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病毒,病毒是否屬於生命這個問題實際上還存在著一定的爭議,我們常說生命的最小單元是細胞,細胞中的各種細胞器承擔著細胞的各種生命活動,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只有具有了細胞結構才可能具有生命。不過從不同的角度看,人類對生命的定義也不一樣。
生理學把生命定義為:「能夠完成諸如消化、新陳代謝、排洩、呼吸、運動、生長、發育和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的功能的系統。
在醫學界,人類認為生命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 新陳代謝、生長和運動是生命的本能, 生命通過繁殖而延續, DNA是生物遺傳的基本物質, 生物是有個體發育的經歷和系統進化的歷史, 生物對外界刺激可產生應激反應並對環境具有適應性。生命就是集合這些主要特徵, 開放的物質存在形式。
而對於病毒是否屬於生命這個問題現在還依舊存在著爭議,因為病毒實在是太特殊了,病毒本身並不具備繁殖和代謝能力,它所有的活動必須依賴於其它的細胞。常見的病毒一般只由一段DNA或者RNA(遺傳物質)與蛋白質外殼構成。病毒想要繁殖必須要進入宿主細胞中利用宿主細胞內的核糖體高爾基體等細胞器進行蛋白質的合成以及遺傳物質的複製,從而繁殖形成更多的病毒。而在脫離細胞結構時,它不具備任何活動能力,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一顆灰塵,隨風飄搖,沒有任何生命的特徵。
為何這種特別的生物這麼難以對付,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它太小,並且結構太簡單了。目前能夠有效的針對性殺滅人體內病毒的合成藥物基本沒有,大多數只能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統或者其他生命體免疫系統提供的免疫球蛋白進行注射來有效殺滅病毒,因此,可以說,面對病毒,最強有力的武器就是生物的免疫系統,這是自然界贈予我們最強大的禮物。
在生物體外的病毒自然容易消滅,高溫,紫外照射等措施都可以直接破壞病毒的結構從而使其失去感染性,在生物體中最難的地方在於病毒是寄生在細胞之內,病毒的個頭非常小,大約只有幾十納米,通常只有使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一般一個細菌為幾千納米),如果想要針對性的消滅這些病毒,就需要破壞細胞結構,並且普通藥物根本不具有識別性,無法知道哪些被感染,哪些又是病毒。而免疫系統中的免疫細胞會針對不同的病毒產生不同的抗體,這些抗體是具有識別性的,對應的抗體會與之相對應的病毒進行結合,就好像對應的鑰匙能夠插入並打開對應的鎖,這些抗體會與病毒結合併使它們粘結在一起,無法分離,之後會被吞噬細胞吞噬並消化掉。所以對付病毒,我們目前基本上只能依賴生物體免疫系統產生的抗體。
例如當我們被狗咬傷較為嚴重時,一般會直接注射免疫球蛋白,也就是直接將抗體注射進去,而通常我們所說的疫苗,在注射上之後得靠自身的免疫系統產生免疫球蛋白,得需要一定的時間。一般來說,當我們的免疫系統識別過一種病毒之後會產生相應的記憶細胞,之後如果再次感染此類病毒,將能很快進行識別並啟動免疫反應。
對抗病毒另一個難題就是一些病毒的變異性強,導致原來產生的記憶細胞無法再次識別這些變異後的病毒,所以變異性強的病毒具有很強的隱蔽性,這也是為什麼自然界中會存在這麼多病毒,因為很多病毒我們根本無法全部消滅。並且還有一些病毒與生命體之間形成了共生的關係,這個世界也不能缺少病毒,實驗研究也表明,病毒在生物體的進化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病毒與生命體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螺旋式前進的關係,相互進化,相互克制。所以說,病毒沒有永遠的天敵,病毒與寄生生物體之間的競爭會一直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