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探測器將於2021年著陸火星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2020-11-30 新京報網


2015年11月2日,上海,中國首顆火星全球遙感與著陸巡視探測器原理樣機在2015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展出。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計劃於2020年發射,經過10個月飛行後到達火星;將探索建設開放共享的商業航天發射場

  昨日,首屆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太空探索與人類未來」分論壇在北京舉辦,論壇介紹了我國太空探索領域諸多規劃。

  據悉,我國將於2020年和2028年進行兩次火星探測任務。

  月球探測

  建設無人和載人月球科研站

  今年12月,我國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將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以此為起步,我國月球探測第四期工程將在2030年前初步規劃四次任務,其後再建設月球科研站。

  在「太空探索與人類未來」分論壇上,中國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司長李國平介紹了上述規劃。月球探測第四期工程第一次任務是嫦娥四號,第二次任務計劃為第二次採樣返回。接著,中國計劃在月球南極和北極實現探測器著陸探測。

  李國平介紹,最終中國還要建設月球科研站,這裡包括機器人探測,「也肯定包括載人月球科研站,這是更長遠的任務。」

  火星探測

  2028年左右進行第二次火星探測

  李國平介紹,我國正在規劃深空探測工程,初步明確了四次任務。第一次任務計劃在2020年7月發射火星探測器,預計經過10個月的飛行,2021年到達火星,著陸火星表面並進行巡視探測。其後,計劃在2028年左右進行第二次火星探測任務,採集火星土壤返回地球。

  我國還將進行小行星探測,並在2030年前後開展木星系探測和行星系探測。目前火星第一次探測任務正在實施,後面三次任務正報請國務院批准。

  火箭

  長徵九號計劃於2028年首飛

  在火箭領域,據李國平介紹,長徵八號新型火箭正在研製中,該火箭配置了兩臺12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捆綁了2臺2.25米直徑液體助推器,計劃2020年發射。

  我國正在開展重型運載火箭長徵九號的論證,瞄準深空探測需要。長徵九號將超過90米長,芯級直徑達到10米,低軌運載能力100噸左右,初步設計最高140噸,將是長徵五號運載能力的5倍,計劃在2028年首飛。

  李國平表示,在空間進出方面,我國正在開展天地往返可重複使用運輸系統研究,探索火箭助推器自動回收,主要解決安全性問題。另外,我國開展了火箭動力重複使用。這些工程還在起步階段,需要若干年研發之後才可以進一步實施。

 

 

  衛星

  通過電磁監測研究地震發生機率

  2015年,國務院正式批准了由國家航天局和有關部門聯合組織編制的《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計劃》,初步計劃未來10年發射各類衛星超過100顆。

  李國平介紹,針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國將加強利用航天技術監測全球氣候。目前有兩顆衛星已經立項啟動,一個是大氣環境監測衛星,主要用於溫室氣體的監測;另一個是陸地生態監測衛星,主要是用於植被生物量、大氣氣溶膠等監測。

  在地球物理場探測方面,我國啟動了電磁監測衛星,通過電磁監測研究地震發生的機率。後續我國還將發展重力梯度測量衛星,服務於測繪所需。

  陸地觀測衛星領域,我國將發展兩顆比較特殊的衛星,一個是L波端差分幹涉SAR衛星,可進行二維、三維成像,並提取地面形變。還有一顆技術含量比較高的衛星——SAR地理觀測衛星,可對地面一定範圍區域進行高時間解析度微波成像,目前正啟動實施,預計在2021年左右發射,將填補領域空白。

  ■ 聲音

  「政府對商業航天態度為『鼓勵、有序』」

  近期,中國商業火箭公司陸續發射了自主研發的小型火箭。中國政府對商業航天持何種態度?李國平用四個字概括:鼓勵、有序。

  「鼓勵」,是指推動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完善政府採購商業航天產品與服務機制,建立健全衛星共享機制,創新政府服務模式,引導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參與相關航天活動。「有序」,是指目前商業航天活動很活躍,參與單位比較多,政府要加強管理。

  李國平透露,針對運載火箭,近期將下發《關於加強航天運載火箭科研生產實驗及發射服務工作的通知》,對發射活動進行規範管理。未來幾年還將結合現代商業航天發展現狀和未來需要,出臺促進商業航天發展的指導意見。

  據悉,我國開始探索建設開放共享的商業航天發射場,航天法也已經列入全國人大立法計劃。

  新京報記者 倪偉

相關焦點

  • 「嫦娥三號」明日凌晨攜「玉兔」登月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中國不能止步於月球,要去探測整個太陽系,中國人應該飛得更遠,飛到幾億公裡、幾十億公裡、上百億公裡。  ——中國探月工程領導小組高級顧問歐陽自遠  綜合新華社電 經嫦娥三號任務發射場區指揮部研究決定,嫦娥三號探測器將於12月2日1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實施發射。11月30日,承擔嫦娥三號發射任務的長徵三號乙改進型運載火箭開始燃料加注。
  •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中國選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登陸點
    中國顯然已經在2021年2月飛船抵達「紅色星球」之前為其「天問1號」火星探測器選擇了一個主要的著陸點。 流動站將降落在巨大的撞擊盆烏託邦平原內部。在由7月23日的「長徵3月5日」火箭發射之後,由軌道飛行器和著陸器二人飛行器組成的「天問1號」目前正前往火星。任務組成員已經對其科學儀器進行了測試。
  • 2021 年太空新聞重頭戲:天問一號著陸火星,印度月船3號登陸月球
    令人印象深刻的2020年即將結束,那麼,2021年一年中將會有什麼太空冒險之旅值得我們關注呢。 三個火星任務由於三個獨立任務的到來,我們的火星研究能力將在2021年實現巨大飛躍。NASA的火星漫遊者毅力號於2020年7月30日發射升空,將於2月18日到達火星。
  • 中國將於2020年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關於取什麼名字網友吵翻了
    11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官方微博,首次公開中國火星探測器「真容」照片。火星探測器的造型瞬間引發網友熱議↓↓↓除了誇顏值外,網友們最關心的還是它的名字。中國將於明年發射火星探測器據悉,我國的火星探測器暫時命名為「火星一號」。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太空飛行器將在2021年抵達火星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太空飛行器將在2021年抵達火星。昨天,在國新辦舉行的首個「中國航天日」發布會上,工信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局局長、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透露,目前,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已經正式立項。  「我們做的是想一步實現繞火的探測和著陸的巡視,這相當有難度」,許達哲說,火星探測是空間科學界和航天界關注的一個重大方向,1月11日正式批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因為每一個窗口要26個月才能遇到,中國正在嚴密地制定工程計劃,爭取在2020年這個窗口發射探測和著陸巡視的火星探測器。
  • 火星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從發射到著陸分幾步?
    2020 年 4 月 24 日中國航天日,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將依次編號。中國行星探測工程以「攬星九天」作為工程的圖形標識,一條條橢圓形軌道構成了獨特的字母「C」的形象,太陽系八大行星依次排開。
  • 中國明年7月發射火星探測器
    中國2020年向火星出發,並將衝擊一項世界紀錄。  昨日,中國火星探測又一次引發關注。在山東舉辦的2019軟體定義衛星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在報告中透露:中國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  歐陽自遠表示,此次中國將通過火星衛星、火星著陸器、火星車聯合探測火星,目前火星車已做好。
  • 天問一號的使命,探測既愛又怕的外星生物,2021年將完成火星著陸
    我國「天問一號」任務探測器將飛向距地球約5500萬至4億公裡的「紅色星球」火星,將創造我國太空飛行器飛行距離的新紀錄正式開啟中國的行星探測時代。從1970年至今,我國發射了數百個太空飛行器,而這次我們是飛往火星執行一項新的任務—生命的探測!除了我國之外,各國也在對火星進行著深入研究,很多國家也建立有模擬的火星實驗基地。比如在金昌就有我國首個模擬火星生存的實驗基地。
  • NASA毅力號發射在即,3個火星探測器將在火星相遇
    NASA毅力號是「2020火星任務」的核心探測器,完成全部測試後,將在7月30日在佛羅裡達州發射,如果發射成功,毅力號也將在2021年2月到達火星,並完成降落。毅力號的降落地點選在火星的「傑澤羅隕石坑」,在古代火星,這裡可能是一個湖泊和三角洲地區,很有可能存在生命生存過的痕跡。
  • 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突破3億千米,預計明年5月著陸火星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11月17日凌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16天,飛行裡程超過3億千米,距離地球約6380萬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部分分系統完成自檢,各系統工作正常。在軌飛行期間,天問一號已經完成三次中途修正和一次深空機動等飛控工作。
  • 2020火星探測器將帶著你的名字在這裡著陸
    中新網11月15日電 綜合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對2020年火星探測任務的著陸點——火星上的傑澤羅隕石坑(Jezero Crater)的衛星觀測結果顯示,有證據表明,火星上的礦物對保存古代生命痕跡非常有利,這使它成為比最初設想的更適合發射火星車的地方。
  • 發射時間差不多,為什麼毅力號探測器比天問一號早幾個月著陸火星
    距離我們地球超過5500萬公裡外的火星,是我們人類探索最多的天體之一,也是我們人類了解最多的星球之一,在過去幾十年內,我們人類就已經發射了多個火星探測器對火星進行探索,有一些探測器甚至已經著陸到火星的表面。雖然我們人類至今都還沒踏上火星的表面,但是從火星探測器發回的照片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到火星的景象。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越來越多航天機構參與到火星的探索中。
  • 中國將於7月23日發射火星探測器,展開登陸火星探測
    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消息,近期,由該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備受全球矚目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開展。按預定計劃,發射將於7月23日左右進行,2021年2月11日抵達火星,2月21日變軌進入停泊軌道,4月擇機登陸。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2021 年太空新聞重頭戲
    三個火星任務    由於三個獨立任務的到來,我們的火星研究能力將在2021年實現巨大飛躍。    NASA的火星漫遊者毅力號於2020年7月30日發射升空,將於2月18日到達火星。軌道器將使用其雷達、光譜儀、磁力計和其他儀器從軌道研究火星。240公斤漫遊車及其相機、探地雷達、磁場檢測器、表面複合檢測器和其他儀器將研究火星表面的烏託邦普蘭蒂亞地區。「天問一號」是中國首次向紅色星球發射的探測器任務。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還將以「希望」號任務的形式執行其首次登陸火星的任務。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奔馳將裁員 3 萬人等資訊
    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在飛行2000多秒後,探測器進入預定軌道,開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人類在2020年之前共實施了44次火星探測任務,只有8次成功著陸。本次任務成功後,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首次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探測的國家。據了解,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為期三個月的火星科學探測。
  • 葉培建:火星探測器預計明年發射,探月已規劃到嫦娥八號
    作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嫦娥五號和火星探測器總指揮/總師顧問,9月24日,葉培建在接受記者採訪介紹,我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和火星探測器預計都將在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隨後於2021年在火星軟著陸。
  • 中國將於7月23日發射火星探測器,展開登火探測
    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消息,近期,由該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備受全球矚目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開展。按預定計劃,發射將於7月23日左右進行,2021年2月11日抵達火星,2月21日變軌進入停泊軌道,4月擇機登陸。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布會在文昌舉辦
    7月23日,國家航天局在文昌舉辦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布會,介紹任務相關情況,並答記者問。發布會發布詞全文如下: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們:  下午好!很高興和我的同事們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
  • 「天問一號」即將著陸火星,如何實現深空通信?
    據2021年1月3日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截止目前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830萬公裡。按計劃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