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的最高境界!解放雙手離我們還有多遠?

2020-12-01 易車網

說到無人駕駛,相信有許多駕駛技術不嫻熟的新手司機都會非常興奮,有了自動駕駛系統或者駕駛輔助系統,不僅可以減輕他們駕駛時的心理負擔,而且在一些新手司機可能忽略的危險點,自動駕駛系統也可以及時發現並採取相應的措施。但無人駕駛究竟離我們有多遠呢?我們先來看看目前輔助駕駛系統的滲透率。


自動駕駛領域現狀

2013年-2018年間,車輛僅對方向盤或者加減速其中一項提供操作的L1級自動駕駛,其滲透率從6%增長至33%。而可同時控制加減速操作以及轉向的L2級駕駛輔助,在2019年滲透率為3.3%。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在智能裝配較為齊全的傳統自主品牌陣營以及新勢力陣營裡面,哪怕在官方指導價僅為十萬的入門車型上,都可以看到全速域自適應巡航駕駛輔助系統的出現。

值得一說的是,在新勢力陣營裡,更高階的自動變道、自動泊車、路牌標識識別等配置也都見怪不怪。其實類似這種智能性更高的「L2.5級」自動駕駛輔助系統,普及程度已算不上低。


看似「鏡中花,水中月」

相比起L1到L2,甚至到「L2.5」的光速發展,L4、L5的量產卻遲遲未見蹤影。2018年的時候已經有部分自主品牌聲稱,已具備L4、L5自動駕駛能力的車型在測試,但截至目前為止,該品牌的自動駕駛車型依然未見蹤影。

最近又傳出,在自動駕駛領域深耕多年且完成度極高的Uber將退出自動駕駛領域。Uber打算將自動駕駛部門ATG打包售出。相信會有網友好奇,為什麼在臨門一腳才急忙售出呢?其實不難分析Uber的出售原因。雖然Uber在自動駕駛項目上,融資不少,但與此同時研發投入也像無底黑洞一樣,永無止境。再加上目前依然未能達到量產階段以及之前的碰撞門事件。Uber出售ATG也成為了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國內月亮比國外圓?

相比起國外自動駕駛產業的輾轉反側,國內方面則要明朗得多。前段時間百度官方發微博稱,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在北京正式面向大眾開放載人測試。一方面,可以看出百度自動駕駛正向量產化的階段無限接近。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國內對自動駕駛到來的呼聲也頗高。

另外,11月11日發布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顯示,中國將2025年搭載L2、L3級自動駕駛技術的汽車市佔率要求從25%提升至50%。其實自動駕駛的風頭早在幾年前已經興起,2018年中國自動駕駛行業投融資數量達到63起,金額高達47.1億美元。就今年的成績而言,1-5月份國內自動駕駛領域投融資事件仍有13起,涉及金額達284億元。相信在政策引導之下,繼新能源之後,自動駕駛可能成為國內下一個投資及政策風向。

那麼,目前自動駕駛的瓶頸在哪?


毫米波雷達

自動駕駛硬體設備其實分很多種,國內絕大多數品牌多為採用毫米波雷達方案。當然了,毫米波雷達並不是自動駕駛的「萬金油」,其感應範圍較為容易出現盲區等問題,而且毫米波雷達的感應範圍並不大,車輛在高速行駛時,容易出現滯後現象。更重要的是,毫米波雷達在遇到常見的雨霧或者溼雪等高潮溼環境時容易發生衰退現象。


雷射雷達

雷射雷達主要是通過發射雷射束,來探測目標的位置、速度等特徵量。雷射雷達比毫米波雷達,最顯著的提升在於感應範圍上。雷射由於沒有毫米波雷達的頻段限制,在遠距離探測方面明顯強於毫米波雷達。

不過雷射雷達的缺點也同樣明顯,和毫米波雷達相似,在雨雪霧等極端天氣下,性能會減弱。更為重要的是,雷射雷達造價昂貴,大多在商用領域方案中採用,在一般民用車上搭載,雷射雷達的造價較大機率會超越車身本身的價格。


攝像頭視覺系統

在自動駕駛領域,除毫米波以及雷射雷達等解決方案外,以特斯拉為首的視覺攝像頭解決方案也同樣主流。例如在特斯拉Model 3上則標配了8顆攝像頭+12顆超聲波傳感器的組合。其中8顆攝像頭提供了360度的視野。探測半徑高達250米。而另外12顆超聲波傳感器則起到了輔助作用。之所以沒有全部依賴攝像頭,正是因為攝像頭在機器學習方面依然存在局限性。

在一般的機器學習過程中,對象都較為單調,在面對更為複雜的交通狀況時,依賴視覺的攝像頭系統未必能如實分辨障礙物。另一方面,由於視覺檢測的局限性,也可能會出現誤判障礙物,導致「幽靈剎車」現象發生。

 

大師結語

國外Uber自動駕駛項目出售,而國內百度自動駕駛則開始面向群眾。自動駕駛產業出現了兩極化的現象。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自動駕駛產業,不單只需要較強的研發能力,對公司背後的資本也要求頗高。而目前對於國內研發環境而言,研發實力早已不成問題,資金問題更是我們的優勢所在。

其實自動駕駛的上線,大家在保持樂觀的同時也無需過於迫切期待。雖然國內自動駕駛在井然有序地推進,但目前L3駕駛輔助系統已遇上瓶頸期,量產化的L4、L5級自動駕駛更是遙遙無期。另一方面,目前在測試階段的自動駕駛系統無論是硬體裝備以及研發成本都十分昂貴,一套裝備高達上百萬的成本對於商業化量產也不現實。綜上所述,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離我們有多遠呢?相信大家心裏面也有數了。

相關焦點

  • 特效藥離我們還有多遠?
    特效藥離我們還有多遠?日前,央視新聞《新聞1+1》連線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對熱點問題進行解答。一、我們對病毒有多少了解?周琪表示,對病毒的研究,可以用「萬裡長徵第一步」來形容。面對病毒,它從哪兒來、將到哪兒去,它是什麼樣子?
  • 關注|我們離治癒愛滋病還有多遠?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愛滋病疫苗和愛滋病的根治方法。那麼,我們離這個目標還有多遠?截止目前,世界上只有一個人被治癒了愛滋病,他的名字叫Timothy Brown(也被稱為「柏林病人」,因為他住在德國柏林)。Timothy在被查出HIV感染超過了10年之後,於2006年又被診斷出患有白血病。為了治療白血病,醫生給Timothy進行了骨髓移植。
  • 人類為了解放雙手做了哪些犧牲?
    人類為了解放雙手,可謂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痔瘡、難產、奔跑速度慢等都是人類為了解放雙手而做出的犧牲。奔跑速度慢我們知道,人類的遠古祖先是猿類,生活在高大的樹上。由於很多食肉動物無法攀援到幾十米的大樹上,所以當時的猿類天敵非常少,食物競爭也沒那麼激烈,生活的可謂是非常幸福。
  • 移居火星:離我們還有多遠?
    移居火星:離我們還有多遠?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關於火星移民,都有哪些有趣的腦洞吧。 核彈與氣凝膠,誰更靠譜?或者還有更奇怪的方法。研究人員正在探索如何將其他物種的DNA與人類細胞結合起來,使航天員更能抵抗太空飛行的有害影響。科學家們看上的DNA來源於恢復力極強的水熊蟲,它是目前已知唯一能在太空環境中存活的動物。聽起來是不是有點X戰警的感覺?
  • 終極能源-「核聚變」,離我們還有多遠?
    那麼,我們離核融合能源還有多遠呢? 融合能源並不是科幻電影裡面才存在的東西,它是實實在在存在的而且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太陽就是核融合能源的一個最好的例子。當然,這是自然狀態下的核聚變反應,而我們人類需要的是,可控的核聚變反應。或許這將為人類帶來一次全新的能源革命。
  • 意識上傳與數字永生:我們離賽博朋克的世界還有多遠?
    「 我們離賽博朋克的世界還有多遠?」2020年12月遊戲界最大的新聞應該就是波蘭遊戲開發商CDP Red跳票了3次的大作《賽博朋克:2077》(Cyberpunk: 2077) 終於發布了。當身體死亡的那一刻便是我們意識終結的那一刻。
  • 科幻電影中能量護盾這種「黑科技」離我們還有多遠?當下能實現嗎
    比如,我們現在經常能看到的全息影像,這就是一種半成品科技,離電影中的那種全息影像還很遠。還有一種則是能量護盾技術了,今天我就來為大家講講這種「黑科技」離我們目前還有多遠。能量護盾那麼現在我們離這類武器還有多遠呢,據英國媒體報導,英國科學家正在研發這種防護罩,利用電能脈衝抵擋火箭、榴霰彈等炮彈的攻擊
  • 生命的最高境界
    一提起它,我們就會想起:人生的境界,婚姻的境界,教育的境界,生命的境界……不知不覺間,我們好像都在追逐著某種境界。那麼,境界究竟是什麼?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裡的這口氣,還有睡在她身邊的這個人。」願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頭。
  • 《三體》中讓所有文明都害怕的黑暗森林法則,離我們還有多遠?
    在科幻小說《三體》中,讓所有文明都害怕的黑暗森林法則,離我們還有多遠?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黑暗森林法則只適用於中、高級文明,對於低級文明和大神級文明歸零者是不適用的。因為對於前者來說,他們根本意識不到黑暗森林法則的存在。
  • 偽裝成奶茶的"迷奸水",離我們究竟有多遠?
    偽裝成奶茶的"迷奸水",離我們究竟有多遠? 來源 | 較高端人類 中央政法委長安劍原標題:《偽裝成奶茶的"迷奸水",離我們究竟有多遠
  • 世界上最深的地方是哪裡,離地心還有多遠?
    世界上最深的地方是哪裡,離地心還有多遠?馬裡亞納海溝是地球最深的地方,位於馬裡亞納群島附近的太平洋底,北起硫磺島,西南至雅浦島附近。這樣的深度,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和華山相加的高度。但即便這樣的距離,和到地球地心的距離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地球的平均半徑為半徑約6,371千米。
  • 我們離第六次物種大滅絕還有多遠?
    高強度、高頻率的人類活動使得現在大約100萬種動植物正處在滅絕邊緣,還有很多物種在尚未被人類發現時已經消失。 我們離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災難還有多遠?人類又能否扮演自己的超級英雄?
  • 新民周刊:我們離災難片還有多遠?
    當異常天氣頻繁光臨地球,我們離災難片還有多遠?地球的800萬種死法每年,至少在好萊塢的攝影棚裡,地球總是要面臨一次毀滅的。至於毀滅的原因麼,每次都不同——冬雷震震、夏雨雪、核試驗、龍捲風、巨浪、洪水、大霧、病毒、隕石撞地球、山崩地裂、變異物種、不明外星生物……總之,地球有800萬種死法。影評人木衛二把好萊塢災難片統稱為「美式災難全家桶快餐」。
  • NASA再次發現宜居星球,我們離登上第二個地球還有多遠?
    他們在和我們,他們的先祖們爭論的時候,我們或許會落下風。到時候,能源被它們掌控,人類成為粘板上的魚肉。能源被這些機器提前耗盡也未可知。為什麼宜居星球都在光年之外?隨著天文技術的發展,人類擁有了更強的對宇宙的探索能力。但是,為什麼每次發現的宜居星球都在光年之外。這有點讓人難辨真假,無所適從。
  • 人工智慧離理想還有多遠
    來源:解放日報本月初,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在上海召開。大會期間,張文宏醫生一句「在人工智慧如日中天的今天,此次抗疫靠的還是傳統智慧」引起很多人的共鳴。人工智慧曾經是一個頗為科幻的話題。有人擔心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甚至會反人類。然而幾年下來,我們發現人工智慧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智能。「問題」究竟出在哪兒?
  • 腦機接口到底離我們還有多遠?真實的鋼鐵俠馬斯克
    8月28日,馬斯克在其初創公司 Neuralink 總部展示了腦機接口最新研究成果,硬幣大小的 Neuralink 植入物,擁有1024路連接,能夠感應溫度氣壓,並讀取腦電波、脈搏等生理信號,且具備無線充電功能,同時還有進行設備植入的手術機器人。
  • 老百姓離疫苗還有多遠?發現同時感染流感和新冠肺炎的病例意味什麼...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訊 「同時感染流感和新冠肺炎的病例,這並不奇怪。我們在第一波疫情時就已檢測到流感和新冠肺炎的合併感染,這在冬季是非常常見的,只不過以前沒有去做檢測而已,大家不用感到恐懼。」普通老百姓離新冠疫苗還有多遠?「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全球老百姓都會迎來世界各國疫苗上市的一個高潮。」張文宏說,緊急疫苗接種在全球都是常見的一個情況,比如有出國涉外的需求,或有接觸國外輸入物品風險的時候,進行疫苗緊急接種是符合法律規定的。高危的人先接種,最終每個人都可以接種。馬上要到假期了,對於老百姓出行有什麼建議?
  • 我國奮鬥者號潛水器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那裡離地心還有多遠?
    如果能夠在這個最深的海溝往下挖,應該離地心更近了。不過,由於這個海溝位於大洋最深處,水壓高、完全黑暗、溫度低、含氧量低,是地球上環境最惡劣的區域之一,我們人類能夠到達嗎?如此惡劣的環境,如果沒有專門的潛水器,我們人類是沒法抵達的。在我們人類史上,就沒有多少人能夠到達這麼深的海底,更別說在這裡展開複雜的鑽孔項目。所以,科學家選擇在地面展開鑽孔而不選擇在這些海溝鑽孔也是有原因的,雖然地面比在大洋最深處離地心更遠,但是難度相對低一些。
  • 我國送去月球的植物成功發芽,那麼人類離改造月球還有多遠!
    導語:我國送去月球的植物成功發芽,那麼人類離改造月球還有多遠!月球是我們最近的星球,它不僅是我們地球的衛星,同時對地球的的生態和地球軌跡也有相當大的關聯。可以說月球對我們現有的文明起到了無法代替的作用。月球同時也是我們對太空探索的基石,由於距離近我們可以通過對月球的探索來了解其他星球。進而對我們人類的星際移民做準備。
  • 雲鯨小白鯨測評奉上,來看看它如何幫你解放雙手
    自動回洗,解放雙手雲鯨小白鯨掃地機器人頂部是雷射雷達傳感器,LDS雷射掃描系統加多種創新的智能算法,使得它相對而言建圖很快,而且還原度高。同時,雲鯨小白鯨掃地機器人還具備兩種不同路線規劃,和市面上很多產品的不同點在於拖布清潔方面,雲鯨小白鯨不僅擁有掃地模式與拖地模式,且採取"基站+掃地機器人"的設計模式,它具有自動回洗拖布功能,讓用戶感到十分驚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