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記錄光子流動的新型量子顯微鏡

2020-12-05 澎湃新聞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

封面圖:量子顯微鏡

圖片來源: AMERICAN TECHNION SOCIETY

撰稿 | 陳飛

01

導讀

超快自由電子和光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進展引入了一種以前未知的量子物質,量子自由電子波包。迄今為止,腔體中的光與量子物質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子、量子點和量子電路等束縛電子系統上,這些束縛電子系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固定的能態、光譜範圍和選擇規律的限制。而量子自由電子波包沒有這樣的限制,但迄今為止還沒有實驗表明光子腔對量子自由電子波包的影響。

近日,Ido Kaminer 教授帶領的團隊在世界頂尖期刊 Nature 上發表文章,他們開發了一套觀察自由電子與光子腔的相互作用的多維納米尺度的成像和光譜學平臺。利用這臺超快電子透射顯微鏡可以改變照亮任何納米材料樣品的光的顏色和角度,並繪製光子與電子的相互作用。這是人們第一次真正看到光被困在納米材料中的動態,而不是依靠計算機模擬。

這一突破可能會對許多潛在的應用產生影響,包括用於更穩定地存儲量子比特的新型量子材料的設計。同樣,它可以幫助提高手機和其他屏幕的色彩清晰度。

視頻(3′27″):記錄光子流動的新型量子顯微鏡

視頻來源:Technion

02

背景介紹

由倏逝光場介導的自由電子和雷射脈衝之間的超快相互作用,使得在納米尺度上探索飛秒動力學的強大工具得以發展。這種類型的相互作用,稱為光子誘導近場電子顯微鏡(PINEM),被用來演示雷射驅動自由電子的量子遊走,阿託秒電子脈衝序列、轉移角動量的近場自由電子和在毫電子伏特級別的能量解析度的等離子體光學成像技術(雷射誘導)。相互作用後,電子分裂成一個由光子能量ħω等距的量子疊加態的狀態,也就是說電子跨越了構成一種新型量子物質的能級的「階梯」。人們因此受到啟發,將這樣一個自由電子放置在具有大品質因子(Q)的腔中,以與腔中的束縛電子系統相同的方式改變這種量子相干激發的性質。

與束縛電子相比,自由電子可以在更高的能量尺度和更短的時間尺度上相互作用。與束縛電子不同的是,束縛電子被限制在離散的能級上,自由電子佔據連續的能量,可以用可調諧的方式量化成電子能量階梯。

這種可調性可能導致量子非線性光學、量子態合成和電子與光子的量子相關性的基本效應。

然而,由於固有光損耗和低Q因子的影響,目前報導的實驗電子-光子相互作用在增強的相互作用強度或持續時間上都沒有顯示出光子腔的任何影響。本文作者演示了低損耗、介電性光子晶體腔的相互作用,並測量了在光子晶體腔模式下自由電子Rabi振蕩作為位置函數的空間模擬。Rabi振蕩驗證了該系統中電子的量子性質,並證實了純經典理論在該實驗中不足以描述光-物質的相互作用。

基於此,Ido Kaminer教授團隊提出了一個用於納米級電子-腔-光子相互作用的平臺。在該平臺中,研究人員實驗獲得了迄今為止報導的最強的相干電子-光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強度使我們能夠通過自由電子探針測量腔內光子的壽命,並使用低到皮焦耳級別的脈衝能量獲得PINEM相互作用。除了相互作用的時間動力學外,還能夠將光子帶結構解析為能量、動量和偏振的函數,同時捕獲深亞波長解析度下腔模的空間分布。

這些能力為納米結構提供了超越非相干展寬限制的多維表徵,並為軟物質和其他脆弱樣品的低劑量激發和探測提供了一條途徑。該文章結果為自由電子與空腔光子的強耦合以及先前未知的電子-光子和電子-電子糾纏鋪平了道路。

03

創新研究

超快電子透射顯微鏡是一個飛秒泵浦探針裝置,使用光脈衝激發樣品和電子脈衝探測樣品的瞬態狀態。這些電子脈衝穿透樣品並對其成像。在一個設置中包含多維能力是非常有用的,以充分表徵納米尺度的對象。這項突破的核心在於,超快自由電子-光相互作用研究的進展已經引入了一種新的量子物質——量子自由電子波包。

作者利用量子自由電子波包探測安裝在超快投射電子顯微鏡上的具有多維度的光腔(特別是光子晶體膜),如圖1所示。和其他顯微鏡一樣,飛秒雷射脈衝被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用來激發樣品(泵),另一部分產生電子脈衝(探針)與樣品相互作用。通過電子能量濾波(圖1a),利用探針電子成像真實空間中的光場分布,以深亞波長解析度分辨納米結構的近場。改變了樣品傾斜相對於雷射泵浦(圖1b),以實現與光子腔諧振的耦合。通過改變泵浦雷射波長(圖1c)和偏振(圖1d),可以充分表徵諧振。利用泵浦雷射脈衝和探針電子脈衝之間的可控延遲時間(圖1e),可以在超快的時間尺度上成像光子腔內的光動力學。

通過相干自由電子探針直接測量空腔-光子的壽命,並觀察到相對於以前的電子-光子相互作用的實驗,在相互作用強度上增加了一個數量級。自由電子探針解決了相互作用的時空和能量-動量信息。電子光譜的空間映射證明了電子的量子性質。自由電子和空腔光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實現對軟物質或其他對光束敏感的材料進行低劑量、超快的電子顯微鏡觀察。

圖1. 多維光譜的超快電子透射顯微鏡(空間,動量,能量,極化和時間)

圖片來源:Wang, K., Dahan, R., Shentcis, M. et al. Coherent interaction between free electrons and a photonic cavity. Nature 582, 50–54 (2020). Extended Data Fig. 1

在研究電子-空腔-光子相互作用的強度之前,作者用電子探針表徵了一個三角形光子晶體腔。首先,作者測量了在波長為525-950 nm,入射角度為0°-24.4°時,橫向TM極化和橫向TE極化的光子晶體的能帶結構(圖2a)。電子與平行於電子速度的電場分量相互作用直接測量了光子晶體的Bloch模,其深亞波長解析度為~ 30nm(圖2b)。(Nature 462,902–906 (2009);Nano Lett. 10, 1859–1863(2010);ew J. Phys. 12,123028 (2010).)

圖2. 光子晶體的帶結構重建和Bloch模式的直接成像。

圖片來源:Wang, K., Dahan, R., Shentcis, M. et al. Coherent interaction between free electrons and a photonic cavity. Nature 582, 50–54 (2020). Fig. 2

根據光子在腔中的壽命,在零延遲時間附近,譜表現出典型的時間對稱行為(低Q)或時間不對稱行為(高Q)。這個高Q值導致相互作用強度相對於目前報導的最高PINEM相關值增加了一個數量級以上。(圖3a)圖3b顯示了相互作用概率與入射雷射脈衝能量的關係,當脈衝能量低至100 pJ時,這種關係仍然可見。圖3a的插圖也顯示了作為脈衝能量的函數的總相互作用概率,顯示腔比測量的鋁膜提升了10,比文獻中報導的金膜提升了30。(Proc. Natl Acad.Sci. USA 113, 2041–2046 (2016).)大q腔模對電子-光子相互作用的顯著增強也為軟物質和其他光束敏感樣品的低劑量激發提供了途徑。在超快電子顯微鏡實驗中,低激發劑量是通過空腔共振和少量電子引起的場增強來實現的。

圖3. 光子晶體腔中電子與皮焦耳雷射脈衝的增強相互作用,及其在敏感材料的量子態合成和超快電子顯微鏡研究中的可能應用。

圖片來源:Wang, K., Dahan, R., Shentcis, M. et al. Coherent interaction between free electrons and a photonic cavity. Nature 582, 50–54 (2020). Fig. 5

最後,就像被束縛的電子一樣,自由電子的物理性質可以通過將其插入空腔來改變。可以把自由電子看作可能的量子位,用來保存或傳遞量子信息。腔的態密度的存在可能極大地改變自由電子自發發射的能量和速率,從而形成Compton散射、Cherenkov輻射甚至自由電子雷射的新體系。甚至可能對發射的光子統計進行設計,從自由電子產生量子光源。

04

未來展望

電子顯微鏡和自由電子物理的其他領域可以從與光子腔的融合中獲益,使軟物質或其他對光束敏感的材料的低劑量、超快電子顯微鏡成為可能。

而這種電子顯微鏡可以進一步發展為量子傳感,電子-光子相互作用為電子顯微鏡內的光學腔上的微小物體(如分子和蛋白質)提供間接的、非破壞性的傳感方案。

同時,這種相互作用也可能為利用自由電子進行量子信息處理和量子傳感開闢道路。未來的研究可以實現自由電子強耦合,光子量子態合成和量子非線性現象,如腔光力學。

同樣,它可以幫助提高手機和其他屏幕的色彩清晰度。比如,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屏幕使用基於量子點的QLED技術,使控制色彩對比度的清晰度高得多。目前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提高大表面上這些微小量子點的質量,並使它們更加均勻,提高屏幕解析度和顏色對比度。

文章信息:

相關成果以「 Coherent interaction between free electrons and a photonic cavity 」為題發表在 Nature 。

論文地址: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321-x

▶【】

公眾號時間軸改版,很多讀者反饋沒有看到更新的文章,據最新規則,建議:多次進「中國光學」公眾號,閱讀3-5篇文章,成為「常讀」用戶,就能及時收到了。

歡迎課題組投遞成果宣傳稿

轉載/合作/課題組投稿,請加微信:447882024

Banner 區域

往期推薦

走進新刊

開 放 投 稿:Light:Advanced Manufacturing

ISSN 2689-9620

期 刊 網 站:www.light-am.com

敬請期待

新 刊:eLight

ISSN 2662-8643

即 將 隆 重 上 線

這是中國光學發布的第1307篇,如果你覺得有幫助,轉發朋友圈是對我們最大的認可

【長春光機所·Light學術出版中心-期刊導航】

原標題:《Nature:記錄光子流動的新型量子顯微鏡》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科學家設計新型X射線顯微鏡 利用量子糾纏對分子進行「幽靈成像...
    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BNL)的工程師們設計了一種奇怪的新型X射線顯微鏡,它利用量子物理學的奇特世界,對生物分子進行高解析度的「幽靈成像
  • 科學家設計新型X射線顯微鏡 利用量子糾纏對分子進行「幽靈成像」
    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BNL)的工程師們設計了一種奇怪的新型X射線顯微鏡,它利用量子物理學的奇特世界,對生物分子進行高解析度的「幽靈成像」,但輻射劑量較低。X射線顯微鏡是對樣品進行高解析度成像的有用工具,但其中涉及的輻射會損害敏感樣品,如病毒、細菌和一些細胞。降低輻射劑量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一種方法,但不幸的是,這也降低了圖像的解析度。現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已經找到了一種以較低輻射劑量保持較高解析度的方法--他們要做的就是利用量子物理學的奇特之處,這些奇特之處讓愛因斯坦等人摸不著頭腦。
  • 量子領域重大突破!量子顯微鏡可觀察納米材料捕光過程
    」 的,這臺顯微鏡可以直接觀察光子晶體內捕獲的光,也稱量子顯微鏡(quantum microscope),由以色列理工學院教授伊多・卡米納(Ido Kaminer)及其研究團隊開發。據卡米納介紹,使用這臺顯微鏡,可以改變照亮任何納米材料樣本的光的顏色和角度,並匹配出它們的電子相互作用,正如在光子晶體中所展示的那樣。對於不同顏色的光,光子晶體會以不同的模式進行捕獲,且這一過程能夠通過量子顯微鏡看到。
  • 科學家設計新型X射線顯微鏡 對分子進行「幽靈成像」
    科學家設計新型X射線顯微鏡 對分子進行「幽靈成像」2020-11-25 10:34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lishiye1   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BNL)的工程師們設計了一種奇怪的新型X射線顯微鏡,它利用量子物理學的奇特世界,對生物分子進行高解析度的「幽靈成像」,但輻射劑量較低。
  • 量子顯微鏡幫助第一次真正看到光被納米材料捕獲時的動態
    據了解,王康鵬是通過一種記錄光流的四維(4D)電子顯微鏡實現 「首次真正看到光被納米材料捕獲」 的,這臺顯微鏡可以直接觀察光子晶體內捕獲的光,也稱量子顯微鏡(quantum microscope),由以色列理工學院教授伊多卡米納(Ido Kaminer)及其研究團隊開發。
  • NBT|新型光場顯微鏡高速記錄大腦神經元活動和血流的快速動態變化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展了一種新型體成像技術:共聚焦光場顯微鏡(Confocal light field microscopy),可以對活體動物深部腦組織中神經和血管網絡進行快速大範圍體成像。2017年王凱研究組研發的新型擴增視場光場顯微鏡(eXtended field-of-view Light Field Microscopy, XLFM)有效解決了這個問題,並成功應用於自由行為斑馬魚幼魚的全腦神經元功能成像上,首次三維記錄了斑馬魚幼魚在完整捕食行為中的全腦神經元活動的變化(2017,eLife)。
  • 以色列開發出可觀測到光子動態的先進電子顯微鏡
    以色列理工學院的一組研究團隊日前開發出了,能夠觀測到困在光子晶體中光子動態的超高速透射電子顯微鏡。其研究已發表於《自然》上。此研究由Kaminer AdQuanta教授所領導,而其所開發的超高速透射電子顯微鏡系統載有功率40瓦特,脈衝時間在100飛秒內的雷射裝置,能夠激發觀測材料的原子態。接著使用40~200 kV的加速電壓來使電子達約30%~70 %的光速打向激發後的原子,藉此記錄下相當細微的納米等級材料特徵。
  • 量子點進入三維光子晶體
    研究人員首次將InAsSb量子點嵌入一個GaAs的三維光子晶體當中。    一個由日本科學家組成的科研小組克服現有的製造問題,製備出首個內含量子阱的三維光子晶體,在關鍵的通信級波長1.5µm處發射。
  • 《Nature》綜述:光子晶片未來可期
    隨著集成光子技術的日益成熟,在晶片表面構建更大、更複雜的光子電路成為可能。與電子集成電路一樣,光子集成電路(photonic integrated circuits)是在晶片表面實現的。但是與電子集成電路不通的是,光子集成電路主要通過使用晶片上的光波導、光束耦合器、電光調製器、光電探測器和雷射器等儀器來操作光信號,而不是電信號。電子集成電路擅長數字計算,而光子集成電路則擅長傳輸和處理模擬信息。
  • 科學家:正在開發量子X射線顯微鏡
    因此,X射線顯微鏡會曝光膠片或使用電荷耦合器件(CCD)檢測器來檢測穿過樣品的X射線,是一種對比成像技術。X射線顯微成像技術在醫學、生物學、材料、安全檢測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美國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現在開始在國家同步加速器光源II(NSLS-II)上構建量子增強X射線顯微鏡。
  • 新型量子光源:為光學量子計算機鋪路!
    這種新方法將帶來許多的量子技術應用,從智慧型手機中的量子傳感器和電晶體到數據傳輸所用的新型加密技術。背景之前,晶片上的電路以電子作為信息載體。未來,以光速傳遞信息的光子將可以在光學電路上完成這項任務。(圖片來源:Getty Images)到那時,連接量子光纖電纜和探測器的量子光源,將成為這些新型晶片的基本構件。
  • Nature:新型量子中繼器發布,人類邁向量子網際網路時代
    但是,如果 Alice 想發送量子消息,過程則有所不同。量子網絡使用光的量子粒子 - 單個光子 - 來遠距離傳輸光的量子態。這些網絡具有經典系統所沒有的技巧:糾纏。糾纏被愛因斯坦稱為 「遠距離的恐怖行為」,可使信息的比特在任何距離上都完美關聯。
  • 「量子熱機」變身「量子冰箱」;首次直接觀察電子吸收光子;擦除...
    帕金森運動障礙機制揭曉首次直接觀察光子「打腫」電子的過程單原子能量轉換設備——「量子熱機」與「量子冰箱」品鑑楓糖漿的黃金「人造舌頭」給地外生命搜尋加個指標富氫大氣下也可能找到生命01丨海底垃圾場:1平米約有
  • 液體量子光子學
    液體等離體子的性質根據拉廷格理論推導得到,該理論把電子視為一維的多體相互作用量子系統。碳納米管圖片? Friedrich Saurer/Alamy。b, 原子力顯微鏡拍攝的單根碳納米管形貌(上);近場遠紅外納米成像圖(光源波長10.6μm),圖中顯示出散射光子的振蕩周期,據此可以計算等離體子的速度(下)。
  • 這篇Nature裡的「光子晶體」,讓量子計算機觸手可及
    圖丨Eli Yablonovitch自此以後的30餘年,科學家通過直接微加工方式成功製造了各種一維和二維光子晶體材料,但三維光子晶體塊狀材料及其潛在應用(譬如下一代計算技術)卻始終停滯不前。從基礎物理說起我們首先簡要了解一下光子晶體和半導體材料的物理原理。
  • 德國研究所獲突破性進展:量子通信和顯微鏡技術將徹底改變!
    這些內容還沒有來得及成為舊聞,Fraunhofer IOF研究所就發布了量子技術相關的新聞稿,宣告他們在量子通信和顯微鏡領域取得了領先成就。這個研究機構位於德國耶拿,它的中文名為弗勞恩霍夫應用光學與精密工程研究所,是以德國科學家約瑟夫·弗勞恩霍夫的名字命名的。它成立於1992年,隸屬於弗勞恩霍夫協會,專門研究量子技術,並一直在通信和顯微鏡領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 比量子計算機穩定:中國科學家研製出新型可擴展光子計算機
    答案是當然知道,之前說了,谷歌這篇論文是抄襲論文,因為其中關於量子計算機的模型建設和計算部分,根本就是抄襲中國國防大學發表的關於量子計算機的相關論文。雖然我國現在非常重視量子計算機方面的發展,但是重視歸重視,中國人可沒有在一棵樹上吊死的習慣。中國人講究的是「天涯何處無芳草」,啊,不,是「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以及「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 這篇Nature裡的「光子晶體」,讓量子計算機觸手可及
    Pine課題組再次在自組裝領域取得新突破,他和Stefano Sacanna等人一起,在Nature報導了一種新型光子晶體,透明微顆粒以類似於金剛石晶體中碳原子的方式排列。答案是,量子計算機。在光子晶體的諸多應用中,當前最吸引人的莫過於量子計算機。傳統計算機中存儲「 0」或「 1」的數字位被量子位(qubit)所取代,因為量子位可以同時為「 0」和「 1」。這種取代使人們可以更快地計算出代碼破解中可能遇到的許多困難。
  • 量子X射線顯微鏡,即將問世!
    美國能源部的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BNL)開始建造使用量子特性改進的X射線顯微鏡。這項新研究的負責人之一麥克斯威尼(Sean McSweeney)說:「如果我們成功造出一個量子X射線顯微鏡,就能夠用很少量的X射線,完成高解析度的生物分子成像。
  • 浙大科學家實現室溫下光子「單行」 量子通信要靠它
    ——它在確定的時間內最多發射一個光子,光子「單行」,才能實現量子通信、光量子計算機等新一代技術所依賴的量子效應。2014年起,方偉、金一政、彭笑剛等學者聯手,另闢蹊徑,嘗試用膠體量子點來製造新型的單光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