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簡介:內分泌代謝碩士,博士在讀,擅長診治兒童性早熟、矮小症、肥胖及其併發症 ,TURNER症候群,性腺發育不良,甲狀腺疾病,糖尿病,低血糖症,尿崩症,腎上腺疾病,醛固酮增多症,甲狀旁腺機能亢進症,甲狀旁腺機能減低症,多垂體激素缺乏症,自身免疫性多腺體病、骨代謝疾病等兒童內分泌疾病及常見遺傳代謝疾病的診治,擅長多科室血糖監測系統的操作使用及兒童胰島素泵的操作使用,在全省率先開展青春期醫學相關疾病的診治。 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兒童疾病和保健分會兒童內分泌疾病與保健學組委員,甘肅省骨質疏鬆學組委員,發表SCI論文,在《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及國家雜誌發表論文多篇,主持及完成科技項目3項,獲得蘭州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矮小是指兒童的身高小於同種族、同年齡、同性別兒童平均身高的第3百分位。但事實上,兒童發育年齡與身高不一定完全一致,確實有部分身高偏矮的孩子是屬於晚長。比如,有的孩子可能實際年齡是9歲,但骨齡才6、7歲。如果他的骨齡比實際年齡落後兩歲以內,其它生長情況都正常,只要現在的生長速度一年能達到5~7公分,就說明生長速度不慢,這種孩子我們傾向於認為是晚長。
人類的發育年齡有很強的遺傳性。比如媽媽發育晚,十五六歲才來月經,說明家裡的遺傳傾向就是偏晚的。我曾經搜集了近百例這樣的病例,這些孩子小時候長得晚、長得慢,到了別人已經不長個兒的時候,他才開始長,可能二三十歲才追上正常人的身高。
家長一定要定期對孩子的身高進行監測,然後與同齡孩子比較,和前一年的身高比較,以了解孩子的生長速度。如果生長速度正常,骨齡在正常範圍內,這些孩子可以繼續觀察,不急於治療。就怕家長一直認為孩子是晚長,到檢查的時候發現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所以,如果拿不準,最好讓醫生來判斷孩子是晚長還是真正的矮小,醫生會通過身高、骨齡、生長發育狀況來綜合評估。
特別強調一點:希望家長帶孩子就診時一定把資料帶齊,一定要告訴大夫孩子的生長情況。現在百分之七八十的家長在就診時說不出孩子去年身高是多少,最近半年長了多少。
那麼,生長激素是否可以幫助長高?
生長激素(Human Growth Hormone,hGH)是由人體腦垂體前葉分泌的一種肽類激素,由191個胺基酸組成。生長激素通過刺激肝臟等組織產生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發揮其生理功能,促進骨骼生長,促進機體合成代謝和蛋白質合成,促進脂肪分解,抑制葡萄糖利用使血糖升高。青春發育期時,生長激素在性激素的協同作用下,更進一步引起身高快速增長。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管理局(FDA)和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CFDA)批准治療兒童矮小的唯一有效的藥品只有生長激素。目前美國FDA批准的基因重組人生長激素(rhGH)適應症有:生長激素缺乏症(GHD)、兒童腎移植前腎衰相關的生長障礙;愛滋病相關的代謝病和消瘦;特納症候群伴生長障礙;Prader-Willi症候群;小於胎齡兒;特發性矮小;短腸症候群;SHOX基因缺陷不伴GHD患兒。
2005年以前,國內生長激素的劑型均為凍乾粉針劑,使用時加入注射用水溶解,在每天臨睡前30分鐘至60分鐘皮下注射。由於許多孩子害怕打針,因而患兒的依從性比較差。目前,我國已有國產生長激素水針劑,該劑型的出現消除了溶解藥物給家長帶來的不便和擔心,配合注射筆使用使患兒的注射劑量更為準確,療效更有保障。同時,我國還研製出了一周給藥一次的長效生長激素,將一周七次的注射給藥變成一周一次,可顯著減少患兒打針的痛苦。家長和孩子再也不會為每天打針而發愁,因而必將大大拓寬生長激素的應用範圍。
對於身材矮小的孩子而言,越早治療,效果越好。骨骺已經完全閉合,此時孩子的生長潛力已經非常有限,生長激素已經起不到任何作用。
編輯: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