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航空公司標誌
2010年11月4日,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一架隸屬於澳洲航空公司的空中巴士A380-842型客機(註冊編號VH-OQA,製造商序列號0014,2008年2月出廠,同年9月交付給澳洲航空公司,以澳洲航空先驅兼第一位女飛行員南茜·伯德·威爾頓的名字命名。是澳洲航空訂購的第一架A380,至事發時機齡兩年零九個月,總飛行時長8533小時又2分鐘,1843次起落循環,是一架使用強度很高的新機)正在進行起飛前的準備工作,該機正在執飛的是從英國倫敦希斯羅國際機場起飛,經停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前往澳大利亞雪梨金斯福德·史密斯國際機場的QF32航班(整個航程為22小時,飛機經停新加坡補充燃料後距離雪梨還有7小時的航程)。機上一共有5名機組成員、24名乘務組成員(兩套輪班)和440名乘客(以澳洲航空A380最高450座計算,這個上座率幾乎滿員)。
澳洲航空VH-OQA號「南茜·博德·威爾頓」號A380-842型客機,拍攝:edward90918
VH-OQA號機駕駛艙側後的「南茜·伯德·威爾頓」機名
南茜·伯德·威爾頓
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俯瞰
執飛QF32航班的機長為理察·錢皮恩·德·克雷斯皮尼,曾經是澳大利亞皇家空軍一名戰鬥機中隊指揮官兼優秀戰鬥機飛行員的他於2008年4月11日獲得A380型客機的機長資質(之前駕駛過波音747-400和空客A330),加上駕駛戰鬥機的服役經歷總共擁有35年的飛行資歷、總飛行時長15140小時又24分鐘,其中570小時又12分鐘是作為A380機長獲得的,2010年10月14日完成技術檢查,成績合格。
理察·錢皮恩·德·克雷斯皮尼機長
第一副駕駛為馬特·希克斯,他於2008年8月29日獲得A380型客機副駕駛資質(之前駕駛過波音747-400空客A340和空客A330),總飛行時長11279小時又30分鐘,其中1271小時是作為A380副駕駛獲得的,2010年9月16日完成技術檢查,成績合格。
馬特·希克斯第一副駕駛
第二副駕駛為馬克·詹森,他於2009年2月15日獲得A380型客機的副駕駛資質(之前駕駛過波音747-400空客A340和空客A330),總飛行時長8153小時又24分鐘,其中1005小時又48分鐘是作為A380副駕駛獲得的,2010年10月27日完成技術檢查,成績合格。
馬克·詹森第二副駕駛
除了固定配置的這3人外,駕駛艙內還有2名機長哈利·烏本和戴夫·埃文斯監察機長,其中哈利·烏本正在進行取得監察機長資質的考核同時負責克雷斯皮尼的監察考核(這是決定他是否能勝任監察機長這一職務的必過的一關),戴夫·埃文斯則是負責考核哈利·烏本的監察機長(簡單地說,就是哈利·烏本是克雷斯皮尼的監察考官、評估他是不是一個合格的機長,同時戴夫·埃文斯則是哈利·烏本的監察考官,評估他是不是一個合格的監察考官)。
哈利·烏本於2009年3月1日獲得A380型客機的機長資質(之前駕駛過波音747-400和波音767),總飛行時長20144小時又48分鐘,其中806小時又24分鐘是作為A380機長獲得的,2010年10月31日完成技術檢查,成績合格。
戴夫·埃文斯於2008年6月27日獲得A380型客機的機長資質(之前駕駛過波音747-400和空客A330),總飛行時長17692小時又48分鐘,其中1345小時又54分鐘是作為A380機長獲得的,2010年11月1日完成技術檢查,成績合格。
戴夫·埃文斯監察機長
可以說,這個飛行機組陣容相當豪華。
新加坡當地時間9時56分,QF32航班結束了2個小時的中途停靠,獲準起飛。
理察·錢皮恩·德·克雷斯皮尼機長(以下簡稱「機長」):「先生們,準備好起飛了嗎?」
馬特·希克斯第一副駕駛(以下簡稱「副駕駛」):「這裡一切正常。」
機長:「馬克,你這怎麼樣?」
馬克·詹森第二副駕駛(以下簡稱「第二副駕駛」):「我這邊一切都好。」
機長:「好,現在飛機的狀況大家都滿意嗎?」
副駕駛:「很滿意,只要別把飛機摔了就行了。」
「哈哈哈——」駕駛艙內的緊張氣氛一時間被一陣鬨笑聲衝淡了不少。
……
本廠長繪製的澳洲航空VH-OQA號空客A380-842型客機二視圖
樟宜塔臺:「澳航32,20C跑道可以起飛。」
副駕駛:「20C跑道可以起飛,澳航32收到。」
機長:「那好,咱們出發。起飛推力——」
副駕駛:「起飛推力確認。」
……
副駕駛:「80節。」
機長:「確認。」
……
副駕駛:「V1。」
機長:「確認。」
……
副駕駛:「VR。」
機長:「抬輪。」
……
副駕駛:「V2。」
機長:「正爬升率。」
副駕駛:「交叉檢查。」
……
本廠長繪製的澳洲航空VH-OQA號空客A380-842型客機細節1
本廠長繪製的澳洲航空VH-OQA號空客A380-842型客機細節2
新加坡當地時間9時57分,QF32航班從樟宜國際機場20C跑道順利離地升空,根據分工,這段航程由克雷斯皮尼機長負責操縱飛機,第一副駕駛馬特·希克斯負責監視儀表和對地聯絡,第二副駕駛馬克·詹森和2名監察機長則坐在彈跳觀察座上,隨後的飛行中3名飛行機組成員將每隔兩小時換一次位置,既是休息,也是輪流熟悉A380的性能操作的好機會。
機長:「打開自動駕駛。」
副駕駛:「確認開啟。」
機長:「爬升檢查單,謝謝。」
副駕駛:「自動油門設置好,中央監控系統正常——」
「POM!」
「POM!」
當地時間10時01分,也就是飛機離地僅僅4分鐘,飛機飛至印度尼西亞巴淡島上空還在爬升的過程中(當時正飛過7000英尺高度,空速250節),突然左側傳來兩聲巨響,原本平靜的駕駛艙中頓時警報聲響成一片。
電腦模擬:左側二號引擎爆炸起火的QF32航班,製作:TheFlightChannel
空中浩劫畫面:QF32航班爆炸的二號引擎
如果把視角拉到上帝視角,他們就會發現是位於飛機左側機翼內側的二號引擎突然發生非包容性失效爆炸,爆炸產生的碎片擊穿了左側主翼內側靠近機身的機翼油箱和輸油系統,造成該油箱的燃油開始在空中洩漏。爆炸還讓一套液壓系統失效,進而觸發了一號引擎和四號引擎的防抱死制動系統,使得這兩臺引擎被迫進入減少推力的「降級」模式(爆炸還破壞了著陸襟翼和一號引擎的控制系統管線)。
空中浩劫畫面:被引擎爆炸碎片擊穿的左側機翼油箱正在洩漏燃油
空中浩劫畫面:被引擎爆炸碎片擊穿的機翼破洞
二號引擎碎片擊穿機翼示意圖
副駕駛:「一具引擎失效!」隨後他仔細看了一眼飛控電腦,「我們失去二號引擎了。」
機長:「保持在7400英尺高度,手動駕駛,現在改平,馬特,檢查中央監控系統信息。」
副駕駛:「我已經在檢查了。」
說著,希克斯副駕駛操作主控電腦,頓時出現了一長串的故障信息(由遍布機身的多達25萬個傳感器採集),多達數百條,有和引擎有關的,有和引擎無關的,搞得希克斯一時間也不知所措,無從下手。
機長:「新加坡進近,澳航32呼叫,PAN!PAN!PAN(僅次於MAYDAY的次級求救信號,說明飛機發生突發狀況但情況暫時可控)!二號引擎失效,正保持高度7400英尺和當前航向。」
新加坡進近:「澳航32,收到。請告知我們該怎麼幫助你們。」
機長:「我們先進緊急檢查單,稍後聯繫。」
……
副駕駛:「二號引擎過熱。要關掉二號引擎嗎?」
機長:「確認。」
副駕駛:「二號引擎起火,按下火警電門。」
機長:「確認。」
當副駕駛按下二號引擎的火警電門,啟動了引擎內的滅火系統,火警警告消失。
副駕駛:「警報停止,我覺得火應該是滅了。」
機長:「想辦法確認一下。」
……
與此同時,6300公裡外的雪梨史密斯國際機場的澳洲航空籤派運營中心裡,時任澳洲航空信息工程部總管的信息工程師艾倫·米爾恩盯著QF32航班實時傳輸來的數據眉頭直皺,他從來沒有遇到過如此海量的故障信息(AI為王的信息傳輸量瞬間爆炸足夠讓一名數據工程師發瘋),哪怕是他這樣的資深數據工程師也感到頭大而無從下手。
艾倫·米爾恩
落在巴淡島上的QF32航班引擎碎片殘骸
接著,部分爆炸後產生的引擎部位的碎片落在了巴淡島上被當地居民撿獲,上面帶有澳洲航空的紅白塗裝,隨即「一架澳洲航空的A380客機已經在巴淡島墜毀」的消息不脛而走,上了澳大利亞各大媒體的頭條。隨即驚動了澳大利亞運輸安全局的調查員凱文·查普曼,他變得分外緊張,因為如果媒體的報導屬實的話,他將面臨他職業生涯內規模最大的一場空難事故調查(不過事後證明,他想多了)。
凱文·查普曼
回到QF32航班的駕駛艙中,副駕駛馬特·希克斯正對著鍵盤緊張的一條一條排除飛控電腦上顯示的系統故障(他在幾百條故障信息中篩選出和引擎故障有關的58條故障信息,隨後他能做的只有老老實實一條一條的排除,其內心的崩潰是可想而知的,因為在平時的訓練中連續排除故障的數量從來沒有超過5條)。
副駕駛:「一號和二號縫翼故障排除完成。怎麼還有警告啊?!好吧,下一個是液壓系統。」
……
10時06分,也就是飛機遭遇引擎爆炸5分鐘後,QF32航班位於新加坡以南70公裡處的南海上空,機組想向離他們最近的新加坡樟宜機場返航,但目前飛機的損傷情況不明,貿然掉頭會有危險,因此機組只能耐心的等待副駕駛希克斯把全部58條故障信息都處理完,清楚飛機到底哪裡遇到了問題才能做下一步的打算,在此之前,只能祈禱不要失去控制吧。
副駕駛:「氣動裝置、液壓系統以及電路系統進入降級(受限運作)模式,左翼失去電力供應,襟翼和縫翼以及副翼損壞,但是還能操縱。」
機長:「戴維(指戴夫·埃文斯監察機長),你用廣播通知乘客,告訴他們現在的情況。」
戴夫·埃文斯監察機長(以下簡稱「監察機長」)提起電話接通客艙廣播:「各位女士們先生們,我們正在處理一些引擎問題,相信很快就會解決,請大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系好安全帶,聽從乘務組的安排,再次感謝各位的配合。」
在雪梨的澳航籤派中心,米爾恩工程師和他的團隊已經快瘋掉了。因為QF32航班傳輸回雪梨的故障信息已經讓他們認為這架飛機該出問題的和不該出問題的地方全出問題了,米爾恩甚至認為是飛機的數據傳輸系統出現了故障導致短時間內傳輸了海量的虛假故障信息所致,但是當他們在網絡媒體上看到了在巴淡島發現的飛機引擎外殼殘片的時候意識到QF32航班是真的遇到大麻煩了。
……
克雷斯皮尼機長終於決定——不再等希克斯把故障全部梳理一遍後再做處理,而是提前駕機冒險進行180°掉頭飛回新加坡(因為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擁有長達4000米的20C號跑道,即便重載狀態下的A380也有足夠的跑道長度讓飛機停下——A380一般都能在2000米內停下)。
機長:「澳航32呼叫新加坡,請求左轉,返航新加坡。」
新加坡進近:「澳航32,這裡是新加坡,請左轉航向20°。」
機長:「左轉20°,澳航32收到。」
副駕駛:「飛機不夠穩定,可以轉彎嗎?」
機長:「我們一會兒就會知道的。」
……
本廠長繪製的澳洲航空VH-OQA號空客A380-842型客機細節3
本廠長繪製的澳洲航空VH-OQA號空客A380-842型客機細節4
整個轉向過程有驚無險,飛機終於轉到了面向樟宜國際機場的航線,風險中存在的解體險情並沒有出現。
機長:「馬克(指馬克·詹森第二副駕駛),要不你去後面客艙看看機翼怎麼樣?現在就去!」
詹森領命走出駕駛艙來到客艙,當即有坐在機身左側機翼部位的乘客招呼他透過舷窗往外看。他看到了二號引擎爆炸的慘狀,心中大吃一驚,故作鎮靜的安慰乘客們說「沒事、一切正常」後就回到了駕駛艙。
機長:「馬克,你看到了什麼?」
第二副駕駛:「二號引擎炸碎了,直接打穿了機翼,而且咱們還在漏油。」
副駕駛:「好吧,真是個『好消息』。」
這下機載系統中那58條故障可算是找到根了,在知道引擎的問題後,希克斯心中有了底,開始繼續處理故障信息,當58條故障信息全部處理完成後,已經是爆炸發生後的55分鐘了。
機長:「戴維,幫忙計算一下降落所需的跑道長度,三引擎降落。」
監察機長:「交給我。」
戴夫·埃文斯監察機長拿著LDPA(landing distance performance application,一種計算降落資料的飛航電腦)計算了一番後得出了一個悲觀的結論:「據我計算,我們死定了,跑道太短了(他將當時飛機的引擎運轉情況、液壓情況和實際降落重量等信息輸入電腦,結果電腦顯示「無解」——因為當時飛機的實際重量比最大允許的降落重量重了整整40噸,故而說出以上的話)。」
機長:「我們現在能不能先放點油?」
副駕駛:「好主意,但我們做不到,燃油輸送泵壞了。」
機長:「該死的。那咱們還有什麼東西能用(其實他大可不必沮喪,因為左翼油箱已經被擊穿,漏油的速度絕對比放油口放油的速度快得多)?」
監察機長:「等等,再給我一點時間。」
說罷他再試著往電腦裡輸入了盤旋耗油1小時以及最長的20C號跑道的數據而且去除了「跑道溼滑」的影響因素後電腦顯示出了一個還湊合的結果——「好的,看上去情況還不賴,跑道應該還會剩下139米。4000米的跑道還能剩下139米。」
機長:「我們進場的降落速度是多少?」
監察機長:「146節。」
副駕駛:「146節?肯定有問題,那也太慢了吧(進近速度太慢的話,重載狀態下的飛機極有可能直接砸在跑道上)?」
機長:「在這個速度上再加20節,我們能在跑道內停下嗎?」
監察機長:「稍等——呃——沒問題,166節沒問題。」
……
在進行了將近一個小時的盤旋放油後,機組聯繫新加坡進近,要求降落在長度最長的24號跑道。
機長:「澳航32呼叫新加坡進近,我們需要長距離進場,請求消防車在跑道旁待命,我們正在漏油。」
新加坡進近:「收到,澳航32。準許直接進入五邊,還有20英裡。」
機長:「20英裡,澳航32收到。」
……
機長:「襟翼3。」
副駕駛:「襟翼3設置好。」
機長:「開始吧。」
副駕駛:「高度4500英尺。」
機長:「好的,我想做一下飛控系統檢查。」
副駕駛:「好主意。」
機長:「好吧,看看我們能做什麼?」
隨即機長操縱飛機左傾,隨即又駕機右傾,摸清了飛機可以允許的左右傾斜極限。飛機左右傾斜的幅度在他們的預估範圍,只不過對操作的反應比較遲鈍。
副駕駛:「起落架自動收放系統失靈了。」
機長:「用備用手動系統。」
副駕駛:「手動系統放下起落架。」
機長:「確認。」
足足兩分鐘後,起落架才顯示被放下並且成功鎖定。
副駕駛:「全部鎖定,起落架已放下。」
機長:「好。」
副駕駛:「距降落2分鐘。最好注意點速度,理察。」
機長:「好的,稍微再收點速度試試。該死!速度太慢了。」
但當克雷斯皮尼剛剛收油門將空速降到165節時,飛機內的低速警報就響起來了——無奈之下只能又將油門稍稍再往前加了加,將空速增加到170節的時候警報聲消失了。
副駕駛:「好的,就這樣。速度現在穩定了,再快3節就會衝出跑道了,再慢1節就又會響警報了。」
機長:「好了,我對準跑道了。」
……
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衛星圖
副駕駛:「新加坡塔臺,澳航32請求告知地面風速。」
新加坡塔臺:「澳航32,風向170°、風速5節。」
副駕駛:「澳航32收到。」
機長:「大家都準備好了嗎?我們只有這一次機會。」
副駕駛:「讓我們幹吧。」
……
副駕駛:「新加坡塔臺,請確認消防車已經就位。」
新加坡塔臺:「收到,已確認就位。」
高度表自動測高:「100英尺——50英尺——40英尺——30英尺——20英尺——10英尺——」
距離地面只有10英尺高度時,駕駛艙內的失速警報突然又響起了——「空速過低!空速過低!」但已經到了這般田地早已經顧不得這些了,降落才是王道。
新加坡當地時間11時45分時,澳洲航空QF32航班VH-OQA號空客A380-842型客機重重的在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20C號跑道上接地,降落時地速速度比正常降落速度快了35節(每秒80米),且有一具引擎(二號引擎)的反推裝置失效以及一半的減速板無法使用。機組必須想辦法儘快將飛機在跑道範圍內剎住,否則一架帶著90噸燃料降落的客機衝出跑道會造成多麼可怕的後果誰都不敢想。
副駕駛:「剎車,理察,快剎住!剎住!」
機長:「我在剎,剎車已經踩到底了!腳都踩到地板上了!」
副駕駛:「使勁踩,理察,蹬下去!」
剎車制動產生的巨大摩擦力使得飛機的主起落架上有四個輪胎爆胎,不過最終飛機還是在距離20C號跑道盡頭只有158米的距離停穩下來,機上5名機組成員、24名乘務組成員和440名乘客總共469人安然無恙,飛機剛停穩,客艙內就響起了掌聲、笑聲和哭聲。
空中浩劫畫面:最終安全停在跑道範圍內的QF32航班
副駕駛:「幹得漂亮,理察。」
機長:「各位,歡迎回到新加坡。」
但隨後執行引擎關閉檢查單程序的時候機組發現無法關閉一號引擎,機場急救單位只能對著它不斷噴水,卻一直無法使引擎熄滅,因為引擎的設計是可以承受暴雨襲擊的。後來機場人員改用消防泡沫向引擎噴射。直到降落後三小時引擎熄火。
當飛機降落並熄火後,雪梨工程中心的電腦上原本「到處都是問題」的數據傳輸也突然中斷了,留下一屋子懵逼的數據工程師面面相覷,直到飛機安全著陸的消息傳來大家才覺得如同做了一場噩夢。
向QF32噴水和泡沫的樟宜機場消防車
事故的調查由澳洲交通安全局負責(帶隊的正是凱文·查普曼),而澳洲航空宣布在調查期間停飛公司旗下所有A380客機。
調查自然集中在損毀的二號引擎上,並很快有了結果:因為二號引擎的渦輪機盤中的一根輸油短管在飛機飛行的過程中折斷並使得裡面的燃油漏至渦輪機盤周圍的區域,隨後被點燃並產生1000℃的高溫,大火導致傳動軸受損,致使渦輪機盤越轉越快,直至最終發生非包容性碎裂並爆炸。
VH-OQA號機損壞的二號引擎外觀
引擎製造商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技術人員認定輸油短管的斷裂原因是短管內的一個未對準的內徑導致短管產生疲勞最終斷裂,而且發現管壁兩側的厚薄不一,一側厚度要明顯比另一側薄,破裂就是在薄的那一側發生的,燃油也由此噴射而出,引發了幾乎毀掉整架飛機的火災。
管壁厚薄不一的輸油短管截面
調查組最終認定:是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引擎的設計和質量問題導致了這起事故。隨後在對整個機隊裝備遄達900型渦輪風扇引擎的大檢查中發現了更多的引擎渦輪機盤輸油短管存在類似的安全隱患。涉及澳洲航空公司和新加坡航空公司的A380機隊,導致這兩家公司的所有A380都被停飛待查(其中澳航的另外4架A380的16臺引擎中有2臺查出了問題,其中1臺的問題幾乎肯定能導致QF32航班險情事故重演)。隨後兩家航空公司先後宣布將更換其旗下A380機隊的出問題的引擎以保證飛行安全,其中澳洲航空於12月3日宣布更換16臺遄達900型引擎。
而羅爾斯·羅伊斯公司也修改了遄達900型渦輪風扇引擎的設計。
至於VH-OQA號空中巴士A380-842型客機在修復後於2012年4月重新投入運營,但如今因新冠疫情影響,該機從澳洲航空退營並存放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沙漠中。
暫時存放在加州沙漠中的VH-OQA號機,拍攝:Rocky1996
此事件被收錄在空中浩劫中的第13季第10集,該集標題為Qantas 32: Titanic in the Sky。在空難事件薄第2季的「系統故障」一集中也有詳細介紹。
VH-OQA號機性能數據
機型:空中巴士A380-842型客機
設計商:空中巴士飛機公司
乘員:機組2人+載員450人(典型)
長度:72.8米
翼展:79.8米
高度:24.1米
空重:2700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560000千克
發動機:四臺羅爾斯·羅伊斯公司遄達900型渦輪風扇引擎,單臺推力356.8千牛
經濟巡航飛行速度:903千米每小時
實用升限:13100米
最大載重航程:14816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