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為挪威建造「巨無霸」三文魚養殖工船 可養魚萬噸

2020-12-03 人民日報

總部設在深圳的中集集團31日稱,其旗下中集來福士為挪威知名的三文魚養殖企業為Nordlaks Oppdrett AS建造的首條巨型先進的深水養殖工船「HAVFARM1」31日舉行命名暨離港儀式。該工船被命名為JOSTEIN ALBERT,將在中集物流的協同下,以「幹拖」形式從煙臺運輸至挪威哈德瑟爾區域,進行深遠海三文魚養殖作業。

該工船全長385米,型寬59.5米,總面積約等於4個標準足球場,由6座深水智能網箱組成,養殖規模可達1萬噸,約合200多萬尾三文魚。

據介紹,該工船是全球首條通過單點系泊系統進行固定的養殖裝備,在日常運營中,工船隨著海水流向圍繞系泊系統可360度的旋轉,加快海水交換,改善養殖環境。在惡劣氣候下,該系泊系統能大大減少海浪等因素對船體的衝擊,確保養殖安全。同時,為滿足現代化養殖需求,該工船裝備全球最先進的三文魚自動化養殖系統,能夠實現魚苗自動輸送、飼料自動投餵、水下燈監測、水下增氧、死魚回收、成魚自動搜捕等功能。

該工船符合全球最嚴苛的NORSOK(挪威石油工業技術法規)標準,入級挪威船級社,適應挪威峽灣外的極寒氣候和惡劣海況。由於其體積大、配置高、標準嚴,堪稱漁業裝備中的「巨無霸」。

中集來福士是中國領先的海洋工程裝備總包建造商,通過自主創新和中歐互動的研發格局,成功開發了多款適合不同海域的養殖網箱。JOSTEIN ALBERT是中集來福士在深遠海養殖網箱領域的首個國際訂單。

Nordlaks是挪威知名的三文魚養殖企業,JOSTEIN ALBERT投入運營後,將突破挪威峽灣養殖面臨的魚病多發、空間不足等限制,更充分的利用海洋空間,提高三文魚養殖的環保效益,同時為該類型養殖裝備在挪威廣泛應用起到示範效應。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中國智造」全球最大最先進的深水養殖工船直銷北歐
    4月5日18時,在煙臺海事局護航下,經過6個多小時的作業,「中國智造」全球最大最先進的深水養殖工船「JOSTEIN ALBERT」與全球最大的半潛式重型運輸船「BOKA VANGUARD」 順利完成對接。待起浮完成後,預計經過45天航行,「JOSTEIN ALBERT」將抵達大西洋的北歐挪威海域,用於深遠海三文魚養殖。
  • 未來就在青島建造的10萬噸級養殖工船
    6月3日,青島國信集團和中船集團北船重工正式籤約,建造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工船預計於2022年3月交付,投用後預計年產精品魚類4000噸,年均營業收入約2.2億元。養殖工船是落實海洋強國戰略、發力深遠海養殖、推動我國海洋漁業智能化現代化升級發展的重要方向和載體。
  • 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在青島建造啟動
    本次養殖工船建造啟動儀式是繼今年6月3日養殖工船建造籤約儀式之後,在青島市乃至中國深遠海工業化漁業養殖領域又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它標誌著全球首艘 10 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項目正式進入全面建造啟動階段。該船將於2021年完成分段施工、合攏、出塢下水並開展設備及系統調試,2022年3月正式交付運營。
  • 從過度捕撈到可持續發展,「三文魚強國」挪威的漁業轉型之路
    負責協助漁民拍賣收穫所得的挪威漁民銷售組織Norges Sildesalgslag銷售總監克努特•託格涅(Knut Torgne)告訴澎湃新聞,「不同於四五十年前,漁民現在是這個產業中較為強勢的一方,大家為這份職業感到驕傲。」「追求可持續發展是每個漁業從業者的共識。」他強調說,同時,政府的嚴格監管同樣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 男子挪威引進三文魚養殖開發,一年1000萬噸產量,近億元收入
    劉明星只是中國科學院海洋所眾多長期在外奔波的科研人員中的一員。劉明星、劉鷹、李慶永 這些來自青島的專家成了位於這個偏僻小漁村的熟客,由於經常來,他們甚至跟這個小漁村的很多村民都非常熟。島城專家不顧勞累前來指導的大西洋鮭魚工廠化循環水養殖項目,是東方海洋科技公司今年3月份才啟動的項目,養殖基地目前正處於建設之中。
  • 三文魚或成為「挪威的森林"可怕的噩夢?
    其中,「三文魚」突然變成了罪魁禍首。 6月12日晚,相關部門在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抽檢時,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該產品的貨源來自京深海鮮市場。 一時間大家都不敢吃三文魚了,北京主要商超也都已連夜下架。
  • 800萬噸塑料垃圾威脅海洋,盛產三文魚的挪威如何應對?
    得益於氣候環境和水質條件優越,挪威是世界最大的大西洋三文魚產地,今年以來出口到中國市場的的三文魚,同比增長高達92%。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挪威海產品對華出口總量接近11.2萬噸,總金額達36億挪威克朗(約合27.6億元人民幣)。
  • 挪威三文魚,舞蹈在舌尖上的健康美食
    北國的挪威冰海都流傳著它的傳說。它就是我們陌生又熟悉的挪威三文魚。挪威養殖三文魚生長在大西洋冰冷純淨的海水裡,理想的海水、溫度,專門的設備,和養育人精心飼養出的三文魚。既可以煎的雙面焦黃,也可以烤的香味四溢,煮的健康滑嫩,也可以將新鮮魚肉切成細片,蘸上清爽的芥末醬,吃到嘴中,滿口洋溢的都是海洋的清新。
  • 韓國造世界最大工程船,排水量達100萬噸,一艘頂10艘福特號
    開拓精神號工程船是由韓國大宇重工建造的工程船,該船的最大排水量為100萬噸,堪稱全球最大排水量。被稱為未來航母的美國福特號航母,排水量也只不過10萬噸左右,開拓精神號工程船,一艘頂十艘。開拓精神號由全海公司負責運營,母港位於荷蘭的鹿特丹。
  • 2.5萬噸三文魚「漂洋過海」,挪威究竟在打什麼「算盤」?
    挪威是當今世界的水產大國,也是世界第二大漁業出口國,盛產大比目魚、鯡魚、鯖魚、帝王蟹、扇貝、海膽等多種名貴海鮮。無論是養殖還是捕撈,挪威在國際水產市場的都有一席之地,在三文魚的進出口貿易上更是有不小的話語權。挪威地形圖在挪威的漁民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老話:「沒有什麼比把三文魚運到指定地點更重要的了。」
  • 起底挪威三文魚養殖業:去年中國多吃了1倍,養殖環境備受爭議
    有這樣一個說法,澳大利亞為中國養牛,挪威為中國人養魚,作為一個吃貨大國,全世界都是中國人的牧場漁場。這樣的說法雖然有誇張的成分,但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人的餐桌隱藏著巨大的經濟價值,誰能夠獲得中國吃貨們的青睞,就意味著能分到一杯大羹。很顯然,最近大家比較關注的挪威三文魚(鮭魚)就是其中一位,今天我們也來起底挪威鮭魚產業的真實一幕。
  • 挪威的三文魚為啥這麼牛?哈工大博士用視頻講述背後的硬核知識
    為什麼非要從挪威進口三文魚?5G在未來到底有多大潛力?這些經常會出現在新聞熱點中的問題,已成為近期熱門科普選題。在抖音和西瓜視頻上,有位「畫風樸實」的科普博主——@三一博士 讓科普知識既硬核,又有趣。針對近期飽受爭議的「挪威三文魚」,@三一博士 專門推出一期科普視頻,從地理、養殖、漁業、科技等多個角度,詳細介紹了挪威三文魚為何世界知名,以及我國深海漁場發展情況。
  • 外媒曝光挪威三文魚「養殖罪惡」:許多帶病魚身上布滿潰瘍
    許多得病的三文魚身上布滿大如手掌的潰瘍,有的已變成S型畸形魚」。統計表明,養殖三文魚的死亡率高達20%,此外,高密度養殖也讓魚蝨泛濫成災。除了養殖條件惡劣,人工養殖的三文魚還威脅到了野生三文魚的生存。挪威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斯卡拉表示,目前挪威野生三文魚數量約為53萬條,人工養殖的則有4億條。每年約有18.3萬條養殖三文魚逃離養殖場進入海洋。
  • 中船黃埔文衝船廠交付12萬噸散貨船
    該型船是全球第一艘滿足HCSR(共同結構規範)和EEDI Phase 2(船舶能效設計指數)標準的Mini Cape型散貨船,採用全新一代設計理念,比現有同類型船舶更環保、更節能、更智能,可為全球航運界提供更優的貨運方案。同時,該船也是中船黃埔文衝目前建造的最大載重噸位散貨船,其交付標誌著該公司船舶建造成功實現了從萬噸到十萬噸級的跨越,邁出了打造主建船型品牌的第一步。
  • 美國航母遇上對手了,110萬噸海上巨無霸引關注,比遼寧艦大18倍
    美國在航母領域的發展佔據絕對優勢,不僅擁有的數量最多,性能也最為先進,目前美國海軍中服役的11艘航母都採用核動力推進,其中最新的一艘「福特」號是美軍最新一級航母,不僅排水量高達11萬噸,各項性能也領先全球,被各界認為是新一代的「海上霸主」。
  • 福建省水產專家為消費者解釋疑惑:虹鱒魚≠挪威三文魚
    福建省水產專家為消費者解釋疑惑:虹鱒魚≠挪威三文魚2016-11-08 10:4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福建省水產技術推廣站        瀏覽量: 1726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11月7日,福建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林國清教授級高工接受福建電視臺採訪,就目前市場上有商販用虹鱒魚代替進口的三文魚
  • 排水量超過110萬噸,堪稱海上巨無霸,一艘能頂20艘遼寧艦
    圖為開拓精神號工程船 近日,據媒體報導,雖然航母的噸位相當大,但其實它並不是全世界最大在船舶,比如韓國建造的開闊精神號工程船就是全球首艘110萬噸的巨船,據稱該船的排水量超過110
  • 美國航母終於被超越,110萬噸巨無霸問世,排水堪比18艘遼寧艦
    海上力量的發展,當看美國成就,但是有一艘「巨無霸」,堪比18艘遼寧艦,就連美國的尼米茲級也不值一提。 說到「海上霸主」首先想到的就是航母,但是有一艘民用船被外界稱為「海上巨無霸」,這艘民用船就是名為「開拓精神號」的工程運輸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