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癌症研究期刊》:首次!中國香港中文大學科研團隊研究發現腸道菌群與食管鱗狀細胞癌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 | 腸道君周刊

2021-02-13 DrGut
食管鱗狀細胞癌;恐懼反應、神經性疾病;腸易激症候群與腸道微生物機制研究;營養不良、抗生素

© C&EN -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原文:Discovery of an interplay between the gut microbiota and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mice.

原文:How Microbiomes Affect Fear.

原文:Longitudinal Multi-omics Reveals Subset-Specific Mechanisms Underlying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原文:Effects of underfeeding and oral vancomycin on gut microbiome and nutrient absorption in humans.

雲算基因密碼,探索菌群奧秘,倡導健康科學

國人菌群健康評估腸菌移植健康供體領軍者

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學一份知識 保一份健康

相關焦點

  • 李彥宏權威學術期刊發醫學論文 聚焦食管鱗狀細胞癌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百度李彥宏權威學術期刊發醫學論文 聚焦食管鱗狀細胞癌去年衝刺中國工程院院士落選的李彥宏近日參與完成了一項重要研究。當地時間5月12日,自然出版集團旗下、中科院主管的權威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IF=17.848)在線發表了一篇來自山西醫科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大學、深圳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醫學中心、百度公司等團隊的一項研究,「Whole-genome sequencing of 508 patients identifies key molecular features
  • 百度李彥宏權威學術期刊發醫學論文 聚焦食管鱗狀細胞癌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百度李彥宏權威學術期刊發醫學論文,聚焦食管鱗狀細胞癌去年衝刺中國工程院院士落選的李彥宏近日參與完成了一項重要研究。當地時間5月12日,自然出版集團旗下、中科院主管的權威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IF=17.848)在線發表了一篇來自山西醫科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大學、深圳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醫學中心、百度公司等團隊的一項研究,「Whole-genome sequencing of 508 patients identifies key
  • 百度李彥宏權威學術期刊發醫學論文,聚焦食管鱗狀細胞癌
    當地時間5月12日,自然出版集團旗下、中科院主管的權威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IF=17.848)在線發表了一篇來自山西醫科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大學、深圳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醫學中心、百度公司等團隊的一項研究,「Whole-genome sequencing of 508 patients identifies key
  • 食管腺癌和食管鱗狀細胞癌是兩種不同的疾病?
    相關研究結果於2017年1月4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Integrated 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oesophageal carcinoma」。        這項研究包括兩個關鍵的信息。首先,上食管癌更加類似於頭頸癌,而食管靠下方部位中的腫瘤與一種胃癌亞型幾乎無法區分。
  • 重磅級研究成果解讀腸道菌群對機體健康的重要性!
    近年來不斷有研究發現機體中的微生物與許多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尤其是腸道菌群更是與多種疾病發生密切相關;近年來對於人體內微生物尤其是腸道微生物的研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科學家們希望通過研究人類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落,了解人腸道中細菌的物種分布以及與人體互作的關係,最終為研究腸道微生物與疾病的發生機制,以及如何調節人體健康提供非常重要的理論依據。
  • 腸道菌群失調及其相關疾病研究進展
    近年來,人體微生物組學的相關研究受到廣泛關注、並取得了巨大進展。腸道微生物與健康的關係日益清晰,腸道菌群在人類疾病發生發展中的變化及作用也逐漸明朗。這也開啟了腸道菌群調節能量代謝、炎症和肥胖相關代謝紊亂性疾病研究的新時代。
  • 腸道菌群改變與糖尿病發生相關
    腸道菌群改變與糖尿病發生相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3 22:37:36 瑞典哥德堡大學Fredrik Bckhed研究團隊揭示出腸道菌群在糖尿病前期以及糖尿病患者體內的改變
  • 內蒙古農業大學:發現蒙古族人腸道菌群特點
    日前,內蒙古農業大學乳品生物技術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張和平研究團隊與浙江大學醫學院秦楠博士共同完成科研論文「基於宏基因組分析蒙古族人腸道菌群特點」,並在《ScientificReports》期刊發表。
  • 李彥宏頂刊發表最大食管鱗狀細胞癌基因組圖譜,助力診斷與治療
    食管鱗狀細胞癌亟待深入研究食道癌(EC)是全球第七大最常見癌症,也是導致癌症死亡的第六大原因,據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數據,中國每年有477900例食道癌新增病例和375000例食道癌死亡病例。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是主要食道癌組織學亞型,特徵是其侵襲性的臨床過程,並構成了食道癌中預後不良的亞組。
  • 22種癌症相關消化道菌群:篩查、診斷和預後標誌物
    科學家們正逐漸接受這一事實:生活在人類消化道中、數以萬億計的細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也許是一個免疫腫瘤學的新靶點,具備為癌症患者開發新療法的潛力。 事實上,各大頂級醫學期刊所發表的小鼠和人類實驗報告,已經初步揭示了腸道菌群在癌症中的作用。
  • 研究發現:可影響腸道菌群和腸道功能的4類藥
    荷蘭研究人員報告說,在41種常見藥物類別中,幾乎有一半與人類腸道菌群的改變有關。研究強調了在設計治療方案時考慮腸道菌群的作用的重要性,並且指出了可以解釋與藥物使用相關的某些副作用的新假設。鑑於腸道菌群在健康中的重要性以及許多藥物的廣泛使用,需要對這些關聯進行功能上的研究。
  • 丁酸梭菌可調控腸道菌群並抑制腸道腫瘤的發展
    導讀 腸道菌群失調與腸癌密切相關。在結直腸癌(CRC)患者中,可以觀察到產生丁酸的細菌顯著減少。但是,產生丁酸的細菌影響癌症發展的機制並不明確。本文章中,通過用丁酸梭菌幹預高脂飲食誘導的Apcmin/+小鼠,以及結直腸癌細胞,研究丁酸梭菌對腸道腫瘤的影響。
  • 香港中文大學Center for Gut Microbiota Research招聘啟事
    團隊將把宏基因組學,代謝組學等多組學的生物信息與臨床信息相匹配,致力於不同疾病腸道菌群生物標誌物,益生菌、益生元及合生元等潛在治療藥物的開發及轉化應用研究。陳教授是《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副主編,並擔任許多頂尖國際期刊的編委會委員及科研基金評委會委員。目前是香港特區政府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工作組非官方成員、香港特區政府醫療設施標準項目指導委員會內窺鏡工作組召集人、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健康與醫療發展諮詢委員會基金委員會聯合主席,以及香港賽馬會投票成員。
  • 最新研究:食管鱗狀細胞癌對Theracurmin®和NQO1抑制劑聯合用藥...
    食管鱗狀細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食管癌中主要的組織學類型,在癌症相關死亡率排名中排第六位,並且是全球第八大常見癌症,患者有極低的5年生存率,是最棘手的癌症之一,迫切需要新的治療策略。
  • 腸道微生物組研究進展一覽
    doi:10.1084/jem.20192282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南醫學中心和芝加哥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生活在腸道中的細菌或會在腫瘤中積累並改善小鼠癌症免疫療法的治療效力,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利用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a
  • 腸道菌群——你所不知道的人體「第二基因組」
    隨著細菌種群分布臨床研究調查的深入,這些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的菌群的功能將越來越多被認知。而準確、快速地獲得樣本細菌的組成信息對腸道疾病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作為一家以基因組服務為核心的全球公司,菌群檢測服務是金唯智的核心業務之一。服務內容主要包括幫助臨床研究人員分析菌群種類和分布數據,揭示菌群特徵與健康的關聯,協助制定相應的疾病治療或健康管理方案等。
  • 【封面文章】暨南大學李宏業:猴頭菌蛋白通過調節腸道菌群輔助抗腫瘤作用研究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IF: 2.081) 編譯|劉美宏研究背景結直腸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與年齡和生活習慣密切相關,飲食風險因素包括紅肉、加工肉類以及酒精,另一個風險因素是炎症性腸病,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
  • 2015腸道微生態與健康研討會
    研究領域為微生物基因組學及宏基因組學,現在負責浙江大學傳染病重點實驗室宏基因組項目,研究各種感染性疾病不同時期腸道微生態菌群動力學變化及於宿主的相互關係。
  • 多樣性增加281%,人類腸道菌群基因組圖譜公布!
    但是臨床研究結果表明,許多癌症患者因接受免疫藥物治療而出現不同程度的免疫相關不良反應,最終出現不得不提前終止治療的情況。而寄居在人體內的腸道菌群可以影響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癌症,能夠極大地改善患者對該療法的響應程度,腸道菌群因其與宿主的共生關係正受到越來越多科研工作者的關注。2月11日,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重磅發布人類腸道菌基因組最新圖譜。
  • 前沿研究丨腸道菌群是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的潛在靶點
    然而,令人欣喜的是,近年的相關研究表明,腸道菌群與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紊亂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那麼,腸道菌群是如何影響神經系統的,可通過哪些方式調節腸道菌群?飲食和營養在塑造腸道菌群中起哪些作用?中國工程院陳衛院士科研團隊在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撰文,介紹了腸道菌群與大腦相互作用的腸–腦軸分子機制,以及腸道菌群失調引發的神經系統功能紊亂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