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雞母山恐龍化石搶救性發掘 近日動鍬
江淮晨報8月14日訊 歙縣雞母山恐龍化石的考古搶救性發掘工作,在各有關方面積極努力及有關部門鼎力相助之下,近日即將動鍬。在省考古所主任宮希成主持下,發掘隊隊長汪景輝帶領發掘隊決定在雞母山就近安營紮寨,在山坡上拉開工作面,進行探方挖掘。 黃山市再次發現恐龍化石,其科學研究價值極高。消息經本報披露後,引起較大反響。雞母山恐龍是單個還是幾隻?
-
黃山再次發現恐龍化石
本月上旬,在屯溪區陽湖與歙縣橫關接壤的徽杭高速公路第二標段,因為施工而打炮炸山。隨著炮聲響過,在工地的陽湖鎮塘尾自然村的程國斌在炸碎的亂石中尋覓著,他想找到奇石,一連撿了三塊石頭。回家後,將其貌不揚的石頭放在一起擺弄起來。經過排列組合,三塊石頭斷裂處連在一起,其形狀猶如豬腿牛腳,體積碩大。他忽然意識到什麼,於是請來地質專家看看。
-
黃山雞母山恐龍化石開始保護性發掘
江淮晨報8月22日訊 8月20日上午,經過充分的準備之後,古脊椎動物研究專家、省考古所韓立剛副研究員帶領文物考古專業人員組成的發掘隊伍,來到歙縣雞母山恐龍化石遺址,正式啟動對這裡的恐龍化石的保護性搶救發掘工作。 這次發掘是在劃定的400多平方米的區域內探方發掘,第一步鏟去山體表層土壤砂石,待進入文化層面後再深入挖掘。
-
內蒙古興和縣發現矽化木和恐龍化石
新華網呼和浩特8月25日電(蔚日平 孫文博)古生物學家和地質考古專家通過大量地質考古工作,最近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和縣境內發現了矽化木和恐龍化石。 矽化木位於興和縣城關鎮南15公裡二臺子鎮長勝夭村0.5公裡處。經專家鑑定,化石群處於中生代地層,距今1億多年。
-
「落鳳坡」恐龍足跡化石及其發現經過
2月18日,我致信《化石》雜誌編輯部,報告在赤城縣發現了恐龍足跡化石並隨信寄去恐龍足跡化石照片。信發出一個月後未得到編輯部的回音,我不灰心,不洩氣,3月18日,又致信中國科學院「古人類與古脊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董枝明教授。
-
雞體內再現恐龍骨骼特徵,難道是「恐龍雞」嗎?
有研究指出,鳥類在胚胎階段會首先發育出一根管狀的腓骨,類似恐龍化石中腓骨的結構。隨著發育的進行,這根腓骨長成尖細形狀並且隨著脛跗骨的生長,它的位置挪到了脛跗骨的後方。為了理解這一轉變過程,巴西科學家博特略(Joao-Botelho)對演化過程進行了逆轉。通常情況下,骨骼的骨幹部分比兩端更快成熟,會首先停止細胞分裂。
-
廣安也有恐龍?當地疑似發現恐龍骨骼化石
本文為四川交通廣播FM101.7綜合發布來源:四川觀察編輯:宇翔(實習)轉載請註明出處近日,網友「勇闖前進」稱,在廣安羅家山發現了恐龍化石「近日在前鋒區河道改建工程的護坡坎上發現許多大小不一的動物骨骼化石,護坎高約6米左右,化石分布在護坎上中下巖層中,零散分布」,該網友還在帖文中發布了不少圖片和視頻。
-
雞的祖先竟然是恐龍?
,從生物學的進化軌跡來看,雞是霸王龍進化而來的這一說法,越來越成立。 2003年,在懷俄明州和蒙大拿州之間的一片富藏化石中發現一塊8500萬年前的霸王龍化石,之後,考古學家對其進行研究並發現取出的存留軟組織中有保存完好的蛋白質成分。
-
海陽郭城發現大量白堊紀植物化石(組圖)
發現了頁巖及古生物化石集聚區 近日,在煙臺海陽市郭城鎮就發現了兩處頁巖及古生物化石集聚區。該區域存在大量白堊紀植物化石以及令人驚嘆的炭質頁巖。專家認為,在郭城發現的萊陽群地層厚度大、各組層位出露齊全,具有重要的巖石地層學研究價值。白堊紀(英語:Cretaceous Period)是地質年代中中生代的最後一個紀,長達8000萬年。白堊紀因歐洲西部該年代的地層主要為白堊沉積而得名。
-
河北發現小恐龍新物種 體型如雞
這對於研究美頜龍類恐龍的棲息地偏好和多樣性模式具有重要意義。像雞加長尾添上牙齒指爪「恐龍家族的成員們並不都是些大個子,美頜龍就是很小的一種。如果給一隻沒有羽毛的雞加上一條長尾巴,再給它的口中添上牙齒,把翅膀的前端改成細小的指爪,就變成美頜龍的模樣了。因為它的身體結構太像鳥,以至於最初發現始祖鳥骨骼化石時,人們還以為是美頜龍呢。」
-
陝西省北部發現多組恐龍足跡化石
新華社西安9月20日電(記者楊一苗)記者20日從陝西省地質調查院了解到,科研人員日前在陝西省北部的靖邊縣發現多組恐龍足跡化石。這也是繼在陝西省神木市發現實雷龍、恐爪龍類足跡後,科研人員再次在陝西北部白堊紀時代地層中發現恐龍足跡。
-
廣東發現大量白堊紀時期恐龍化石 恐龍為何偏愛這裡?
如僅從面積平均分布來說,三水-廣州盆地的恐龍數量和種類可能要多於河源。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河源恐龍化石眾多呢?劉建雄稱,這與滄海桑田後,兩地不同的地形地貌有關。「地殼不停運動,如今的三水-廣州盆地處在珠三角衝積平原上,因此恐龍化石藏身的紅砂巖層多被埋藏於地下,而河源多山,很多紅砂巖層裸露在外,因此更容易被發現。」
-
亞洲最小的恐龍被發現,如同一隻雞大小,性格卻殘暴酷愛吃肉
19世紀中葉,英國科學家歐文在野外勘探的時候,偶然發現了幾塊很大的動物骨頭,研究發現很像是蜥蜴的骨頭化石,不過年代非常久遠了,應該是屬於某一種未知的史前動物。此後,伴隨著研究的深入,以及越來越多的化石被找到,歐文正式將這種動物命名為「恐龍」,從字面的意思來看,是「恐怖的蜥蜴」。
-
化石研究顯示雞可能是暴龍的後裔
新華網華盛頓4月14日電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從一塊6800萬年前的暴龍骨頭裡提取的蛋白質與在雞體內發現的蛋白質類似,這進一步證明了恐龍與鳥類之間的進化關係。 研究人員從一隻暴龍的股骨化石中提取了一種膠原組織。對其進行的分析表明,它在結構上與雞體內的蛋白質類似。
-
河北發現恐龍化石,個頭和雞差不多,亞洲最小,性情兇猛只愛吃肉
每一個看過侏羅紀公園的人都會對恐龍產生濃厚的興趣,許多學校的教科書中也將恐龍這一個早已經滅絕的物種,作為了一個讓學生們了解的動物,雖然從來沒有人類見過恐龍長什麼樣子,但是通過高科技手段進行對恐龍化石的研究與探測,最終還原出它們曾經的意識形態,也讓更多人了解了這個曾經在地球上的霸主是如何生存,又是如何走向滅亡的。
-
明明是恐龍,憑啥卻被叫做雞?
長得漂亮的動物通常招人喜歡,但有種顏值不錯的恐龍,卻被賦予了死亡的氣息,還被起了一個和雞有關的名字,這是怎麼回事呢?綽號「地獄雞」這種恐龍名叫「安祖維利龍」,化石出土於美國北達科他和南達科他州的「地獄溪組」地層。
-
美國研究員研究化石,發現一個驚天秘密,雞的祖先很可能是霸王龍
六千多萬年前的時候,地球上生存了上億年的霸主恐龍突然間從這個地球上人間蒸發了,再也看不到它們的蹤影。對此,科學家有著各種不同的說法。但是流傳最廣的,也是最被人所接受的是這群大型動物,死於外太空的小行星手上。
-
恐龍和雞真的有親緣關係?科學家幹擾雞的基因,讓小雞長了恐龍臉
可是,就在它的頭破殼而出的時候,你看到的是一張恐龍的臉,你會有什麼感受?6500萬年前,統治地球長達1.6億年的恐龍從地球上滅絕。如今,我們只能通過一具具死氣沉沉的化石,了解這些古老的生物。不過,科學家告訴我們:雖然恐龍不在了,但是有一種生物和它們有著密切的關係,那就是鳥類。
-
廣東三水發現大型骨骼化石 或是食草類恐龍化石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健源 繼南海大瀝發現恐龍蛋化石後,三水盆地近日又有新發現!最近,三水化石愛好者趙燦輝向廣州日報報料稱,他在三水周邊的四會大沙發現疑似恐龍骨骼化石,最大的「骨頭」直徑達20釐米左右,較大的有七八件,另外還有數十塊化石碎片。此前,趙燦輝在該地點已發現過動物牙齒化石,被專家鑑定為霸王龍牙齒。他最新發現的這些「大骨頭」是恐龍骨骼化石嗎?
-
熱河生物群已發現30多種恐龍化石
今年4月末,他在田頭發現了一塊又像石頭又像骨頭的東西,由此引出一處大型恐龍化石出露點。目前,化石發掘工作還在進行中。遼寧省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恐龍化石專家周長付說,恐龍化石的發現地應屬義縣陸家屯層,距今約1.26億年,屬蜥腳類恐龍。這隻恐龍存活時,體長約15米,高約2米,肋骨約1.5米長,是目前為止遼寧省發現的最為完整的立體保存的大型蜥腳類恐龍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