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最重要的複利效應 我們真的懂了嗎?

2020-11-22 和訊網

  原標題:匿名投資人:世間最重要的規律之一,我們真的懂了嗎?

  作者:周唐

  複利效應是世間最重要的規律之一

  1,網絡上經常聽到這句話,懂得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在春秋古籍《道德經》裡也會讀到這句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2,那麼古人說的「道」和「道理」是不是一回事呢?

  其實不是。道理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總結的一些經驗和教訓,而

古人說的「道」其實是天地萬物運行的幕後主宰,是「規律」。

  3,世界上真有這些玄而又玄的「規律」嗎?

  答案是肯定的。比如二八定律。20%的人佔有了世界上80%的財富,20%的產品貢獻了公司80%的收入,20%的工作決定了80%的成績。

  4,說不清道不明其中的緣由,大家都能感受到這種規律的存在,但我們卻很少去真正的思考這些規律背後蘊含的深刻道理。

  還有,比如複利效應。

  複利效應或許是世間最重要的規律之一。

  複利是人類的「第八大奇蹟」

  5,關於「複利」這個詞,大家聽得最多的俗語是地主老財家收租的「利滾利」。

  聽得最多的故事是,印度的舍罕王的故事。印度的舍罕王打算重賞象棋的發明人、宰相西薩·班·達依爾。

  國王問他有何要求,他說:「陛下,請您在圍棋棋盤的第一個小格內,賞給我1粒麥子,在第二個小格內給2粒,第三格內給4粒,第四格放8粒,以此類推......

  照這樣下去,每一個小格內的麥子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這樣擺滿棋盤上所有64 格的麥粒,都賞給您的僕人我吧!」

  6,國王一聽,以為這區區賞金,微不足道。於是滿口答應。

  結果怎樣呢?如果要計算到第六十四格,即使拿來全印度的糧食,國王也兌現不了他對西薩·班許下的諾言了。

  因為按照宰相的要求,需要有 18,446,744,073,709,551,615 顆麥粒,約合1845億億粒。這位宰相所要求的竟是全世界在兩千年內所生產的全部小麥。

  7,這就是複利的驚人效果,開始時微不足道,利滾利後就能產生原子彈爆炸般的效應。

  8,正因為此,愛因斯坦將複利稱為人類「第八大奇蹟」,其他七大奇蹟都是有形的建築,而複利是無形的奇蹟,左右世間萬物的運行。

  金融投資的本質是複利效應

  9,平常,複利這個詞在「金融投資」領域應用得最多。

  金融投資領域有位宗師級的人物叫巴菲特,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詳。

  巴菲特從11歲開始涉足股票投資,27歲開始有業績記錄,今年87歲。從事股票投資77年,有業績記錄60年,應該是有史以來最長投資業績記錄的保持者。

  從27歲即1957年開始有業績記錄,60年達到62740倍,年複利是20.215%,1967年後的業績記錄是其控股的伯克希爾公司的每股淨資產變動幅度。

  10,60年6萬3千倍的增長,這就是財富增值的奇蹟,而這個奇蹟的背後就是複利效應。

  11,那為什麼在很多人眼中,股票是一個危險的事物,而巴菲特卻把它變成了致富的奇蹟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做不到像他那麼優秀。

  12,我們為什麼做不到像他那麼好呢?一是起步資金沒有他大,二是收益率沒他高,三是壽命也可能沒有他那麼長。

  13,所以,決定複利的參數有三個,起步資金、收益率和期限長度。前者取決於家庭積累,中者取決於個人能力,後者取決於人的壽命。

  14,人生苦短,譬如朝露。

  我們的投機心態都太重,每個人都渴望快速的暴富,反而一次次的落入人性的陷阱。殊不知,投資是一場反人性的遊戲。

  15,2000年亞馬遜的創始人傑夫-貝佐斯曾經問巴菲特,你的投資體系這麼簡單,為什麼你成為全世界第二富有的人,而別人卻沒有去學習你呢?

  巴菲特說,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願意慢慢的變富。

  16,

金融投資的本質是複利效應,複利效應的條件是期限足夠長。

  而這個世界上,無論是財富委託人,還是財富管理人,從根本上來說,很多理念和行為都是「反長期」的。

  複利效應是強大的正反饋效應

  17,那麼複利效應是怎樣形成的呢?

  複利的本質是:做事情A,會導致結果B,而結果B又會加強A,不斷循環往復的正反饋效應。

  18、我們世界上的事物,有兩種分布形態。一種叫「正態分布」,一種叫「冪律分布」。

  正態分布指的是,平均水平的佔主要部分,極好的和極差的都只佔少數。

  冪律分布指的是,極好的佔比20%,其餘的佔剩下的80%,也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二八定律」。冪律分布中的那後80%,就是所謂長尾理論中的「長尾」。

  19、我們生活中,很多事件符合正態分布,比如身高的分布,體重的分布,健康狀況的分布,智商的分布,班級百米短跑競賽的成績分布等等。

  但生活中更多的事件符合冪律分布,比如收入水平,財富淨值,股市的波動,網站的點擊量,公眾號文章的閱讀量或粉絲人數等等。

  20,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特徵?自然科學領域的很多事物都符合正態分布,而社會科學領域的很多事物都符合冪律分布。

  為什麼?

  因為在冪律分布事件的運行過程中,摻雜了複雜的人性。這或許就是所謂「行為金融學」研究的範疇?

  21,我們發現,二八定律背後的影響因素是複利的正反饋效應。比如一個公司中招聘了一些實習生,只要假以時日,20%的人會變得極其優秀,剩下的人則會比較平庸。

  22,這種正反饋效應是怎樣形成的呢?

  我們揣測可能是認知和行為的不斷互動,使得每個個體獲取資源、運用資源、整合資源的能力逐步發生變異,其中的強者將不斷進化,而弱者則淪為平庸。

  23,進化是世界運行的至高規律,達爾文說的適者生存就是進化的勝出之道。適應和順從社會進化方向的行為將獲得規律的獎勵,否則將收穫懲罰。

  在無數次的獨立博弈事件後,獎勵或懲罰效應不斷疊加,於是造就了正反饋效應和負反饋效應,事物出現了二八定律。

  而複利效應,就是強大的正反饋效應。

  複利效應是認知和行動的完美統一

  24,從內在運行規律來看,也許「複利效應」,和王陽明說的「知行合一」,以及索羅斯說的「反身性」,有很大的類同性。

  25,知行合一,說的就是認知和行動是一體的,不斷互為影響,不斷互為催化。認知影響了行動,行動催化了認知。

  26,反身性,說的是對事物的預期和事實之間是不斷影響,互為催化的,進而在運動中改變了事物發展的進程。

  27,所不同的是,認知和行動,可能指的是某個個體的反饋效應,而反身性,可能指的是某個群體的反饋效應。

  另外一個不同是,複利效應和知行合一指的是一種強大的正反饋效應,而反身性則既可能導致正反饋效應,也可能導致負反饋效應。

  28,所以,在王陽明的心學體系裡,有三個層面,一是「心即理」,說的是認知,二是「致良知」,說的是行動,而第三個層面是「知行合一」,則是認知和行動的完美統一。

  所以,反身性描繪了一個正反饋效應,即複利效應,也描繪了一個負反饋效應,我們暫且把它稱為負利效應。而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則提供了從個體出發的,正反饋的解決之道。

  沒有了時間,哪來的複利效應?

  29,金融投資領域要取得複利效應,必須投資於長期而言靠譜的人,靠譜的股權,靠譜的資源。同時要避免虧損,尤其是嚴重的導致本金永久損失的風險。

  30,複利效應僅僅只存在於金融投資世界中嗎?

  其實不盡然。

  在社會生活領域,一切涉及到人性的互動事件,都能看到複利效應和負利效應的影子。

  31,比如,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我們總是鼓勵孩子,而不是批評孩子,與他之間就會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他反而會越發自覺的對待學習,追求進步。

  相反,如果總是去批評他,甚至老罵他沒用,他可能就會破罐子破摔。叛逆的心態,為了反抗家長,反而適得其反。

  32,學習上也是這樣,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不斷閱讀、向高手學習、勇於實踐、反省總結,假以時日,就會產生複利效應。

  33,健康上也是如此,雖然人的壽命不能自主決定,但我們可以努力追求健康的生活。

  好的心態,好的飲食習慣,好的作息習慣,適當的運動,戒菸戒酒,無不良嗜好,節制欲望,避免陷入極端的宗教信仰等等,假以時日,也會產生複利效應。

  34,在人際關係的互動中也是同理,如果你真誠用心的投入去對待一位朋友,基於心理學上的回饋機制,朋友也會投桃報李。如果輕視蔑視無回應,那麼互相的情感就會慢慢變淡。

  為了珍惜那份來之不易的親情,友情,愛情,讓我們多聚在一起,或飲酒,或品茶,或暢談,或傾心,讓那份最美好的情感自然緩慢的生長,直至堅如金石。

  讓親情、友情、愛情的複利效應源遠流長!

  要不然,時間就是一把殺豬刀,會滅掉一切美好的情感,讓它消散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35,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感懷:「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

  時間對於我們而言,是多麼的寶貴和珍稀啊!

  沒有了時間,哪來的複利效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李興旺 HF015)

相關焦點

  • 複利真的有那麼神奇嗎?
    複利真的有那麼神奇嗎?真是這樣嗎?   從公式入手,我們來看看這個「神奇」的公式:   關於本金   首先是本金。我剛畢業的1993年第一個月工資是300元,當時算中等水平。假定我把這第1個月的工資拿出其100元用於一個年收益為10%的項目投進去,到第十一年2004年末也就是100×(1+10%)11=285元!285元!那是我當年月收入的90%還強!
  • 複利思維的騙局:十年賺10倍,真的靠譜嗎?
    真相2: 連續性很難實現 複利有一個重要的假設,那就是連續性。 只要你每年賺26%,連續十年,你就可以...... 讓我截取休謨的一段話,來擊碎複利的「連續性」謊言: 「我們就可以問,它包含著關於數和量方面的任何抽象推理嗎?沒有。 它包含著關於事實和存在的任何經驗推理嗎?沒有。
  • 《蝴蝶效應3:啟示》世間本無完美
    改變過去真的那麼可怕嗎?也許不能接受的只是意料之外的結果。悲觀哲學說我們已經處在一個不能更糟的世界,但是沒有導致毀滅的改變就都會變得更好嗎?人腦幾乎不會二次出現相同的意識,那麼再微不足道的改變都是徹底的改變。每個發生過的因果鏈都不孤立且不可重複;也許過去一個你不曾留意的瞬間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現在你的一舉一動,而即使能隨意回到過去,最終你也只能忍受無法改變。
  • 愛因斯坦稱頌的複利奇蹟 "複利人類最偉大的發明"
    滙豐晉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蔣興  愛因斯坦說:「複利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複利是宇宙間最強大的力量」。
  • REC虛擬貨幣 | 複利的威力你真的了解嗎?
    現實是,只靠工作是無法達到你的財富夢想的,因為只靠工作賺到的收入,是無法比得上複利積累財富的速度的。在投資中,複利的威力往往讓人難以置信,又常常被忽略,實在令人可惜。  巴菲特說:「人生就像滾雪球,關鍵是要找到足夠溼的雪,和足夠長的坡。」 芒格說:「同時理解複利的力量和獲得它的困難,是理解許多事情的核心和靈魂。」這裡談及的其實就是複利思維。複利到底是什麼?
  • 你真的懂複利嗎?算一算你的資產翻倍需要多少時間?
    很多時候我們都幻想過什麼時候能夠投個機實現資產翻倍,但是總是與一個億擦肩而過!首先我們先理解一下複利,一本暢銷書的作者曾提過這樣一個問題:假定一個身無分文的年輕人,從25歲開始每年存下1.4而複利的計算公式對很多對數據不感興趣的人來說計算資產翻倍比較複雜,所以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簡單的複利計算法則
  • 複利的根源:時間進化論
    自從手裡有了閒錢,最怕的是什麼?怕被偷、被搶,更怕自己辛苦掙來的錢貶值。作為一個價值投資者,大部分人應該會理解「複利效應」這個概念。複利對應的是「時間槓桿」,而時間也成為投資中最重要的元素。 投資如同一場長跑,重要的不是你某一段的速度,而是你能否以一個合適的速度達到終點。
  • 你真懂複利嗎?資產翻倍需要多久?只需要4.8年!
    複利被稱作世界第八奇蹟,也是所有投資者畢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巴菲特也說過,要想學我,先弄懂複利吧。  複利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這麼厲害,複利真的能夠實現嗎?  故事一:棋盤上的米粒  古時候有個國王非常喜歡下棋,為了感謝西洋棋的發明者,國王答應滿足發明者一個要求。
  • 個人複利
    仔細再想想,這樣的投資不就是我們人生的一個經典的縮影嗎? 愛因斯坦曾說過「複利的威力比原子彈還可怕」。對於一個剛剛起步的,擁有良好基礎素質、條件的年輕人,「複利型」的職業規劃,是成長之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不但對這個年輕人本身,更對他的家庭以及他將工作的企業都非常有價值、有意義。
  • 複利的謊言
    真相 2:連續性很難實現複利有一個重要的假設,那就是連續性。只要你每年賺26%,連續十年,你就可以......下面,我們來看看連續性有多難。讓我截取休謨的一段話,來擊碎複利的「連續性」謊言:「我們就可以問,它包含著關於數和量方面的任何抽象推理嗎?
  • 你以為你真的懂市盈率嗎?
    它是雙刃劍,你把淨利潤預測對了,當然你的市盈率最合理,但是如果預測錯了,那就最危險。從邏輯的角度看,以預期淨利潤作為分母是最合理的,我們買企業買的本就是未來,只有看好未來,我們才會去買。所以股息回報是最實在的,投資中儘量避免買入低股息率的股票。我們往往可以把3%的股息率視為獲得了3%的複利效應,因為自己可以紅利再投資嘛。 有不少企業是通過融資實現的利潤增長,雖然利潤高速增長,但其實際ROE依然低下,每股利潤被嚴重攤薄,所以有時候高利潤增速與高股東回報率之間沒有必然聯繫,每股真實價值的增長才是根本。
  • 世界上最偉大的秘密:複利
    但到了第二年差別就出來了,如果用單利計算利息,第二年的本息合計就是120元;可複利就不一樣了,第二年的本息合計成了121元已比單利計算的多了1元錢,如果本金或利率再大一點,年限再長一些,差距之大可想而知!(複利公式=本金x(1+利率))您知道5%複利意味著什麼嗎?
  • 深度思考|複利的謊言
    真相 2 連續性很難實現 複利有一個重要的假設,那就是連續性。 只要你每年賺26%,連續十年,你就可以......
  • 複利是什麼,愛因斯坦曾說它是宇宙最厲害的東西之一
    複利效應可以理解為,拿金錢的時間價值來換取空間數量。價值投資實際上是複利效應的最好體現,好股票猶如古董,其價值(以價格體現出來)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不斷增值,如果耐得住寂寞,把時間拉長,總體趨勢總是向上。
  • 聰明人必備思維:比努力更能決定你一生的,其實是複利思維
    在這篇文章中,我想給大家普及一個重要的概念,那就是複利思維。這就是複利的驚人效果。 這就是複利思維,複利思維往往影響很大,他是拉開財富與財富之間的重要差距,更告訴我們人生中,你需要早點具備這個思維,你才會做到未雨綢繆,更能做好人生的布局與規劃,不會迷惘,更不會朝秦暮楚,而是學會做好選擇,和時間做朋友,等待自己人生綻放。
  • 一直持有VS贖回重買 哪個才能實現基金的複利魔力?
    複利,理解起來也非常簡單,通俗地說就是「利滾利」,就是說我們每一期投資產生的收益,會參與下一期的投資,繼續產生更多的收益。效應了!  複利,理解起來也非常簡單,通俗地說就是「利滾利」,就是說我們每一期投資產生的收益,會參與下一期的投資,繼續產生更多的收益。  與之相對地,是「單利」,即不管我們投資多少期、每期產生多少收益,參與下一期的投資中都只有我們一開始的本金。
  • 更能決定你人生的其實是「複利思維」
    經濟學家用一個公式表達複利效應:(1+r)nR代表你正在做的事,N代表時間。有什麼財富秘訣嗎?沒有,就是很簡單的複利思維的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認真做,如此而已。既然按照複利思維的效應,掙錢很容易,為什麼還有很多人掙不到錢?這裡有個很大的誤解:很多人認為複利的核心在於回報率,但其實複利真正的核心在於時間。
  • 真正的複利神股 舍香菸股其誰?
    港人磚頭情意結之深,真的到了「可歌可泣」的地步!   香港人開口閉口不離樓市,早兩天《信報》作者伊馬仕教你如何「月儲三千」買樓,言猶在耳,香港中大醫學院發表吸菸成本評估報告,索性誘之以利借樓喻煙。港人磚頭情意結之深,真的到了「可歌可泣」的地步!
  • 複利的謊言(深度好文)
    02連續性很難實現複利有一個重要的假設,那就是連續性。只要你每年賺26%,連續十年,你就可以......下面,我們來看看連續性有多難。作為「致富工具」的所謂「複利思維」,按照休謨的話說,是取決於我們的情緒、習俗和習慣,而不是取決於理性,也不是取決於抽象、永恆的自然定律。讓我截取休謨的一段話,來擊碎複利的「連續性」謊言:「我們就可以問,它包含著關於數和量方面的任何抽象推理嗎?沒有。
  • 別小看了複利
    來源:多多說錢首先,我們要區分什麼是單利,什麼是複利。單利是指一筆資金無論存期多長,只有本金計取利息,每一期的利息不會在下一期投資中產生收益;複利則是指一筆資金除本金產生利息外,每一期產生的利息會計入下一個計息周期的本金內,也就是利滾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