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Nature/Science輪著發不停歇:普林斯頓銅氧化加成問題再出奇招!

2021-02-15 材料人

通過過渡金屬催化進行片段偶聯轉變大大擴展了獲得有價值的複雜有機分子的機會。該領域的研究一直致力於使用穩定且高度易得的芳基滷化物用於官能化芳烴的偶聯。過渡金屬催化的芳烴官能化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被廣泛用於分子合成。 其中,銅催化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一個特殊的平臺,因為高價銅傾向於用各種各樣的偶聯片段進行還原消除。 然而,氧化加成的緩慢性質限制了銅廣泛促進滷代芳烴偶聯的能力。

北京時間2018年6月1日,普林斯頓大學David W. C. MacMillan(通訊作者)團隊在Science發表題為「A radical approach to the copper oxidative addition problem: Trifluoromethylation of bromoarenes」的文章,表明該銅氧化加成問題可以用芳基捕獲機理克服,其中芳基通過甲矽烷基滷素取代生成。該策略應用於通過雙銅-光氧化催化的芳基溴化物的一般三氟甲基化。早在2016年MacMillan教授團隊就將催化研究發在了Nature上,當時首次證明了可以使用簡單的羧酸分子和烷烴類分子分別作為親核——親電耦合對,利用鎳催化還原劑的協同合併作用實現sp3-sp3鍵的直接形成。而這項耦合方法的優點之一便在於能夠從簡單的起始物出發,只需四步就可以合成藥物替羅非班。


文獻連結:A radical approach to the copper oxidative addition problem: Trifluoromethylation of bromoarenes(Science,2018,DOI:10.1126/science.aat4133 )

本文由材料人學術組Allen供稿,材料人整理編輯。

材料人專注於跟蹤材料領域科技及行業進展,這裡匯集了各大高校碩博生、一線科研人員以及行業從業者,如果您對於跟蹤材料領域科技進展,解讀高水平文章或是評述行業有興趣,點我加入編輯部大家庭。

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並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投稿以及內容合作可加編輯微信:cailiaokefu。

相關焦點

  • 銅氧化加成問題再出奇招!
    其中,銅催化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一個特殊的平臺,因為高價銅傾向於用各種各樣的偶聯片段進行還原消除。 然而,氧化加成的緩慢性質限制了銅廣泛促進滷代芳烴偶聯的能力。【成果簡介】普林斯頓大學David W. C.
  • 80篇Nature/Science帶你走進大牛的催化世界!
    Gaunt*去年的銅A Meta-SelectiveCopper-Catalyzed C–H Bond ArylationSCIENCE VOL 323 20 MARCH2009 Mark D.Petterssonb關於催化歷史的簡約而不簡單總結 A brief history ofcatalysisNature, Volume 7, no. 4,2003 Alexis T.
  • 發不了Nature & Science就喪?試試這些大牛期刊
    原標題:發不了Nature & Science就喪?試試這些大牛期刊 讀博士最繞不開的是什麼? 實驗? 單身? 脫髮? 窮? 當然是文獻和論文!
  • 膜拜大牛!今年第四篇Nature/Science正刊
    普林斯頓大學MacMillan教授是有機小分子催化、光催化領域的領軍人物,每年發的文章不多,但大多是NS系列以及JACS、Angew。今年發文不到10篇,但其中有四篇是NS正刊,還有一篇Nature Chemistry。今天將為大家介紹MacMillan教授最新發表在Nature上的文章,一起來膜拜下大牛!
  • 發Nature和Science?網友:還以為是西湖大學!
    歡迎關注:說教育雙非的成果最近,上海的一所「雙非院校」——上海師範大學發表了兩篇重量級的文章,分別是在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其實不看內容都能猜出是生化或者材料科學,頂尖的物理理論是很難發的,實驗科學就是看誰錢多。cell裡面都是生物內容的頂尖雜誌,以生物為主。nature和science是各種理科的集合,物理研究更得拼錢,相對而言生物化學所用的瓶瓶罐罐要便宜多了,準入門檻低。我不信雙非學校的錢比一流大學的錢多,能發頂尖文章應該是研究人員的idea牛,更努力,並能抓住機會。
  • 催化周報:Science和Nature子刊等大合集
    更進一步,由Pt-9.3@NPC作為陰極催化劑組裝的電池(0.05 mgPt cm-2)在H2/Air模式下比對應的商用催化劑(853 mW cm-2、0.1mgPt cm-2)表現出更高的性能(1071 mW cm-2)和更低的HCD電壓損耗,顯然證明成功解決了傳質問題。
  • Science:揭示甲烷氧化菌素的生物合成機制
    甲烷氧化菌將來自環境的銅組裝到對甲烷進行代謝的分子機器中,從而將甲烷轉化為甲醇。 為了獲得銅,許多甲烷氧化菌分泌一種被稱作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的化學修飾肽,它緊緊地結合著銅離子,將銅離子招募到細胞中。迄今為止,人們對促進甲烷桿菌素形成的細胞機器知之甚少。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西北大學的Amy C.
  • 銅防氧化處理_銅抗氧化技術讓銅持久光亮如新金光閃閃
    未經過抗氧化處理過的銅十分容易氧化變色生鏽嚴重影響銅件的外觀、品質以及應用性能。銅本身十分容易氧化變色的基本原理小編在前面的文章:要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方法就是及時進行銅材保護處理,防止生產出來的銅件防止一段時間後氧化腐蝕而影響產品的質量。
  • Science Nature大爆發,催化領域迎來哪些新突破?
    Science:銥催化肟不對稱氫化還原生成手性羥胺不對稱氫化反應過程是合成手性分子中最常用的反應,其中將肟通過還原生成手性羥胺產物具有較大難度,這是由於較弱的C-N鍵發生斷裂導致副反應的發生。Ir手性催化劑和反應物中的烯基配合,在LiOtBu作用中,消除分子中的F原子,生成LiF,並轉化為烯丙基自由基加成到Ir催化劑上。隨後在丙二酸酯的親核試劑作用中手性加成到單氟碳上,從Ir手性催化劑上脫除,得到手性單氟化產物。
  • 老樹開新花,普林斯頓大學團隊再次填補烯烴氫胺化又一空白
    另外,以往的方法以馬氏(Markovnikov)加成的產物為主,如何扭轉其區域選擇性,大量得到反馬氏加成的產物迄今尚無有效的解決方案。 過渡金屬催化一級烷基胺對非活化烯烴的分子間氫胺化(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近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 985大學發《nature》有多難?發一篇相當於一個河南省高考狀元
    而他研究後寫出來的論文,自然也是毫無疑問的發表在了《science》、《nature》這樣的頂級期刊上,而且還不止一篇,一個人發的比我們的985大學一年發的還多。華中農業大學是老牌211大學,科研實力也是相當的不錯,可在前幾年才發出了本校歷史上的第一篇《nature》。
  • 發不出高影響因子的論文關鍵原因是這
    本文轉載自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1876219/answer/666668440 發不出高影響因子的論文最關鍵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
  • 銅絲氧化的原因,經常忽視的幾個問題
    勝華電纜,用「芯」傳遞光明因為銅金屬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能,因此我們常見的電線電纜很多導體使用的都是銅芯,但是銅金屬有一個問題就是在潮溼的環境中,金屬銅會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氧化反應,形成氧化銅,在電線電纜廠家的電線電纜生產過程中
  • 10年後中國的銅需求量將增長8倍,氧化銅利用成最新賺錢熱點!
    優點:硫化浮選法很好地解決了捕收劑選擇性差的問題。硫化浮選法是目前浮選氧化銅礦石使用最廣泛且最有效的方法。要點:嚴格控制硫化劑的用量。研究表明:若硫化鈉用量不足,則硫化不徹底,氧化銅礦物難以充分活化和回收;若硫化鈉用量過大,則過量的硫化鈉反而會抑制新生成的硫化銅;此外,過量的硫化鈉還有脫藥作用,會加大藥耗。
  • 5篇Science+3篇Nature子刊,看聖杯反應研究進展
    等離激元活性金屬納米粒子具有強的吸光能力,其與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屬可以構成「天線-反應器」,單原子合金可以在幾乎不減弱表面等離激元共振效應的同時發揮單原子位點的催化活性。萊斯大學Naomi J. Halas,Peter Nordlander,普林斯頓大學Emily A.
  • 磨出一篇Science
    在過去的十年中,機械化學不斷探索更為溫和的方法,發展出了雙螺杆擠出、攪拌、壓縮和拉伸等較為溫和的技術,但它們的實際應用也面臨著其他問題,例如:依賴於含弱鍵的機械應力聚合物或金屬有機配合物等新材料。 壓電材料可以通過對應力的響應產生電荷,而且可以高效地將機械能轉化為化學能,為溫和的機械化學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
  • The science to look for in 2019 | Nature Briefing
    Nature | Read this article at nature.com/nature/articles?Nature Podcast | Listen to nature.com/nature/articles?
  • Nature/Science盤點:三月材料領域重大進展
    文獻連結:Monolayer atomic crystal molecular superlattices(Nature, 2018, DOI:10.1038/nature25774)   材料牛資訊詳戳:段鑲鋒攜手湖南大學再發Nature:單層原子晶體分子超晶格   2
  • 三星發完Nature發Science
    上個星期我們還在感概惠普、三星接連在Nature上發表重要成果,沒想到現在才過去十天,三星又在Science上發文章了。這速度,大寫的服!▲圖1. meta-OLED像素的EL表徵要點: 1、超光子OLED器件具有在空間上變化的超光子法布裡-珀羅(FP)腔(即meta-OLED),受益於微腔效應,該器件可在不依賴基於
  • 催化周報:Nature、Science、Nat. Catal.、JACS、Angew等大合集
    實驗數據和理論計算均表明,吸附在Pt(OH)扭結位點上的CO與覆蓋Pt0梯級位點的OH物種發生反應釋放出CO2。之後,O2活化以再生OH。OH物種的存在以及Pt扭結和平臺位點之間的協同作用導致了CO氧化的超低反應勢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