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文明的創造者--暗白人,現代人的祖先。

2020-12-05 純屬瞎扯淡

高加索種族的地中海或者伊比利亞分支在早期分布範圍很廣泛,不像諾迪克人有顯著的特徵。在南方,它與尼格羅種族很難區分;在北方和東方,與蒙古利亞種族沒有顯著的區別。威爾弗裡德·斯科恩·布倫特說,赫胥黎曾懷疑埃及人和印度達羅毗荼人來源於同一個祖先,早期可能從印度到西班牙有一個長條地帶,那裡生活著褐色皮膚的人。

這裡所說的地帶指的是暗白皮膚和褐色皮膚的人生活的地帶,他們的分布範圍超越印度,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沿岸;他們是新石器文化的擁有者,同時還是文明的創始者。這些暗白人可以說是現代人的祖先。他們來源於地中海東部的某些地區。

顯然,蒙古利亞人的分布範圍到達了亞洲東北部。蒙古利亞人的主要特徵是身材矮小、面部平扁,抗嚴寒能力強。他們從這裡逐漸向南、向西進入亞洲,向東擴展到美洲。他們的祖先可能是早期白人,他們原種的一支是日本阿依努人的殘餘。有些權威人士認為,澳大利亞人種和已經滅絕的塔斯馬尼亞人種來源於早期白人的原種。

霍拉賓先生和我曾詳細地描繪出所有關於人類種族的情況,結合它在歐洲、亞洲、澳大利亞、北非的分布情況進行分析。我們可以通過譜系表示智人和亞人的各個種別在血統上的關係。

根據歐洲的舊時期時代遺骸的某些差別,我們對克羅馬農和格裡馬耳底有了更深的認識。格裡馬耳底人的骨頭表現出尼格羅人的特徵,它們要比克羅馬農人更像原始的波斯科普種族,這個種族有點像布須曼人。這兩個主要種族,黃種人的原種和黑人的原種,可能生活在同一個地域。因此,尼格羅人種和黑人諸多種族都是最早的分支,然後從暗白人上分出兩個分支,一支向著北方的森林發展,另一支向著亞洲東北部的風沙地區靠近,逐漸形成諾迪克種族和蒙古利亞種族。

如果讀者認真閱讀一下前面的章節,將會發現從暗白人上分出去的分支的起點可以有多種選擇。這並不能說明,各種類型曾經都是簡單的、純粹的,如諾迪克種族、蒙古利亞種族、斯堪地那維亞人、愛斯基摩人等。有些分支與其他分支結合在一起,這就是種族的混合。

此外,關於種族的分類還不是十分清楚,依然有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

相關焦點

  • 從荒蠻走向文明,新石器時代革命,人們為什麼要定居生活?
    在現在來看,推動文明進步的革命有耳熟能詳的工業革命、信息革命,放到更早些時候,是青銅器與鐵器帶來的革命,那麼更早呢?那就是新石器時代的革命了。新石器時代的革命也稱為農業革命,標誌著人類歷史上從小型的遊牧民族演變成較大的農業定居點和早期文明。
  • 語言是如何產生的,新石器時代的人會說話嗎?
    對於人類來說,語言不僅是進行溝通交流的表達符號,更是人類社會保存和傳遞文明成果的重要工具。此後,隨著人類祖先分頭向世界各地擴散,語言也隨之分化,發展至今已分化衍生出5651種語言。由於起源單一,所以絕大多數語言都存在一定的譜系關係,語言學家據此將語言劃分為七大語系,分別為印歐語系、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亞非語系、德拉維達語系、高加索語系、烏拉爾語系。有些語言從譜系上看不屬於任何語系,即獨立語言,如日語、朝鮮語等。石器時代被分成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三個時期。
  • 【文萃】新石器時代戰爭與早期中國文明演進
    中國新石器時代存在戰爭是毋庸置疑的,既有武器(鏃、鉞)、防禦設施(環壕、城垣)、亂葬坑等方面的考古學證據,也留下了古史傳說。從考古學來看,新石器時代規模較大的戰爭當開始於約公元前4000年,此後的公元前3000年前後、公元前2000年前後也都較為顯著,而這恰好是早期中國文明起源、形成和走向成熟的三個關鍵時期。那麼,戰爭和文明演進之間到底是怎樣的關係?是戰爭促進了文明化,還是文明化助長了戰爭?這是關係到文明演進機制的重要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
  •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陶器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文明高度發達的國家。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在我國廣泛地區分布在西北地區·東北地區·中原地區·蘇北地區·太湖流域·浙北地區·以及長江兩岸·華南地區等。同時這些文明高度發達的地區都出現了陶器工藝與陶器文化。
  • 萬物之靈的崛起點,我們的祖先甩開猴子和猿的時代-新石器時代
    石器時代可以分為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是代美索不達米亞 一個相當漫長的時代,始於300萬年前,終於1萬年前。在這段艱難的歲月裡,最初的石器是用礫石打製成的砍砸器,製作過程簡易快捷,只需要在礫石的一端打出鋒利的缺口,便可以使用了。雖然顯得如此粗陋,但是他們的生活和動物的生活相比較卻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 新石器時代的氏族社會,其運行機制是什麼樣子的?
    在人類進化史上,新石器時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點,在這個時期,人類在體型和智力上已經和現代人相差無幾,而在生產生活以及社會結構上則處於摸索階段。可以說這段時間人類部落採取了怎樣的社會結構,對於之後文明形態的影響是極其巨大的,那麼新石器時代,中國的仰韶文化以及河姆渡文化,又是以怎樣的方式來運行的呢?
  •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在農業方面取得了怎樣的進步?
    中國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一直都是農耕大陸型文明的典型代表。而在新石器時代時,我國的古人們就已經擁有了十分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隨著更多文物的出土,當時農業發展的狀況逐漸被我們所掌握,而這一時期的農業探索也為之後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 人類不斷發展強人工智慧,現代人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人類祖先南方古猿的兄弟的後裔,在現代人的社會就是這種狀態)人類的祖先是遠古地球物種中很平凡的一種,默默無聞,人類的祖先類人猿是如何經過艱苦奮鬥逆襲成為地球之王的呢?(此問題也可以參照十五年前屌絲馬雲如何逆襲成中國財富之王的,世界上成功的道理本質上都是相通的)人科動物人類的祖先南方古猿最早大約三百萬年前出現在東非的稀樹草原,隨後演化出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以及晚期智人。智人才是現代人的祖先,智人大約出現在30萬年前。早期智人:原稱"人屬尼安德特種",簡稱"尼人"。
  • 名詞解釋:新石器時代
    考古學家把陶器和農業出現作為進入新石器時代的標誌。新石器時代人類開始定居下來,刀耕火種,從事原始農業生產,並把一些野生動物馴化成家畜,從而有了比較穩定的食物來源。人類還改進漁獵手段,從事制陶、紡織、木作等手工生產。新石器時代前期(約1萬年前至5000年前),氏族集團日益擴大,並營建了規模很大的聚落。人們的宗教信仰日益發展。
  • 我國主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關於人類漫長的童年時代,只留下了各種塗上神話色彩的傳說。真實情況卻長久被籠罩在迷霧中。直到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破譯了大自然的密碼,揭開了地球上的生命之謎。馬克思主義的出現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後,考古學的發展才追蹤到人類童年的腳印。上文介紹了我國的舊石器時代。本文介紹我國的新石器時代。
  • 河南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
    1  ISBN:9787030662316  內容簡介:  本書在結合作者主持和參與的考古發掘新資料的基礎上,對河南境內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新石器時代幾個重要發展階段進行了全面該書有助於全面、深入地認識和掌握河南新石器文化的發展進程,對認識當時的社會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 新石器時代文化類型及考古理論
    距今一萬年左右,人類進入了新石器時代。這一時期,中華大地的文明火花已成燎原之勢。從考古學的角度出發,依據地理環境、文化特徵和發展方向等,將中國新石器時代的考古發現劃分為六大考古區系,包括以燕山南北長城為中心的北方,以關中、晉南、豫西為中心的中原,以山東為中心的東方,以環太湖為中心的東南部,以鄱陽湖、珠江三角洲為中軸的南方和以環洞庭湖與四川盆地為中心的西南部。各區系文化之間存在著發展不平衡性,有不同的文化類型。
  • 閩西地區史前文明,新石器時代閩越族古人類就開始在這裡繁衍生息
    1937年6月和1955年底至1956年1月,廈門大學教授、人類學家林惠祥等一批考古工作者,先後在武平縣城南小徑背山、大洋坪山和長汀河田烏石崬、 竹子山、黃屋山等地進行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發現了一大批新石器時代遺址,岀土了印紋陶片、印紋陶壺、陶罐、陶紡輪、陶網墜、陶印模等陶器,以及鍛石鑄、石 斧、石戈、石刀、石鑿、石鐮、石杵:石箭、石環、石璋等石器,數以千件計
  • 人類的發展:中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
    中石腸時代和新石分時代中石器時代是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的過渡階段。它相當於蒙昧時代高級階段,約開始於一萬五千年前,考古學上通常把它劃入新石器時代,即新石器時代早期。這個時期,在石器製造方面的進步是,出現了製造精細、體積較小的石器。
  • 步入新石器時代後人類社會有了哪些進步和重大發明?
    隨著人類在大自然中的苦苦求索,隨著火的使用日漸成熟、石器製作方式由打制進入了磨製,而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後在山東地界生存的人類在生活中又有了什麼樣的進步呢?隨著新石器時代的到來,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開始出現,這在人類社會生產中具備劃時代的意義。
  • 人類最直接的祖先:類現代人
    大約20萬到10萬年前,另一種現代智人出現在非洲,他們是人類最直接的祖先,他們部分程度上與尼安德特人和克魯馬努人共存,掌握了所有智人的科學和技術。人類發展和進化的這一階段被稱為石器時代,主要以原始人使用石器為標誌,它分為三個時期:舊石器時代,從2億年到12000年前,中石器時代,從12000年到8000年前,新石器時代,從8000年到5000年前。
  • 尼安德特人的復仇:我們與現代人的祖先走了多遠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尼安德特人在進化中的地位並沒有得到主流科學的認可,直到後期越來越多的證據被發掘出來,他們才被置於直立人和現代人之間的一個階段。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最大的區別是,尼安德特人有著醒目的眉脊和突出的後腦勺。但從整體來看,尼安德特人的體型與他們的現代祖先明顯不同,骨骼更大,肌肉更強壯,新陳代謝更快。
  • 從河姆渡到良渚,新石器時代的人到底如何織布呢?
    可能讓更多人高興的是,良渚文化距今約五千年上下,與我們所熟悉的「中華文明五千年」正好契合。不過兩者的算法並不相同,只能作為吸引眼球的話題,並不是嚴謹的用法。究竟何為文明,達到怎樣的高度才能算作文明的開端,也是一個很複雜的話題。我對此幾乎沒有任何可信服的話語權,但是可以聊一下我熟悉的領域。
  • 中科院:元謀猿人北京猿人非現代人祖先
    它不僅是哲學家追問的問題,古生物學家、考古學家也在力圖通過化石等手段尋找答案。現代人類祖先「走出非洲」,該觀點的得出是基於非洲許多古人類化石以及遺傳學的發現。不過,走出非洲後人類祖先又是如何遷徙演化的,這也是一個難題。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張亞平院士帶領的團隊,在亞洲各民族人民基因中尋找到了答案。
  • 美遺傳學家擬克隆3萬年前已滅絕現代人祖先—新聞—科學網
    北京時間1月2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遺傳學家喬治·丘奇認為他能夠克隆已經滅絕的現代人祖先——尼安德特人。3.3萬年前,這種穴居人從地球上消失。與流行的觀點不同,丘奇認為尼安德特人是一種智商很高的種群,藉助於現代醫學手段,他能夠「再造」這種穴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