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相對論的擴展——復維空間中的韋爾保角幾何

2020-12-07 老胡說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

01介紹

韋爾(Weyl)在他於1918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介紹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擴展。在本文中,韋爾提出了消除向量在平行傳輸時保持其長度的限制。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用數學方式表示:

1.1

其中g是對稱度規張量,是一個任意向量。如果我們對這個表達式求總的導數,得到:

如果假設zeta是一個常量向量,我們可以使用恆等式:

1.2

調整指數得到:

1.3

其中雙管表示度規的協變導數。在雷曼空間中,這個量消失了,所以dl的變化量為零。韋爾提出,我們可以通過類似於1.2的方式來改變矢量的長度:

1.4

把這個放回1.3,我們可以推導出向量和度規的協變導數之間的關係:

1.5

這個結果使得韋爾可以通過把矢量和電磁場聯繫起來,並通過提出一個不同於經典廣義相對論的拉格朗日量,推導出一個幾何意義上的電磁學。當允許度規縮放並要求我們所有的方程都獨立於那個縮放因子時,等式1.5也可以被推導出來。在這個過程中,韋爾將其定義為「規範不變量」。

雖然這一理論完成了將麥克斯韋方程的數學與愛因斯坦方程相結合的任務,但它也有一系列的問題。對於初學者來說,在韋爾幾何中,唯一的靜態長度向量是那些垂直於韋爾向量的向量。這與我們可以用常數長度測量的許多向量相反。

此外,愛因斯坦自己也指出,一個參考系的時間流逝將取決於該參考系的運動歷史,而不僅僅是它的位置,這意味著在空間和時間上同一點的兩個時鐘可能以不同的速度移動,在自然界中從未觀察到的東西。

02復維空間

雖然時空限制了我們的幾何結構,使得韋爾的理論是非物理的,但在復維度中卻不存在這樣的限制。如果我們選擇把旋量看作是復空間中的向量,我們就可以探索時空只是這個空間的一個投影。

這意味著復空間中的幾何是力和時空現象的原因。把物理定律寫成復空間中的張量方程,自然會使規範不變性與廣義相對論相融合。

復空間與實空間的區別主要在於復共軛。柯西-雷曼清楚地表明,我們必須把共軛作為完全不同的變量來對待。為了做這個區分,我們的符號會在任何共軛變量或指標上加一個橫槓,我們會用拉丁變量來區分時空變量和複雜變量。

首先,我們將引入一個復空間的度規。我們的度規是厄米矩陣所以平方長度是實值。我們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符合量子力學中的算子。這就得出了一個類似於1.1的方程:

2.1

就像時空度規一樣,我們可以用s來提升和降低指標。下面是復度量的一些恆等式:

我們現在可以對2.1的總導數:

2.2

如果我們假設是一個常數向量我們可以使用恆等式:

為了清晰起見,我們將空間分配一個仿射連接,類似於我們在時空中所看到的。

我們要注意不要把張量和矢量限制為z的函數,而不是它的共軛。接下來我們也會像韋爾一樣,讓復向量的長度在平行移動時發生變化:

把它代入總導數然後分離出z和z*項:

2.4

固定長度的向量在時空中也垂直於韋爾向量:

2.5

2.5是兩個向量的內積的復空間形式。

仿射連接

現在我們繼續求解2.4中的連接項W。讓我們把這個方程改寫成更簡單的形式:

我們可以把這個簡化版的W分成兩部分。一個是前兩個指標中的厄米矩陣,另一個是反厄米矩陣。

2.6

h的值是未知的,不能直接從2.4中求出。它們暫時被認為是我們理論的自由變量。同樣,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解在下標上是不對稱的,就像時空中的情況一樣。這導致了我們幾何中的一個扭轉元素。

規範不變性

讓我們花點時間看看理論中的規範不變性。規範變換是對度規的調整,而不是對坐標的調整。我們將在下一節中討論坐標變換。

2.7

是復變量及其共軛的函數。因為s是厄米矩陣,我們必須要求是實值函數。這很容易證明。

由此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推導出逆變度量的規範變換

我們可以把這些代入2.6,如果我們要求我們的協變導數也是規範不變的,我們可以確定規範變換對韋爾向量的影響:

2.8

在下一節中,我們將看到坐標更改也可以為仿射連接產生類似的結果。

坐標的變化

複雜空間中的向量以一種非常類似於時空中的向量的方式變換:

2.9

這裡我們應該注意到,我們排除了複數共軛作為坐標變換的一種形式。加上它不僅會使我們的方程變得非常混亂,而且也沒有必要。這是因為共軛可以在坐標變化過程的任意點作為一個單獨的變換來完成,並且只會導致常規指標與禁止指標的交換。換句話說,如果一個坐標變化涉及到共軛,可以簡單地先執行那個變化,然後按照2.9中描述的方式應用其餘的坐標變化。

2.9中的轉換可以很容易地擴展到度量:

2.10

按照這個模式我們可以把它應用到所有的張量上。在時空情況下,仿射連接不是一個張量,變換如下:

2.11

記住這一點,我們可以執行一個簡單的坐標更改並查看一些結果。最簡單的凡例子是相變:

2.12

這導致我們的仿射連接改變為:

2.13

這類似於2.8,但包含一個虛構的組件,使它更適合作為可能的電磁類型的相互作用。在我們能夠從複雜空間中對時空進行必要的投影之前,我們無法看到直接的比較,但2.13和2.8顯示出了巨大的希望。

03復曲率

和時空一樣,我們可以構造一個曲率張量r的複雜維度等價項。

3.1
3.2

使用2.6,我們可以把這些張量寫成未知數的形式:

我們也可以用通常的方法縮並曲率張量C來得到裡奇等價:

3.3

所有這些因素都是規範不變的,因為我們的仿射連接是規範不變的。

韋爾的理論的挑戰之一是構造一個規範不變的拉格朗日量。如果我們假設我們的複雜空間是二維的,我們可以結合2.7和3.3來創建一個規範不變的動作,它通常也是協變的:

3.4

s值是度規張量的行列式。這就得到了拉格朗日量:

3.5

這個值滿足我們所有的要求。它是實值的,在復共軛下不變,在坐標變換下不變,在韋爾規範變換下不變。

04投影時空

在解出3.5之前,讓我們先看看如何從我們的空間投射到時空。我們空間的度量是厄米度量,這意味著它最多包含4個實值未知數。讓我們選擇一個特定的地圖來說明這個事實。首先,我們創建4個靜態矩陣,每個矩陣都具有相同的厄米矩陣性質:

使用這些(泡利矩陣),我們可以把我們的度規寫成一個和:

4.1

因為泡利矩陣構成一個向量基,所以s的元素構成一個4向量。我們也可以利用這個事實來構造當我們在複雜空間中進行坐標變換時這個向量是如何變換的。

4.2

很容易驗證坐標的變化,不會對我們的4向量空間造成任何變化。泡利矩陣的性質也允許我們用4向量s表示度規的行列式:

4.3

我們的度規的規範變換導致這個4向量的簡化:

4.4

我們也可以用復向量來構造一個4向量,方法如下:

4.5

我們可以使用4.5來關聯空間之間的仿射連接。然而,在此之前,我們需要一種機制來將導數聯繫起來。這可以簡單地做到以下幾點:

4.6
4.7

我們現在可以做出如下推測:如果一個復向量是常數,那麼4.5構成的向量也將是常數……

那麼,使左側為常數表示:

我們可以簡化這一點,如果我們創建以下:

4.9
4.10

4.9還允許我們寫出復向量的時空協變導數:

4.11

4.11與我們從自旋連接中得到的緊密相關。我們可以用4。10寫出時空曲率張量和我們的複雜空間之間的關係。我們只需要使用以下方法並執行適當的導數:

4.12

相關焦點

  • 為何自由落體符合廣義相對論
    我們常常用「重力」對其解釋,但是這還只是在牛頓的經典物理學範疇中。在廣義相對論中,我們將沒有力對其作用(諸如空氣阻力),但遵循時空中的「最直」路徑的物體視為下落的物體。在正規空間中,最直的路徑是路徑上兩點之間的距離最小的路徑:在平面上,這實際上是一條直線,在球面(例如像赤道這樣的大圓)上,則是一個圈。
  • 愛因斯坦與廣義相對論
    今年是廣義相對論創建100 周年,也是狹義相對論創建110 周年。廣義相對論是「關於時間、空間和引力的理論」。這一理論可以看作是狹義相對論的推廣,也可以看作是萬有引力定律的發展。它認為萬有引力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力,而是一種幾何效應,是時空彎曲的表。
  • 廣義相對論中的「時空彎曲」為什麼特別難理解?
    上一篇文章中我詳細談到了廣義相對論中的「時空彎曲」概念,大家應該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不過大家肯定也有疑問,對「時空彎曲」概念依然有點蒙圈。別急,這一講我將進一步給大家剖析時空彎曲概念。這是因為根據前面狹義相對論的結論:時間本身具有相對性,會因參考系變化而變化。而空間本身也是具有相對性的,所以具有相對性的空間+具有相對性的時間,組成的「時空」這個物質就變得特別有「可塑性」了。平直的時空,當空間增加X,時間就會相應增加T,而且處處都是這樣。
  • 微分幾何入門與廣義相對論-筆記(一)
    梁燦彬的微分幾何入門與廣義相對論視頻,是一套可以坐在家裡自學的優良教材,前五章講述微分幾何入門知識,包含流形、張量、微分形式及其積分等內容
  • 這很物理:時間的形狀、廣義相對論中的時間測量
    本文將以比較嚴謹地方式為您講述廣義相對論中間的測量問題,接下來的講述比較燒腦,不喜的小夥伴可以繞行。一、時間的形狀?很多物理問題都能歸結為幾何問題,比如牛頓萬有引力,其實是通過行星運動的軌跡與地面物體圓周運動軌跡比較分析得到的。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
    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基於空間的「彎曲」能力來解釋引力,或者更準確地說,它將引力與時空的幾何變化聯繫起來了。191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創立了廣義相對論(GRT),即這個「特殊」理論誕生十年之後,應用光速,並假設物理定律在任何給定的參照系中保持不變。
  •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是什麼?
    要了解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我們首先要搞清楚,這兩個理論大概說了什麼?狹義相對論我們先從狹義相對論說起,其實狹義相對論解決了一個物理學的重大矛盾。你會發現,為什麼要麼和時間,要麼和長度(空間)有關,這其實就和狹義相對論要統一的對象有關,狹義相對論統一了時間和空間。愛因斯坦認為時間和空間並不是分離的兩個物理量,它們會受到運動的影響。所以,我們要把它們結合起來研究,並稱為時空。由於我們生活在三維的空間內,所以也可以叫做三維時空。而光速則是三維時空的一個特殊屬性,描述了兩個事件之間的時空間隔。
  • 科普: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場方程的導出
    當然,如果說的更科普一些,哲學的觀點在廣義相對論的創立上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這一點與狹義相對論截然不同,狹義相對論的數學公式有著標準、嚴格且完全自洽的推導過程。改天,我們也寫一篇科普的文章來討論一下狹義相對論的推導過程,今天我們專注於愛因斯坦場方程的推導過程,從而去稍微的感受一下:哲學或者數學是如何影響並加速物理進程的。
  • 關於廣義相對論的數學理論
    本文的目的是介紹廣義相對論的數學背景以及關於數學家們對黑洞形成機制研究的歷史。恰如這個眾所周知的調侃之言,「哥廷根馬路上一個孩子,都可以比愛因斯坦更懂得四維幾何」,希爾伯特由於比哥廷根馬路上一個孩子懂得更多的四維幾何,很快地得到了引力場方程的表達式,當然這絲毫不影響愛因斯坦的偉大,因為希爾伯特本人都說過,「發現相對論的,是作為物理學家的愛因斯坦,而不是數學家」。言歸正傳,讓我們致力於了解引力場方程的解。
  • 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可統一了?
    本文轉自中國科學網-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1月25日電 (記者徐玢)有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該理論打破以彎曲時空幾何為基礎的廣義相對論的局限,將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統一起來。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國際期刊《物理評論》上。此前量子場論的建立,使狹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成功統一。但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統一至今仍是理論物理界的研究熱點。
  • 如何自學廣義相對論,這裡有一份秘籍
    在這裡,我推薦北師大趙崢教授的廣義相對論教學視頻。為什麼推薦他的視頻,我覺得有以下幾點。第一,這個課程本來就是廣義相對論入門課程;第二,數學基礎教學非常細心,每一步都有清晰的步驟;第三,相較於國內外其它視頻,非常適合我國學生自學。他的視頻可以分為8個章節。第一章講的是廣義相對論的物理基礎。
  • 從狹義相對論到廣義相對論,非慣性系中的時間膨脹效應
    比如運動中輕子的時間流逝速度變慢是針對於靜止參考系而言的,如果以另一個做同向運動的輕子為參考系,那麼其時間流逝速度則是不變的。然而慣性系只是一種理想的狀態,當進入非慣性系之後,問題就變得有些不同了。非慣性系與廣義相對論在慣性系之中,物體始終處於勻速運動之中,且沒有引力的幹擾,而現實世界並非如此。
  • 段一士先生的講義:《廣義相對論與引力規範理論》
    在本書內容的整理過程中, 西安交通大學張勝利教授提供了他記錄的段先生八十年代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講授廣義相對論和引力規範理論時的筆記, 劉玉孝、王永強、趙力、魏少文進行了修改和補充. 廣義相對論是關於時間、空間與物質及其運動相互依賴關係的理論, 特別是在描述大尺度時空範圍內的物理過程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理論工具.
  • 顛覆物理世界的廣義相對論
    根據等效原理,愛因斯坦認為物體的運動方程其實就是它在參考系中的「測地線方程」,而物體的「測地線方程」與其自身的固有性質無關,只取決於時空區域的幾何性質。這就涉及到了廣義相對論中對於「引力」的詮釋。根據牛頓力學理論:物質的存在,產生萬有引力。愛因斯坦卻認為,時空本身就不是平坦的,引力只是時空的一種幾何屬性,即引力是由時空彎曲後的畸變引起的,引力場會影響時間和距離的測量。
  • 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起源
    導語:2015年11月是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的百年紀念。本文介紹了廣義相對論的起源,從牛頓物理學與電磁學的矛盾到洛倫茲變換,從只適用於慣性系的狹義相對論到可適用於非慣性系的廣義相對論。
  • 對於引力的理解,牛頓理論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區別在哪裡?
    引力作為一種客觀現象或者說是客觀存在,那麼萬有引力定律和廣義相對論其實都是在基於測量方法的基礎上,對引力規律的一種主觀描述。所以,萬有引力定律和廣義相對論的根本區別就在測量手段的進步當中體現出來。接下來我就要具體說說二者是如何在測量中體現差別的。
  • 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未來在哪?
    提問: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否需要統一呢?回答: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兩者皆是描述自然的。我們希望有一種對於自然的描述,它是能夠自圓其說的。這就是統一的含義:一個能自洽的理論。從實際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統一或許是沒必要的。量子場論只在彎曲的空間背景才能被較好的運用。
  • 量子引力理論:物理界的聖杯,量子力學、廣義相對論的結合者
    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是物理學中兩個偉大的理論,但一個基本的概念是:這兩個理論之間是不兼容的,事實上它們分別針對於世界上兩種不同的成分:時空和物質。量子引力理論是一種結合了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假想理論,它可以解答一些我們關於物理世界的深刻提問,稱它為物理界的聖杯實至名歸。
  • 根據廣義相對論,物體為什麼會落地?
    在廣義相對論中,我們將下落中的物體視為無外力作用的物體(當然我忽略了空氣阻力之類的東西)但卻沿著時空中「最直」路徑移動。在正常空間中,最直路徑即是兩點之間最短的路徑,在平面上它其實是一條直線,在球面上則是一個大圓,例如赤道。
  • 為什麼廣義相對論表現得更好?
    第三,弱等效原理的概念(即所有個體,不論他們的物質組成如何,都以相同的方式對重力做出反應)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即至少在自由落體的緊鄰處,一個簡單的幾何變換就能讓它擺脫重力。第四,萬有引力與它的觀測現象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