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一個人吃虧時的反應,會暴露他的修養

2021-01-08 人民日報

一個人吃虧時的反應,會暴露他的修養

04:43來自人民日報

1

有人說,「我不知何為君子,但每件事肯吃虧的便是;我不知何為小人,但每件事好佔便宜的便是。」一個人吃虧時的反應,會暴露他的修養。

當我們談起這個話題,同事雲香非常大度地讚美了自己的前夫。

三年前,雲香因為跟丈夫感情破裂,結束了長達十多年的婚姻。那時的她能說出丈夫一堆毛病,愛沒了,恨倒是綽綽有餘。離婚時,因為擔心丈夫會錙銖必較,她還特意提前諮詢了律師朋友,就怕自己吃虧。而讓她沒想到的是,丈夫大度地把更多的財產讓給了她。

丈夫說,他一個大老爺們,才三十多歲,能打能拼,但云香要帶孩子生活,職場上少不得磕磕絆絆。他不願計較這些,苦了孩子媽,孩子也一定跟著吃苦。

所以離婚那天,他們沒有吵鬧,而是好聚好散。後來,雲香因為自己把丈夫想得那麼不堪,心裡一直愧疚,每當孩子問起他們為什麼離婚,她便為丈夫說好話。所以孩子依舊信任他們,這場離異最終沒有給孩子造成過多的傷害。

2

五個月前,大學舍友琳琳結婚了,給我和茂茂都發來請帖。我們請了兩天假,奔赴琳琳的老家去參加她的婚禮,每人還隨了五百元的份子錢。

前幾天,茂茂結婚了,也請了琳琳。但琳琳稱自己工作太忙,沒有空閒,在微信上給茂茂發了個一百元的紅包。一時間,琳琳在大學時喜歡佔便宜的往事全湧現在我的腦海,我不愉快地跟茂茂抱怨。

茂茂卻說:「你看你,我都沒生氣,你生什麼氣呢?不值得為這點小事壞了心情。」我這才明白了茂茂的處事哲學:日子是自己的,如果總在小事上算計,就太累太狹隘了。

利益是一面鏡子,透過它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事事都要佔便宜的人永遠不會知道,他失去的比他得到的要多得多。

3

我們公司附近有一家經營了將近二十年的早餐店,它的味道雖然不是最美味的,但分量卻是最足的,不像有的早餐店那樣年年加價,還在食材上摳摳索索。

我們常跟老闆開玩笑說,「你這個價賣下去,遲早要被我們吃窮。」老闆只是笑笑說,「不是我饅頭做得大,是你們吃得太少了。」老闆很和氣,從來不認為自己吃了虧,於是他盈了十多年的利。

事實證明,大方的人從來不會失去人氣,而小氣的人必然會失去朋友。

其實很多時候,願意吃虧的人並不是真的喜歡吃虧,也不是委曲求全、忍辱負重、打腫臉充胖子,而是他們不把眼前的得失放在心上,願意放棄一點個人利益,彼此成全。

人際交往中,一個人面對吃虧時的態度最能見他的人品。聰明的人懂得讓利,大度的人懂得禮讓,厚道的人會一笑而過,溫柔的人能保持心平氣和。

一個人值不值得深交,看他吃一次虧就知道了。

投稿郵箱:rmrbydtg@163.com

本期編輯:趙雅嬌 實習生:康馨予

相關焦點

  • 害怕吃虧
    心裡想,為了公平起見,還是拿到隔壁雜貨店去秤看看,一秤之下,竟然超過一斤;因為今天,老闆的店面,已經打烊了,所以說沒關係,就全部給我,但是我仍打算要拿出一半還給老闆,春卷彼此間實在粘得很緊,很難將春卷一張張的撕開,當分割到九兩時,實在很難撕,所以心裡覺得有點煩,不想再繼續撕了,而且老闆也有說要多一點給我,於是就拿50元給老闆。(還是有貪的心行!慚愧!)
  • 「夜讀」總是沒辦法專注,怎麼辦?
    你也許會一直把自己「不夠成功」的原因,歸結到「缺乏意志力」「缺乏專注力」上面,從而忽略掉更核心、更重要的問題。你也許會花費許多時間、精力、心力,去通過種種手段「培養」自己的專注力,但卻發現一直收效甚微。甚至,你也許會開始質疑自己,否定自己,停留在期望和現實巨大的落差所造成的怪圈裡。這才是為什麼我要向「自律」和「專注」開刀的原因。
  • 【夜讀】「雌雄同體」,才是一個人最頂級的魅力
    訪問結束時,他特意走到她的身邊溫和地說道:「不要在乎他們的笑聲,你提問了今天最好的一個問題。」他的體貼、細膩給了剛剛參加工作的女記者一份安慰和肯定,堅定了其對未來的信心。他長相帥氣又有才華,但正如有人對他做的評價:「和他的才華比起來,他的容貌不值一提,而和他的人品比起來,他的才華又不值一提。」他的魅力直達人心,觸動了一個人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 為什麼「打哈欠」會傳染?
    通常哈欠都被跟「困」「無聊」掛上鉤,其實不是這樣的。打哈欠是人的一種本能。孕中期當你還是個胎兒時你就已經會打哈欠了。儘管其原理還未知,但目前認為這跟大腦的發育有關。早在公元四世紀,希波克拉底首先將打哈欠描述為一種排出「濁氣」的方法,它可以改善大腦的氧氣流動,被視為是發燒的「報警器」。
  • 心理學:一個人的眼睛,會暴露他真實的內心,錯不了!
    心理學:一個人的眼睛,會暴露他真實的內心,錯不了!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梅賽因曾說:「眼睛是了解一個人最好的工具。」言行會說謊,但眼睛不會說謊,因為眼睛訴說的是內心深處的語言。 一個人可能會欺騙他人,但絕不會欺騙自己的內心。
  • 「夜讀」溫暖的火塘
    生活在鋼筋水泥的都市城堡中,會時常懷念昔日鄉間那些樸素的事物,這種情結也深深影響了我的寫作和思維。譬如故鄉冬夜暖烘烘的火塘,就是在不經意間撞開了我塵封的記憶之門,引發了我無限的眷戀和情思,以至於晚上做夢,連夢境中都是和家人圍著火塘烤火的溫馨場景。昔日鄉間,冬天特別冷,沒有任何取暖設備,四壁透風的土屋猶如冰窖,漫長的寒冬,烤火和曬太陽是農人們最為常見的驅寒方式。
  • 愛滋暴露 24 小時後 ,我完成了自救
    現代醫學的進步,給了曾經意外暴露於 HIV 的人,提供了一種「補救藥」——抗逆轉錄病毒藥物,也被稱為阻斷藥。今天是世界愛滋病日,給大家分享一個外科醫生暴露於 HIV 後自救的故事。短短一個月,故事的主人公橙子,像是經歷了一生。我叫橙子,是西部某個小城的外科醫生,同時也是外科三年級碩士生。
  • 讓我們「擁抱」五月天
    五月天-阿信嘿,四月已翻篇,五月新開始,祝你快樂,讓我們「擁抱」五月天吧。1999年,夢想成為「披頭四」的五月天,發行了加入滾石後的第一張專輯《第一張創作專輯》,你沒看錯,他們的專輯名稱有夠意思的。《擁抱》五月天帶著「同志情感」的《擁抱》,是適合一個人戴著耳機靜靜單曲循環聆聽的歌。阿信包攬的詞曲創作,青澀的聲線,簡單的旋律,如詩般的歌詞,充溢著希望和愉悅,讓長久被忽略的同志靈魂底層的聲音,不再暗地啜泣,有一片樂曲的天空可以撒野。
  • 面臨利益衝突時的反應,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人品
    一個人的人品怎麼樣,就看他和你有利益衝突的時候,當你和他面臨利益衝突關係,特別是在利益受損時,他的反應,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人品。香港首富李嘉誠曾經說過:但凡在利益衝突面前,不為所動保持初心的人,往往內心豁達、品行優良,做事肯為對方考慮,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 「夜讀」拉麵,遍布四海的家鄉味道
    馬明遠家的拉麵館開在海南省三亞市,這裡離他的家鄉化隆近3000公裡,對於家鄉的人們來說,是真正的天涯海角。主廚馬國棟是馬明遠的侄子,他曾在成都親戚家開辦的拉麵館裡做了5年學徒。今年年初,他正式加入了馬明遠的拉麵館,成了這個麵館的主廚。「兩碗拉麵」,聽到大廳裡有顧客點餐,後廚的馬國棟開始忙活起來。
  • 女人喜歡一個人時的生理反應
    女人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會有什麼樣的生理反應呢?其實,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不僅僅會出現這樣自己無法掌控的生理反應,人的五感(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也會出現自己無法控制的反應:l 視覺方面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你的視覺好像變得敏銳了,能在茫茫人海中,一眼就能認出喜歡的他。
  • 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一個人最高級的修養
    古時候有一個人,他有個習慣,吃早飯時不放鹽。有天早上,妻子往粥裡放了點鹽,他知道後,氣不打一處來,對妻子吼道:「你不知道我吃早飯不放鹽嗎?不吃了。」遇事不責備,是一個人的頂級修養古語云: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人在遇到事情時,如果只懂得責備他人,不想著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只能讓事情更加的惡化。
  • 一個人待人接物的態度,顯現的是一個人極具修養的靈魂
    胡歌在出席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時,被問如何引導粉絲正確追星,他提出了兩點想法:1、在追星時應保有理智,大家對明星要有一個相對理性的認識。2、網際網路不僅有明星,同時也是無限知識的海洋,善用網際網路能為我們帶來更多好處。
  • 被拍攝下的「情感」 科學家揭人體能量場奧秘
    當你和你的戀人食指相觸時,指尖發出的輝光會產生閃電般絢爛的連結;當你對著親密的另一半說「我愛你」時,一團物質能量隨即從你的胸口釋出,飛向另一個人——這聽起來像魔幻電影般的場景,卻是實實在在的物理現象。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人體能量的研究已經發展到令人驚嘆的程度。
  • 「雙硫侖樣反應」藥物三問
    一些藥物在服用後若飲酒,會發生面部潮紅、眼結膜充血、視覺模糊、頭頸部血管劇烈搏動或搏動性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出汗、口乾、胸痛、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難、急性肝損傷,驚厥及死亡等。這種反應被稱為 「雙硫侖樣反應」。
  • 一個人的底氣,藏在他讀過的書裡
    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愛讀書,聊十分鐘就知道。讀過的書,會寫在他的談吐裡、思路裡、待人接物的習慣和態度裡、給自己做選擇的底氣裡。如果你想快速了解一個人,就跟他聊最喜歡的書,你讀什麼書,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養出什麼樣的性格。
  • 麵包中的美拉德反應「推薦篇」
    Camille Maillard)於1912年發現,1953年John Hodge等人將這個反應正式命名為美拉德反應、   美拉德反應(Maillard反應),又稱麥拉德反應、梅拉德反應、梅納反應、羰胺反應,是一種廣泛分布於食品工業中的非酶褐變反應、它指的是食物中的還原糖(碳水化合物)與胺基酸/蛋白質在常溫或加熱時發生的一系列複雜的反應,其結果是生成了棕黑色的大分子物質類黑精或稱擬黑素
  • 為什麼很多「天才」也會犯「愚蠢」的錯誤?
    拉丁語中的「天才」一詞最初指的是,從出生開始就處在一個人的內在,保護他們,並因此決定了他們的性格 (character) 的一種精神 (spirit)。鮑林是一位傑出的化學家和生物學家,他研究的是畸形血細胞的蛋白質,但這並不完全適合癌症。直到17世紀,我們現在所指的「天才」概念才開始出現。
  • 孔子是「無神論者」還是「有神論者」?
    (〈述而〉)這是反話,說他祈禱了很久也沒用;表示孔子對天帝(神)的存在與否和祈禱的作用表示懷疑。「天生德於予,恆魋其如予何?」(〈述而〉)、「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不怨天,不尤人」(〈憲問〉)還有顏淵死時,孔子悲嘆:「噫!天喪予!天喪予!」
  • 從「失控」走向「必然」,Facebook 們要學會玩一場「無限遊戲」
    美國時間 4 月 9 日,扎克伯格放棄了他的 T 恤加牛仔褲,穿上了西裝,步入美國國會,向眾議院能源及商業委員會提交「8700 萬 Facebook 用戶數據是如何被不當分享給政治諮詢公司劍橋分析」的書面證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