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飛行前準備是例行公事。
起飛前,我們需要妥善放置所有行李,調直座椅靠背並系好安全帶,謝謝,一切準備就緒,飛機就會離開航站樓,機艙內的燈也會關閉,且沒有任何提醒,你可能還沒有完全注意到,它就發生了,這麼做的原因之一是所謂的「黃金90秒」原則,這是一個指導方針,它規定了一些平凡卻至關重要的飛行程序。
在20世紀20年代,我們現在熟知的飛行前程序是不存在的,基本上,飛行員會告訴乘客穿上降落傘,並簡要告訴他們使用方法,在那段時間裡,商業航空運輸中,每飛行13500英裡就有1人死亡,這很糟糕。但有一家航空公司的表現,遠遠好過行業平均水平,那就是政府擁有的航空郵件系統。它在運行時考慮到了安全問題,飛行員是經過仔細的體檢後挑選出來的,每飛行100小時,人們就要檢查發動機,並且每次飛行後,都要執行一份包含180個要點的檢查單,由於檢查的徹底性,航空郵件系統中,每飛行789000英裡才有1人死亡,業界注意到了這一點,航空業開始發生改變。
1935年,航空部門,即現在的航空商務局,制定了一份新的安全條例清單,其中有一些新的規定,如飛機上要配備副駕駛、雙向無線電,限制飛行員的飛行時間,以及給飛機裝上多個發動機,以便出現緊急狀況時,飛機可以依靠單個發動機飛行。
到1937年,飛行員人數比1927年增加了700倍,與此同時,空難死亡人數在同一時期下降了10倍,1967年,航空商務局成為聯邦航空管理局,隨後,他們要求所有航空公司配備氧氣面罩、救生衣以及緊急出口標誌,以便讓乘客知曉最近的緊急出口在哪裡,以上都是「黃金90秒」的規定。
「黃金90秒」原則要求航空公司使用可搭載44人以上的飛機,以證明他們有在90秒或更短的時間內進行緊急疏散的能力,就算有一半的出口被封鎖,即使在今天,航空公司也要經過測試,向聯邦航空管理局證明他們符合要求,探索頻道拍攝了空客A380的90秒測試,那是很戲劇性的場面,信不信由你。「黃金90秒」成功的主要障礙之一是那些試圖拿走自己行李的人,留下你的行李。
那麼,回到了我們最初的問題,為什麼飛機在起降時,客艙內的燈會關閉?關閉客艙內的燈是因為,眼睛適應黑暗需要時間,如果在起飛和降落期間突發緊急狀況,導致燈突然熄滅,人們的眼睛無法適應黑暗,這使疏散更有難度,特別是在90秒之內,眼睛後部的視網膜有兩種細胞,杆狀細胞和錐狀細胞,它們接收光並將其轉化為神經信號。夜間,椎狀細胞能起到幫助作用,杆狀細胞能處理夜間的視線,燈熄滅時,椎狀細胞會在9至10分鐘內快速調整,然而處理較暗光線的杆狀細胞需要30分鐘才能看清東西,這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飛機起飛和降落時要關燈,事故多發生在起飛和降落期間。
波音公司調查了2006至2017年導致死亡的空難事故,他們發現13%的事故發生在起飛後的三分鐘,也就是在最開始的爬升階段,而致死的事故中有48%發生在落地前的8分鐘,也就是飛機下降並準備著陸的時候。隨著燈光變暗,整個飛行前的例行程序,為乘客儘快到達安全地帶指明了方向,「黃金90秒」原則唯一不能計劃和測試的,就是在緊急情況下,人們會驚慌失措。
免責聲明:圖文信息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平臺發布只限於服務飛行愛好者,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文章源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