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物相生相剋,那麼病毒有天敵嗎

2020-12-05 鴻鵠高飛翔九天

相生相剋是中國古人根據生活經歷總結出的樸素辯證唯物主義思想。這種樸素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屬於哲學範疇,但也可以用來解釋相當一部分自然科學問題。生物圈的食物鏈關係實際上就體現了這種樸素辯證唯物主義思想:《道德經》中有一句「天之道補不足而損有餘」——這點我們可以從自然界觀察得到:老鼠體型小,在食物鏈中處於下遊,因造物主就賦予它超強的繁殖力以彌補容易被捕食的缺陷。

作為食草動物的羚羊則被賦予了奔跑速度和數量上的優勢。為什麼食肉動物的數量永遠少於食草動物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如果食肉動物比食草動物還多,那麼自然界哪來那麼多肉給食肉動物吃的呢?處在食物鏈不同環節的生物數量是相對恆定的,因為只有保持這種相對恆定的狀態才能保持生態系統的平衡。如果這一平衡被打破就必然導致生態環境遭到一定的破壞。

比如貓、蛇、鷹、鼬等物種是老鼠的天敵。如果人類把全世界的貓、蛇等物種都捕殺了,那麼老鼠就會因為失去天敵的制約而瘋狂繁殖。中世紀的歐洲基督教會把貓與巫術聯繫在一起,所以當時的歐洲掀起了一輪又一輪針對貓的捕殺活動,然而隨著貓被大量捕殺之後老鼠開始肆無忌憚地繁殖。事實上歐洲歷史上頻頻發生的鼠疫就與此有關。這實際上所反映的就是一種萬物相生相剋的現象。

萬物相生相剋嚴格意義上並不能等同於「萬物皆有天敵」。天敵是指自然界中某種動物專門捕食或危害另一種動物。如果在不考慮人類的前提下獅子、老虎等處於食物鏈頂端的生物是不存在天敵的。如果將人類放到食物鏈中,那麼人類就是食物鏈頂端的物種。處於食物鏈頂端的物種儘管不存在天敵,然而卻也同樣身處於生態系統之中,所以生態系統的變化同樣會對食物鏈頂端的物種造成影響。

正如我在上文所舉的中世紀歐洲人捕貓的例子:處於食物鏈頂端的人類本來是不存在天敵的,然而當人類的行為破壞了生態系統的平衡之後人類自己也會受制於生態系統。病毒是生態系統中一種極為特殊的存在:病毒是一種個體微小、簡單的非細胞型生物。病毒作為一種非細胞生命形態是由一個核酸長鏈和蛋白質外殼構成的,病毒並沒自己的代謝機構,也沒有酶系統。

因此病毒一旦離開宿主細胞就成了沒有任何生命活動、也不能獨立自我繁殖的化學物質。它的複製、轉錄和轉譯的能力都是在宿主細胞中進行:當它進入宿主細胞後它就可以利用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完成生命活動,按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遺傳信息產生和它一樣的新一代病毒。可以說病毒具有介於生物和非生物之間的特徵:病毒並不是完整細胞,不能自我繁殖,所以它只能寄生在宿主細胞中才能完成繁衍。

病毒在整個生態系統中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生物是需要不斷進化的,而在進化過程中必然會有一些生物個體因為無法滿足進化而死去。我們人類和動植物的生老病死其實可以理解為是自然界生活進化過程中的一種新陳代謝現象。病毒則是生物進化過程中的一個載體或者說催化劑:病毒會殺死很多被感染的物種,而活下來的物種從此就會對這種病毒形成抗體,於是物種的進化就通過這種方式得以完成。

為什麼當歐洲白人殖民美洲時作為美洲原住民的印第安人會因感染白人帶來的病毒而大規模滅絕呢?因為他們對歐洲人帶來的病毒不具備免疫力。然而病毒的傳播不該是雙向的嗎?如果說印第安人無法適應歐洲人帶來的病毒,那麼歐洲人就能適應印第安人身上攜帶的病毒嗎?也許歐洲人在殖民美洲的過程中也有一部分人染病身亡,然而他們卻沒出現像印第安人那樣的大規模滅絕現象。

難道說是因為歐洲人具備比印第安人更強的免疫力嗎?事實上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因為在歐洲的大航海時代到來前歐洲人曾經歷過一場浩劫:在1348年—1350年的三年之內歐洲有近3千萬人因黑死病而失去生命,以致於當時的歐洲人一度懷疑世界末日即將到來。然而熬過這場浩劫的歐洲人卻因此具備了更強的身體免疫力;相比之下印第安人長期生活在一種封閉狀態中,所以他們對病毒的抵抗力是低於歐洲人的。

病毒的天敵是什麼呢?如果我們按生物學上對天敵的定義理解,那麼迄今為止人類尚未發現哪種生物是以病毒為獵殺對象的。病毒和細菌儘管都會導致人患病,然而病毒和細菌其實具有明顯的不同點:目前人類已發現了細菌的天敵——噬菌體。噬菌體專門寄生在細菌、真菌等細胞內使其裂解。如今我們人類的各種抗生素主要也是針對細菌的,但這對病毒基本不會起什麼作用。

事實上以我們人類目前的醫療科技水平對病毒還真沒太多的辦法:比如大家熟悉的狂犬病毒實際上就只能通過打疫苗的方式進行預防,然而如果一個人被確定感染狂犬病毒就幾乎意味著100%的病死率。現在網上有些文章說天花是迄今為止唯一被人類消滅的病毒,然而人類消滅天花是通過接種牛痘疫苗使其找不到宿主。1979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天花病毒由於找不到宿主已可以認定為被消滅。

如今找不到宿主的天花病毒已在自然界中絕跡,然而各國的實驗室內還保存有這種病毒。如果哪天這種病毒從某個國家的實驗室中洩露出來,那麼其實我們依然沒任何特效藥可以治療感染這種病毒的人。如今的新型冠狀病毒同樣是沒特效藥的,但沒特效藥並不等於沒治療。在人體對抗病毒的過程中通過醫學幹預給患者以對症支持,儘可能維持各臟器正常功能,這對人體最終清除病毒至關重要!

我們人類的進化發展歷史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一部與疾病鬥爭的歷史:一場瘟疫奪取了無數人的生命,而那些活下來的倖存者在遭遇這場浩劫後就形成了抗體,然而當人類的體質在悄然變化的同時病毒也在變異,於是人類與疾病的鬥爭就成為了一場持續的博弈。隨著我們人類的醫學技術的進步和現代化生活節奏的加快的同時病毒的變異速度也在加快,所以我們其實是在和病毒賽跑。

我們人類和病毒的博弈很早就開始了,甚至可能當人還沒進化為人之前就開始了。遠古時代缺乏醫療技術的人是如何抵禦病毒的侵襲呢?其實和其它動物一樣靠自身的免疫系統。其實即使沒出現本次的新冠疫情,可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的細菌、病毒並不少,其實我們的身體每時每刻都在與侵入我們身體的細菌、病毒戰鬥:首先我們的皮膚會對細菌、病毒進行第一道防禦。

如果這一道防禦關卡失守了,我們血液中的免疫細胞就會消滅入侵的細菌、病毒。萬一這第二道關卡也失守了,那麼我們還有第三道關卡——這就是我們的免疫系統,就像我們打的疫苗一樣會產生針對性抗體,一旦發現立即消滅。我們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與細菌、病毒的戰鬥並不總能取勝,這時就需要通過醫學治療來幫助我們的免疫系統戰勝入侵的細菌、病毒。

具體到本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而言:由於這是一種新型病毒,所以我們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在此之前是沒見識過這種病毒的,所以感染後我們自身免疫系統就出現了識別慢、啟動慢的現象,從而導致病毒在人體內呆的時間長,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大。我們其實可以這樣理解:常規的細菌、病毒對人體是明火執仗入侵的敵人,於是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在戰役一開始就為抗擊入侵而充分動員了。

相比之下新型病毒就像是潛伏在我方陣營的特務,當我們的免疫系統識別出有」特務「混入人體時再做出反應其實就晚了。如果我們人類和動物一樣只能通過自身免疫系統來與病毒博弈,那麼面對這種情況就將束手無策。然而我們人類所不同於動物的是:我們在與病毒的戰鬥中除了可以依賴自身免疫系統之外還能藉助於醫療技術。目前對新冠病毒的治療手段主要是防併發症。

對重度感染者可能要靠上呼吸機、部分用幹擾素和一些激素藥來維持和改善。而大部分輕度感染者主要還是靠的抗病毒普通流感藥物。居家隔離的輕度感染者嚴格按居家隔離標準遵從醫囑按時用藥,那麼也是有在隔離期內症狀減輕或者治癒的病例出現過的。事實上目前人類對所有病毒類疾病的治療方法大致都是如此:發高燒就給病人降溫,呼吸困難就上呼吸機,但並沒有能直接殺滅病毒的藥物。

至此我們可以總結出一個醫學常識:絕大多數病毒類疾病「無藥可治」。這裡的「無藥可治」是打引號的:目前我們針對病毒類疾病的治療主要是通過醫學幹預幫助人體免疫系統戰勝病毒性疾病,然而我們沒任何專門的特效藥物能直接殺滅病毒,所以最終幫助病人扛過來的其實是病人自己的免疫系統。如果非要說病毒有什麼「天敵」的話,那麼其實就是人和動物的免疫系統。

明白了病毒的這些屬性之後我們該如何應對呢?絕大多數病毒性疾病是「無藥可治」的,所以預防工作就顯得格外重要。病毒不能獨立自我繁殖,只能在宿主細胞中進行複製、轉錄和轉譯,所以病毒的傳播需要通過人或動物的組織細胞作為傳播介質,所以減少人際接觸就是遏制病毒傳播的一種有效手段。疫情期間中國採取了幾乎是全世界最嚴格的管控模式。

我們為打贏這場與病毒的戰爭動員了全國的力量:我們有黨和政府的統一協調指揮、有全體醫護人員的堅守、有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配合。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療隊和醫療物資被源源不斷抵達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疫情期間全中國每一個社區都變成了一個抵制感染風險的堡壘。在我國這種嚴格的管控形勢下實際上就已從物理空間上切斷了病毒的傳播途徑。

既然醫學治療只是幫助我們的免疫系統戰勝病毒,那麼增強我們的身體免疫力的意義也就凸顯出來了。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健康的重要性。千萬別像人家說的」前半輩子拼命掙錢,後半輩子花錢續命「。如果說健康是1,那麼其他所有一切功名利祿都是0。在身體健康的基礎上後面的0越多越好,可如果沒身體健康這個1,那麼後面的0即使再多也沒任何意義。

堅持運動是我們保持強健體魄的一種有效辦法:它能讓你的肺和心臟習慣一定強度的勞動,會讓你更有資本對病毒說「不」。鍛鍊一定要注意堅持,因為從不鍛鍊的人一旦劇烈運動不僅起不到強身健體的作用,還會在短時間內造成免疫力下降,只有長期堅持鍛鍊才會有效果。此外膳食營養的搭配、保持適當的休息也都會對增強我們的身體免疫力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地球上萬物都是相生相剋的,那麼病毒在自然界的天敵是啥?
    人類當今已經站在了食物鏈頂端,只要我們手裡有武器,在自然界中幾乎沒有任何天敵。不過對於大自然人類可沒辦法徵服,因為早前的幾次生物大滅絕,都是由於自然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導致,而病毒就是在自然環境下出現的一種」生物「。
  • 地球上萬物全是相生相剋的,那麼病毒在自然界的天敵是什麼?
    人類當今已經站在了食物鏈頂端,只要我們手裡有武器,在自然界中幾乎沒有任何天敵。不過對於大自然人類可沒辦法徵服,因為早前的幾次生物大滅絕,都是由於自然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導致,而病毒就是在自然環境下出現的一種」生物「。
  • 萬物相生相剋,那麼病毒存在天敵嗎?
    病毒是人類已知最簡單的生命形式,而且不具備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包裹遺傳物質(DNA或者RNA)組成,目前人類也沒有發現病毒能有什麼天敵,對於複雜生命體來說,自身的免疫系統是對抗病毒的主要方式。在地球生態圈中,生物之間經常相生相剋,然後弱者被淘汰,強者繼續繁衍和進化,人類可以說是地球上的統治者,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但是無數事實證明,有能擊破人類統治地位的,不是其他高等生物,而是地球上最簡單的生命體——細菌和病毒。
  • 既然地球萬物都是相生相剋的,那麼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天敵是什麼?
    地球上的萬物的確是相生相剋,人類文明的發展使得人類成為這個世界的主宰者,但在大自然的巨大調節能力面前,人類的能力顯得還是很渺小,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和侵擾,終將會以另外一種形式反饋作用於人類本身。可見,病毒是自然界非常獨特的一種存在,它本身沒有活動能力,沒有新陳代謝,更加沒有主動意識,但是作為一種簡單的大分子結構,卻可以通過特定的媒介來尋找適合的宿主,利用宿主細胞的營養物質和能量,實現自身繁衍的目的。直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還沒有在自然界中找到能夠對抗病毒的生命體,也就是說,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天敵的。
  • 世界上萬物都是相生相剋的,那麼病毒在自然界的天敵是啥呢?
    地球上萬物都是相生相剋的,那麼病毒在自然界的天敵是什麼呢?病毒在世界各地都存在,當人類和它撞上的時候總是顯得不堪一擊,在中國古代就有各種瘟疫的說法,而2020年肆虐的新冠病毒更是讓人類見識到病毒的強大,所以我們到底應該如何應對這些病毒呢?
  • 地球上萬物都是相生相剋的,那麼病毒在自然界的天敵是什麼?
    從地球存在至今的40多億年裡,萬物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物已經不再是當初那種簡單的細胞生物,已經進化到了高等生物甚至人類。雖然這些生物在自然界中生生不息,但是大多有各自的天敵,例如,鳥類是蝗蟲的天敵,青蛙是蚊子的天敵,只有身處食物鏈頂端的動物才沒有天敵,比如老虎,人類。但有一種奇怪的生物——病毒,它好像也並不是處於食物鏈頂端,而我們在自然界似乎找不到它真正的天敵。
  • 地球上萬物都是相生相剋的,那麼病毒在自然界有天敵嗎?
    在醫學界,人類認為生命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 新陳代謝、生長和運動是生命的本能, 生命通過繁殖而延續, DNA是生物遺傳的基本物質, 生物是有個體發育的經歷和系統進化的歷史, 生物對外界刺激可產生應激反應並對環境具有適應性。生命就是集合這些主要特徵, 開放的物質存在形式。
  • 生物都有天敵相剋,那病毒有沒有天敵?
    但數百萬年後,我們殺死或圈住了所有可能傷害我們的大型動物,人類在戰勝自然界其他捕食者後,卻發現了另外一種天敵,一種自然界最微小的更加致命物質:病毒,於是人類就展開了與病毒漫長、古老而又充艱苦的鬥爭。但人類目前只攻克了天花病毒,現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這種病毒的抗體,至此這種病毒也銷聲匿跡了。病毒這種東西很難描述!它是邊緣生物,你可以說他有生命也可以認為沒有。它們從進化史上與細胞一起出現,但完全走向了不同的進化道路,細胞往更複雜、更先進、更多樣化的方式發展,而病毒是怎麼簡單怎麼來,完全是在退化,選在了另外一種生存方式。
  • 病毒在自然界中沒有天敵?科學家至少找出了三種
    我們說自然界的萬物都是相生相剋的,那麼,病毒在自然界中有沒有天敵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雖然病毒的種類繁多,但是從目前來看,對人有威脅只有200多種,而大部分的病毒只對自然界中的某些生命體有威脅或者以某些生物為寄主(對該生物沒有表現出傷害性),比如蝙蝠身上雖然攜帶著多種病毒,但是蝙蝠並沒有症狀的表現。
  • 為何說恐貓是人類的天敵?那麼在未來,還會有出現這樣的生物嗎?
    為何說恐貓是人類的天敵?那麼在未來,還會有出現這樣的生物嗎?人類費盡千辛萬苦,終於進化成了食物鏈最頂端的存在,可以說人類目前就是地球的老大。在人類的眼中,其他生物的存在簡直微不足道。萬物之所以存在著一定的聯繫,是因為存在一個共同的食物鏈中。在食物鏈中,低級生物的命運就是為高級生物服務,有時甚至會搭上自己的命,這聽起來慘絕人寰,但卻是事實。自然界中的每種物種,都有自己的天敵存在,然而有人卻認為,我們人類是不一樣的,哪有什麼生物是我們的對手呢?
  • 五行是萬物之象,其相生相剋循環,上的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陰陽誕生於太極,即太極產生陰陽,陰陽生四幅圖像,四幅圖像生成八幅八卦圖,八幅八卦圖生成八幅八卦圖,並再生出384個卦圖,每個字融匯貫通構成了萬物的形象。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陰陽有八個八卦圖,而沒有五個元素什麼事,那麼為什麼《易經》中有五個元素呢?重要嗎?我們要確定的第一件事是他很重要。
  • 人類穩坐食物鏈金字塔的頂端,在地球有天敵嗎?
    那麼人類還有什麼天敵嗎?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些這個問題。任何動物都有天敵,人類是動物,當然也不例外    在生物界,人類似乎早就處於食物鏈的頂端。人從遠古走來,從猿變成人,越來越強大,終於變得天下無敵,成為地球的主宰。
  • 人類穩坐食物鏈金字塔的頂端,在地球有天敵嗎,它們是誰?
    那麼人類還有什麼天敵嗎?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些這個問題。任何動物都有天敵,人類是動物,當然也不例外。在生物界,人類似乎早就處於食物鏈的頂端。人從遠古走來,從猿變成人,越來越強大,終於變得天下無敵,成為地球的主宰。人之所以在食物鏈的頂端,並不是人類個體有多麼強壯,有多大的力量。
  • 當老鼠沒了天敵,它們會有多囂張?戈夫島上的海鳥快被吃光了
    世間萬物,相生相剋,每種生物都有它們存在的道理,為了生存,它們生活在自己的的領域裡,以某種生物為食,又被某種生物捕殺。所有的生物都處於這樣的一條生物鏈之中,只有這樣才能讓這個區域的生物數量保持穩定。但是如果有一個外來訪客突然來到了這裡,這個生物圈的平衡就很有可能打破,甚至還會造成很嚴重的災害。在南美和南非之間的南大西洋上有一塊英國殖民地叫做戈夫島,這座島是鳥類的天堂,很多鳥類都自由自在的生活在這座島上,據統計,這座島上的鳥類多達1000萬種,還包括了20種珍惜鳥類。這些鳥類一直無憂無慮的生活在這座島上,直到有一天,一個外來者打破了這裡的美好。
  • 病毒在自然界有天敵嗎?
    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結構的生物,結構極其簡單,只有小片段的核算鏈和蛋白質外殼,並且其自己無法獨立完成代謝活動,離開宿主細胞,正常生命活動即停止。病毒這種東西很難描述!它是邊緣生物,你可以說他有生命也可以認為沒有。
  • 五行相生相剋原來這麼簡單|五行中的哲學觀
    五行描述的是世間萬物相互演化過程的五種基本狀態:金代表斂聚(如桃子堆積),木代表生長(如桃子成熟),水代表滋潤(如雨過桃林),火代表破滅(如桃過熟落地),土代表融合(如桃爛成土)。五行強調整體,萬物是一個整體,而這整體內部又在不斷進行著相互轉化融合的各種過程。
  • 自然界中有沒有以病毒為食的生物?
    在自然界中,大多數的生物都有天敵,不同物種間相互制約,共同構成了平衡且完整的生態。簡單的說就是老鼠吃糧食,貓吃老鼠,這樣的遞進關係。但是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科學界並沒有發現能夠以病毒為食的生物。病毒是一種靠寄生才能生存的類生物,因此,它可能存活於任何有生命的地方。
  • 陰陽五行之相生相剋!
    二零二壹開啟鴻運 _ 道 教 文 化 研 究 會 1、口訣順序:大家念的最順口的就是金木水火土了,但是會發現其中相生和相剋並不是一一對應,而實際上以金水木火土的相生順序記憶更為方便,自古以來有不同的順序記憶法
  • 相生相剋的星座配對,相愛相殺,一物降一物
    世間萬物都是相生相剋的,情感關係也不例外,有些情侶的相處模式就是這樣,一方面愛到不行,另一方面又無比挑剔,兩個人相愛相殺,難捨難分,有的時候又不得不讓人感嘆真是一物降一物,下面就一起來看相生相剋的星座配對都有哪些吧。
  • 所有的動物都有天敵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人類的天敵又是誰?
    在民間,有一句話叫做「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句話的意思其實非常簡單。即在自然界中,任何動物都具有天敵,這種天敵模式我們可以看做是大自然的生態鏈,。比方說,植物是生態鏈的最底層,而草食性則是出於食物鏈的中層,它們分別是雜食性動物和肉食性動物。當然,也包括人類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