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深圳)學者在疏離型自由基負離子領域取得新進展

2020-09-07 哈工大深圳

哈工大(深圳)學者在疏離型自由基負離子領域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在《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上發表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學者實現SOMO-HOMO軌道翻轉的疏離型自由基負離子從氣相測試、理論計算到有機方法學的應用轉化,利用非共價相互作用,實現了亞氨酸酯和脒類化合物的β或γ位選擇性的C(sp3)−H鍵胺化反應,論文《Site‐Specific C(sp3)–H Aminations of Imidates and Amidines Enabled by Covalently Tethered Distonic Radical Anions》在《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上發表(DOI: 10.1002/anie.202008806)。

哈工大(深圳)為論文第一通訊單位,論文作者為2015級博士研究生趙戎、2017級博士研究生付康、2017級碩士研究生方苑丁、理學院副教授周佳(通訊)、教授史雷(通訊)。該項目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深圳市基礎研究項目、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開放項目、哈工大(深圳)人才發展啟動基金的支持。

史雷課題組長期致力於基於氧化/還原策略的新試劑、新反應及機理研究。基於前期研究基礎,小型綜述文章「重氮化合物與高價碘試劑參與的反應」也在《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上發表(DOI: 10.1002/anie.202003081),作者為2015級博士研究生趙戎、理學院教授史雷(通訊),哈工大(深圳)為論文唯一通訊單位。

自從地球大氣層中氧氣含量增加以及真核生物出現以來,氧化反應就是絕大多生物體內最重要的化學反應之一。另一方面,氧化反應也是近代化學工業發展中最受關注的反應之一。作為在食品、藥物、工業、科研中都有廣泛應用的氧化劑。過氧化物反應性質多樣且結構可調,其中,結構獨特的環狀二醯基過氧化物相比於結構類似的鏈狀二醯基過氧化物,長期處於亟待發掘反應性能的階段。

史雷課題組在之前研究基礎上還發現,環狀二醯基過氧化物可以與無機滷鹽反應,產生疏離型自由基負離子中間體。所產生的自由基負離子中間體,具有醯氧基自由基與羧酸根負離子栓系在同一分子的特徵結構。課題組在與周佳副教授合作的理論計算研究中發現,疏離型自由基負離子分子軌道中的SOMO軌道能量反常地低於HOMO軌道的能量。當醯氧基自由基作為氫原子轉移試劑與底物相互作用時,鄰近的羧酸根負離子可以作為路易斯鹼,以非共價相互作用輔助氫原子轉移過程的順利發生。該研究在充分結合理論計算和實驗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與之前研究方式不同的氮自由基的產生途徑。

栓系策略以及SOMO-HOMO軌道翻轉的疏離型自由基負離子

相關焦點

  • 哈工大(深圳)路璐教授在Cell子刊《Joule》上發表論文
    路璐教授在Cell子刊《Joule》上發表論文:水-能源-碳關聯領域取得新進展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哈工大(深圳)教授任南琪領銜的城市水安全智慧管控團隊核心成員,哈工大(深圳)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路璐教授在水-能源-碳關聯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於9月21日以研究論文形式發表於Cell旗下能源旗艦子刊
  • 哈工大數學研究院在非交換分析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哈工大報訊(張超/文)近年來,哈工大數學研究院非交換分析團隊在量子環面上的函數空間、量子微分以及量子信息交叉等研究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非交換分析是近年來泛函分析新興的一個分支領域,包含算子空間、量子概率以及非交換調和分析等研究方向。同時,它與基礎數學領域中的算子代數、經典調和分析及量子信息、量子場論等有著深刻聯繫,是一個極具生命力的交叉研究方向。
  • ...通信基站,哈工大(深圳)師生成果獲通信領域頂會Globecom最佳...
    別著急,哈工大(深圳)師生在無人機輔助通信研究領域取得的這項新進展或許能幫上忙!  系統模型  日前,由哈工大(深圳)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李可擔任第一作者,朱旭教授、蔣宇飛助理教授、鄭福春教授為共同作者,哈工大(深圳)為第一通訊單位完成的論文《三維波束成形輔助的高譜效和能效的無人機基站網絡的聯合優化》(「Closed-Form Beamforming Aided Joint Optimization for Spectrum- and Energy-Efficient UAV-BS Networks」) 入選通信領域頂級會議Globecom 2019 (IEEE Global
  • 哈工大在鈣鈦礦光伏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楊玉林教授與範瑞清教授帶領的光電功能材料團隊在鈣鈦礦光伏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科研論文的形式發表在國際化學頂級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影響因子12.275),並選為「Hot Paper」。
  • 哈工大:水系鹼性電池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近日,哈工大深圳校區柔性印刷電子技術研究中心、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黃燕在水系鹼性電池循環穩定性和自癒合特性上取得重大進展。
  • 北大深圳新材料學院在3D微納列印領域取得新進展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以新能源材料的設計與理論計算、能源採集、能源存儲、能源轉換及材料在原子和納米尺度的可控制備等五大方面為總體發展布局,力爭成為新能源材料基礎到應用研發創新的樞紐和支撐平臺,學院以薛面起、陳繼濤、潘鋒等教授領銜的納米微米3D列印材料與技術實驗室最近在3D微納列印新技術開發方面取得新進展,
  • 我校在可見光不對稱催化領域研究取得新進展
    該課題組通過對該反應機理的分析,提出通過手性布朗斯特酸或鹼催化劑作為質子轉移中間站俘獲反應過程中的強鹼性羰自由基負離子,從而引入手性誘導因素控制最終的不對稱質子化過程。隨後,他們將這一催化體系拓展到α-羰基酮亞胺的不對稱還原,取得令人滿意的手性控制結果。該研究首次將不對稱質子化概念引入可見光不對稱催化,為這一廣泛存在於可見光催化的反應過程如何獲取手性控制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持與推動作用。
  • 哈工大在單原子Pt電解水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特種化學電源研究所團隊在單原子Pt電解水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實現了利用醯胺基團(N-C=O)的供電子效應來調節單個原子Pt的電子結構的策略,並表現出優越的電解水制氫性能。(聚乙烯吡咯烷酮協同單原子位點Pt催化劑具有較高的析氫活性)」為題發表在國際化學頂級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影響因子12.959),並被選為「Hot Paper」。
  • 肖淑敏教授團隊在結構色領域取得新進展
    該創新研究利用折射率匹配層與單晶矽超表面相結合,實現了結構色5項參數的一體化突破,這一進展有望為結構色在動態顯示、光學安全和信息存儲等領域的商業化應用帶來新途徑。哈工大(深圳)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17級博士生楊文宏為第一作者,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肖淑敏教授和香港理工大學蔡定平(Din-Ping Tsai)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據了解,顏色起源於自然界中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在人類的世界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顏料和染料,通過吸收特定光的特性產生可見光範圍內的不同顏色,但這樣的顏色通常色彩鮮豔度低,色域面積小,並且空間解析度低。
  • 羥基自由基產生分子機理新突破
    朱本佔研究員在自由基化學研究方面又取得重要進展,其有關「過氧化氫和滷代醌不依賴於金屬離子存在型的羥基自由基產生分子機理」的研究發表在國際著名的綜合性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 自由基異構化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慧眼探視微觀秘境
    自由基異構化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慧眼探視微觀秘境 2017-10-2421:47:3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左盛丹
  • 哈工大(深圳)舉行 2019 國際 STEM 教育深圳峰會
    中國教育在線訊近日,2019 國際 STEM 教育深圳峰會暨全國著名中學校長論壇在哈工大(深圳)舉行。峰會上,哈工大與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籤署戰略框架協議,雙方將根據協議聯合組建哈工大 - 密西根中國 STEM 研究中心,這是國內外高校首次以 STEM 教育為主題建立的聯合研究中心。
  • 哈工大(深圳)學者發現新型晶體結構 論文獲物理學權威期刊發表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6月23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金洪竹)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學者在研究橢球在圓管中的最密堆積排列時,發現了多種有趣的晶體結構,成果論文發表在物理學權威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並獲選為該期刊的編輯推介(Editors
  • 廣東「飛來」2所985|哈工大深圳校區、北師大珠海校區
    2014年,教育部批准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籌備舉辦本科教育。深圳市政府與哈工大籤署新的合作辦學協議,在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基礎上,合作共建本碩博教育體系完備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2016年,哈工大(深圳)依託校本部(哈爾濱)招收第一屆本科生(共376人)。2017年,教育部批准哈工大(深圳)正式開展本科教育。
  • 化學所在氧自由基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氧自由基是一類典型重要的化學反應中間體,它們廣泛存在於大氣、化學、生命等過程,氧自由基的捕捉與研究非常困難。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科技部的資助下,化學研究所分子動態與穩態結構實驗室的科研人員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把氧自由基製備到具有明確分子結構的團簇上,通過調控團簇組成、尺寸、電子結構等因素認識氧自由基的結構與反應性,取得了系列研究進展。
  • 南科大郭旭崗團隊n型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材料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近期,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稱「材料系」)教授郭旭崗課題組在n型(電子傳輸型)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材料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先後在材料和化學領域高水平期刊連續發表5篇論文,包括《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篇,《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 深圳先進院在磁共振快速三維成像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勞特伯生物醫學成像中心的王海峰副研究員和醫學人工智慧中心的梁棟研究員合作在磁共振快速三維成像領域取得新進展。,IF = 3.635,DOI: 10.1002/mrm.28034)和以Accelerated 3D bSSFP Using A Modified Wave-CAIPI Technique with Truncated Wave Gradients為題在國際醫學成像領域頂級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蘇適助理研究員和博士生丘志浪為共同第一作者
  • 我國學者在貧血症的再生醫學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我國學者在貧血症的再生醫學研究領域取得進展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15 15:50 來源: 自然科學基金會網站    2014年7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劉光慧研究員研究組及其合作者分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幹細胞》(CellStemCell)和《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連續發表了兩篇重要研究論文
  • 哈工大(深圳): 鐵性薄膜和異質結拓撲結構的研究進展
    2016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發給了三位美國科學家:戴維•索利斯(David Thouless)、鄧肯•霍爾丹(Duncan Haldane)和麥可•科斯特利茲(Michael Kosterlitz),以表彰他們在「拓撲相變以及拓撲材料方面的理論」的貢獻。近年來,拓撲學與材料物理和性能的關聯越來越緊密。拓撲學的概念正在應用于越來越多的學科領域。
  • 活細胞螢光探針研究取得新進展
    JACS)發表北京大學化學學院陳鵬課題組在活細胞螢光探針研究方面取得的新進展。 北京大學化學學院化學生物學系陳鵬課題組,巧妙地將一種特異的有機過氧化物識別蛋白(OhrR)與環化的黃色螢光蛋白(cpVenus)相對接,構建了一種特異性識別有機過氧化物的螢光探針,能夠有效地對有機過氧化自由基產生螢光響應,但不與過氧化氫、超氧陰離子、單線態氧、羥自由基等物質發生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