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數學研究院在非交換分析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2020-11-22 哈爾濱工業大學新聞網

哈工大報訊(張超/文)近年來,哈工大數學研究院非交換分析團隊在量子環面上的函數空間、量子微分以及量子信息交叉等研究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

非交換分析是近年來泛函分析新興的一個分支領域,包含算子空間、量子概率以及非交換調和分析等研究方向。同時,它與基礎數學領域中的算子代數、經典調和分析及量子信息、量子場論等有著深刻聯繫,是一個極具生命力的交叉研究方向。我校數學研究院在該方向凝聚了一支以許全華教授為學術帶頭人的研究隊伍,是數學研究院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2018年,數學研究院非交換分析團隊成員許全華、尹智、熊梟首次從分析的角度對量子環面系統完整地發展了一套新的關於量子概率、非交換調和分析以及傅立葉乘子理論。這項工作不僅極大地推動了非交換流形以及(非阿貝爾)群上分析學的發展,在非交換幾何、量子霍爾效應、非交換偏微分方程等方向的研究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019年初,熊梟與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的Fedor Sukochev院士及Edward McDonald博士合作,完整地刻畫了量子環上的量子可微性,同時給出了這種量子微分的牛頓-萊布尼茨積分公式,並將這些結果推廣到量子歐氏空間。這些結果開創了非交換分析在非交換幾何領域應用的先河,對非交換微分幾何的研究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此外,該團隊成員吳勁松副教授近年來一直從事利用非交換分析工具來研究量子信息基礎理論。2019年他與哈佛大學Arthur Jaffe院士及卜凱峰博士和清華大學的劉正偉教授合作運用Parafermion代數的圖形解釋,證明了Parafermion代數上的一個量子de Finetti 定理。de Finetti 型定理是當前量子概率和量子信息中的一個熱門研究課題。

這一系列成果發表在美國數學會的頂級數學雜誌《Memoirs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單行本,近120頁;此刊只發表長篇專題論文,每年只發表20餘篇)及數學物理領域頂級刊物《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Physics》(共3篇)。


相關焦點

  • 哈爾濱工業大學數學研究院在量子傅立葉分析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日前,《美國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States of America)在線刊發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數學研究院青年教師吳勁松及其合作者的論文《量子傅立葉分析》(
  • 哈工大在鈣鈦礦光伏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楊玉林教授與範瑞清教授帶領的光電功能材料團隊在鈣鈦礦光伏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科研論文的形式發表在國際化學頂級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影響因子12.275),並選為「Hot Paper」。
  • 哈工大在單原子Pt電解水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特種化學電源研究所團隊在單原子Pt電解水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實現了利用醯胺基團(N-C=O)的供電子效應來調節單個原子Pt的電子結構的策略,並表現出優越的電解水制氫性能。,尤其在貴金屬單原子催化劑領域,其突出的催化活性可以彌補它們在稀有量和高成本的短板,從而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 哈工大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獲重要進展
    在國家重大水汙染專項課題和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的資助下,哈爾濱工業大學陳志強教授課題組在微生物燃料電池深度脫鹽和去除重金屬方面的研究日前取得重要進展。
  • 哈工大(深圳)學者在疏離型自由基負離子領域取得新進展
    哈工大(深圳)學者在疏離型自由基負離子領域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在《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上發表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學者實現SOMO-HOMO軌道翻轉的疏離型自由基負離子從氣相測試、理論計算到有機方法學的應用轉化,利用非共價相互作用,實現了亞氨酸酯和脒類化合物的
  • 海洋所黑潮與邊緣海交換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其中黑潮與邊緣海水交換的路徑和動力機制等課題是長期困擾這一海區海洋學研究的重大科學問題,受到海洋生態學和海洋地質學等諸多領域的關注。一般認為,中國近岸的海水及其所攜帶的汙染物、碳顆粒、淡水和營養鹽等,由於受海底地形效應控制,很難被大量地運送到外部海域。
  • 合肥研究院農田活性氮氧化物交換通量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謝品華課題組在農田HONO和NOx交換通量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HONO作為OH自由基的前體物,在大氣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其對臭氧和光化學煙霧形成的促進作用而引起關注。
  • 南開大學平帶光子學領域國際合作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唐莉勤 記者 喬仁銘)近日,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與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合作,在平帶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他們首次在特殊設計的平帶光子晶格中實驗直接觀測到類似三維圓環面上的新型環狀平帶模式,揭示了平帶晶格系統中的實空間拓撲特性。
  • 復旦大學在新冠肺炎的傳播動力學與非藥物性幹預措施效果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期,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餘宏傑課題組牽頭,聯合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等團隊,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播動力學與非藥物性幹預措施的防控效果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考慮非藥物性幹預措施的實施時間,本研究進一步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月27日前;第二階段:1月27日至2月4日;第三階段:2月4日後)分析了新冠肺炎的傳播動力學特徵。
  • 哈工大:水系鹼性電池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近日,哈工大深圳校區柔性印刷電子技術研究中心、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黃燕在水系鹼性電池循環穩定性和自癒合特性上取得重大進展。
  • 深海前沿中心在海洋中小尺度動力過程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研究成果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中尺度渦旋垂向熱輸送與海氣熱交換間的耦合動力機制,是對中尺度渦旋垂向熱輸送理論的重要發展;此外,也揭示了中尺度渦旋垂向熱輸送對海洋鋒面的重要維持作用,改變了「中尺度渦旋通過水平熱輸送過程破壞海洋鋒面
  • 中國科大在癌基因蛋白Ras構象動態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及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籌)龍冬教授課題組運用液體核磁共振技術在癌基因蛋白Ras的構象動態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揭示了新型抑制劑分子在Ras蛋白上作用位點形成的動態機理。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量子力學基礎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量子力學基礎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中國科技大學研究團隊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等開展合作,利用我國「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對一類預言引力場導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論模型進行了實驗檢驗。
  • 南師大研究人員在納米孔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打開APP 南師大研究人員在納米孔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微流控 發表於 2020-11-17 09:21:43 近日,南京師範大學化科院古志遠教授課題組在納米孔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 哈工大《Angew》:電解水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特種化學電源研究所團隊在單原子Pt電解水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實現了利用醯胺基團(N-C=O)的供電子效應來調節單個原子Pt的電子結構的策略,並表現出優越的電解水制氫性能。研究成果以「Polyvinylpyrrolidone-Coordinated Single-site Platinum Catalyst Exhibits High Activity for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 二維層狀超導體二硒化鈮的非互易天線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打開APP 二維層狀超導體二硒化鈮的非互易天線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微波射頻網 發表於 2020-12-02 14:06:30
  • 青島大學趙海光教授在太陽能光解水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青島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趙海光教授、韓光亭教授與加拿大國立科學研究院Federico,Rosei教授合作在太陽能光解水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and Stable Hydrogen Evolution Based
  • 我國ICF黑腔動理學效應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日前,Physical Review Letters (IF=8.462)發表了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慣性約束聚變(ICF)團隊關於ICF黒腔動理學效應研究的最新科研進展。論文第一作者為單連強副研究員,通訊作者為蔡洪波研究員和谷渝秋研究員。    慣性約束聚變(ICF)點火的實現必將是人類科學技術史上璀璨的明珠。
  • 量子多體物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給自旋電荷分離現象優美的數學解釋
    由中美科研人員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在量子多體物理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不僅從數學上對自旋電荷分離現象進行了精確描述和分析,而且給出了通過實驗驗證這一現象的具體方案。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物理學領域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
  • 合肥研究院高性能紫外光探測器研究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高性能紫外光探測器研究取得進展 2017-09-07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小】 語音播報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廣海課題組在高性能紫外光探測薄膜器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