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看過侏羅紀公園的人都會對恐龍產生濃厚的興趣,許多學校的教科書中也將恐龍這一個早已經滅絕的物種,作為了一個讓學生們了解的動物,雖然從來沒有人類見過恐龍長什麼樣子,但是通過高科技手段進行對恐龍化石的研究與探測,最終還原出它們曾經的意識形態,也讓更多人了解了這個曾經在地球上的霸主是如何生存,又是如何走向滅亡的。
地球已經擁有上億萬年悠長也是,在這期間它見證了太多自然景觀的變遷,不管是風雨雷電還是地球上沒有任何生命跡象的荒蕪階段,它都靜靜的看著地球上的一切發展,到了後來生命開始出現了大爆發,單細胞生物不斷繁衍,衍生出更多的動物植物,不同種類的生命在這個地球上產生,而稱霸地球一時的恐龍出現了。
恐龍作為地球上體積龐大的一種動物,它擁有極強的破壞性,曾經在地球上它們活得十分快樂,因為沒有什麼動物是它們的天敵,它們可以隨意地進行活動。如果恐龍生活在現代,恐怕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擋它們的摧毀,可是最終走向滅亡的恐龍,卻因為一些無法抵抗的因素,以及這個世界不斷進化的必然性,從這個世界的舞臺上悄然落幕。
我們在一些博物館中能夠看到關於恐龍的記載,那些遠古時代留下來的化石,也成為我們了解恐龍的一種方式,在大家印象中恐龍十分兇猛巨大,擁有極強的破壞能力,可是恐龍也有許多種類,不同品種的它們擁有不同的習性和外形。
在河北地區就曾經出土過一種與我們常規認識中有所不同的恐龍,它甚至可以被稱為是亞洲最小的恐龍物種。
一個由中國人和外國人組建的團隊,在北京一個發布會上,宣稱他們找到了亞洲最小的恐龍物種,在河北地區發現的恐龍化石,驗證了恐龍可以很小,這個雞一樣大小的恐龍也因此得了一個全新的名字,由於這是中外合作得出的結論,所以它的名字也有一個非常洋氣的組合:英良迅猛龍。
這種恐龍雖然體積很小,可是卻異常兇猛,只吃肉的它們長著漂亮的羽毛,也是鳥類的祖先,它擁有很強的戰鬥能力,雖然身形不大,具有極強爆發力,所以也是很危險的一個品種。
這個發現成功地吸引了各界媒體和人士的關注,因為它推翻了從前的一些理念,更是打破了世界紀錄,這個新的發現也為人類對於研究恐龍方面增加了更加多的訊息,也讓我們更進一步的了解了恐龍的發展。原來在恐龍的世界裡有一個體積雖小,卻依然強悍的小生物。
這種恐龍身長大約60釐米,不過它的頭部和尾巴就佔了身體絕大部分的長度,所以看上去根本就沒有60釐米那麼長。它的體重就像一隻普通的公雞,身形細長,大約生活在1.2 億萬年前。如果不是這一次驚人的發現我們不會知道在河北地區還有這樣一個物種的存在。
其實在很多動物的種群中都會有不同類型,比如說哺乳動物,同樣一個物種,就有不同的大小生物姿態的存在,比如說鯨魚不僅擁有體積龐大的巨鯨,但是也有長得很小的抹香鯨,以及其它種類的鯨魚,而魚類,也是擁有許多形態的一種。
所以我們在看待任何一個物種的時候,都應該發散思維而不拘泥於自己眼睛所看到的,因為過早的下結論只會限制住我們的想像,生命遠比我們看到的偉大得多,我們人類在地球上扮演著一個小學生的角色,還有許多未知的世界等著我們去探尋,有許多未知的生物等著我們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