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人臉生物識別+AI」技術 深圳機場率先推出登機口智慧尋人服務

2020-09-05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

來源:讀特

近日,深圳機場聯合中國航信、華為公司和騰訊公司,在國內率先推出登機口智慧尋人服務,由此成為全國首家運用人臉生物識別+AI智能技術尋找旅客的機場。該服務上線後,深圳機場可實現精準查找、定位每位登機旅客,主動協助航空公司精準掌握旅客位置等信息。與此同時,在航班預警、催促登機、航延保障、安全布控等多個場景下,能夠為航空公司或相關保障單位提供更為實時、精準的技術支持。

此次深圳機場推出的智慧尋人服務,是與中國航信、華為和騰訊共同合作,推出的又一項集科技、智能、服務於一體的創新服務,通過融合生產系統與 AI技術,利用GIS平臺和智能視頻分析的能力,並結合深圳機場內的人臉攝像機,採用人臉識別和人體特徵識別技術,實現登機口智慧尋人功能。目前,該功能已成功上線,能夠有效找回部分已安檢但未登機的旅客(即「差客」)。

據了解,以往出現差客的情況時,登機口服務人員僅能通過區域性廣播和在登機口附近查找的方式尋找旅客,針對性不強、有效性不足。此次智慧尋人服務上線後,當旅客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及時到達登機口登機時,服務人員可通過尋人功能知曉旅客所在位置,就能在定位區域主動查找旅客,從而最大限度避免旅客漏乘。統計數據顯示,通過智慧尋人服務,目前每天可以找回約100人次旅客,旅客漏乘率較之前明顯降低。

接下來,深圳機場還將結合One ID和智能客服應用,與登機廣播形成聯動,在旅客所在區域實現區域定位廣播功能,在線上實現精準觸達,主動給旅客發催促登機的服務通知、簡訊和電話;為乘機旅客提供更貼心服務,為民航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示範與引領作用。

編輯 張克

(作者:​ 讀特記者 徐興東 通訊員 郝旭旭)

相關焦點

  •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率先推出登機口智慧尋人服務
    近日,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聯合中國航信、華為公司和騰訊公司,在國內率先推出登機口智慧尋人服務,由此成為全國首家運用人臉生物識別 +AI 智能技術尋找旅客的機場。該服務上線後,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可實現精準查找、定位每位登機旅客,主動協助航空公司精準掌握旅客位置等信息。與此同時,在航班預警、催促登機、航延保障、安全布控等多個場景下,能夠為航空公司或相關保障單位提供更為實時、精準的技術支持。
  • 阿聯航空在杜拜機場推出一體化生物識別便捷通道
    、中國民航網 記者鄭雪 報導:阿聯航空近日在杜拜國際機場推出了一體化生物識別通道。,該一體化生物識別通道將為乘客提供從特定值機櫃檯到登機口的無縫體驗,同時證件檢查和排隊時間的縮短將提升機場客流通行效率。
  • 人臉識別技術與應用沙龍暨「航天天宮平臺發布會」圓滿落幕
    海鑫科金北京海鑫科金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鑫科金」)成立於1998年,一直專注於多生物識別技術與公安信息化建設與應用,以生物特徵識別技術為核心,人臉識別技術也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比如工地的人員進出管理、工資發放等等。
  • 多款科技設備解決方案應用於智慧機場建設
    智慧機場運用物聯網、大數據、5G、雲計算、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建立機場各系統之間高效率的互聯互通和協同運作,打造「以旅客為中心」的服務體系,全面覆蓋機場空側、陸側多個複雜的業務場景。
  • 我國人臉識別上市公司匯總
    人臉識別,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攝像機或攝像頭採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並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臉部的一系列相關技術,通常也叫做人像識別、面部識別。人臉識別技術是人工智慧的典型應用。
  • 雲從科技AI智慧展廳正式開放
    1280平方米空間展出內容豐富    雲從科技是一家人工智慧企業,通過人臉識別技術作為跨行業入口,將人工智慧技術融入傳統行業,成為我國自主人工智慧技術產業化的領軍者。    雲從科技打造的AI智慧展廳,位於重慶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網際網路園(二期)11棟內。
  • 【乾貨】中國人臉識別產業鏈全景圖!
    隨著智慧城市的建設以及智慧家庭的發展,3D人臉識別將有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以及國家經濟發展、安全防衛的需要,我國人臉識別市場不斷擴大,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在算法方面已取得世界領先地位。隨著智慧城市的建設以及智慧家庭的發展,3D人臉識別將有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 蓋特威克機場與易捷首試生物識別自助登機技術
    近日,倫敦蓋特威克機場宣布將與易捷航空合作展開英國首個點到點生物識別技術測試,機場的自助服務行李託運處會收集乘客的個人信息,之後乘客可在自助登機口進行驗證,然後登機。在測試中,自助登機技術可在20秒內完成每位乘客以及乘客的護照、臉和登機牌信息相匹配的認證。沒有託運行李的旅客可在登機口休息室的入口讓系統收錄自己的信息。據悉,這次測試將持續至少3個月,涉及從蓋特威克機場飛往43個目的地的約1萬名乘客,因此將會是英國首次同時也是最大規模的點到點生物識別技術測試。
  • 新加坡「智慧國家計劃」全面部署人臉識別
    事實上,人們已經能夠通過手機SingPass Mobile應用程式(該應用程式於2018年推出)掃描其面部或指紋以訪問電子政務服務人臉識別系統是對「智慧國家計劃」的擴展,「智慧國家計劃」於2014年啟動,建立了一個覆蓋逾400萬新加坡人的生物資料庫。
  • 「一張臉」通行機場!白雲機場國內航班可全程刷臉
    白雲機場成為全國機場首家提供旅客出行全流程「One ID」服務的機場!8月5日起,白雲機場在一號航站樓(T1)推出國內航班「One ID」服務,旅客可刷臉辦理自助值機、自助託運等業務,通過二代身份證購買機票且乘坐國內航班(不含春秋航空、九元航空)的旅客可體驗。這是繼「一證通關」「易安檢」等舉措後,白雲機場智慧機場建設取得創新突破的又一新成果。
  • 從百度「臉優」看人臉識別技術 或將開啟中國技術驅動
    截至目前,該平臺已匯集了國內外應用開發所需的Android/IOSAPI和SDK等700餘個服務,包含設計開發、運維管理、雲服務、APP推廣、數據服務等多個範疇。百度的人臉識別、圖像識別等技術很有可能也在將來登錄APIStore,以此可見,百度是要將其研發的技術推向大眾,讓更多的開發者用上其技術,這種開放的模式在將來是不可或缺的。
  • 人臉識別技術理論
    人臉識別,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用攝像機或攝像頭採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並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臉部識別的一系列相關技術,通常也叫做人像識別、面部識別。
  • 西工大學子推出高科技產品:「紅色眼睛」能更精確識別人臉
    (「第六鏡」西工大學生創業團隊 西工大宣傳部供圖)3月22月,第六鏡科技文化有限責任公司舉辦新產品發布會,推出以人臉識別技術「赤眸4」為核心,針對社區管理開發的多種智能化應用產品。同時,還推出基於「赤眸」技術,根據安全防範管理、宿舍生活管理、上課考勤管理等不同校園場景需求研發的專業級智能可視化管理平臺。這個由西工大學生在校期間創辦的明星企業再次成為業界焦點。
  • 烏魯木齊機場上線高科技設備提高服務
    本周,烏魯木齊國際機場上線人臉識別登機系統、智能吸菸室、屏顯衛生間人數等一系列高科技智能設備有效提高了服務水平,使旅客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請聽記者宋春雪的報導。T3航站樓32號登機口,旅客們通過「刷臉」就可以通過登機口,不用再一手拿行李一手拿登機牌進行掃描,旅客張丹【以前要背著大包小包還要拿著證件,現在刷臉很方便。
  • 生物識別技術四大種類介紹(人臉、指紋、虹膜、聲紋)
    +時代的到來,行動支付、共享出行、智慧安防、醫療等場景對身份驗證、保障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網際網路+」時代的生物識別技術變革   1、人臉識別技術   傳統的人臉識別算法通常採用淺層機器學習模型,它需要根據各類任務來設計不同的系統,並採用人工來設計特徵,如人臉識別採用LBP特徵、人臉檢測採用Haar-like特徵、行人檢測採用HOG特徵。
  • 洛杉磯國際機場升級為防疫機場,利用面部生物識別技術出入境
    華輿訊 據美國僑報報導 美國洛杉磯海關邊境保護局(CBP)1日透露,他們與洛杉磯國際機場(LAX)合作,利用面部生物識別技術將洛杉磯機場定位為新冠疫情期間的非接觸式安全機場,該項措施讓機場出入境實現生物識別無紙化,讓旅客出入境手續更快捷、更安全。
  • 人臉識別真的安全嗎?關於人臉識別技術發展的瞻望
    「內核」算法「人臉識別是一種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認證的生物特徵識別技術。,隨著歐美發達國家人臉識別技術開始進入實用階段後,人臉識別迅速成為近年來全球的一個市場熱點。;二、不易仿冒,人臉識別是對個體的生物特徵進行比對,包括語音、臉型、虹膜等別人不易模仿的鑑別方式,安全性高;三、攝像頭的普及,如今攝像頭成為智能設備的標配,手機、筆記本都配有攝像頭,非常有利於人臉的採集;四、非常便利,直接交互,相比於其他識別技術來說,人臉識別不需要用戶與設備進行「零距離」接觸,而實現多場景下的人臉判斷與識別,用戶接受程度高。
  • 人臉識別技術和產業風險凸顯 需構建相應的監管機制
    不僅是垃圾分類,隨著以人臉識別為代表的生物識別技術迅速普及,行業投融資日益活躍,各種「刷臉」應用不斷湧現:火車站刷臉檢票進站、高考考生刷臉進考場、城市救助管理刷臉尋人……但如火如荼的發展盛景背後,生物特徵數據的安全風險也隨之凸顯,亂象漸增。一方面是虛火漸旺。
  • 用人臉識別來抓罪犯,未來生物識別技術還有哪些想像空間?
    日前,河北籍逃犯李某帶著家人到桐鄉烏鎮景區旅遊,但是剛進入景區,自己就被人臉識別監控探頭識別、定位,最終「自投羅網」。傳統的人工識別犯罪不僅效率低,還極有可能造成漏網之魚,要在數以百萬計的人流中找出罪犯無異於大海撈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