRE相比之下也是不分伯仲,只能說兩臺車的外觀都還不錯,畢竟只有兩個地方有明顯差異。
  • 瘋狂刷屏的「麋鹿測試」,到底是什麼?
    我們平時在查看汽車測評時,關注比較多的都是所謂的百公裡加速,百公裡制動以及連續繞樁等,這些數據聽上去夠酷炫,從嘴裡說出來更覺得逼格滿滿,足夠讓身邊不懂車的朋友們露出一臉崇拜的目光。面對這種情況,增強汽車的保護、加固車體等措施都是沒有用的。汽車必須要通過躲避的方式來迴避麋鹿的突然出現,才能最大可能地保證駕駛員的安全。「麋鹿測試」就隨之產生,主要用來測試汽車在突發情況下的操控性能與穩定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