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歲的鹹陽人卓登1986年將家中保存的120件于右任的書法作品捐贈給了鹹陽市政協,他懷疑該批價值約4000萬的文物被私分了,卻於近日接到了匿名恐嚇簡訊。最新進展是,三原縣博物館工作人員和當年負責鹹陽、三原聯辦于右任書法展的經辦人,證實卓登捐出的122件于右任書法,至少有44件移交給了三原縣博物館。而其餘的所捐書法,下落依舊不明。
由於當下一些政府部門的工作態度和作風的嚴謹程度有待提高,一大批文物失蹤,當然也有可能是存放不當導致的,沒準還在政府機關哪個被人遺忘的角落裡呆著呢。不過,事主將此事披露後,收到的匿名恐嚇簡訊卻是再明確不過的證據:文物們的確是在不該在的地方,在不該擁有它們的人手裡。
這件事情的性質,想來可以用某人或某些人侵吞國家資產來定性。一經查實,某人或者某些人將要面臨的,肯定不是僅僅把吞進去的吐出來那麼簡單。侵吞價值4000萬的文物,肯定得被判刑,當然加不加上個緩刑什麼的,那是後話。於是,查證工作就變得困難起來。首先,至今沒有任何人向捐贈人卓登了解和調查此事。由此,人們當然可以相信,這件事並沒有被列入正常的司法程序。就算是老百姓家裡丟了點值錢的物件兒,警察還得進行偵查呢,咱們國家被人偷走了這些個寶貝,為什麼市公安局不派人去調查取證呢?
從媒體報導裡我們可以得知,這件事情,並非沒有知情人。只是知情人沒渠道講出實情,或者還有更多的知情人被人用種種方式捂住了嘴巴。由當地公安局和當地市政協組成的專案組也不被老百姓們看好:自己查自己,很難查出個所以然。但目前這些情況其實正是在告訴公眾,與此事有重大關係的人,並不難找,不然,為何這麼多與常理相悖的處理方法集中地、強勢地出現?
這件事情想弄個水落石出,其實並非無跡可尋。鹹陽市人口不少,可是和這批文物接觸過的人,估計超不過百名。1990年文物失蹤至今,也不過10年的時間。把和文物接觸過的人一一排查一遍,連一周的時間都用不了。而且,這麼一大批文物,總也不能憑空就從地球上消失,只要公眾堅定地相信物質不滅,只要報導此事的媒體不偃旗息鼓,只要更高層領導能夠不徇私舞弊,早晚會有心知肚明的人講出實情,早晚會有人扛不住爭取主動,甚至,如果是腐敗窩案的話,窩裡反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當然,這件事情的解決,關鍵是要看上級領導反腐的決心。不管大家作何感想,當下大事小事真正有進展的時候,只能是上級領導指示「特事特辦」的時候。若真像現在這樣讓鹹陽市慢慢地自查,恐怕文物被偷賣或被複製被偷梁換柱的可能性都有,小毛賊也會更加膽大妄為,日益成長為喪心病狂的竊國大盜。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