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CP自述:創業是我們想做的事,就一定要做成

2021-01-09 網易教育

他是27歲的CEO(執行長)、二胎奶爸;她是27歲的COO(營運長)、二胎媽媽。2011年,考入西北工業大學的他們初次相識。2014年,作為合伙人,他們註冊的第六鏡科技公司成立。2020年,經過6年發展,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後,他們的公司愈加頑強……

在位於西安高新區一座科技大樓的公司裡,這兩位身穿T恤、牛仔褲的90後極具親和力。談起公司的發展和專業問題時,他們認真嚴肅;聊起家庭和孩子時,又會默默相視、莞爾一笑——故事裡的這對男女「主人公」,是西工大在讀博士生劉闖和他的2011級校友、妻子葉雨桐。

從狗臉識別到人臉識別

2014年,正在讀大三的劉闖和葉雨桐一起註冊了「第六鏡」公司。他們一邊讀書,一邊創業。因為當時的3位創始人都戴眼鏡,便有了「第六鏡」這個極具科技感的名字。

公司的主營業務源於一次競賽。當時,劉闖團隊想做一個「寵物去哪兒」的項目,通過計算機視覺系統識別貓臉、狗臉,以尋找走失的寵物。比賽現場,一位評委老師的話點醒了他們:「要不先從人臉識別開始?」於是,第六鏡創立之初就把人臉識別定位為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國內較早開始做人臉識別的科技公司。

兩人的創業和大學經歷密不可分——大一開始,兩人便積極投身各項學生活動。高中時「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劉闖在入校時便立下目標:「大學一定不能只學習,要在各種活動中鍛鍊自己。」在高中時便已創建了自己淘寶小店的葉雨桐,更是想在上大學後「再做點大事」。

兩個「不安分」的靈魂,在社團活動中碰撞在了一起。「創業團隊就我一個女生,大家都把我當『漢子』。」葉雨桐笑言,「從同學到創業合伙人,劉闖一直是我的好哥們兒。」

那些年,學院的大小活動中幾乎都有劉闖、葉雨桐、米汀等一幫小夥伴的身影。團隊中的每個人都各有所長——劉闖愛畫畫,承包了各種展板、指示牌的製作;葉雨桐具有商業頭腦和強大執行力,負責活動的策劃和執行。同時,每個人還具有硬核技術功底,PS、AI、AE、編程等都不在話下。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在實踐中不斷歷練,學會了扶持協作,建立起深厚友誼。

「導師的幫助和學院的創新教育環境,給了大家敢於嘗試的勇氣,也為『不走尋常路』的我們提供了廣闊平臺。」劉闖告訴記者:在校期間,第六鏡團隊參加了幾乎所有的創新創業大賽,拿獎拿到「手抽筋」。學校的大學生創業基地則為他們提供了最初的創業經費和活動場地。

互補的創業「CP」

創業團隊中,劉闖表現出極強的「粘合性」——「他能在大家產生分歧時,把我們團結在一起。」在葉雨桐眼裡,不論對誰,劉闖總能耐心傾聽,然後迅速融合大家的觀點並作出決定,「大家都聽他的」。順理成章,劉闖成為公司CEO。

葉雨桐則是團隊中的「發動機」。「最初討論時,我也許並不贊同某個決定,但一旦團隊決定了,我就會堅決執行。」也是因此,葉雨桐一直擔任公司COO。

冷靜、溫和、包容,葉雨桐如此形容劉闖:「團隊中需要這樣一個穩定器,不論何時都不焦慮、不著急,這樣創業的小船才能行穩致遠。」在劉闖看來,雨桐雷厲風行、說幹就幹、幹就幹好:「她總是那個推著我們前進的人,很懂商業運作,擅長和各方打交道。」

這對創業CP,呈現出互利互補的神奇力量。相識6年後,他們的關係從「哥們兒」和合伙人升級,確定終身大事。婚後,二人迎來了事業和家庭的雙雙走高,融資、合作、大訂單、發布會……接踵而至。

同時,他們還以3年抱倆娃的速度,迅速從二人世界走向四口之家。兩位「小公主」的誕生,為這個創業之家增添了溫柔和甜蜜。

信任讓他們走得更遠

剛開始創業,為拓展市場,葉雨桐和劉闖每天都在外跑市場,車裡常備兩箱礦泉水。常常是跑了一整天,才發現自己滴水未進,兩人便坐在車裡瘋狂喝水。特別累時,就把車停在路邊,倒在車裡打個盹兒。

那時,公司還未盈利,但技術人員的月薪行情已經上萬。為留住人才,創業團隊一邊靠平面設計、婚慶等副業掙錢;一邊大量削減自己的收入。「即便再難,大家也從未想過放棄。」劉闖說,「因為創業是我們想做的事,就一定要做成,剛開始的艱辛肯定不可避免。「

最「致命」的一次打擊,是在公司逐漸步入正軌,且拿到了第二輪融資後。「從表面看,當時的公司一切都在向好發展,直到我們拿出自己的拳頭產品,才發現市場並不願『埋單』。」更可怕的是隨後衍生的「信任危機」——「技術」責怪「市場」,「市場」埋怨「技術」,而大家都質疑領導層。

面對危機,劉闖帶著管理層先從自身找原因,甚至一度高薪聘請了職業經理人。實踐最終證明,最了解第六鏡的還是原班創業人馬。一番重新認識自我、找準優勢定位、確定目標市場後,創業團隊的信心和公司內部的信任逐漸恢復。隨之,第六鏡推出「赤眸」人臉識別終端硬體產品,並舉辦了全球發布會。

有付出就會有收穫。從最初棲身幾平方米的地下室,到如今入駐高級寫字樓——第六鏡的實力不斷增強,成為產品遠銷海外、銷售網絡覆蓋全球63個城市的新銳科技公司。劉闖與葉雨桐雙雙入選福布斯中國2019年度30歲以下精英榜。劉闖先後獲得省、市級創業好青年、創業明星及青年科技工作者等稱號。葉雨桐也當選共青團西安市委副書記(兼),並提名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會員等。

在兩人看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硬核技術,團隊的核心文化是信任。「不論多難,我們都堅定自己的目標,信任也從未動搖。」目前,第六鏡正在進入B輪融資階段。劉闖希望,第六鏡能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企業,也希望每個到第六鏡來的人都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葉雨桐則更立足當下,「做好當下每件事,讓每分每秒都過得充實有意義。」

他們的共同心願,是希望第六鏡能改變未來生活,讓「科技服務融入生活」。「當然,也希望我們的兩個女兒能健康快樂成長,勇敢做她們想要成為的人。」葉雨桐說。

趙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海華 來源:中國青年報

本文來源:網易教育綜合 責任編輯: 於彩虹_NBJ11060

相關焦點

  • 90後CP:創業是我們想做的事,就一定要做成
    2020年,經過6年發展,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後,他們的公司愈加頑強……在位於西安高新區一座科技大樓的公司裡,這兩位身穿T恤、牛仔褲的90後極具親和力。談起公司的發展和專業問題時,他們認真嚴肅;聊起家庭和孩子時,又會默默相視、莞爾一笑——故事裡的這對男女「主人公」,是西工大在讀博士生劉闖和他的2011級校友、妻子葉雨桐。
  • 政協委員為90後支招:創業要勇氣 更要能力
    我們本期策劃選擇了90後就業創業的視角,期望通過觸摸政策法規與社會民生之間的共振與脈動,從一個側面解析「兩會」之於普通人的意義。 從2014年起,應屆生就業市場全面步入90後時代,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高校持續擴招等多重背景下,年輕人特別是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不少90後也開始選擇自主創業。
  • ...我可以用聲音造夢…」90後盲女孩創業做廣播劇,在喜馬拉雅火了
    「我們那一代很多90後視障患者都是因為這個原因而失明。」由於這次醫療事故,馬寅青從出生起就從未看到過這個世界。「現在想想反而覺得是幸運的,反正從來也沒有看到過。」「大三那年,有聲製作的廣播節目在網絡上開始流行,我也嘗試做了一些兼職。」寅青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網絡電臺做一檔情感節目的主播。要做30年推拿,只要想一下就覺得可怕馬寅青的手機安裝了讀屏軟體,可以用聲音讀出屏幕上的內容。
  • 90後大學生用液氮製冷飲:創業不能盲目跟風
    原標題:90後大學生用液氮製冷飲:創業不能盲目跟風   人民網北京8月13日電(劉雲 實習生李星儀)遼寧省錦州人民街上有個小攤位,醒目的招牌上寫著大大的「氮氣」倆字,加工食品的工具只有一個簡單的白鋼盆和幾罐奶昔。攤主每次製作時,都會讓白鋼盆瞬間被白霧瀰漫,幾秒鐘後,白鋼盆中的奶昔已經凍成了塊兒。
  • 作為90後的一員,現在的我們只能前進,因為我們沒有退路!
    現在是2019年10月13日,再過兩個月就到了2020年,小編作為最早的一批90後,馬上就要30歲了,這麼一算,讓小編不禁感慨:我已經這麼大了嗎?一轉眼,出來工作已經8年之久了,做過各種各樣的工作,也不止一次的將離職信摔到老闆的臉上!
  • 80、90後集體回憶,動漫七龍珠一對對cp,你站哪邊?
    七龍珠,是我們幾個年代的人的共同回憶了。80,90,甚至現在的00後都在看著這幾遍風靡亞洲的漫畫書了。裡面有趣好玩,刺激熱血的多了去了,超級賽亞人,哇哈~不過今天,我們來看下龍珠裡的一對對cp,都是帥哥美女喲,哈哈哈哈哈。
  • 丁丁網徐龍江:創業要做正確烏龜不做錯誤兔子
    作為一名創業者,徐龍江認為自己做這個公司是因為自己很喜歡這個事,想用自己掌握的知識來提供一些人們生活的便利。「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我感覺非常滿足。」談到創業四年來最大的困難,徐龍江表示,產品定型和人員招募是比較傷腦筋的問題,「產品定型意味著究竟你該做什麼,以後會賣什麼,你如果想錯了,就是會跑回原點,很花時間,很花錢。」
  • 「90後」男孩建起創新實驗室以英文名命名圖
    去年12月15日,本報在「微創業」欄目中獨家報導了「90後」男孩季逸超獨立研發瀏覽器的故事(見2011年12月15日《一個90後男孩的「蓋茨夢」》),引起了投資人和普通讀者的關注。兩個月後,季逸超接受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和紅杉資本的投資,成立了以貝爾和施樂為目標的實驗室。昨天,季逸超接受本報記者專訪,袒露自己的創業歷程。  創業?
  • 埃隆馬斯克自述成長和創業經歷:我就是靠書本長大的 ...
    本篇是 Elon Musk 的自述,小時候的成長、讀書對自己的影響、求學經歷、之後的創業、對教育的看法 ,等等。對他的報導太多了,不如來看看他自己怎麼說 ... 於是,我們決定把重點放在電子郵件付款,PayPal果然一炮而紅。但是,當初要不是注意到了別人的反應,做出改變,我們或許不會這麼成功。所以,搜集回饋很重要,要用它來修正你先前的假設。PayPal成功後,我開始想,眼前有哪些問題,最可能影響人類的未來?我認為,地球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可持續能源,也就是如何用可持續的方式,生產和消費能源。
  • 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 我們能做什麼
    大學生也可以做農民  鄉村振興離不開有知識的人助力  力排眾議後,汪琰斌在寧波市鄞州區姜山鎮陳介橋村承包了1020畝土地種植糧食。然而,由於搞不清農時,在水稻關鍵生長時節,他總要落後別人半拍,加上第一年種糧就遇上了「菲特」颱風洪澇,當年,汪琰斌付掉了10萬元「學費」。
  • 三個淘寶暴利創業項目,月入3萬的創業者自述(精)
    三個淘寶暴利創業項目,月入3萬的創業者自述(精) 今日頭條2019-04-24 11:23:12 閱讀(37745)
  • YoungStarup第一期:你所不知道的90後創業者日常,不分年齡,不貼...
    蘇超超:我不認為標籤是個不好的事情,大家會貼標籤說明90後在大家眼中有一些共性,他們有自己的想法,重點是要做好自己,標籤對於我們來說只是一個稱號,做好自己的事才是最好的回答。何斌:我倒不是很喜歡標籤,我覺得用90後稱呼我們有一點歧視和憐憫。如今創業進入了一個肉搏的階段,不會管你是90後還是80後,進入行業後年齡小可能意味著劣勢,但優勢在於沒有羈絆,可以有更多想像力。
  • 93歲的中國第一位女天文臺臺長葉叔華:我還想做成三件事
    她近日在「造就Talk」中回顧了上海天文臺的發展歷程,並講述了自己還想做成的三件事。 『開啟中國獨立的世界時工作』 上海天文臺原先是做時間工作的,是東亞地區很重要的一個時間服務臺。
  • 重慶青年企業家進校園分享心得:畢業時一定要想清楚就業還是創業
    (原標題:重慶青年企業家進校園分享心得:畢業時一定要想清楚就業還是創業)
  • 【大創之星】王暾:大學生創業不是「拍腦袋」的事
    王暾說,「自己創業的想法最初產生於在美國留學期間,當時美國的科研體系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我認為國內的高校匯集了大量富餘的科技人才,但卻沒有和企業的技術需求有效對接。」意識到這一問題後,王暾打算自己來做其中牽線搭橋的事,他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創辦了一家知識交易平臺公司,致力於讓高校的技術人員和知識分子獲得與其能力和價值相匹配的財富回報。
  • 何威自述:「洞庭湖佬麻雀」煉成記
    那麼,作為千千萬萬「闖海」湘菜人中的一名,何威創業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酸甜苦辣呢?一起來聽聽他的自述。 跟隨南下風潮,賺取人生第一桶金 20世紀90年代初,南下打工成為熱潮。
  • 朱蕭木談創業:從錘子到FLOW,我為什麼做電子菸?
    他建議我們試一下。得知我們並不吸菸後,朱蕭木說,自己以前也不吸菸,但現在在辦公室裡的時候,會像一些人喝咖啡一樣,用它來提神。「在錘子6年多,你以前想過辭職創業嗎?為什麼現在要做電子菸?」面對「商業與生活」的提問,朱蕭木不假思索的回答說:「直到去年10月前,自己從沒想過創業。做電子菸,是因為這是最合適我去做的事情。」
  • 高佑思 一個90後猶太人的中國式成長
    「猶太人大都想做成一番事業。為此,他們很願意融入本地文化,有很強的融入能力。 只是一年過後,雖然高佑思他們投入了「瘋狂的精力」,但這個模式還是沒能跑通——既沒給平臺用戶帶來多少流量,也沒能達到一定的規模。事後反思,高佑思歸因於「運營能力差」,「我們從來沒有做過這些,還是有點用做學生組織的思路創業,缺乏經驗,管理比較亂。」
  • 墨跡天氣CEO金犁:創業不要認為自己一定要成功
    而在提及創業過程時,他感慨到,雖然現在資本市場和創業環境要比之前創業時好很多,但另一方面,也需要創業者更加冷靜,不要頭腦過熱,不要認為自己一定要成功,而是說自己在之前做好準備,奔著成功去做。本身創業過程中就可以學到很多。 兩條腿走路 墨跡天氣在做時景,有時候天氣狀況不準會被朋友罵,但上傳時景照片,就是真實的現在的天氣,可以用戶糾錯,後臺馬上進行報警處理。
  • 張磊和他的朋友們聊「價值」:做難而正確的事,而非別人都做的事
    後來認識了CC的太太才知道,CC連找女朋友都是商業邏輯算過的,date過多少多少個,哪個時候成功率最高,過了以後成功率陡然下降,所以一定在那個點上要closedeal,要把事給幹成。數學邏輯這麼縝密地去創業,跟我們分享一下,價值創造主要是數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