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顧家棟
平時看汽車測評時,大家關注比較多的一般都是所謂的「百公裡加速」、「百公裡制動」以及「連續繞樁」等,這些測試確實可以比較直觀地反映出被測車輛的性能,所以至今還作為實際評判一輛車優劣與否的標準。相比那些熱門項目,麋鹿測試算是比較小眾的一項,但是我們切不可小視它...不然可是要吃大虧的!
為什麼叫「麋鹿測試」?
大部分人關注到這項測試,首先會被它萌萌噠的名字所吸引(不就是狍子麼...2333)~
麋鹿,一種鹿科大型食草類動物,大部分分布於北歐的斯堪德納維亞半島和北美大部分地區,特別是在北歐地區,這種調皮的動物經常會在車輛前出其不意地跳出,與高速行駛的車輛相撞,造成嚴重的交通事故。所以為了降低該類事故發生的概率,人們發明了以這種動物命名的測試項目。
「麋鹿測試」的特點
由於麋鹿的身材特殊性(身體壯腿兒細),麋鹿在被車撞倒時,它較細的四肢會被先撞斷,沉重的身體會由於慣性撞向前擋風,這會對駕駛者員造成危險。
且在這種情況下,安全氣囊未必能像平時般彈出。所以,面對麋鹿,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就是採取避讓,「麋鹿測試」中要檢驗的就是車輛迴避障礙的能力,測試的目的就是要檢測汽車在高速下作出S轉向的能力。
「麋鹿測試」是如何進行的?
具體的方法是在車輛滿載狀態下(四名乘員,同時行李箱負載相應配重)以恆定速度進入測試區,在不踩剎車和油門的情況下進行高速閃避。
由前雙座兩位測試人員反覆進行,逐次提高車速,在達到失控狀況下記錄當時的車速,同時再進行兩次驗證,確定失控車速數值的可靠性,測試的時速以車輛本身的時速表為主。
由於這種測試對車子要求非常嚴苛,也很有實際參考意義,目前「麋鹿測試」(Moosetes)已是國際上衡量車輛安全性的重要標準了。
麋鹿測試對車輛的重心、懸掛等方面的考驗都算非常嚴苛的,且測試條件又非常的極限,所麋鹿測試的成了很多豪車以及別人眼中的「優質車」的夢魘!就像剛剛提到的,麋鹿測試的最終成績就是車輛臨界失控的時速,所以接下來就讓我們以數據說話~(數據源於國外網站...截止至2014年末,如有錯誤望指出)
△正在進行麋鹿測試的車輛
成績在60公裡/時以下的都是一些10年以上的車型或SUV/皮卡車型,轎車一般在65-80公裡/時之間,高於80公裡/時的一般是跑車。比如:奧迪R8的成績是80公裡/時,寶馬是M4是79公裡/時,保時捷是996 GT2是82公裡/時,奔馳是AMG C63是75.5公裡/時...除了新款車的成績明顯優於老款車之外,我們可以發現:同一時間段發售的車輛,重心越低成績越好,可見車輛重心高度在麋鹿測試中的重要性。
△99款雪鐵龍Xantia Activa V6獲得了截止到14年末的最好成績
另一方面,懸架的軟硬程度也眼中嚴重影響了麋鹿測試成績,軟的懸架比硬的懸架更容易翻車!測試成績也顯示,懸架舒適性調教的D級大型豪華車的成績都在70公裡/時左右。目前最好成績是1999年的雪鐵龍Xantia Activa V6,成績為85公裡/時,我想這完全得益於當年的獨門科技——液壓主動懸掛。
麋鹿測試於北歐誕生於躲避路上麋鹿,而之於我大天朝可能更加有用。因為我國城市/鄉村的路況都非常的複雜,由於很多人對於交通意識還不夠深刻,司機在行駛過程中有可能因行人或者非機動車的突然出現而需要緊急變線,這個時候麋鹿測試的成績可能就有一定話語權了~買車時不妨上網查一下成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