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幫助孩子長高?|生長激素|身高|骨齡|-健康界

2021-01-16 健康界

     身高,作為別人對自身的第一印象,自古以來就是家長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尤其是父母雙方身高均不理想的,孩子的身高從出生起就牽扯著他們的心。

  那麼如何能夠判斷自己的孩子以後會矮還是會高呢?其實從專家的角度來講,這其實是個未知數,因為每個孩子的發育情況不一樣,生長的界限並沒有特別明確。

  推薦以下這幾個標準,家長對照看一下:

  ▼3歲前,每年身高生長低於7cm;

  ▼青春期階段,每年身高生長低於6cm;

  ▼3-18歲期間平均每年長不到5釐米;

  ▼長期在班裡坐第一排;

  ▼身高與同年齡同性別的孩子相差5釐米以上;

  ▼3-18歲期間平均每年長不到5釐米。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明顯比同齡人低,且每年生長速度低於5釐米,應儘快到醫院進行專業檢測,明確孩子是哪種原因引起的矮小。

  針對矮小症的檢驗包括生長激素刺激實驗、X線檢查測骨齡、內分泌檢查等。其中生長激素刺激試驗目的是評估兒童生長激素是否缺乏;骨齡測試可以預測在目前的基礎上,孩子成年身高大致數,以及孩子目前的骨齡在哪個階段,是否落後目前孩子的年齡。

  骨齡檢測

  除此之外,由於引起孩子矮小的原因還可能是某些器質性疾病引起,故還需要進行CT等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

  以上檢查配合家長記錄的孩子身高增長數據,可以從多個方面保證診斷結果的準確性。

  建議家長定期測量孩子身高體重,關注孩子的生長趨勢,幫助孩子及時調解壓力,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睡眠、適量的運動、均衡的營養,同時對孩子的身高要理性預期(考慮父母身高遺傳因素)。

  家長對孩子的身高要有理性預期

  常有家長擔憂寶寶個子矮小,希望我能介紹一些可以幫助寶寶長高的方式或者食物或者保健品......其實這些寶寶大都並非真的矮小,而是家長拿著同月齡寶寶平均身高在比較(掛在各種門診各種機構牆上的標準成長數值50%作為評估標準)。

  在評估寶寶發展狀況時,我們將100位同月齡寶寶的各項數值從低到高(從小到大)順序排列,位於中間的(50%)就是平均值,排在第3——97位的寶寶都屬於正常範圍。

  一方面,錯誤的評估標準讓父母們徒增煩惱,另一方面,人們偏愛又高又瘦的體形,這種社會風氣無形中也會影響我們的育兒和判斷,希望家長可以平常心一些,莫對寶寶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遺傳因素和後天因素共同決定孩子的最終身高。對孩子的身高要有理性預期,參考父母身高遺傳因素。

  男孩遺傳身高計算公式:[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7.5 cm

  女孩遺傳身高計算公式:[(父親身高-13)+母親身高]/2±6 cm

  如果父母身材矮小是後天因素導致的,並不會通過遺傳影響到孩子的體格發育。矮個子父母的孩子,如果能夠保證均衡營養、充足睡眠、適當鍛鍊、良好心理也有助於長出理想的身高。

  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最為關鍵

  身高不僅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會環境、飲食營養、情緒、疾病等因素的影響。希望孩子長得高,以下7點非常重要。

  均衡營養:儘量通過食物補充,比如,通過奶製品補鈣。勿忘補充維生素D,尤其是在戶外活動不足的冬季。增加運動量的同時勿忘增加熱量攝入。

  充足睡眠:保障孩子的睡眠時間。去掉影響睡眠的因素,比如,睡前喝含咖啡因的飲料,睡前吃夜宵,睡前做運動,睡前玩手機等。孩子入睡之後要關掉燈光。

  適量運動: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做適量有氧運動。不要長時間做單一運動,不要做過量的負重運動,兒童青少年期不主張做激烈的運動(馬拉松 舉重等不合適),高強度的運動/訓練會影響軟骨發育。下午和傍晚是比較好的運動時間,家長和孩子一起運動。

  良好心理:幫助孩子及時調解壓力,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入學之後,學習壓力,社交壓力,甚至家長的態度期望都會給孩子造成壓力。

  遠離疾病:急性疾病只影響孩子的體重,反覆發作、慢性遷延就會影響孩子的體重和身高。做好傳染性疾病的預防之外,均衡營養、充足睡眠、適量運動、良好心理,也能幫助孩子遠離疾病。

  定期測量身高:兒童3周歲之前,有規律地進行兒童保健體檢,一般一歲半之前1-3個月一次,一歲半之後每半年一次。兒童3周歲以後直到青春期結束之前,還是需要堅持每3-6個月測量孩子的身高、體重,並且描繪生長曲線,觀察孩子的生長曲線是否在正常範圍內,或者有無突然出現「斷口」。原則上,固定同一時間測量,因為重力影響,早、晚的身高差大約有0.5-2cm。

  不要盲目吃藥:增高產品大都過度宣傳,耽誤孩子及時接受診療。一些口服增高產品含有「性激素」,「性激素」和「生長激素」作用完全不同。「性激素」會讓孩子提前發育,看似短期之內身高長得飛快,其實提前發育使得骨骺端提前閉合,反而導致最終身高並不理想。

  「矮小」需要考慮就醫的情況

  如果發現孩子的生長趨勢過慢,尤其是發現孩子突然停止生長,需要及時就醫。

  生長速度計算公式:生長速度=身高增長量÷兩次測量間隔時間差×12

  這裡的兩次測量間隔時間差以月計算。比如,前一次身高測量值為109,這一次身高測量值為110.5,兩次測量間隔時間為3個月,孩子的生長速度=1.5÷3×12=6cm 。

  對照生長曲線,發現孩子身高低於第3百分位或者低於兩個標準差。

  即使目前身高不矮,但是生長速度低於平均,3歲以下的孩子每年長高低於7cm,青春期前的孩子每年長高低於5cm,青春期的孩子每年長高低於6cm。

  在孩子青春期之前,在骨骺端沒有完全閉合之前,到內分泌科就診,一般醫生可能建議檢查骨齡(拍攝左手腕骨的X光正位片,但這並不是平時體檢的常規項目),必要時還會檢查體內生長激素和甲狀腺功能等情況。

  這些孩子多在14歲以上,經骨齡檢測,其中多數顯示骨骺線即將閉合。一旦骨骺線閉合,再想長高基本不可能。一般來說,治療矮小症最晚在12歲以前,否則效果微乎其微。最終耽誤了孩子的身高,對孩子的後續人生造成一定影響。」

  所以,專家提示孩子可能矮小的家長,一定要早做檢查。確診為矮小後,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孩子成年的身高越理想。

溫馨提示:如果您有關於小兒發育遲緩、多動症、抽動症、自閉症、智力低下、遺尿症等小兒發育行為疾病的問題。

版權聲明:本文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作分享之用,如對內容有涉及版權侵權,請及時聯繫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予以刪除。

原標題:可以真正幫助孩子長高

相關焦點

  • 孩子長高看骨齡 揭開骨齡與身高的關係
    核心提示:骨齡:骨骼的年齡,骨齡評估能較有效地反映個體的生長發育水平和成熟程度。它不僅可以確定兒童的生物年齡,而且還可以通過骨齡及早了解兒童的生長發育潛力以及性成熟的趨勢,通過骨齡還可預測兒童的成年後身高。
  • 孩子多矮才會懷疑有醫學問題?這篇文章涉及身高、體重、生長激素、骨齡、長得矮和睡眠有關嗎?吃保健品有用嗎?
    童爸匯總的關於身高和體重的科普文章。最後修訂:2020.9.9。 關鍵詞:身高、長高、個子、矮小、瘦小、體重、肥胖、小安素、生長激素、骨齡。綜述:生長曲線是通過統計大多數健康兒童的身高和體重,統計後制定出的身高、體重的標準曲線。
  • 生長激素是否可以幫助長高?
    矮小是指兒童的身高小於同種族、同年齡、同性別兒童平均身高的第3百分位。但事實上,兒童發育年齡與身高不一定完全一致,確實有部分身高偏矮的孩子是屬於晚長。比如,有的孩子可能實際年齡是9歲,但骨齡才6、7歲。如果他的骨齡比實際年齡落後兩歲以內,其它生長情況都正常,只要現在的生長速度一年能達到5~7公分,就說明生長速度不慢,這種孩子我們傾向於認為是晚長。
  • 9歲女孩大補被「催熟」 骨齡已16歲很難再長高
    小「夜貓子」難長高  「他起碼比班上的男孩子矮一個頭。」8歲男孩欣欣在父母的帶領下前來就診,「我和他爸爸都不矮,不知道為什麼他長不高。」欣欣的母親看著兒子班上的小男生一個個都在躥高,心裡很著急。經過檢查,欣欣的小個子與缺乏生長激素有關。
  • 13歲女孩骨齡17歲 1年沒長高的原因就是這個 
    因為反季節水果幾乎都是在「促熟劑」的幫助下才能反季或提早成熟。4、藥材像雪蛤、冬蟲夏草、人參(包括西洋參等),裡面的促性腺素含量較高,對於6-8歲的女孩、7-10歲的男孩,容易誘發性早熟。5、保健品咀嚼片、果味含片、甜味口服液……某些標榜能讓孩子『長高長壯』的口服液,相當部分含有激素。孩子服用後在五六歲時長得比同齡的孩子高大壯實。
  • 14歲男孩身高定格158釐米,家長千萬別掉進這些長高陷阱!
    本是好心想讓孩子「竄一竄」,卻辦成了壞事,悔恨和淚水也難以改變孩子不再長高的事實。其實,類似的悲劇不在少數,不少家長對孩子的身高報以殷切希望,卻又一腳踏進了一個個長高「陷阱」。  這些長高「偽科學」,正在耽誤孩子身高!  身高決定論——父母高孩子也高?
  • 使用生長激素危害性有哪些?
    許多家長一旦發現孩子通過骨齡鑑定,預測未來身高稍微不滿意,達不到家長父母的期望值,有些家長不顧孩子骨齡偏大或者生長緩慢實際原因,也不顧孩子年齡大小與遺傳因該,更沒有想到不同骨齡鑑定標準不同帶來數誤差,尤其是有些門診醫生使用對照書本圖譜法,或者TW法等舊標準(建議使用最新國家行業標準中華05標準鑑定骨齡
  • 這些長高方法不靠譜,別讓你的「努力」害了娃
    市中心醫院兒童診療中心兒童保健科主任顏美玲介紹,真正的矮小症患者中,確實有一類是因為生長激素缺乏,但這需要通過專業的醫學檢查才能判斷是否需要補充生長激素。生長激素是處方藥,且必須注射才能管用,口服的藥物會被胃內的消化酶分解。更有一些無良商家在藥品裡面加入違禁物品,比如性激素。性激素會導致孩子提前發育,雖然在短期內會長個頭,但同時會使骨骺提前閉合,反而導致最終身高不足。
  • 爸爸媽媽身高矮,孩子就真的就長不高嗎?
    我和孩子爸爸身高都矮,害怕遺傳給孩子,擔心身高會給孩子以後造成影響。但是孩子現在8歲了,沒想到身高還是不出意外的隨了我倆。孩子媽媽向醫生描述著。★ 父母的身高究竟對孩子有何影響?★ 家族性矮小的孩子真的就無法長高嗎?
  • High&GoGo陪孩子一起長高高——孩子身高不理想,怎麼辦?上海同濟...
    近日,High&GoGo(長高高)邀請到了上海市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兒科、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劉芳,以及兩位飽受孩子身高管理困擾的媽媽,做客長高課堂。面對各位家長的一些疑惑,劉芳醫生認為,把握孩子成長黃金期,通過科學管理的方式可以讓孩子安全改變身高。
  • 這份長高秘籍請...
    但我們在生活中也不難看到,有些父母身材矮小,子女卻是大長腿;反之,有些父母很高,子女身高卻一般。因此,除了遺傳因素外,營養、運動、睡眠、心理以及環境也是影響長高的重要因素。如果父母身高均不理想,就必須重視剩下30%-40%的非遺傳因素。【怎麼努力?】營養好睡眠足運動對能增高如何幹預非遺傳因素?
  • 兒科醫生變身科普達人,守護數萬孩子長高夢想;@家長們,收好這份...
    兒科醫生林鳴接診後測量,樂樂身高只有1.12米,對比同年齡、同性別的健康兒童生長曲線,排名倒數3%的身高值都未達到,骨齡也明顯落後,確診為矮小症。林鳴醫生為其進行生長激素激發試驗,數值均不達標,說明體內缺乏長個必需的生長激素。經詳細評估,樂樂符合生長激素完全缺乏的矮小症指徵,最佳治療方法是注射生長激素「催個子」。
  • 17歲女孩10歲骨齡 今年你家孩子長夠5釐米了嗎
    昨天,在西安交大一附院兒童保健科的義診現場,不少家長帶著孩子檢測身高是否達標。一位17歲的女孩只有10歲孩子的骨齡,身高僅1.37米。17歲女孩只有10歲骨齡昨天下午,在義診現場,記者看到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前來測量身高等。
  • 關注兒童身高,科學使用生長激素
    隨著科學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孩子的身高發展。在臨床,我們經常聽到家長說,為什麼我們家孩子比班裡其他孩子低那麼多?我想給孩子做個骨齡檢查,想看看孩子還能長多高,我們孩子低可以使用生長激素嗎......那如果孩子身高出現偏矮或者矮小的情況,真的只需要做骨齡檢測就可以嗎?
  •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李樹珍講述孩子矮小和骨齡的關係
    相信這是不少家長都擔心的問題,引起矮小的原因很多,涉及多個學科及系統,要清楚的查明病因,做出正確診斷,才能把握如何治療。一般有以下幾個步驟:1拍骨齡片骨齡需要藉助骨骼在X光攝像中的特定圖像來確定。通常要拍攝人左手手腕部的X光片,醫生通過X光片觀察左手掌指骨、腕骨及橈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的發育程度,來確定骨齡。
  • 孩子如何才能長高呢?4個方法,讓寶寶多長5釐米
    一般而言,如果媽媽身高較高,爸爸有點矮,孩子長大了也不會太矮。但是如果爸爸高,媽媽矮,孩子長大後有可能長得不是很高。排除遺傳因素,孩子還有長高的可能嗎?遺傳不是孩子身高的決定因素,遺傳佔身高的40%左右,剩下的60%是由孩子後天生活習慣決定的。但是想要孩子長高,一定要注意孩子身高發育的幾個黃金期,一旦錯過以後,就真的沒有什麼仙丹可以讓身高繼續發育了。
  • 身高有2個黃金生長期,2個公式算出遺傳身高,給你一個參考
    阿傑今年14歲,身高卻只有153cm,在同齡孩子中,顯得有些矮小。耐不住兒子的祈求,阿傑的母親王女士帶兒子到醫院兒科就診,結果骨齡檢查卻讓王女士手足無措。原來阿傑的骨骺線基本閉合,孩子的生長潛能不足2cm,也就是說,阿傑的身高或已定型。
  • 孩子長高「黃金季」,你抓住了麼?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總有很多家長,非常在意孩子的身高。「跟你們家孩子一樣大,怎麼你家的比我們高了那麼多」「愁死了,我兒子以後會不會是個矮子」「到底要吃什麼補什麼,才能讓孩子長得又快又高」……這些問題,確實讓許多家長很犯愁。那麼,到底要如何幫助孩子長個兒呢?(圖片來自網絡)3-6月,為什麼是孩子的長高旺季?
  • 讓孩子科學長高10釐米的多種方法,幫你做個有譜爸媽
    基於此背景下,專業兒童生長發育平臺「有譜爸媽」聯合北京協和醫院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矮小門診主診醫生潘慧教授,特別為兒童打造了線上系列視頻長高課;作為領域內擁有24年豐富經驗的頂級專家,潘慧教授更希望的是將科學的身高管理理念傳播給更多的人,幫助家長們建立起科學的身高管理機制,助力更多孩子科學健康的長高,為孩子的未來創造出更多可能。
  • 吃小公雞喝骨頭湯,能幫娃長身高嗎?兒保專家說出真相,嚇我一跳
    怎樣才能正確幫助孩子長個?爸媽們操碎了心,總想幫娃贏在「身高的起跑線」上。△圖自視覺中國7月30日,南京市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主任劉倩琦作客《荔直播·名醫問診》直播間。教大家避開誤區,抓住孩子的「生長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