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光譜(FTIR)在材料領域的應用與分析

2021-01-14 材料人

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簡稱FTIR),大家應該都十分熟悉,廣泛應用於塑料、塗層、填料、纖維等眾多高分子及無機非金屬材料的定性與定量分析。本文將簡單介紹一下FTIR的原理和特點,然後詳細地介紹FTIR在材料領域的應用。待測樣品受到頻率連續變化的紅外光照射時,分子基團吸收特徵頻率的輻射,其振動或轉動引起分子偶極矩的變化,振動能級和轉動能級從基態到激發態的躍遷,形成分子吸收光譜,如下圖所示。圖1. 亞甲基振動模式(伸縮振動和彎曲振動)(圖片來源於網絡)紅外吸收光譜主要用於材料的基團結構分析、材料的定性及定量分析:①特徵吸收頻率(基團)-定性分析;可用作已知物的鑑定和確定未知物結構;固化率是表徵膠體樣品在經過物理固化或化學固化前後的固化程度的表徵。使用FTIR對固化率測試內容包括:可以觀察樣品在固化過程中官能團的斷裂和重組;固化反應的機理;判斷固化反應的程度;測試樣品的固化率等。應用領域:適用於環氧樹脂、聚氨酯樹脂、乙烯基加成聚合矽橡膠等熱固性樹脂。固化率測試目的:固化率(交聯度)測試可以有效的觀測交聯固化樣品的反應程度,把控材料性能。下面通過一個FTIR測試樣品固化率的解析圖來知道如何查看和分析出樣品的固化率:UV膠在紫外光照射下,其中的-C=C-反應會生成-C-C-。紅外光譜定量分析是依據對特徵吸收譜帶強度的測量來計算各組分含量,可以通過-C=C-變化情況來判斷固化率。碳碳雙鍵上的C-H伸縮振動位於3095-2995cm-1之間, 但同時苯也具有不飽和性,在此區間也存在吸收,因此圖譜中會發成峰的重疊,不宜選用。C=C伸縮振動位於1695-1540cm-1之間, 而UV膠常見的峰位於810±5cm-1, 此區域中的峰相對單一,易分辨且強度大,故選用此峰進行計算。此反應中,UV膠中的C=O與C-O不參與反應,含量不變,通常使用C=O (1720 cm-1)或者C-O (1150cm-1)作為內標峰。因實際測得C=O峰強度大,特徵明顯,故選用C=O特徵峰進行計算。圖2. 樣品質量對固化時間的影響以及固化率與peak ratio%關係圖[1]大部分高分子材料都具有二維或三維的組成分布,如共混物、聚合物基複合材料等,組成分布對其性能影響很大。紅外顯微鏡將微觀形貌觀察與結構分析結合,測量的微區最小可達5 μm×5 μm,是測定高分子材料組成分布的一種有效手段。金櫻華等[3]用顯微鏡紅外光譜法對多層複合膜成分進行鑑定,以5 μm為步進對薄膜截面進行線掃描後得到了薄膜的二維紅外光譜圖,如圖4,確定該複合膜共有3層,0-65 μm層為聚乙烯,65-80 μm層為聚醯胺,80-90 μm層為聚酯。通過紅外光譜法可以研究聚合物分子鏈的組成、結構、構型等,還可以研究聚合物在一定的條件下分子結構發生的變化,如老化、硫化、固化等。李圓等[5]將丙烯醯胺和澱粉通過接枝共聚形成聚合物凝膠體系。圖5中新的吸收峰證明丙烯醯胺單體成功地接枝到了澱粉本體上。黃亞曦等[6]對聚乙烯薄膜進行紫外線老化實驗。圖5右圖表明樣品在紫外照射1200 h後的紅外光譜圖中羰基峰面顯著減小,可以認為在此時樣品分子鏈開始老化斷裂。圖5. 澱粉與接枝澱粉的紅外光譜及景不同時間紫外老化的PE紅外光譜[4]紅外光譜作為一種鑑定物質結構的理想方法,在合成阻燃劑阻燃材料時,可以驗證產物是否與預計化合物結構一致,在產品製備與分離過程中,還可以鑑定產品的純度和與雜質的分離程度。此外,紅外光譜法可以研究材料的阻燃過程,阻燃材料與防火塗料在高溫作用下,反應生成新的基團,其紅外光譜會發生變化,對照燃燒前後的譜圖,可以研究阻燃材料的阻燃機理。對經過熱氧化處理的樣品進行紅外分析可以研究阻燃型尼龍6(PA6)/聚丙烯(PP)矽灰石複合材料體系的阻燃機理,將三聚氰胺三聚氰酸鹽(MCA),PA6, PP矽灰石複合材料於馬弗爐中熱氧處理,發現隨著熱氧處理的溫度升高,MCA阻燃體系中,1741與1781 cm-1處MCA的特徵吸收峰逐漸消失,2248 cm-1處出現腈基的特徵吸收峰。然而PA6經過類似的熱氧處理得到的殘餘物中無腈基基團,只是在1740 cm-1附近出現PA6解聚分解終端基團-CO-NH2的特徵吸收峰。這些說明在熱氧處理中MCA的三嗪環已經打開,由此可知,在高溫作用下MCA受熱分解催化PA6從解聚分解變為炭化分解,MCA對PA6/PP/矽灰石複合材料體系的阻燃作用,除了「升華吸熱」的物理阻燃作用外,還具有催化PA6炭化膨脹的化學阻燃作用。此外,原位紅外光譜技術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燃燒反應發生的同時進行紅外光譜測定,通過某一個或幾個吸收峰的變化能夠反映出材料在燃燒反應中的變化。5. 紅外光譜聯用技術在材料熱分解研究中的應用[8]FTIR和固體原位反應技術、快速熱裂解原位反應技術以及熱分析技術的聯用在實時監測材料受熱分解過程中凝聚相中間產物、終態產物和氣相產物的組成以及分解起始溫度點和溫度範圍方面的應用,提供了一種切實可行的材料熱分解機理研究方法。因此,通過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技術和固體原位反應技術的聯用(Thermolysis/RSFT-IR)可以確認有機化合物在受熱分解過程中凝聚相的中間產物的化學結構,並通過升溫時間點、溫度記錄等推導出中間凝聚相產物和終態凝聚相產物的生成溫度範圍,進而詳細了解測試化合物的受熱分解機理。圖7. DADNE熱分解過程氣相產物的紅外吸收光譜[8]新的超導材料被發現的時候,物理學家首先關心的是超導能隙的大小以及對稱性,因為這些信息直接關係到超導電子配對的機制。理論計算表明鐵基超導體是一類非常規超導體。其電子配對態是由反鐵磁自旋漲落引起的,由此導致的超導能隙具有s±對稱性。紅外光譜對超導能隙以及能隙中可能出現的未配對準粒子非常敏感,因此,可以用來研究鐵基超導體中超導能隙對稱性的問題。圖8. 5 K時最佳摻雜的Ba(Fe0.92Co0.08)2As2 (Tc = 25 K)和 Ba0.6K0.4Fe2As2 (Tc=38 K) 的光電導譜[9]Ba0.6K0.4Fe2As2的光電導譜在大約160 cm-1以下降為0,說明超導能隙是s波對稱的,能隙中不存在未配對的準粒子。而Ba(Fe0.92Co0.08)2As2的光電導雖然在低頻下出現了很陡的下降(表明超導能隙的打開),但沒有降至零。低頻的光電導譜仍然需要一個Drude分量來描述(代表未配對準粒子),如圖中藍色陰影部分所示,這說明超導能隙中存在大量的未配對載流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紅外光譜技術的發展也十分迅速,技術得到了拓展,應用領域不斷變寬。如反射光譜、光聲光譜法、時間分辨光譜法等。該技術與其它技術聯合檢測也已成為發展趨勢,不斷拓展紅外光譜法的應用領域。[1] 陸宇翔, 紅外光譜測定UV膠(D)固化率的探究, 科技視界, 000 (2019) 190-191.[2] 白雲, 胡光輝, 李琴梅, 陳新啟, 髙峽, 劉偉麗, 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法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應用, 分析儀器, 220 (2018) 50-53.[3] 金櫻華, 顧中怡, 強音, 沈劼, 程欲曉, 楊勇, 杜嘉琪, 傅立葉變換顯微紅外光譜法鑑定多層複合薄膜成分, 理化檢驗-化學分冊, 52 (2016) 219-221.[4] 尚建疆, 張帥, 張新慧, 朱小燕, 劉芳, 紅外光譜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應用, 科技創新與應用, 000 (2019) 175-176.[5] 李圓, 澱粉接枝共聚丙烯醯胺聚合物凝膠體系的研究與應用,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6] 黃亞曦, 賈鑫, 李德強, 尚建疆, 張雪梅, 王軍, 劉志勇, 自然條件下可降解農膜光降解性能的研究, 石河子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2) 113-117.[7] 蔡國宏, 紅外光譜法在材料阻燃分析中的應用, 武警學院學報, 21 (2005) 22-23.[8] 李吉禎, 劉小剛, 付小龍, 樊學忠, 紅外光譜聯用技術在材料熱分解研究中的應用, 化學推進劑與高分子材料, 09 (2011) 29-32.[9] 戴耀民, 紅外光譜在鐵基超導材料研究中的應用, 物理學進展, 038 (2018) 147-162.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kefu@cailiaoren.com。歷經四年,材料人網已經匯聚了300餘人的專業計算科技顧問團隊,他們來自於中國、歐洲、日本、澳洲等全球知名大學的博士、博後、青椒、教授,專業性強、技能可靠,可以承接各種難度、各個方面的計算模擬工作。

如果您有第一性原理、分子動力學、有限元方面的計算模擬需求,可以前往材料人網提交計算模擬需求,或直接聯繫客服微信。(微信號:cailiaoren002)

客服微信二維碼

相關焦點

  • 【測試】一文詳解紅外光譜(FTIR)在材料領域的應用與分析
    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深度講解FTIR的原理和特點,並詳細介紹FTIR在材料領域的應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待測樣品受到頻率連續變化的紅外光照射,分子基團吸收特徵頻率的輻射,其振動或轉動運動引起偶極矩變化,產生分子的振動能級和轉動能級從基態到激發態的躍遷,形成的分子吸收光譜,如下圖所示。
  • 漲姿勢 淺談紅外光譜(FTIR)的測試原理及其應用
    想必大家對於紅外光譜測試並不陌生,很多紡織品、皮具、塑料、橡膠等產品可通過紅外光譜進行定性及定量分析。
  • 近紅外與中紅外光譜分析的區別
    NIR最先應用於農業領域。80年代,光譜儀器製作和計算機技術水平有了大的提高,NIR被廣泛應用於在工業和其它領域。近幾屆匹司堡分析儀器會議上,NIR已成為紅外光譜分析報導的熱點。NIR在線分析應用給石化工業帶來了巨大經濟效益,更是引人注目。
  • 近紅外光譜技術在石油化工領域的應用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新方法(化學計量學)、新材料(光纖等)、新器件(檢測器等)和新技術(計算機)的發展和出現,近紅外光譜技術從光譜分析隊列中吊車尾的位置迎頭趕上,嶄露頭角。
  • 近紅外光譜技術的優缺點分析
    60年代中後期,隨著各種新的分析技術的出現,加之經典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暴露出的靈敏度低、抗幹擾性差的弱點,使人們淡漠了該技術在分析測試中的應用,此後,近紅外光譜再次進進了一個沉默的時期。  70年代產生的化學計量學(Chemometrics)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元校正技術在光譜分析中的成功應用,促進了近紅外光譜技術的推廣。
  • 金鑑實驗室|紅外熱重分析系統(FTIR-TGA)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紅外光譜與熱失重聯用可進行材料的熱穩定性研究在熱重分析(TGA)中,金鑑實驗室主要是測量樣品的重量隨溫度和時間的變化。在測量過程中,揮發性氣體成分地逸出就會導致樣品的失重,揮發性氣體的化學組成和功能團的判別可通過FTIR光譜(測量分子的紅外吸收)來實現, 同時配合強大的搜索軟體以及完善的譜圖資料庫,賦予金鑑實驗室分析人員能夠對未知有機物進行有效全面的分析,其中添加的各種組分得以鑑別。
  • 金鑑實驗室|顯微紅外光譜儀(Miro-FTIR)
    不同的化合物因其分子結構不同,紅外吸收光譜的特徵峰不同,如同人類的指紋,沒有兩個是完全吻合的,因此,在剖析鑑定高分子材料時,IR被認為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以一束紅外光照射試樣,試樣的分子將吸收一部分光能並轉變為分子的振動能和轉動能。藉助於儀器將吸收值與相應的波數作圖,即可獲得該試樣的紅外吸收光譜,紅外光譜中的每一個特徵吸收譜帶都包含了試樣分子中基團和化學鍵的信息。
  • 近紅外光譜分析發展歷程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Norris研製出了近紅外掃描光譜儀,這臺儀器成為日後近紅外光譜儀器的雛形。之後,隨著各種新的分析技術的出現,加之近紅外光譜技術存在的缺點,近紅外光譜技術的發展較為緩慢。八十年代開始,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近紅外光譜技術的價值被逐漸認知,相關領域的應用研究開始大熱,近紅外光譜技術也隨之得到發展和完善。
  • 珀金埃爾默近紅外光譜技術及應用全解析
    近年來,近紅外光譜技術在我國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相關的新產品新技術層出不窮。為了多方位展現我國在近紅外光譜領域的最新成果,儀器信息網和近紅外光譜分會合作製作《近紅外光譜新技術/應用進展》網絡專題,同時也以此獻禮近紅外分會成立10周年,並寄語2021年國際近紅外大會。
  • 國產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技術發展之路
    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技術利用幹涉圖和光譜圖之間的對應關係,通過對麥可遜幹涉儀測量的幹涉圖進行傅立葉積分變換來測量和研究光譜圖,通過對光譜圖定量解析獲取待測氣體濃度信息。該技術具備實時、在線、連續、多組分同時監測能力,無需頻繁校準,國際上利用該技術開展了對大氣環境及大氣汙染的觀測及研究工作。
  • 短波紅外應用領域大揭秘—能源領域
    前幾期我們分別講解了短波紅外成像在安防,工業,醫學領域的應用,本期講解能源領域當中的短波紅外應用 。因此人眼或可見光晶片,只能接收表面反射光,無法對材料內部缺陷進行檢測。通過紅外相機,則可做Si材料的內部缺陷檢測。
  • 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
    1、近紅外光譜技術介紹現代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是近年來分析化學領域迅猛發展的高新分析技術2、近紅外分析儀在食品加工企業的應用優勢(1)分析速度快。近紅外光譜的信息必須由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及統計分析,一般一個樣品取得光譜數據後可以立刻得到定性或定量分析結果。通過己建立的校正模型,測定一個樣品通常只需幾秒到時幾十秒的時間,極大的縮短了檢測周期。(2)分析效率高。
  • 近紅外光譜技術在棉\氨綸面料分析中的應用
    近紅外光譜技術在棉\氨綸面料分析中的應用 2010-11-24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近紅外光譜區介於可見光和紅外之間,被ASTM定義為波長範圍是780
  • 短波紅外應用領域大揭秘—工業領域
    上期我們講解了短波紅外成像在安防領域的應用,本期講解工業領域當中的短波紅外應用 矽片檢測因此人眼或可見光晶片,只能接收表面反射光,無法對材料內部缺陷進行檢測。通過紅外相機,則可做Si材料的內部缺陷檢測。
  • 光纖光譜儀在雷射領域的典型應用
    光譜測量可廣泛應用於許多不同的領域,如顏色測量、半導體領域裡的測量、化學成分的濃度測量等。光譜測量的核心是物質輻射或散射、透射或反射的光攜帶了該物質的屬性和條件的信息,如化學和物理成份等參數。光譜儀在雷射領域主要有雷射波長測量、雷射誘導擊穿光譜和電弧等離子體光譜診斷幾個典型應用。
  • 紅外光譜分析,你了解多少?
    外光譜分析可用於研究分子的結構和化學鍵,也可以作為表徵和鑑別化學物種的方法。紅外光譜具有高度特徵性,可以採用與標準化合物的紅外光譜對比的方法來做分析鑑定。已有幾種匯集成冊的標準紅外光譜集出版,可將這些圖譜貯存在計算機中,用以對比和檢索,進行分析鑑定。利用化學鍵的特徵波數來鑑別化合物的類型,並可用於定量測定。
  • 聚焦光譜在五大領域的應用(含報告視頻),iCS 2019圓滿結束
    光譜新技術與應用進展、國產光譜儀器技術成果展、光譜在食品領域的應用、光譜在環境領域的應用、光譜在製藥領域的應用、光譜在材料領域的應用、光譜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應用七大分會場的報告已全部完成。此次大會的多項數據均創歷史新高。此次光譜網絡會議報告數量達34個,報名人數7000餘人,參會人數近2400人,網友共提問問題240餘個。
  • 如何理解傅立葉變換紅外吸收光譜(FTIR)?
    1 簡介傅立葉變換紅外(FTIR)光譜是一種技術,通過產生固體、液體或氣體的紅外吸收光譜來檢測分子中的化學鍵。我們已知,人類眼睛所看到的光只是電磁輻射光譜的小部分。可見光譜的直接高能側是紫外線,低能側是紅外。
  • 釋放紅外潛能 珀金埃爾默全新Spectrum 3紅外光譜儀讓分析更靈活...
    2020年4月,珀金埃爾默全新的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Spectrum 3™正式上市,這款代表著業內尖端技術的紅外光譜儀,在技術和應用上進行了哪些創新?在各大實驗室對儀器功能和分析效率要求越來越高的當下,這款新品又將給用戶帶來哪些新的助力?
  • 我國工業在線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的關鍵問題分析
    同時近紅外光譜儀器種類多、測量附件全、性價比高等優點也是選擇NIR技術實現在線監測的重要理由,因此近幾十年來近紅外光譜技術在PAT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和普及,代表性的應用領域包括製藥、石油化工、基礎有機化工、食品生產和加工、釀酒等。  整體上看,我國近紅外光譜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包括儀器研發、算法研究、應用開發等,較歐美及日本等西方國家相比並不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