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辭別朋友回家,深情吟誦:客鳥倦飛思舊林,徘徊猶戀眾花陰

2020-12-05 來點悅讀

唐朝散文家獨孤及,少年時代便有奇志,其父在世之時,曾詢問他的志向,他作語答道:「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他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父死,並未意志沉淪,仍然跟隨母親長孫氏苦讀。在二十歲時(公元745年左右),曾經遊歷汴州(今河南開封)、宋州(今河南商丘)一帶﹐與賈至﹑高適有著密切的交往。

今天這首《將還越留別豫章諸公》,具體創作時間段難以查證,要麼是年輕時遊歷豫地,要麼是避難江南之後的一次重返。無論在任何時間,其中蘊藏著的友情,今天讀來都十分令人動容。

《將還越留別豫章諸公》【唐】獨孤及客鳥倦飛思舊林,徘徊猶戀眾花陰。他時相憶雙航葦,莫問吳江深不深。

題目名為《將還越留別豫章諸公》,把相關內容交代的一清二楚,就是詩人將要回去越地的時候,和自己的朋友一一作別。

「客鳥倦飛思舊林,徘徊猶戀眾花陰」,好像寄宿在外的鳥兒一樣,到處不知疲倦地飛翔,每到一個不同的地方的時候,總是會不由自主地回想到往日生活的故園,內心徘徊彷徨,猶豫不定,依戀著熟悉萬分的花叢樹蔭。這是生養自己的地方,這是美麗的故鄉,永世難忘,刻骨銘心。

這兩句詩,看上去就覺得有些眼熟,因為他正是化用陶淵明《歸園田居》中的名句:「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唯一區別,元亮先生是想要退隱,而詩人獨孤及僅是留戀舊時的故園。雖然都是對舊時生活地方的懷想,雙方寄託的情愫卻是不同的。

詩人換「羈鳥」為「客鳥」,化作一隻寓居他鄉異地鳥兒,在長期流落在外的浪跡生涯裡,深深地感覺到疲倦之意。由於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像鳥兒一樣居無定所,不堪的又豈止身體,更多的無力感是來自於內心。所以,他徘徊猶疑不定,卻往往身不由己。

「他時相憶雙航葦,莫問吳江深不深」,航葦,指小船,語出《詩·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等到空閒下來的時候,回憶紛紛湧上心田,不由想到一起乘船遊玩時的諸多趣事,不要詢問情意有多少,吳江水有多深,我們的情誼甚至比吳江水還要深幾分。

讀到此處,恍然想起李白的《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詩人的確有模仿之意味。李白對比的是桃花潭,而獨孤及則用吳江水。流水無情人有情,水深不及我們的友誼深。在淺顯的對比之中,詩人所觸及的深情厚誼一一得到展現。

末尾仿佛一個回答,是對友人送別時挽留的答覆。回答是肯定的,是詩人對友人做出的保證。在離別以後的日子裡,詩人將會回憶起朋友們招待之時的如火熱情,並且巧妙使用觸目所及的吳江水打比方,愈發凸顯與眾友人依依不捨的感情。

文貴有情,詩更是如此。如何傳情達意,是詩人必須考慮的問題。本詩所具有的情感表達方式,實際上是值得深思的。詩人連續化用和模仿前人作品詩句及手段,都妙若天成,自有一番順其自然而然的感覺。

在這裡,我們當然知道詩人借用了前人的成果,卻因為藝術技藝已經和詩人自己所想要傳遞的情感水乳交融,並沒有察覺絲毫分離之感。這種模仿與化用,事實上源遠流長,作為一種藝術上的高妙技巧,在使用的時候一定要與抄襲區分開來。故而,要慎用,否則就會落入口實。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吟誦|視頻:蘇軾《前赤壁賦》
    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馮 通:憑)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 客家話吟誦的歷史和特點
    客家話是古漢語的活化石,我第一次聽到了用原汁原味的中州方言——客家話吟誦的詩詞。南方的客家話,保留了過去的詩風,很有欣賞價值。」專家對客家話吟誦的肯定,給了梅州客家話吟誦人極大的鼓舞。兩個調研組對古詩詞客家話吟誦表現出極大興趣,並認真進行了錄音、錄像。中華吟誦學會副秘書長朱立俠博士代表中華吟誦學會聘請幸勇、謝梅興、葉增興為「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吟誦分會(中華吟誦學會)專家委員會專家」。不過,如今梅州只有為數不多的耄耋老人,還依稀記得舊時老師傳授的吟誦方法和聲韻,因此,傳承和發展客家話吟誦迫在眉睫。
  • 月映初心 萬鳥歸巢 禹越中秋詩會迎佳節
    9月12日晚,以「月映初心 萬鳥歸巢」為主題的2019年德清中秋詩會暨迎國慶七十年活動在禹越鎮三林村的萬鳥園內順利舉行。現場,縣內詩歌愛好者、外來創客青年、當地鄉賢、返鄉創業大學生及三林村村民齊聚一堂,寄情於月,吟誦詩歌,一起度過了一個富有詩意的中秋節。  「漫天的彩霞映照,萬鳥園帶彩的漣漪。歸來的小舟,蕩漾著,歸巢的白鷺,盤旋降落。」
  • 什麼是吟誦 吟誦的意義 聲音的重要性
    什麼是吟誦 吟誦的意義 聲音的重要性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種新型的讀書方法——吟誦。不知道大家在讀書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面對古詩文,我們中國古人是如何讀的呢?是像我們現在的人一樣麼?朗誦詩文,聲音短促?還是有別的方法呢?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的朗讀,是1919年五四運動之後,才傳入中國的。
  • 七夕情人節的浪漫詩句,句句唯美深情
    七夕節快到了,我給大家介紹幾首關於七夕情人節的浪漫詩句,句句唯美深情。1《七巧》唐代:林傑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譯文:七夕晚上,望著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
  • 詩人為何偏愛月亮?他們告訴你
    當雲胡閱讀一首詩時,心想詩人也曾同我這般遙望那一輪明月,打消心頭的紛亂情緒。月亮,在這千萬年來見證詩人的浪漫和惆悵,是今世與古人至深的連接。今天我們就去詩中探尋一番,詩人對月亮有多鍾愛。第一,思鄉。李白的《靜夜思》,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到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 8位詩人做的8個夢,有沒有和你同版的?
    這世界上,有兩種人最愛做夢,一種是詩人、一種是科學家。 詩人做完夢,能用一支生花妙筆,把夢的感覺寫下來。 我們讀詩,就是在重複做詩人的那個夢。 夢裡不知身是客,且隨小編一起,一晌貪歡。
  • 【新知】詩人的重陽十二時辰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這一年的重陽節,杜牧與朋友張祜提酒上山,借登高來排遣胸中苦悶。說著縱然人生短促,終有歸去的一天,也不必像齊景公那樣墜淚悲嘆。不如喝酒簪菊,笑對塵世。
  • 杜甫吟誦新秋,這首律詩章法周密,體物細緻,頸聯尤其值得玩味
    杜甫是盛唐時期才華橫溢的詩人,他背負著沉重的社會責任感,並用詩歌描繪變幻的時代和內心的悲哀。有一次,杜甫吟誦新秋,這首律詩章法周密,體物細緻,頸聯尤其值得玩味。 新秋唐代:杜甫火雲猶未斂奇峰,欹枕初驚一葉風。幾處園林蕭瑟裡,誰家砧杵寂寥中。
  • 身輕一鳥如何續?杜甫1個字難壞宋朝一眾詩人 領悟詩聖練字之妙
    陳公時偶得杜集舊本,文多脫誤,至《送蔡都尉》詩云:「身輕一鳥」,其下脫一字。陳公因與數客各用一字補之。或雲「疾」,或雲「落」,或雲「起」,或雲「下」,莫能定。其後得一善本,乃是「身輕一鳥過」。陳公嘆服,以為雖一字,諸君亦不能到也。 《六一詩話》 陳從易(966~1031年)作詩像白居易,楊億、劉筠等西崑體詩人效法晚唐李商隱,於是唐朝其他詩人的作品不受重視。
  • 當詩人的妻子愛上另一個詩人
    《荒地之戀》劇照文氣與詩意是能夠將一切混亂行徑從道德批判中解脫出來的文藝方式,動人心弦的文字是詩人的通行證,詩人們和圍繞著在他們身旁的女人們相聚又分離,不斷排列組合,奏出不同節奏的樂章,時而沉重、時而情況、時而熱烈、時而舒緩,公園裡黃色的落葉與午夜時分的電車、日暮斜陽中勾勒出建築墳墓般的輪廓一道構成了《荒原之戀》的底色
  • 都柳江邊傳出吟誦詩聲,廣州教師支教傳播詩詞文化
    支教以來,吳森權在課堂上教學生進行詩歌吟誦,即學生們所說的「唱詩」。這為學生們打開一扇學習古詩詞的「新大門」,坐落於都柳江邊的三都高級中學教室裡第一次傳出師生吟誦詩歌之聲。今年5月6日,他第一次為學生吟誦。 他在教學生吟誦詩歌時,「首先是帶領學生回顧這首詩,然後是體驗和代入,再聽我吟誦,從耳朵開始,進入心靈。」吟誦時,他喜歡不藉助任何設備,只願意面對面為自己的學生吟誦。「讓學生記住老師的詩聲,讓學生在老師的聲音中體驗詩歌和詩歌的情感,再讓學生一字一句吟誦起來。」他說。 吳森權所教的兩個班,一共有105名學生。
  • 「當代詩人詠夏天」宋玉秋 卷
    雲帆詩人詠夏天·宋玉秋 卷編者按中國夏季指農曆四、五、六月,分別稱之為孟夏、仲夏和季夏。夏季值得吟唱也必得吟唱,詩人在這個季節裡當然不會擱下手中的筆,停下詩歌的腳步。雲帆特色欄目《當代詩人詠四季》繼續為您推「送清涼一夏」系列精彩作品。定風波對酒當歌夢一場,臨窗聽雨又何妨。已倦人前裝落拓,還酌,由他世態各炎涼。老去襟懷憐社燕,飛遍,舊時王謝說天長。漫有閒情何處倚,風起,飄萍亂絮兩空忙。
  • 因母親被「鬼」嚇死,清初著名詩人宋琬,成了《聊齋志異》的主角
    宋琬,1614年生於萊陽,清初著名詩人,是清朝八大詩家之一,與安徽宣城施閏章齊名,有「南施北宋」之稱,在清初文壇上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和影響。他一生遭遇坎坷,在任上時兩度為人誣告入獄,最終客死他鄉,令人唏噓!宋琬的詩格合聲諧,能兼採眾長,自成一家,著有《安雅堂集》《二鄉亭詞》等作品。宋琬儘管沒有唐宋詩詞大家的名氣,但在清朝初年還是有很大的影響力的。
  • 十首描寫杜鵑鳥的古詩詞,沒讀過子規悲啼,就不懂唐詩宋詞
    到了春末夏初,有一種鳥兒卻晝夜不停地鳴叫,它就是杜鵑鳥。杜鵑鳥身體黑灰色,尾巴有斑點,腹部有橫紋,是一種可愛、有靈性和富有神奇傳說的益鳥。詩人們也喜歡這種鳥,估計它能給詩人們帶來無限的遐想,又能寄託文人們許多情思。唐代詞人溫庭筠就寫過「門外草萋萋,送君聞馬嘶,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文中就表達了思念遠人不歸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