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黑天鵝與灰犀牛?ThoughtWorks技術雷達峰會給出答案

2020-08-28 ThoughtWorks

技術始終在變化,觀點永遠不會短缺,因而,對於趨勢的判斷至關重要。ThoughtWorks技術雷達正是這樣一份關注前沿技術性變化的報告:對當前軟體開發中發人深省的改變進行解讀,並指出可應用於項目中的新興實踐。技術雷達旨在為全世界的技術開發者們提供切實有效的觀點,它以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經驗為基礎,不僅涉及到新技術大趨勢,更有細緻到類庫和工具的推介和評論,從而更容易落地。

ThoughtWorks每年都會出品兩期技術雷達,2020年最新一期的技術雷達報告已經發布,遠程辦公協同、X也是軟體、數據視角的成熟和擴展、Kubernetes生態系統的寒武紀等技術熱點成為本期的主題。

(點擊可查看清晰大圖)

進入2020年,一場突發的新冠病毒疫情讓全球步入了非常時刻,各行各業備受衝擊。就科技⾏業⽽⾔,其定位、價值、實踐等諸多⽅⾯都正在或即將發⽣巨⼤的變⾰。一方面,整個社會對於數位化技術的認知得到了深刻的一次普及教育,企業對於技術在業務創新轉型中角色更加重視。另一方面,絕大多數企業對於技術選型還處於探索期,而技術投資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錯誤的技術選型往往會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為了更好地與業界分享深度的技術實踐洞察和趨勢預測,幫助相關領域的從業者們從容應對⾏業挑戰,2020年7月23日,ThoughtWorks技術雷達峰會將在線上舉行。本屆峰會以「從技術趨勢看行業挑戰」為主題,集結ThoughtWorks的全球視野,來⾃國內外的頂級專家匯聚⼀堂,通過六大話題分享以及圓桌討論,共同探討那些⼴泛存在卻被忽視的技術偏⻅、東⻄⽅對技術的差異化理解以及如何構建和諧的技術⽣態,推動產業發展和企業轉型。

全新視角看⾏業挑戰

2020年對各個⾏業都是充滿挑戰的⼀年,然⽽,任何宏觀變⾰都會在前期釋放出⼀些信號,捕捉信號、及時⾏動是本屆ThoughtWorks技術雷達峰會想要傳達的信息。

多年來,西方國家一直主導全球技術界,引領整個產業的風向標。但是隨著全球技術領域的發展,中國的市場環境和競爭戰略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已經具備了「超車」的能力。

落腳到中國技術領域,為什麼要以不同的方式使用技術,以及如何以不同的方式使用,西方國家常常感到很難理解。全球技術界是否會因此發生分化?技術是否存在「時差」?ThoughtWorks中國區首席技術官徐昊將在《東方崛起背景下對技術的差異化理解》主題分享中,從「移動和雲」這兩個技術凌辱切入,就中國話語背景下的技術發展展開討論。

例如我們是否真正理解雲計算?當計算資源成為基礎設施,雲原⽣時代的業務模式應該是最⼤化利⽤雲複製能⼒的業務模式。同樣對於中臺,徐昊認為,中臺是宏流程在不同前臺業務中的復現,即可以是不同的產品類型,也可以是不同城市的空間。

在2020年,除了新冠病毒,中美兩個國家在科技領域的博弈也頗受關注。地緣政治正在深刻改變技術生態。當供應鏈依賴被當做新武器,我們需要更加關注軟體系統的復原力和適應性。作為不可忽視的驅動⼒,疫情和地緣政治正在重組技術供應鏈,而去中心化的治理模式將成為突破口。

ThoughtWorks中國區區塊鏈業務負責人劉尚奇在《技術供應鏈重組:重新思考去中心化》的分享中將回顧去中心化技術的發展,從分布式版本控制(git)到微服務架構,從區塊鏈到數據網格,以獲得新的視角:當我們重視簡單性勝過複雜性,包容勝過效率,模塊化工具勝過大而全系統,去中心化決策勝過集中管控,我們將獲得一個更具彈性和繁榮的技術生態。而這也是網際網路最初發展的方式。

技術在當下的語境中意義呈現更多元化的內涵,比如對於人工智慧使用的爭議性,東西方世界是存在很大分歧的。對於技術烏託邦者,技術永遠都是好的,而對於技術反烏託邦者,技術從來都是壞的。與所有的極端思想一樣,真理就在中間。技術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日益加深,而其善的方面與惡的方面也都在潛滋暗長。

在醫療衛生、自動駕駛汽車等領域,技術的應用引發了諸多疑問,這些問題不應僅由技術專家來回答,廣大社會成員也應參與其中。ThoughtWorks全球首席技術官Rebecca Parsons《技術精粹、糟粕與醜陋的一面》的演講中將探討如何在技術創造中引入更多的道德思考,以及如何規避與技術相關的風險。

紛繁中把握技術趨勢

技術不光對社會乃至全球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同時也對企業的競爭力塑造產生巨大變革。比如雲計算,企業對於上雲已經達成共識。不過對於如何上雲,很多企業並不清楚。特別是企業知道公有雲的優勢,相關的實踐建議也很多,但我們仍然意識到通過雲真正獲得商業價值並不容易。

如何把握成本優化、人才技術儲備等等,都是企業進行雲轉型的常見痛點。成功採用雲計算,不單意味著要改變IT基礎設施。ThoughtWorks澳大利亞技術總監Scott Shaw《雲遷移的規劃——不止是基礎設施》演講中將分享一些提高雲採用成功率的方法,其中涉及運營模式、供應商選擇、風險管理和工程實踐等諸多方面,對於雲的成功採用,這些都至關重要。

在數位化轉型的今天,「雙模IT」在過去一段時間成為大型企業IT組織的必談話題。其實IT是否存在「穩態」和「敏態」的區別一直飽受廣泛爭議。從數位化思維出發,我們很快發現這個話題本身的局限性,「雙模IT」選取了一個局部視角,從而很可能將身處數位化轉型浪潮中的企業和組織帶入進退維谷的泥潭。

重新審視科技對於業務的重塑,ThoughtWorks定義了「科技雙模」。ThoughtWorks創新總監肖然《重新定義「科技雙模」》中的主題演講中將從不同的科技應用意圖出發,幫助企業理解科技帶來的新數位化業務模式,同時重新思考IT在兩種模式下的不同關注點。隨著數位化技術的持續突破,我們將看到更具創新力的現代數位化業務,其背後將是兩種科技應用模式的交織。

科技引領兩種數位化業務形態,分別是客戶中⼼模式的「服務創新」和中臺模式的「開放使能」。「科技重構業務」 以客戶為中心,數位化渠道為載體,持續服務創新;「科技開放使能」以能力開放為中心,服務化平臺為載體持續科技引入。「科技雙模」實現了平臺思維和業務融合。

企業的數位化變革除了技術轉型,其實組織和文化轉型同樣重要。當企業踏上數位化轉型的旅途,組織文化的轉型同樣也進入了企業管理者的議事範圍。如何通過文化的塑造來減少轉型落地的組織摩擦,最大化獲取技術投資帶來的價值,是每一個技術型管理者面臨的問題。當然,新的組織文化也將重新定義和塑造組織管理者的領導力模式。

ThoughtWorks中國區技術數字戰略諮詢服務負責人王威《數位技術文化和領導力》演講中將基於ThoughtWorks自己的數位技術戰略落地方法,通過一系列實例,來向聽眾展示,如何通過構建約束體系,完成組織的文化轉型和領導力的轉型。

隨著相關技術緩慢成熟,許多公司已經實踐了遠程辦公的想法。但是非常突然地,一場全球瘟疫大流行迫使全世界的公司迅速從根本上改變了他們的工作方式,以此來保護一些生產力。這些年開源軟體和離岸開發的發展,讓我們對遠程的工作方式並不陌生,而且在方法和工具方面,積攢了豐富的經驗。

峰會上,一場圍繞「遠程工作對軟體開發的影響」的圓桌討論也將舉行,屆時嘉賓將就遠程開發可能存在的一直未被完美解決的問題、居家遠程工作引發的問題和解決經驗、友好支持遠程工作的工具和方法等展開討論,幫助企業發展出遠程優先的工作方式,以儘可能釋放全部的開發效率。

結語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挑戰與機遇並存。如何化「危」為「機」成為當下企業的重要課題,而ThoughtWorks技術雷達峰會的舉行恰逢其時,峰會議題新穎與豐富,為企業提供了全新的思考角度和實踐路徑。大會精彩不容錯誤,還等什麼,趕緊掃碼報名吧!

相關焦點

  • 人生路上的黑天鵝與灰犀牛
    疫情初始之際,面對未知病毒的高傳播率,恐慌與焦慮襲上人們心頭。為了防止人際傳播,多數人經歷了一段居家隔離的時光。筆者截稿時,疫情在中國逐漸得到控制,卻仍在全球蔓延,從宏觀層面來說這次危機可能重塑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從微觀層面可以說疫情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人們的生死觀。事實上疫情之外,人生之中從來都潛伏著「黑天鵝」與「灰犀牛」,時代洪流中我們該如何從容應對這些起伏,是永遠難以逃避的課題。
  • 黑天鵝+灰犀牛=黑犀牛?
    黑天鵝事件,指小概率而影響巨大的事件。17世紀之前,歐洲人認為天鵝都是白色的。但隨著人們在澳大利亞發現了黑天鵝這個不可動搖的信念崩潰了。所以,黑天鵝的存在寓意著不可預測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卻又改變著一切。灰犀牛事件,則用來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
  • 馬光遠:為什麼「灰犀牛」比「黑天鵝」更可怕?
    本文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馬光遠   為什麼「灰犀牛」比「黑天鵝」更可怕?  你必須承認,這個世界大多情況下是由錯誤的思想支配的。  過去的八年時光,面對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我們聽到的對此問題解釋最多的詞是「黑天鵝」。
  • 黑天鵝和灰犀牛越來越多,普通人應該怎麼做?
    黑天鵝和灰犀牛為何越來越多?面對黑天鵝事件,我們需要首先承認自己認知能力的局限性,不要只是在事後去尋找理由進行解釋,而是要分析黑天鵝事件的發生到底是完全超出了我們的認知能力範圍,還是我們在事前忽視了事件可能發生的徵兆。
  • 什麼是黑天鵝效應,什麼是灰犀牛效應
    直到歐洲人發現了澳洲,看到當地的黑天鵝後,人們認識天鵝的視野才打開,只需一個黑天鵝的觀察結果就能使從無數次對白天鵝的觀察中推理出的一般結論失效,引起了人們對認知的反思-以往認為對的不等於以後總是對的。「黑天鵝」隱喻那些意外事件:它們極為罕見,在通常的預期之外,在發生前,沒有任何前例可以證明,但一旦發生,就會產生極端的影響。
  • 比黑天鵝更可怕的「灰犀牛」到底是啥?
    ……既防『黑天鵝』,也防『灰犀牛』,對各類風險苗頭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能置若罔聞。」黑天鵝(black swan)指影響巨大、難以預知且罕見的事件(high-impact, hard to predict, and rare events)。那麼「灰犀牛」又指什麼呢?
  • 黑天鵝和灰犀牛越來越多,普通人該怎麼做?
    面對黑天鵝事件,我們需要首先承認自己認知能力的局限性,不要只是在事後去尋找理由進行解釋,而是要分析黑天鵝事件的發生到底是完全超出了我們的認知能力範圍,還是我們在事前忽視了事件可能發生的徵兆。換句話說,如果黑天鵝事件具有外星生物的特點,是我們事先完全不知道的,我們就應該首先承認自己的無知,並以科學的態度在事後總結規律,力爭把黑天鵝事件所反映出的規律變成確定性的知識。
  • 必看丨「黑天鵝」和「灰犀牛」事件
    「黑天鵝」事件(英文:The Black Swan Event),指極其罕見的、出乎人們意料的事件,通常會引起連鎖負面反應甚至顛覆。在發現澳大利亞的黑天鵝之前,17世紀之前的歐洲人認為天鵝都是白色的。但隨著第一隻黑天鵝的出現,這個不可動搖的信念崩潰了。黑天鵝的存在寓意著不可預測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卻又改變著一切。
  • 為什麼新冠疫情是「灰犀牛」,而不是「黑天鵝」?
    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蔓延,許多報導都將COVID-19大流行描述為「黑天鵝」(black swan)事件。但有語言學家指出,這是一種誤用,對這場危機的恰當比喻應為「灰犀牛」(grey rhino)。黑天鵝和灰犀牛分別指什麼,又有什麼區別呢?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
  • 黑天鵝,灰犀牛和倫敦鯨都代表什麼?
    2920年是不尋常的一年,大家聽到「黑天鵝」這個動物的頻率有點高,那麼除了黑天鵝,其實灰犀牛和倫敦鯨這兩種「動物「有時也會出現。簡單介紹下這三種動物在經濟學中代表什麼。 黑天鵝事件:2016年美國總統競選,各大媒體不看好的川普擊敗希拉蕊當選美國總統就被稱之為總統選舉的黑天鵝事件。
  • 你知道「黑天鵝」和「灰犀牛」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經常說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範「灰犀牛」事件。你知道其中的「黑天鵝」和「灰犀牛」是什麼意思呢?「黑天鵝」事件概念:「黑天鵝」一般是指那些出乎意料發生的小概率高風險事件,一旦發生影響足以顛覆以往任何經驗,具有不可預測性。
  • 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險事件
    :如何應對不可預知的未來》一書之後,另一位西方記者米歇爾•渥克(Michele Wucker) ,國際政策研究所所長、芝加哥議會全球事務研究中心副主任、《國際金融評論》拉美辦公室主任,出版了自己的一本書:《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
  • 秒懂「蝴蝶效應」、「黑天鵝事件」和「灰犀牛事件」
    黑天鵝事件    在發現澳大利亞的黑天鵝之前,17世紀之前的歐洲人認為天鵝都是白色的。但隨著第一隻黑天鵝的出現,這個不可動搖的信念崩潰了。黑天鵝的存在寓意著不可預測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卻又改變著一切。人類總是過度相信經驗,而不知道一隻黑天鵝的出現就足以顛覆一切。    蝴蝶+黑天鵝決定了世界是複雜的。
  • 「黑天鵝、灰犀牛」突發風險不斷,民營醫院如何更好生存?|民營醫院...
    在市場經營活動中,常常會出現黑天鵝、灰犀牛事件,打破原有的市場平衡態勢,引發行業或市場激烈變革和震動。2019年12月開始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民營醫院的發展恰如一次黑天鵝事件,又在民營醫院內部「灰犀牛」的配合下,引起了民營醫療行業的大調整,一大批民營醫院面臨倒閉的風險。
  • 《灰犀牛》作者米歇爾·渥克:中美貿易戰是只極大的「灰犀牛」
    黑天鵝,比喻小概率而又影響巨大的事件。灰犀牛,用來形容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相對於黑天鵝事件的難以預見性和偶發性,灰犀牛事件並不是隨機突發事件,而是在一系列警示信號和跡象之後出現的大概率事件。2016年,美國紐約國際政策研究所所長、世界經濟論壇「青年領袖」、2007年古根海姆學者獎獲得者米歇爾·渥克在其著作《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一書中首次提出灰犀牛概念,並迅速引起全球關注。
  • 《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
    關於本書本書以「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相對於「黑天鵝事件」的難以預見性和偶發性,「灰犀牛事件」不是隨機突發事件,而是在一系列警示信號和跡象之後出現的大概率事件。針對這類迫在眉睫的、概率大、影響廣泛的危機,米歇爾·渥克在書中為我們提供了預測、防備、應對及善後的具體方法,為人們在組織管理、公司管理和國家管理過程中提供有效決策參考。
  • 什麼是 「灰犀牛事件」 ?
    簡而言之,「黑
  • 馬光遠:房地產是不是最大的「灰犀牛」?
    「灰犀牛」這個詞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之後在中國爆紅。不僅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提醒警惕「灰犀牛」,中財辦的官員在談及中國經濟時更是直面灰犀牛,指出了中國經濟當前面臨的五大「灰犀牛」。在7月29日,功夫財經「鍊金之夜」的演講中,我再次呼籲大家關注大概率發生的「灰犀牛」,而不是小概率發生的「灰天鵝」。我在現場給聽眾解釋,「黑天鵝」是小概率事件,而「灰犀牛」是發生的可能性非常大的事件。
  • 說說「灰犀牛事件」
    灰犀牛這種危險大家都看到了,但由於灰犀牛並不發作,因而大家已習慣於和灰犀牛相處,以為會相安無事。但只要灰犀牛存在,危險就一定存在,麻痺大意不得。「灰犀牛事件」與「黑天鵝事件」,都是指具有社會風險,都是偶然性事件,都有必然性的理由。二者的區別是,「黑天鵝事件」具有突發性,「灰犀牛事件」具有潛在威脅性。
  • 盯緊未來戰場的「灰犀牛」
    原標題:盯緊未來戰場的「灰犀牛」   最近,人民日報刊發的一篇評論員文章,讓「灰犀牛」一詞大熱。文中提到: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需要增強憂患意識……既防「黑天鵝」,也防「灰犀牛」,對各類風險苗頭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能置若罔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