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哲學上認為「物質不滅」是不對的?

2020-12-05 獨視角

物質不滅,似乎是一條不成文的常識。而哲學的任務就是挑戰被人們認為習以為常的信念。通過對傳統認識的深究,使人們的認識深化,從而發現真相或真理,推動人類的文明進步。

我們的世界無疑主要是由物質組成。我們周圍的事物,除了思維領域的意識和精神和連接的邏輯語言等外,沒有什麼不是物質構成的。事實上,現代哲學的締造者,法國的笛卡爾,就是將世界分為這兩大部分(排除上帝),因而落下了「二元論「的名字。

在我們的這個世界中,從文化上看,東西方又將世界物質的變化分為二個大範圍。

在東方,以印度為代表,視世界的一切發展都是「輪迴」,既循環。受印度思想的影響,特別是佛教,中國人的認識和社會發展,從古代以來,也是遵循環的思想,如「二十四史」等。在西方,人們則對世界發展的看法完全相反。他們認為世界是前進的,既進步。他們認為,今人勝過古人,今天勝過過去,未來將更美好。基於他們的發展進步的思想,西方人發展了哲學,又從哲學發展出自然科學。我們今天的一切人類引以為傲的成就,無不源於西方科學的發展所帶來的成果。

那麼無論是東方的循環的思想還是西方的前進的思想,跟「物質不滅」有什麼關係呢?物質不滅的思想所根據的基礎思維方式是「無條件」性。既,無論循環也罷,進步也罷,都是「必然」的,不受制約的,註定要發生的——這是兩種思維的共同基礎。筆者認為,物質不滅,是需要「條件」的,沒有這些條件或基礎,物質就不存在了,既「物質定滅」。

如何理解這個「物質定滅」以後呢?請想一想,你生來的第一個思想,這個「某個什麼」,是怎麼來的?是你父母給的嗎?是上帝給的嗎?是任何其他外部的來源造成的嗎?如果您想過這個問題,我們的結論也許相同:都不是。我的第一個思想是我自己產生的。那麼,你會問,產生在大腦中,不是嗎?可以回答,是的,但這個「產生」不是你的大腦的特權。也就是說,你的身體,作為「a piece of meat」跟其他的動物沒有區別。為什麼其他動物的肉體不能產生思想,而你們這些「人類」,作為動物的一個分支,卻產生了思想呢?不奇怪嗎?有哲學解釋是,不是「你的這塊肉」特殊,而是「絕對的絕對」賦予你的。

如何理解這個「物質定滅」以後呢?請想一想,你生來的第一個思想,這個「某個什麼」,是怎麼來的?是你父母給的嗎?是上帝給的嗎?是任何其他外部的來源造成的嗎?如果您想過這個問題,我們的結論也許相同:都不是。我的第一個思想是我自己產生的。那麼,你會問,產生在大腦中,不是嗎?可以回答,是的,但這個「產生」不是你的大腦的特權。也就是說,你的身體,作為「a piece of meat」跟其他的動物沒有區別。為什麼其他動物的肉體不能產生思想,而你們這些「人類」,作為動物的一個分支,卻產生了思想呢?不奇怪嗎?有哲學解釋是,不是「你的這塊肉」特殊,而是「絕對的絕對」賦予你的。

也就是說,物質,生命和精神,是「一分為三」來到這個世界的。物質是「外在條件」造成的循環;生命的簡單形式,如植物動物,是依賴「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交換」,帶來的循環。而只有精神,或叫思維和意識,分別寄存在大腦的左右半球,是絕對性質的。因為物質和簡單的生命性質,既相對性質,不會與絕對性質發生任何關係,彼此完全是兩回事的。

絕對的絕對在相對的物質和生命完結之後做什麼?難道重新開始?還是……形式一樣嗎?

相關焦點

  • 當物質可滅時,哲學上的唯物主義怎麼辦?
    抨擊、反對唯物主義哲學的人可以放兩部分。一部分是蠻不講理,唯物主義哲學就是壞,就是壞,就是壞,靠數量多、聲音高取勝。另一部分是想講一些道理,大概是知識不足或兼品格不夠,終於變成講歪理、渾是非、說假話,靠騙人過日子。
  • 不再糾結「物質不滅」與「物質不存在」!
    以前物理學喜歡講「物質不滅」,但現在的科學結論卻不一定是這樣,物質可以滅,在物質的下面,只是一種能量,它可以不滅。能量的說法還是很不可思議的噢!它意味著,這棟樓,包括我們這些人,都可以消散、融入到虛空當中,什麼都不存在;當密度足夠的時候,通過擠壓,這棟樓,包括我們這些人,又可以在虛空當中出現。
  • 王延相認為,有形的萬物由氣化生,這是一種樸素的物質不滅的思想
    其中的《慎言》、《雅述》、《橫渠理氣辯》、《答何柏齋造化論》等十四篇,是他的主要哲學著作。王廷相認為,天地未形成以前,只有充滿著元氣的太空即太虛。氣與虛不可分離,宇宙中不存在絕對空虛。氣是有形的萬物的本源,有形的萬物是由氣化生的。氣只有聚散形態的轉化,它本身既不能消滅,也不能創造(「氣有聚散,無滅息」),這是一種樸素的物質不滅的思想。
  • 自然界中物質是不滅的,質量是守恆的,人類的情緒也是守恆不滅的
    米哈伊爾·瓦西裡耶維奇·羅蒙諾索夫多才多藝,不僅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同時,他還是傑出的語言學家、哲學家和著名詩人,被譽為俄國科學史上的彼得大帝。他當時所說的「物質不滅定律」,含很很大的哲學意蘊。但是,因為羅蒙諾索夫沒有豐富的科學實驗數據作為依據,所以在當時,「物質不滅定律」並沒有得到廣泛的傳播。
  • 汙水廠的基本理論(三)-物質不滅
    ,物質不滅是最基本的內容之一,物質不僅從數量上說是不滅的,它從質量上說也是不滅的。汙水廠的一些管理人員都比較忽視剩餘汙泥的管理工作,一般都認為只要出水良好就好了,剩餘汙泥隨便排就可以了,反正汙染物都去除了,廠內就沒什麼問題了。這其實是對這個理論的不明確造成的。汙水廠沒有把汙染物質去除,汙水廠只是利用微生物降解汙染物的自然原理,把汙染物質轉換了,並沒有憑空消失掉的。
  • 物質不滅的「一例一休」
    一例一休後遺症不斷,不因民進黨當局刻意諱言而稍減。近日有醫護人員抱怨,因為一例一休,原本不足的護理人力愈發失衡,兩名護理師竟要照顧27名病人,工作量為平日的兩倍。這個現象,恰可檢驗一下徐國勇的「物質不滅定律」。
  • 既然物質不滅,為什麼人類無法和宇宙一樣永存呢?
    在熱力學定律中,我們的宇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物質宇宙,但這個宇宙中卻自發出現了恆星和生命這種東西,這個過程的反常程度,就好像一個破碎的杯子自動再復原一樣。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宇宙是物質的,物質又是不滅的,那由物質組成的生命,為什麼不能像物質一樣永恆存在於宇宙中呢?
  • 哲思短語:物質不滅,能量守恆
    物質,是獨立於意識之外的客觀存在。既是客觀存在,就不是「無」,而是「有」。只是,這種「有」的方式,千差萬別,多姿多彩,琳琅滿目,難以述說而已。但歸根結底,它還是一種真實的客觀存在,一種「以絕對的運動」為其主要特徵的客觀存在。
  • 既然物質是不滅的,人也是物質的,為何不能永生呢?
    人類能不能永生與物質不滅也沒有直接的關係,如果問題中所說的人類永生指的是人類生命的永生,那當然是不可能的,但雖然人類生命不能永生,但組成人體的原子是可以永生的,因為人類本身就來源於星辰大海,最終也會回歸星辰大海,這不也是一種永生嗎?
  • 要堅定地相信物質不滅
    不過,事主將此事披露後,收到的匿名恐嚇簡訊卻是再明確不過的證據:文物們的確是在不該在的地方,在不該擁有它們的人手裡。    這件事情的性質,想來可以用某人或某些人侵吞國家資產來定性。一經查實,某人或者某些人將要面臨的,肯定不是僅僅把吞進去的吐出來那麼簡單。侵吞價值4000萬的文物,肯定得被判刑,當然加不加上個緩刑什麼的,那是後話。於是,查證工作就變得困難起來。
  • 物質是不滅的能量守恆,人是物質,人為何不能永生?哪個環節錯了
    物質是不滅的能量守恆,人是物質,人為何不能永生?哪個環節錯了1物質不滅和人是否永生並無矛盾,人即便是死了,組成人體的分子原子依然存在,只不過慢慢回歸到大自然中了,物質仍然保持不滅。人理論上可以做到永生,但是需要條件。
  • 宇宙物質憑空產生,不符合能量守恆物質不滅的基本物理規律嗎?
    能量守恆物質不滅是這個世界的基本規律。質量守恆定律是俄國科學家羅蒙諾索夫於1756年最早發現的。他的化學實驗發現,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但把這個定律用到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奇點,就不適用了。因為這個定律是我們這個世界的定律,我們這個世界是個三維空間價一維時間的四維時空,我們現在所有的定理都是適用於我們這個世界。而奇點不是我們這個世界的東西,在它爆炸之前,我麼對它一無所知,所有的理論在那裡都失效,因為那裡是一個無限小、無限大的曲率、無限大的密度、無限高的溫度的地方,一切現在理論到了哪裡都失效。
  • 無生法忍就是一切法不生不滅
    也許我們聽了之後會產生懷疑,如果就現象上來看,這一切萬法,有情,我們講動物,都有生老病死,無情的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怎麼能說不空?實在講,不空是從現象上來說,就是相有體無,體上沒有,《金剛經》上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從體上說的。因為體是空寂的,所以相是幻有,因為它是幻有,所以才有堅固的意思。
  • 巴門尼德:不生不滅,亙古不變的永恆存在
    通過羅素的《西方哲學史》我們可以了解到,巴門尼德大致誕生於公元前5世紀前中期的義大利,一個名為愛利亞的地方。通過柏拉圖的記載,我們也可以看到,蘇格拉底年輕時也曾因拜訪巴門尼德而受益良多。當時的愛利亞相較於古希臘,神秘主義色彩更加濃鬱,他們關於數學的認識也常常帶有明顯的神秘色彩。
  • 不生不滅的宇宙發自於心
    物質能量信息可以歸化為心念,心念正能量正身體就正,命運當然就會向好的方向發展。現代物理學證實,物質是能量的一種存在方式,佛家認為色空不分,人們肉眼所見並非真實存在,這種能量的化身在觀察時,它已糾纏定位在觀察者的眼前。
  • 唯心主義認為是精神,而唯物主義認為是物質
    唯心主義認為世界統一於精神,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精神活動的產物。二元論者否認世界的統一性,認為世界有兩個互相平行、各目獨立的本原,一個是精神,一個是物質。法國的笛卡兒就是二元論的典型代表,他認為世界有二個本原,一個是物,一個是心,物與心這兩個實體互相平行。最後,他又認為這兩個實體都是上帝創造的,這樣,最終還是統一到上帝那裡去了。可見,二元論的最終結局必定導致唯心論。
  • 無神論者如何看待「生死」哲學?
    最早在古希臘哲學就有這種無神論主張的存在,如早期的自然哲學(蘇格拉底之前)、詭辯學派和後來的伊比鳩魯學派,在中國則有東漢時期的王充等人為代表哲學家。基本上他們都是唯物主義思想,反對宗教用鬼神迷惑人們,所以在他們的想法中,一切都是物質所構成的,沒有所謂的精神實體,更別說有一絕對的精神體(神)的存在。而根據感覺經驗而言,這些物質體也會隨身體的死亡而毀壞,所以人應當尋求現世的物質世界。
  • 微相互作用中意識不滅定律
    如果意識是物質的,那麼哪些物質有意識呢?哪些物質能感覺到自我的存在?物質到底以怎樣的結構狀態才能感覺到自我的存在?每個人都會做夢,可能會夢見什麼妖魔鬼怪,在現實生活中是沒有的,都是客觀事物和主觀意識在人腦中的反應。但是睡著了不做夢的時候意識消失了嗎?一般人認為此時腦細胞處於休眠狀態,腦意識暫停。人死了、腦細胞死亡後還有感知和意識嗎?你現在沒有死,能知道嗎?
  • 為什麼海水澆不滅海底火山?專家說出實情,看完漲知識!
    那麼為什麼海水澆不滅海底的火山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吧。水能夠徹底將火給熄滅,但是火山噴發出來的火併不是跟我們以前看到的普通火焰一樣,它是屬於高溫流體物質,用水是撲不滅的,只能給它適當的降溫,並不會完全撲滅。水之所以能夠將火撲滅,主要是將空氣和易燃物相互隔離期間達到了冷卻,所以火會自動消滅。
  • 復讀者評《喬力:哲學穿不上科學的褲子,歷史穿不上藝術的裙子》
    【圖片說明:因為人想知道的太多,所以就要預見未來,準不準自己掂量】讀者:1為什麼會需要認知和知識?智能系統不同於非智能機械系統,在於智能是一種有目的的活動。為了實現目的,系統需要感知環境變化,認知變化規律,從而對未來做出預見,進而預設系統的反應機制,來實現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