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找到地球到月球「最省錢省時」的軌道,還成功申請專利

2020-09-14 十輪網

太空探索、登月計劃等所需耗費的資金、技術、人力等成本相當可觀,各國政府與組織因此積極展開研究。NASA在前些日子找到了地球到月球最節省成本的軌道,並為這條軌道申請了專利,此舉將對太空探索、各國的太空計劃較量,產生什麼影響?

人類自1969年阿波羅11號送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後,對於月球的好奇與探索更加熱衷,各國甚至開始展開太空競賽,希望能搶先一探究竟月球的奧秘,而月球身為地球的衛星,如果能在月球上開發資源,也能讓地球在前往太空旅行時以月球作為中繼站,看來想要徵服太空,先徵服月球勢在必行!近來NASA成功找出一條更低成本、更省時的登月軌道路線,讓探索月球的腳步更進一步。

NASA找到地球到月球最省錢的軌道

雖然就宇宙相對距離來說,地球與月球已經非常近,但就絕對距離來說,仍是個距離地球38.4萬公裡的星球,想要將人造衛星、太空探測船等飛行器推送到月球,將耗費大量成本。

NASA於2020年6月30日成功申請了一項專利,找到了一條更近、更方便就能到達月球的路線,被視為能夠大幅降低發射太空飛行器至月球所需成本與燃料。

NASA軌道適用小型飛行器,以「彈弓彈射」的方式射向月球

當人類1969年首次登月時,當時的太空人雖然只花了幾天到達月球,但是直接發射的成本高昂,也需要足夠、龐大的推動力才能克服地球重力的限制。

這次專利申請的軌道路線,雖然不是針對大型的載人型飛行器,而是適用於小型太空飛行器,不過卻仍讓科學家可在有限的成本內發射像是探測器等儀器到月球,以順利進行探勘任務,可用更有效率的方式探索月球背面的奧秘。

這項新專利是通過分析小型的太空飛行器繞地球會產生的擺動,讓飛行器借用地球的重力,以彈弓彈射的方式射向月球,在每一份燃料、零件都需要斤斤計較的情況下,這項專利可以讓飛行器發射時僅需攜帶少量的燃料,可說是大幅減少所需成本。

NASA為什麼要為軌道申請專利?

主要是因為一項名為Dark Ages Polarimeter Pathfinder(Dapper)的太空飛行器計劃,希望通過少量的成本投放小型飛行器到月球背面,完成對宇宙中低頻無線電波信號的捕獲,進而了解宇宙中暗物質、星系的行程與演變的數據和資料。

不過研究團隊很快就發現,在有限的1.5億美元成本內做到這件事有難度,因此他們不得不想辦法找到更省事的方法完成任務,於是發明出這項專利軌道作為解決方案。

太空探索新突破!NASA可因此獲利嗎?

領導這項任務的學者Jack Burns透露,如果能讓飛行器發射到高地球軌道(High Earth orbit)及地球同步軌道(Geosynchronous),僅需耗費少量的燃料就可以讓飛行器推進到其他的軌道上。

根據NASA的研究指出,這項專利軌道借地球和月球的引力幫助調節飛行器的速度,可以大幅節省所需時間與成本,原本可能要耗費6個月才能到達的路程,通過這項技術與軌道讓時間縮短為2.5個月。

Burns透露,這項專利軌道的申請,並不算是新科技的發現,而是針對行星運行的數值模型計算產出的結果,是一種智慧財產權。他也認為,這項專利技術並不會為NASA帶來獲益,但對NASA來說留下了一筆榮譽記錄,NASA也向《Business Insider》表示,專利與技術的執照也是讓NASA確保未來與其他政府組織有更多合作與補助的可能。

參考資料

《Business Insider》、《TechOrange》

相關焦點

  • NASA發現更省錢省時的登月軌道並申請了專利,使用該路徑的第一艘...
    NASA對一個新的高效登月軌道申請了專利,用於將小型太空飛行器送上月球。 圖片來源:NASA 當1969年NASA將三名太空人送上月球時,太空人們僅用了幾天時間便著陸了月球表面。但是,這種直接發射的費用極其昂貴,需要一枚重型火箭才能成功擺脫地球強大的引力束縛。 若時間充裕,使用小型火箭的登月軌道則要高效得多。這適合小型太空飛行器。
  • NASA發現更省錢省時的登月軌道並申請了專利,使用該路徑的第一艘太空飛行器或將產生諾獎級的宇宙發現
    NASA對一個新的高效登月軌道申請了專利,用於將小型太空飛行器送上月球。圖片來源:NASA當1969年NASA將三名太空人送上月球時,太空人們僅用了幾天時間便著陸了月球表面。但是,這種直接發射的費用極其昂貴,需要一枚重型火箭才能成功擺脫地球強大的引力束縛。若時間充裕,使用小型火箭的登月軌道則要高效得多。這適合小型太空飛行器。
  • 美國NASA,發明了一種廉價月球快遞,還特地申請了專利
    關於一項登月軌道的專利,在6月30日,他們獲得專利商標局正式授予。這項簡稱為:Dapper,全稱為 the Dark Ages Polarimeter Pathfinder (直譯中文:黑暗時代的偏振探路者)的一款太空飛行器,最初的想法僅僅是為了實現在宇宙中,去到月球上的靜默區,去完成對宇宙中低頻無線電波信號的捕獲,從而收集有關宇宙中的暗物質、恆星、黑洞或星系是如何形成與演變的有關數據、信息與資料。
  • NASA制定最優「奔月軌道」,可大幅降低成本,已經申請專利
    每當看到掛在夜空上之上的圓月,總覺得月球特別新切,似乎離我們距離並不是很遠,比從月亮前方掠過的飛機遠不了多少,但事實上月球與地球距離很遠,平均距離達到38.4萬公裡,是地球周長9.6倍,是人一生都無法走完的距離。
  • 地球與月球的軌道如此特殊,那太陽系裡面是否還存在這樣的軌道呢
    你也許知道,月球的引力對地球上的海洋具有影響。相同的,地球的引力也對月球有影響。它會輕微改變月球的形狀,擠壓月球,使其沿著指向地球方向的一條線被拉長。我們稱地球在月球上引發了「潮汐隆起」。地球的引力拉扯著距離最近的潮汐隆起,想要使它與對齊地球的方向。當月球轉動的時候,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月球的內部產生了摩擦,月球的自轉隨之減緩直到與公轉周期一致,達到一種我們稱為潮汐同步的狀態。
  • nasa現在接受了讓阿提米斯登陸者將太空人送上月球的建議
    所有申請的截止日期:11月1日。美國航空航天局官員在一份聲明中說,第一個完成登月裝置的公司將是2024年將美國宇航局太空人送上月球的公司。他們補充說:「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女性,那就去參加2025年的活動吧。」相關:nasa與商業夥伴合作的登月計劃「走向工業:我們對美國發達的阿爾泰米島登陸者的最後呼籲就在這裡!」美國宇航局局長Jim Bridenstine星期一在推特上宣布。
  • NASA的科學發現、研究開發和月球到火星的探索計劃
    我們與美國商業夥伴一起創造了歷史,作出了開創性的發現,推動了科學進步,進一步深化了航空研究和技術研發,甚至還參與了抗擊COVID-19疫情的鬥爭。我們度過了充滿挑戰的一年,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並為持續的成功開闢了道路。」
  •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多長時間到月球+返回地球時間
    上升器主要功能是攜帶在月面收集到的樣品從月球表面起飛,起飛以後進入環繞月球軌道後,它會作為目標飛行器,由軌返組合體和它進行交會對接,完成之後再把樣品轉移到返回器裡面。著陸器顧名思義就是要在月球表面著陸,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攜帶上升器以著陸上升組合體的形式落在月面。著陸後,它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分別由鑽取和表取方式完成月球表面的採樣並完成封裝。
  • 《流浪地球》改變地球自轉 這個方案還真有人申請過專利
    這雖然只是虛構的科幻故事,但現實中,真的有人提出過讓地球停止自轉的方法,還申請了專利。近日,蚌埠門戶網發文稱,蚌埠人曾申請設計發明這種改變地球轉速的方法,是天體物理活動的一種形式。通過人工行為,可以加快或減慢地球饒軸自傳的速度。
  • 什麼時候能鑽探月球?科學家表示,月球地底可能存在外星生命
    前段時間,nasa發現了月球存在大量地表水,但是卻很難去開採哈佛大學和佛羅裡達理工學院的頂尖太空科學家說,液態水可能存在於月球深處,位置遠低於月球表面。有關科學家表示,地表水要求大氣層保持一定的壓力,否則就不能存在液態水。但是,當我們能夠移動到更深的區域時,上層會施加壓力,因此原則上允許存在液態水。例如,火星表面目前沒有任何長期存在的水體,但已知有地下湖泊。
  • 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是多少?科學家如何測量地球到月球的距離?
    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古人對其稱頌不絕,中秋節來臨之際,不妨趁此時機細細了解一下這個近得遠在地球的星球,為你算算地球到月球的距離。地球到月球有多遠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離是384,400千米 。月球離地球近地點距離 為 35.7萬 千米 (就是地表到月表);距離地球最遠的遠地點距離為40.6萬千米(就是加上月球與地球的直徑)。 月球是離我們地球最近的星球。
  • SpaceX不申請專利?起底馬斯克商業帝國下的「專利軍團」
    這和當前中美貿易戰對智慧財產權問題的關注焦點如出一轍,商業秘密成為中美兩國智慧財產權上的最主要議題。而且像航天這種更多偏向軍用的領域,更是敏感。SpaceX公司迄今為止申請了20餘件專利。而與太空飛行器相關的只有兩件,涉及的是梅林火箭發動機相關的鋁製艙等製造工藝。也正是在這些專利之後,馬斯克決定SpaceX不再對關鍵技術申請專利。
  • 中美阿聯扎堆火星,火箭燒的都是人民幣,航天發射如何更省錢?
    還有如今仍在火星地表漫步的美國好奇號(Curiosity),火星探測經歷了飛掠、環繞器軌道探測、著陸器登陸火星、巡視器火星地表探索四個階段。nasa好奇號在累計40多次探測器發射中,僅有半數成功,8次成功著陸。但是人類對火星的探索從未止步。今年,作為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將在單次任務中同時完成環繞、著陸、巡視。
  • 中國研製首個軌道角動量波導光子晶片,引起世界關注,並申請專利
    文/某凡中國研製首個軌道角動量波導光子晶片,引起世界關注,並申請專利我們常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只有科學技術強了,才能帶動國內的經濟發展,因此各國對於科研上的研究也是不遺餘力就在前不久,我國科學技術在光子晶片上有著重大的研究成果,因為上海交通大學的金賢敏團隊研製出來了全球首個軌道角動量波導光子晶片。這個消息一經爆出後,便引起了世界各國媒體的廣泛關注,因為金賢敏團隊所研製出來的這個軌道角動量波導光子晶片,對於在量子信息等領域上有著重要的作用。
  • NASA月球探測器拍攝到嫦娥五號 照片可見輪廓
    (觀察者網訊)12月1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第二天,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RO)拍攝到了剛剛抵達月球的嫦娥五號探測器。
  • 我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成功實施近月制動已進入環月軌道飛行
    就在五天前我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從我國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嫦娥五號經過五天飛行,在昨日晚20時左右成功實施近月制動,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已進入環月軌道飛行。
  • 美國NASA在月球表面沒找到印度著陸器蹤跡
    據俄羅斯衛星網23日報導,美國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RO)項目科學家諾亞·佩特羅(Noah Petro)表示,美國宇航局在最近一次月球探測器飛越月球時拍攝到的圖像中,沒有發現印度「維克拉姆」號著陸器的任何蹤跡。此前據報導,「維克拉姆」號著陸器於9月7日在月球表面進行了硬著陸。
  • 成功發射!去月球「挖土」
    成功發射!科學家通過研究這些月壤物質,既可以了解月球的地質演化歷史,也可以為了解太陽活動等提供必要的信息。除科學意義外,月壤還含有豐富的資源。據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相關專家介紹,科研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月壤中含有大量微小的橘紅色玻璃形式顆粒,這些顆粒一般富含鋁、硫和鋅,它們是在月幔部分融化過程中,於月球表面下約300千米深處形成,因火山活動而噴出到月球表面。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月球沒有火箭,飛船是怎麼離開月球返回地球的
    早在50多年前,我們人類就展開了載人登月計劃,前後一共有6艘阿波羅載人飛船實現登月,將6批次12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表面,還成功將太空人帶回地球。時至今日,還是很多人認為當年的阿波羅登月計劃是「騙局」,在網絡上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很多相關的質疑之聲。
  • NASA:美國將於2020年開始建造月球軌道空間站
    中新網2月13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13日報導,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代理局長萊特福特(Robert Lightfoot)就公布的2019年預算草案表示,美國於2022年將開始建造月球軌道空間站。資料圖:2017年12月17日,「龍」飛船飛臨國際空間站,成功被國際空間站機械臂捕獲。此次補給任務為國際空間站提供了4800磅補給物資,其中包括約2900磅科學實驗設備、太空行走設備、太空站硬體、電腦組件,以及1000磅的人員補給和給科學家們的聖誕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