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摩爾 凝固人形與自然的對話(圖)

2020-12-05 搜狐網

  世界遺產地———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日前展出了上世紀現代雕塑大師亨利·摩爾的28個大型雕塑。參觀者可以藉助這些作品實例來證實摩爾的觀點。一場在凝固的人形與鮮活自然間的對話,讓當下先鋒的藝術家們感覺又回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亨利摩爾基金會策展人大衛·米欽森介紹:「該展覽是本世紀規模最大的摩爾雕塑作品展。與其說是藝術的展示,不如說是一次將自然界作為創意盟友的成果演示。」

  對雕塑這門藝術來說,自然是個充滿譏誚的夥伴,千百年來藝術家都在被它左右。

今天,快樂的英國藝術家們已經不願被人誤解為過時的感傷主義者,亨利·摩爾師法於自然的這條道路已顯落寞。當代對「景觀」的不信任,直接形成了新的創作思路並在英國日漸流行。不過,在有著製造「景觀」的傳統國度裡,自然依然是一個可供藝術家自由選擇材料的神奇疆域。

  摩爾用以顛覆先鋒派的武器就是自然。他在1973年時說,「所有自然形式都提供無盡趣味,同一樹幹上的樹枝,佔據著屬於自己的空間,不同質地和種類的草,貝殼的形狀,卵石的形狀,自然界提供取之不盡的範例;我詫異為什麼有人卻試圖擺脫它。」

  站在摩爾的巨大金屬體下方,可以看見恍若侏羅紀時代返祖動物從綠色沼澤中騰空而出。

  邱園對這次展覽的安排頗費心機。《大斜倚雕像》,斜躺在正對著棕櫚府的池塘草坪上,顯示出強大的獨立意識。

  摩爾在1938年開始製作這個醒目白色雕塑時它還只是個33釐米長的模型,直到1983年,藝術家才將其發展為全尺寸的雕塑。扭曲和變化,反映它所受的超現實主義影響。作品以白色玻璃纖維製成,使其更輕盈。

  摩爾大量的作品並不為具體地點而創作,目的在於賦予作品以獨立性。這也讓前衛批評家失語,他們發現摩爾未能充分利用地點的具體狀況進行創作,而這種做法在概念藝術或極簡風格中十分普遍。

  摩爾在1981-1982年進行的大型工程,如大型的《內部/外部構造雕塑》和最大的垂直體作品,都可以在邱園找到合適空間,內部和外部元素都得到了平衡表現。摩爾因為「創造」了雕塑自身的內在空間而聞名。他的這些大型作品和邱園最著名的中國式寶塔景觀形成了視覺平衡。數年前,摩爾作品在中國舉行的一次展示中也被安排在了皇家北海公園內,東西方藝術家的作品在一起自然相處,只因摩爾表達的是人性這樣全人類的主題。

  大多數摩爾獨創的斜倚式人物雕塑,因為可選擇從前部或後部欣賞而被評論認為是二維作品。《彎曲的腿》則打破了這一傳統,沒有明確的前面或後面,它可以從各種角度欣賞。米欽森說這也是引導觀者欣賞的關鍵,獨特的形狀自在處理著與鄰近建築物的關係。

  這次精心安排的展示,連對材料質感也沒放過,展覽匯集了豐富的表面處理方式,從高度拋光到重度起皺,從白色玻璃纖維到大地泥土色澤。

  展出中最奇怪的作品是《12個向上運動體》,由摩爾從1954年起開始製作,也是所有作品中最神秘莫測的,普通民眾和很多雕塑家都感覺作品難理解。它似乎是一種對雕塑作為圖騰形式的探索,抑或是傳統人類學研究的一個創造性參考,甚至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少數人種的一個手工製品。

  早在1951年,摩爾說:「雕塑是一種露天的藝術,自然光線,是雕塑的一部分,在我看來,最好背景和補充就是自然。我寧願把作品放在戶外任何一個地方,也不願意把它放在我認為最美麗的建築中。」

  

相關焦點

  • 英國將舉辦雕塑大師亨利·摩爾作品展
    新華網倫敦4月29日電(記者張建華夏曉)英國雕塑大師亨利·摩爾大型雕塑作品展將於5月1日在其故居開幕,展覽將首次集中展示摩爾的雕塑作品對世界當代藝術所產生的影響。摩爾生於1898年,1986年逝世,是英國著名雕塑家,也被視為20世紀最重要的雕塑家之一。
  • 頂尖藝術家眼中的亨利·摩爾
    你會想到,他的作品是溶於風景之中的,他探索人體和自然的關係,並以人體形式來體現自然地貌。你也會想到他花費60年時光對內外空間進行探索。在亨利·摩爾以前,尤其是在英國,你想不到有什麼人運用這樣的雕塑語言。而在他之後,而今,這已成為雕塑領域的關鍵主題,在展覽中有很多藝術家對此進行了探討。達明·赫斯特將動物的身體打開,向世人呈現其內部的景象。赫斯特甚至會引用摩爾的作品名稱。
  • 亨利·摩爾:雕塑擁有自己的生命
    《拱門》《斜倚的人形》——英國雕塑家亨利·摩爾今年夏天,倫敦舉辦三場重要展覽聚焦英國雕塑家亨利·摩爾(Henry Moore,1898-1986)的作品。首先是帝國大街(Britannia Street)的高古軒畫廊名為「亨利·摩爾:晚期巨作」(5月31日-8月18日)的展覽,畫廊從亨利·摩爾基金會借得大量鑄銅雕塑,其中有很多作品非常龐大,此前從未被擺放到室內畫廊展出。
  • 冷落亨利·摩爾是我們的遺憾
    專家們一致認為,亨利·摩爾在雕塑史上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在西方雕塑史上,古希臘以菲迪亞斯為代表,文藝復興時期以米開朗基羅為代表,十九世紀以羅丹為代表,到了二十世紀,亨利·摩爾則是一個高峰。世界上幾乎每個雕塑公園都有亨利·摩爾的作品。老子有句話「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在亨利·摩爾的作品中我們就能體會到這種很高的藝術境界。
  • 擁抱亨利·摩爾的世界
    擁抱亨利·摩爾的世界在亨利·摩爾·摩爾的作品前準備為展覽剪彩       本報廣州12月19日訊  廣東美術館從今天開始直到明年2月11日,隆重展出英國藝術大師亨利·摩爾的雕塑作品———「亨利·摩爾
  • 亨利·摩爾作品出展上海
    去年在北京展出獲得巨大反響的亨利·摩爾大型雕塑展,終於將露面申城了。上海美術館新館將面臨開館後最大的挑戰———如何在館內合理布置大師的118件雕塑作品。  亨利·摩爾1898年出生於英國,1996年逝世,堪稱最傑出的英國雕塑大師之一。摩爾簡潔、渾厚的藝術風格,和他賴以成名的抽象及象徵手法,將人類與自然的形象融入藝術創作中。
  • 視界|比爾·布蘭特和亨利·摩爾的相遇:平行或相交的道路
    ,其公共雕塑更是巧妙地融入於自然。比爾·布蘭特和亨利·摩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首次相遇,當時他們都創作了因閃電戰而逃至倫敦地鐵站避難的場景。近期,在英國約克郡赫普沃思畫廊展出的「比爾·布蘭特/亨利·摩爾」展匯集了200多件作品,展現了兩位藝術家對勞力、社會、工業、英國風景和人體等主題上的共同興趣,也呈現了雕塑,攝影,素描和拼貼畫之間的關係。
  • 亨利·摩爾:不能說的秘密(組圖)
    在亨利·摩爾的戰時記錄背後隱藏著一份黑暗的秘密文檔。  我能想像他現在就站在我的面前。這位矮個,敦實,頭髮灰白的約克夏人,一橋飛架南北的髮型趕得上博比·查爾頓,穿著乏味,褐色的老爹褲和略帶灰色的斜紋軟呢夾克。天哪,他可真不起眼。他是那種特別典型的約克夏老男人,你可能會在去惠特比的公路上看見他這種人,開著拖拉機在你前面走,或者在巴特維克特意穿著圍裙顯擺他是鄉裡的屠夫。
  • 簡約的高貴:亨利·摩爾現代雕塑啟示
    亨利·摩爾(Henry Spencer Moore),一位享譽世界藝術領域的西方現代雕塑大師,其作品曾在中國北京展出。與平常多數美術作品,都集中在展覽館這種室內空間展示的方式完全不同,他的這十幾件現代風格造型雕塑,就以北海公園的長堤或草坪為展示場所,隨意不加擺設地置放在觀眾面前。
  • 雕塑大師亨利·摩爾:張國榮、貝聿銘都是他粉絲,作品中藏著世界
    還有一篇文章曾將亨利·摩爾與王家衛聯繫在一起,說《東邪西毒》的人物關係構架使他想起亨利·摩爾的線塑,錯綜複雜的銅線在幾個獨立主體之間,構成奇異張力,動一發而動全身——「看兩種不同形式的藝術殊途同歸,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 名其名,藝其藝,亨利·摩爾的雕塑《斜臥的人體》
    亨利·摩爾《斜臥的人體》1969 - 1970年亨利·摩爾的《斜臥的人體》不像米開朗基羅的《哀悼基督》那樣有著極為鮮明的模特。即便米開朗基羅的聖母與基督並非一定是真實模特的影像,但有一點我們是必然明確的,米開朗基羅的想像一定是基於物質的。
  • 亨利·摩爾雕塑落戶哥大校園 學生進行靜坐抗議
    亨利·摩爾,《側臥的人》(Reclining Figure)哥倫比亞大學又一次受到學生抗議的衝擊具體來說,就是一群學生在社交媒體直言不諱,聯手抗議原計劃安置在校園內的英國雕塑家亨利·摩爾(Henry Moore)的《側臥的人》(Reclining Figure)。很難想像,現代雕塑家中還有誰會比摩爾更田園式、更溫和,但顯然,並不是所有人都相信現代藝術入門課程中說的那套道理。
  • 亨利·摩爾雕塑將亮相邦瀚斯
    原標題:亨利·摩爾雕塑將亮相邦瀚斯   「基座斜倚像」這件「基座斜倚像」臥式的構造,加之起伏的身型和自然的形狀可以讓人識別出女性的體韻,與東方傳統中斜躺的裸體形成對照。像拱和洞穴的形狀製造了一個帶有張力的效果,在作品中形成了一個有機的韻律。摩爾通常會從貝殼、骨骼和石頭這樣的自然物體中直接的獲取靈感,從而讓這些自然的形式融入到他的雕塑中。
  • 英國雕塑大師亨利·摩爾作品《面具》拍賣 325萬英鎊落錘
    &nbsp&nbsp&nbsp&nbsp當地時間2018年11月19日,英國倫敦,英國雕塑大師亨利·摩爾(Henry Moore)的作品《面具》在邦瀚斯拍賣行以近325萬英鎊的價格落錘,該作品是80多年來首次參加拍賣。
  • EX仿生人形機器人 :細節無敵!最接近人類的AI | AIExpo名品匯
    EX仿生人形機器人同時搭載了智能語音對話和定向問答功能。基於特有的AI算法,使機器人能夠通過識別說話人意圖,理解目標需求並進行相應的回饋。結合機器人的仿生表情技術與肢體動作,在情感表達上,打破「你問我答」模式,實現自然流暢的情感交互。
  • 衛星地圖發現神秘人形圖之謎,山頂驚現麒麟武士(外星人)
    「你知道蒙頂山上左麒麟右武士的神秘圖案嗎?」近日,在一著名地理論壇上,驢友們對蒙頂山神秘人形圖之謎一事展開了熱烈討論,其中還包括不少專家學者的發言,記者從中發現了四川地質工程勘察院地質專家劉民生的名字。
  • 哥倫比亞大學學生抗議校內 安放亨利·摩爾雕塑
    深圳特區報訊 日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在校生和畢業生共同抗議校方在巴特勒圖書館外安放亨利·摩爾雕塑的決定,這一決定公布在行政管理博客上。其中四名學生還在《哥倫比亞觀察者日報》上發表文章表達了他們的不滿,文章開頭寫道:「周一,哥倫比亞大學計劃在巴特勒圖書館前永久擺放一個醜陋的雕塑。」
  • 我的世界:竟然還有隱藏的人形生物?
    最近啊在忙著開發,拆包的時候呢我看到了一堆生物展開圖。你肯定會質疑我「誒?黑貝菌,哪來的這麼多人形展開圖啊?你自己放進去的吧!」我馬上也來質疑你。沒錯,這些展開圖不是我放進去的(我懶)。那這些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