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紅外光譜法Infrared Spectrometry,IR
譜圖解析基本知識
1、基團頻率區
中紅外光譜區可分成4000cm-1~1300(1800)cm-1和1800(1300)cm-1~600cm-1兩個區域。最有分析價值的基團頻率在4000cm-1~1300cm-1之間,這一區域稱為基團頻率區、官能團區或特徵區。區內的峰是由伸縮振動產生的吸收帶,比較稀疏,容易辨認,常用於鑑定官能團。
在1800cm-1(1300cm-1)~600cm-1區域內,除單鍵的伸縮振動外,還有因變形振動產生的譜帶。這種振動基團頻率和特徵吸收峰與整個分子的結構有關。當分子結構稍有不同時,該區的吸收就有細微的差異,並顯示出分子特徵。這種情況就像人的指紋一樣,因此稱為指紋區。指紋區對於指認結構類似的化合物很有幫助,而且可以作為化合物存在某種基團的旁證。
基團頻率區可分為三個區域:
(1)4000~2500cm-1X-H伸縮振動區,X可以是O、N、C或S等原子。
O-H基的伸縮振動出現在3650~3200cm-1範圍內,它可以作為判斷有無醇類、酚類和有機酸類的重要依據。
當醇和酚溶於非極性溶劑(如CCl4),濃度於0.01mol.dm-3時,在3650~3580cm-1處出現游離O-H基的伸縮振動吸收,峰形尖銳,且沒有其它吸收峰幹擾,易於識別。當試樣濃度增加時,羥基化合物產生締合現象,O-H基的伸縮振動吸收峰向低波數方向位移,在3400~3200cm-1出現一個寬而強的吸收峰。
胺和醯胺的N-H伸縮振動也出現在3500~3100cm-1,因此,可能會對O-H伸縮振動有幹擾。
C-H的伸縮振動可分為飽和和不飽和的兩種:
飽和的C-H伸縮振動出現在3000cm-1以下,約3000~2800cm-1,取代基對它們影響很小。
如-CH3基的伸縮吸收出現在2960cm-1和2876cm-1附近;
R2CH2基的吸收在2930cm-1和2850cm-1附近;
R3CH基的吸收基出現在2890cm-1附近,但強度很弱。
不飽和的C-H伸縮振動出現在3000cm-1以上,以此來判別化合物中是否含有不飽和的C-H鍵。
苯環的C-H鍵伸縮振動出現在3030cm-1附近,它的特徵是強度比飽和的C-H漿鍵稍弱,但譜帶比較尖銳。
不飽和的雙鍵=C-H的吸收出現在3010~3040cm-1範圍內,末端=CH2的吸收出現在3085cm-1附近。叄鍵C-H上的C-H伸縮振動出現在更高的區域(3300cm-1)附近。
(2)2500~1900cm-1為叄鍵和累積雙鍵區,主要包括-C≡C、-C≡N等叄鍵的伸縮振動,以及-C=C=C、-C=C=O等累積雙鍵的不對稱性伸縮振動。
對於炔烴類化合物,可以分成R-C≡CH和R¢-C≡C-R兩種類型:
R-C≡CH的伸縮振動出現在2100~2140cm-1附近;
R¢-C≡C-R出現在2190~2260cm-1附近;
R-C≡C-R分子是對稱,則為非紅外活性。
-C≡N基的伸縮振動在非共軛的情況下出現2240~2260cm-1附近。
當與不飽和鍵或芳香核共軛時,該峰位移到2220~2230cm-1附近。
若分子中含有C、H、N原子,-C≡N基吸收比較強而尖銳。若分子中含有O原子,且O原子離-C≡N基越近,-C≡N基的吸收越弱,甚至觀察不到。
(3)1900~1200cm-1為雙鍵伸縮振動區,該區域重要包括三種伸縮振動:
C=O伸縮振動出現在1900~1650cm-1,是紅外光譜中特徵的且往往是明顯的吸收,以此很容易判斷酮類、醛類、酸類、酯類以及酸酐等有機化合物。
酸酐的羰基吸收帶由于振動耦合而呈現雙峰。
苯的衍生物的泛頻譜帶,出現在2000~1650cm-1範圍,是C-H面外和C=C面內變形振動的泛頻吸收,雖然強度很弱,但它們的吸收面貌在表徵芳核取代類型上有一定的作用。
2、指紋區
(a)1800(1300)cm-1~900cm-1區域是C-O、C-N、C-F、C-P、C-S、P-O、Si-O等單鍵的伸縮振動和C=S、S=O、P=O等雙鍵的伸縮振動吸收。
其中:1375cm-1的譜帶為甲基的C-H對稱彎曲振動,對識別甲基十分有用,C-O的伸縮振動在1300~1000cm-1,是該區域明顯的峰,也較易識別。
(b)900~650cm-1區域的某些吸收峰可用來確認化合物的順反構型。利用上區域中苯環的C-H面外變形振動吸收峰和2000~1667cm-1區域苯的倍頻或組合頻吸收峰,可以共同配合確定苯環的取代類型。
譜圖分析的順口溜
(1)外可分遠中近,中紅特徵指紋區,1300來分界,注意橫軸劃分異。看圖要知紅外儀,弄清物態液固氣,樣品來源制樣法,物化性能多聯繫。識圖先學飽和烴,三千以下看峰形。
(2)2960、2870是甲基,2930、2850亞甲基峰。1470碳氫彎,1380甲基顯。二個甲基同一碳,1380分二半。面內搖擺720,長鏈亞甲基亦可辨。
(3)烯氫伸展過三千,排除倍頻和滷烷。末端烯烴此峰強,只有一氫不明顯。
(4)化合物,又鍵偏,~1650會出現。烯氫面外易變形,1000以下有強峰。910端基氫,再有一氫990。順式二氫690,反式移至970;單氫出峰820,幹擾順式難確定。
(5)炔氫伸展三千三,峰強很大峰形尖。三鍵伸展二千二,炔氫搖擺六百八。
(6)芳烴呼吸很特徵,1600~1430,1650~2000泛峰,取代方式區分明。900~650,面外彎曲定芳氫。五氫吸收有兩峰,700和750,四氫只有750,二氫相鄰830,間二取代出三峰,700、780,880處孤立氫。
(7)醇酚羥基易締合,三千三處有強峰。C-O伸展吸收大,伯仲叔醇位不同。1050伯醇顯,1100乃是仲,1150叔醇在,1230才是酚。
(8)1110醚鏈伸,注意排除酯酸醇。若與π鍵緊相連,二個吸收要看準,1050對稱峰,1250對稱。
(9)苯環若有甲氧基,碳氫伸展2820。次甲基二氧連苯環,930處有強峰。
(10)環氧乙烷有三峰,1260環振動,九百上下反對稱,八百左右最特徵。
(11)縮醛酮,特殊醚,1110非縮酮。酸酐也有C-O鍵,開鏈環酐有區別,開鏈強寬一千一,環酐移至1250。
(12)羰基伸展一千七,2720定醛基。吸電效應波數高,共軛則向低頻移。張力促使振動快,環外雙鍵可類比。
(13)二千五到三千三,羧酸氫鍵峰形寬,920,鈍峰顯,羧基可定二聚酸。
(14)酸酐千八來偶合,雙峰60嚴相隔,鏈狀酸酐高頻強,環狀酸酐高頻弱。
(15)羧酸鹽,偶合生,羰基伸縮出雙峰,1600反對稱,1400對稱峰。
(16)1740酯羰基,何酸可看碳氧展。1180甲酸酯,1190是丙酸,1220乙酸酯,1250芳香酸。1600兔耳峰,常為鄰苯二甲酸。
(17)氮氫伸展三千四,每氫一峰很分明。羰基伸展醯胺I,1660有強峰;N-H變形醯胺II,1600分伯仲。伯胺頻高易重疊,仲醯固態1550;碳氮伸展醯胺III,1400強峰顯。
(18)胺尖常有幹擾見,N-H伸展三千三,叔胺無峰仲胺單,伯胺雙峰小而尖。1600碳氫彎,芳香仲胺千五偏。八百左右面內搖,確定變成鹽。
(19)伸展彎曲互相近,伯胺鹽三千強峰寬,仲胺鹽、叔胺鹽,2700上下可分辨,亞胺鹽,更可憐,2000左右才可見。
(20)硝基伸縮吸收大,相連基團可弄清。1350、1500,分為對稱反對稱。
(21)胺基酸,成內鹽,3100~2100峰形寬。1600、1400酸根展,1630、1510碳氫彎。鹽酸鹽,羧基顯,鈉鹽蛋白三千三。
(22)礦物組成雜而亂,振動光譜遠紅端。純鹽類,較簡單,吸收峰,少而寬。
(23)注意羥基水和銨,先記幾種普通鹽。1100是硫酸根,1380硝酸鹽,1450碳酸根,一千左右看磷酸。矽酸鹽,一峰寬,1000真壯觀。
紅外光譜分析步驟
(1)首先依據譜圖推出化合物碳架類型:根據分子式計算不飽和度,
公式:不飽和度=(2C+2-H-Cl+N)/2 其中:Cl為滷素原子
例如:比如苯:C6H6,不飽和度=(2*6+2-6)/2=4,3個雙鍵加一個環,正好為4個不飽和度;
(2)分析3300~2800cm-1區域C-H伸縮振動吸收;
以3000cm-1為界:高於3000cm-1為不飽和碳C-H伸縮振動吸收,有可能為烯,炔,芳香化合物,而低於3000cm-1一般為飽和C-H伸縮振動吸收;
(3)若在稍高於3000cm-1有吸收,則應在2250~1450cm-1頻區,分析不飽和碳碳鍵的伸縮振動吸收特徵峰,其中:
炔2200~2100cm-1
烯1680~1640cm-1
芳環1600,1580,1500,1450cm-1泛峰
若已確定為烯或芳香化合物,則應進一步解析指紋區,即1000~650cm-1的頻區,以確定取代基個數和位置(順、反;鄰、間、對);
(4)碳骨架類型確定後,再依據其他官能團,如C=O,O-H,C-N等特徵吸收來判定化合物的官能團;
(5)解析時應注意把描述各官能團的相關峰聯繫起來,以準確判定官能團的存在,如2820,2720和1750~1700cm-1的三個峰,說明醛基的存在。
以下以5個實例說明IR譜圖解析方法。
例1某未知物的分子式為C12H24,試從其紅外吸收光譜圖(圖1)推出它的結構。
圖1未知物C12H24紅外光譜圖
解:
(1)由分子式計算其不飽和度:,該化合物具有一個雙鍵或一個環。
(2)譜圖解析
由譜圖可看到在1900~1650cm-1無vC=O的強吸收峰,在1300~1000cm-1也無一個vas,C-C-C的弱吸收峰,分子式中無氧,可初步判定此化合物不是羧酸、酸酐、酯、醯胺、醛和酮。
在3700~3000cm-1無寬的vO-H或vN-N吸收峰,表明其不是醇、酚、胺類化合物;在1250~1100cm-1無vC-O吸收峰,分子式中無氧,表明其也不是醚類化合物。
按波數自高至低的順序,對吸收峰進行解析。首先由3075cm-1出現小的肩峰說明存在烯烴vC-H伸縮振動,在1640cm-1還出現強度較弱的vC=C伸縮振動,由以上兩點表明此化合物為一烯烴。
在3000~2800cm-1的吸收峰表明有-CH3、-CH2-存在,在2960cm-1、2920cm-1、2870cm-1、2850cm-1的強吸收峰表明存在-CH3和-CH2-的vC-H(as)、vC-H(s),且-CH2-的數目大於-CH3的數目,從而推斷此化合物為一直鏈烯烴。在715 cm-1出現的小峰,顯示-CH2-的面內搖擺振動δ-CH2-,也表明長碳鏈的存在。
在980cm-1、915cm-1的稍弱吸收峰為次甲基和亞甲基產生的面外彎曲振動γC-H。
在1460cm-1吸收峰為-CH3、-CH2-的不對稱剪式振動δC-H(as) ;1375cm-1為-CH3的對稱剪式振動δC-H(s),其強度很弱,表明-CH3的數目很少。
由以上解析可確定此化合物為1-十二烯。
例2某未知物分子式為C4H10O,試從其紅外吸收光譜圖(圖2)推斷其分子結構。
圖2未知物C4H10O的紅外光譜圖
解:
(1)由分子式計算它的不飽和度:,表明其為飽和化合物。
(2)譜圖解析
由譜圖可看到1900~1650cm-1無vC=O的強吸收峰,在1300~1000cm-1無vas,C-C-C的弱吸收峰,但有強吸收峰,可初步判定此化合物不是羧酸、酸酐、酯、醯胺、醛和酮。
在3500~3100cm-1未出現vN-H的中強度雙峰,表明無銨存在;但在3350cm-1出現強吸收的寬峰表明存在vO-H伸縮振動,其已移向低波數表明存在醇的分子締合現象。
在2960cm-1、2920cm-1、2870cm-1吸收峰,表明存在-CH3、-CH2-的伸縮振動vC-H。
1460cm-1吸收峰,表明存在-CH3、-CH2-的不對稱剪式振動δC-H(as)。
1380cm-1、1370cm-1的等強度雙峰,表明存在C-H的面內彎曲振動δC-H,其為異丙基分裂現象。
1300~1000cm-1的一系列吸收峰表明存在C-O的伸縮振動vC-O,即有一級醇-OH存在。
由以上解析可確定此化合物為飽和的一級醇,存在異丙基分裂。可確定其為異丁醇。
例3分子式為C8H8O的未知物,沸點為220℃,由其紅外吸收光譜圖(圖3)判斷其結構。
圖3未知物C8H8O的紅外光譜圖
解:
(1)從分子式計算不飽和度:,估計其含有苯環和雙鍵(或環烷烴)。
(2)譜圖解析
在1680cm-1呈現vC=O的強吸收峰,可能為羧酸、酸酐、酯、醯胺、醛、酮等化合物。因分子式中無氮,可排除醯胺;在3300~2500cm-1,無vO-H的寬吸收峰,可排除羧酸;在2820cm-1和2720cm-1無vC-H和δC-H倍頻共振的雙吸收峰,可排除醛;在1830cm-1和1750cm-1無vC=O的羰基振動耦合雙峰,可排除酸酐。
由於在1200~1000cm-1存在3個弱吸收峰,可能為vas,C-C-C或vC-O伸縮振動吸收峰,因此,此化合物可能為酮或酯。
1600cm-1、1580cm-1、1500cm-1處的3個吸收峰是苯環骨架伸縮振動vC=C的特徵,表明分子中有苯環。
在1265cm-1呈現的強吸收峰為芳酮特徵,其為羰基和芳香環的耦合吸收峰。
在3000cm-1以上僅有微弱的吸收峰,表明分子中僅含少量的-CH3或-CH2-。
在2000~1700cm-1僅有微弱的吸收峰,其為γC-H面外伸縮振動,是苯衍生物的特徵峰。
1380cm-1吸收峰,表明有-CH3的面內彎曲振動(對稱剪式振動)δC-H(s) 。
900~650cm-1的吸收峰,為苯環C-H面外彎曲振動γC-H,750cm-1、690cm-1的2個強吸收峰,表明化合物為單取代苯。
由以上解析可知,此化合物為苯乙酮。
例4某未知物的分子式為C6H15N,試從其紅外吸收光譜圖(圖4)推斷其結構。
解:
(1)由分子式計算其不飽和度:,其為飽和化合物。
(2)譜圖解析
圖4未知化合物C6H15N的紅外光譜圖
譜圖中在1900~1650cm-1無vC=O的強吸收峰,且分子式中無氧,可判定此化合物不是羧酸、酸酐、酯、醯胺、醛和酮。
由3330cm-1和3240cm-1出現vN-H的2個中等強度吸收峰,可初步判斷它可能為胺類。在1606cm-1呈現δN-H的特徵中等強度寬峰,在1072cm-1呈現vC-N弱吸收峰和在830cm-1呈現的γN-H寬吸收峰,都進一步確證此化合物為胺類。
在3000~2800cm-1出現的分裂的強吸收峰,表明存在-CH3、-CH2-的伸縮振動vas,C-H和vs,C-H ;在1473cm-1出現強峰為-CH3、-CH2-面內彎曲振動δas,C-H;在1382cm-1出現中等強度的單峰為-CH3面內彎曲振動δs,C-H;在723cm-1出現的中強吸收峰,為4個以上-CH2-直接聯結時的平面搖擺振動φCH2。
由以上解析,可確定此化合物為正己胺,分子式為CH3(CH2)5NH2。
例5某未知物的分子式為C6H10O2,試從其紅外吸收光譜圖(圖5)推斷其結構。
圖5未知物C6H10O2的紅外光譜圖
解:
(1)由分子式計算其不飽和度:其可能含有1個三鍵或2個雙鍵。
(2)譜圖解析
譜圖中在1900~1650cm-1有一個vC=O的強吸收峰,且分子有2個氧原子,並在1300~1100cm-1有一vC-O強吸收峰,表明其為典型的羧酸酯類化合物。
在2200~2100cm-1無vC≡C的尖銳吸收峰,在3300~3100cm-1無vC≡C-H的尖銳吸收峰,表明其不是炔類化合物。
在1680~1620cm-1有強度較弱的肩峰,表明其為vC-C的較弱吸收峰,此化合物可能為不飽和脂肪酸酯。
在2900~2800cm-1有一弱的吸收峰,其為甲基vC-H(s)吸收峰和亞甲基vC-H(s)吸收峰,表明分子中含有-CH3和-CH2-。
在1460cm-1有弱吸收峰,為甲基和亞甲基的δC-H(as)吸收峰;在1380cm-1吸收峰為甲基δC-H(s)。吸收峰;在910cm-1吸收峰為亞甲基γC-H吸收峰。
由以上解析、分子式及不飽和度,可推斷此化合物為2-甲基丙烯酸乙酯,分子式為
(內容來源:網絡 由小析姐整理編輯)
▎如何參加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