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在農業方面取得了怎樣的進步?

2020-12-01 騰訊網

中國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一直都是農耕大陸型文明的典型代表。而在新石器時代時,我國的古人們就已經擁有了十分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隨著更多文物的出土,當時農業發展的狀況逐漸被我們所掌握,而這一時期的農業探索也為之後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裝有種子的陶罐

在中國的新石器文化中,以仰韶文化最為著名,今天我們也先來看看在半坡遺址等仰韶文化代表區域中,其農業發展取得了哪些進展呢?首先是相較於舊石器時代的採集類工作,農業已經從漁獵的補充發展成為了生產主體,這一點從氏族社會中女性地位高於男性就可以看出來。因為在新石器時代,男性依然主要通過狩獵來獲取食物,而耕種則是女性的專利,而且在半坡等遺址中,還發現了類似倉庫的建築,其中儲藏著大量的穀物,這足以說明此時的農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規模。

而除了我們熟知的粟等主食之外,在半坡遺址中,人們還發現了一個裝滿了白菜籽和芥菜籽的罐子,這說明此時的人類已經有了種植蔬菜的能力。

河姆渡遺址

而在南方地區的河姆渡文化,其農業也發展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其主食作物和北方不同,是以稻穀為主,這說明此時的先民們很有可能已經有了在水田中種植的技術。而隨著出土農具數量的增加,這樣的推測也逐漸被證實。

在河姆渡文化遺址中,出土了大量骨制農具,由於此時人們還沒有掌握金屬的冶煉技巧,而石制農具又較脆,並不適用於農業耕作,因此大型動物的骨骼就是最好的工具製造材料了。他們會選用偶蹄類動物的肩胛骨作為工具的主體,然後對其進行打磨,將其製成適用於翻土耕作的工具。之後人們會在這些骨制農具上鑽孔,將其和木柄進行固定。

而這些農具在形制上和中國古代常用的耒耜已經十分相像了,其中耒是雙齒刃,而耜則是有寬度的尖首形農具。這兩種工具適用的工作略有不同,這說明此時的農業生產分工已經十分細緻。

出土的骨制農具

雖然中國新石器時代的古人們已經掌握了較為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但是其在對於農產品的加工上,依然處於相對原始的階段。在如今出土的古人類骨骼中,其中大多數的下頜骨都比現代人粗壯,而且牙齒也有比較明顯的磨損,這說明他們食用的食物製作還是十分粗糙的。

而且這些古人類的骸骨中,還發現了大量壓縮性的骨刺,這種結構的出現一般是由於繁重勞動所致。由此可見新石器時代古人在農業生產上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但是從他們大量早夭的情況上來看,即使他們掌握了上述技術,他們還是不能獲得穩定的生活環境,依然要對自然展開艱苦的抗爭。

相關焦點

  • 新石器時代的中國古人,他們的手工業有怎樣的發展?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新石器時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的古人類,往往會形成有一定規模的聚落,並且形成氏族社會,開始文明的歷程。而且他們所使用的工具相較於舊石器時代的人類,也有著明顯的進步,這讓他們擁有了更高的農業生產力。
  • 從荒蠻走向文明,新石器時代革命,人們為什麼要定居生活?
    在現在來看,推動文明進步的革命有耳熟能詳的工業革命、信息革命,放到更早些時候,是青銅器與鐵器帶來的革命,那麼更早呢?那就是新石器時代的革命了。新石器時代的革命也稱為農業革命,標誌著人類歷史上從小型的遊牧民族演變成較大的農業定居點和早期文明。
  • 打制石器過渡到磨製石器,新石器時代的工具究竟進步在哪裡?
    大約在1萬年前,第四紀冰期結束,人類終於擺脫了大自然殘酷的考驗,進入了原始農業耕作時期。從漫長的人類發展歷史過程來看,新時期時代的到來無疑是一場偉大革命。在這個嶄新的時代裡,天氣開始慢慢變暖,居住的環境越來越適合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同時人類自身的生產、生活也伴隨著人類的不斷進化和進步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 新石器時代的經濟狀況:農業文化,原始農業發達的標誌
    大家好,我是石林芳,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新石器時代的經濟狀況,農業。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已發掘出有豐富的、反映當時經濟狀況的實物資料,據現有資料,可以看出新石器時代的經濟狀況,包含有農業、養畜、漁獵和採集、手工業等幾種成分。
  • 人類的發展:中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
    中石腸時代和新石分時代中石器時代是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的過渡階段。它相當於蒙昧時代高級階段,約開始於一萬五千年前,考古學上通常把它劃入新石器時代,即新石器時代早期。這個時期,在石器製造方面的進步是,出現了製造精細、體積較小的石器。
  • 新石器時代,為何農業是最為顯著的?
    新石器時代,人類發明了農業、畜牧業。尤其的農業的產生,可謂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被稱為「農業革命」或者「新石器革命」。根據現有的考古發現證實,在公元前約7000年,不知為何,世界很多地區同時出現農業與定居生活。
  •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陶器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文明高度發達的國家。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在我國廣泛地區分布在西北地區·東北地區·中原地區·蘇北地區·太湖流域·浙北地區·以及長江兩岸·華南地區等。同時這些文明高度發達的地區都出現了陶器工藝與陶器文化。
  • 石器時代的三個階段,古人類發展長河中重要的一步
    經過漫長時間,大約在距今一二十萬年之前,中國原人進入舊石器時代中期。考古學家稱這一時期的人類為「古人」。在我國大陸上所發現的「古人」有長陽人、丁村人等。他們體格較原人進步,尤其是所用石器更大有進步。在山西汾河岸邊的丁村遺物中還有石球,據推測,那是用來製造狩獵工具「飛石索」的原料。
  • 步入新石器時代後人類社會有了哪些進步和重大發明?
    隨著人類在大自然中的苦苦求索,隨著火的使用日漸成熟、石器製作方式由打制進入了磨製,而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後在山東地界生存的人類在生活中又有了什麼樣的進步呢?隨著新石器時代的到來,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開始出現,這在人類社會生產中具備劃時代的意義。
  • 【量化歷史研究】冰河世紀的試煉:新石器時代農業起源的經濟學解釋
    原標題:【量化歷史研究】冰河世紀的試煉:新石器時代農業起源的經濟學解釋 本文為「量化歷史研究」第 261 篇推送 新石器革命中農業的起源地區及傳播路徑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新石器革命,又稱第一次農業革命或新石器人口轉變,泛指在公元前1萬年左右在世界不同地區同時出現的社會變革。在這一轉變當中,人類從狩獵採集社會進入到農業社會,開始栽培農作物、馴化動物,從流動走向定居,並因財富增加進入到社會分工更為複雜、知識技術水平更高的社會階段,促進了文明的起源。 現有研究指出,這一發生在1萬年前的轉型對於現代經濟發展狀況有著深刻影響。
  • 【文萃】新石器時代戰爭與早期中國文明演進
    中國新石器時代存在戰爭是毋庸置疑的,既有武器(鏃、鉞)、防禦設施(環壕、城垣)、亂葬坑等方面的考古學證據,也留下了古史傳說。從考古學來看,新石器時代規模較大的戰爭當開始於約公元前4000年,此後的公元前3000年前後、公元前2000年前後也都較為顯著,而這恰好是早期中國文明起源、形成和走向成熟的三個關鍵時期。那麼,戰爭和文明演進之間到底是怎樣的關係?是戰爭促進了文明化,還是文明化助長了戰爭?這是關係到文明演進機制的重要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
  • 新石器時代末期,母系氏族是怎麼向父系氏族轉變的?
    根據人類學家的普遍觀點,在新石器時代,氏族部落往往是以母親的血緣維繫的,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母系氏族社會。這不但是因為在這個時期的人類往往採用群婚,因此他們的父親無法確定。還因為這時相對於從事狩獵的男性成員,女性成員負責的農業生產已經佔據了主導地位,因此她們是部落最重要的食物來源,自然擁有較高的地位。
  • 考古資料證實 新石器時代北京人開始用火塘(圖)
    圖為東胡林遺址試掘現場  北京東胡林遺址填補了自山頂洞人以來華北地區人類發展的空白轉自搜狐  本報訊根據試掘獲得的考古資料,文物專家已經初步認定北京東胡林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的發現,填補了自山頂洞人以來華北地區人類發展的空白,為研究華北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及其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 名詞解釋:新石器時代
    考古學家把陶器和農業出現作為進入新石器時代的標誌。新石器時代人類開始定居下來,刀耕火種,從事原始農業生產,並把一些野生動物馴化成家畜,從而有了比較穩定的食物來源。人類還改進漁獵手段,從事制陶、紡織、木作等手工生產。新石器時代前期(約1萬年前至5000年前),氏族集團日益擴大,並營建了規模很大的聚落。人們的宗教信仰日益發展。
  • 中石器時代的主要特徵,新石器時代主要特徵,銅石時代的主要特徵
    中石器時代的歷史年代,大致開始於距今1萬年前後,延續的時間很不平衡。在西亞,約在公元前9000年,就向新石器過渡,在歐洲和中亞一些地區,則延續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我國中石器時代文化的發展狀況,還不十分清楚。新石器時代是以磨製石器為標誌。這是在打制的基礎上,進一步經過磨光加工,器表光滑,器形規整,用途明確的新型工具。
  • 新石器時代的氏族社會,其運行機制是什麼樣子的?
    在人類進化史上,新石器時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點,在這個時期,人類在體型和智力上已經和現代人相差無幾,而在生產生活以及社會結構上則處於摸索階段。可以說這段時間人類部落採取了怎樣的社會結構,對於之後文明形態的影響是極其巨大的,那麼新石器時代,中國的仰韶文化以及河姆渡文化,又是以怎樣的方式來運行的呢?
  • 穿越古代中國|如果在新石器時代幹個農活,你擁有哪些工具?
    ,人類歷史進入到了新石器時代。作為新石器時代廣泛應用的一種農業收穫工具,石鐮在各地均有發現,其形式大同小異,刃口多磨製而成,類似裴李崗文化經特殊處理的鋸齒石鐮並不多見。裴李崗文化的石鐮製作非常精緻,數量也較多,反映新石器時代中期以來,農業生產規模和糧食收穫量均已得到較大的發展。
  • 寧德中心城區首次發現新石器時代生活工具 距今3000多年前
    蕉城區博物館館長鍾榮富供圖東南網寧德8月19日訊(本網記者 陳翊群 實習生 陳派焱)「寧德中心城區之前並未發現過新石器,(近期)石錛的發現,為新石器時代的研究增加了一個實物證據,填補了城區範圍內無古人類遺址的空白。考古學家可藉此研究原始人的生產、勞作情況,這對研究蕉城區商周時期古人類的生產生活狀況,具有重要的意義。」
  • 在生產力發展的背景下,新石器時代後期的人類在文化上取得了什麼...
    人類文明的發展在新石器時代迎來了高峰期,此時的古人掌握了更為先進的工具加工方法,這讓他們的生產力取得了顯著的提高。而這也讓原始的 部落制出現了瓦解,新的家族制開始走上歷史舞臺,而男性地位在這段時間也逐漸提高,讓歷史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時期,而且階級分化和財產私有制的萌芽也在此時誕生。
  • 中國已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逾兩千處 涵蓋距今210萬至1萬年
    孫自法 攝   中新網鄭州8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考古學會舊石器考古專業委員會主任高星28日說,目前,中國已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逾2000處,涵蓋距今210萬年至1萬年的各個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