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社會是社會關係的反映

2020-12-06 中國社會科學網
虛擬社會是社會關係的反映

2016年06月22日 09:3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李宇

字號

內容摘要:虛擬社會是社會關係的反映?筵李宇現代信息技術和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生成了與基於地域空間存在的現實社會完全不同的虛擬社會。第二種解釋認為「虛擬社會」以網際網路為基礎和框架,人們以虛擬方式在其中展開活動而形成的社會關係體系。由於在網絡社會中連接人與人、組織與組織的,不是物理上的實體,而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數位化電子訊號,具有一定的虛擬化特性,所以許多學者把這個「網絡社會」,稱為「虛擬社會」,以區別於由具象構成的現實社會。第三,在「虛擬社會」中,人們所傳播的信息、表達的感受、發表的意見、形成的輿論等,都是現實社會中真實情況的反映,只不過這種反映不是通過物理世界,而是通過虛擬的比特世界作為媒介表達出來。

關鍵詞:虛擬社會;現實社會;網絡社會;信息技術;網際網路技術;信息社會;社會是;反映;形成;生活方式

作者簡介:

  現代信息技術和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生成了與基於地域空間存在的現實社會完全不同的虛擬社會。人們將現代科學技術與人類情感因素進行有機結合,通過信息交流、知識傳遞促成了這種新型的社會形態。這種新的社會形態改變了人們傳統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時也對社會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

  近年來,虛擬社會問題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學者們對虛擬社會做出了不同的解釋。第一種解釋認為「虛擬社會」是指高科技的網絡資訊時代,把意識形態中的社會結構以數位化形式展示出來;第二種解釋認為「虛擬社會」以網際網路為基礎和框架,人們以虛擬方式在其中展開活動而形成的社會關係體系;第三種解釋認為「虛擬社會」是一個基於網際網路技術發展而產生的具有獨特「實在」的社會場域,是作為轉型社會的信息化社會的產物;第四種解釋認為「虛擬社會」是在網絡空間中形成的一個全新社會,是現實的和想像的虛擬化產物。以上解釋儘管說法不同,但都闡明了虛擬社會的兩個共同特徵:其一,虛擬社會以網際網路為依託;其二,虛擬社會是現實中人與人之間社會關係的反映。這兩個特徵雖在當下同時為人們所認知,但它們的產生卻與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緊密相關。人們對虛擬社會的認知經歷了兩個階段,一個是偏於技術的信息社會,一個是偏於社會關係的網絡社會。

  對虛擬社會認知的兩個階段

  阿爾文·託夫勒認為,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經歷了三次浪潮的衝擊,每一次衝擊都會帶來社會生產力的大幅度提高和生產關係的急遽轉型,進而引發社會結構的重新構建。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甚至價值觀念,也會隨之改變,形成一種新的文明。託夫勒斷言,現在世界已經迎來了第三次浪潮,這就是產生於20世紀50年代以後,以信息技術為表徵的「信息社會」文明。在信息社會裡,整個社會結構都會發生改變。同質社會將被多樣性社會取代;生產經營上的大眾營銷將被市場細分取代;家庭結構開始分崩離析;大眾媒體分眾化;人們生活形態與價值觀也會趨於多元化。當今社會,正處在第二次浪潮文明和第三次浪潮文明的衝突期,或者說是轉型期。不論人們是否願意承認,目前這種轉變已經對許多社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信息社會的形成與發展是由技術進步推動的,其核心是20世紀90年代掀起的計算機技術革命和基於網絡技術構建起來的網際網路。它們的產生、演變以及各類軟體的持續開發,為現代「網絡社會」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曼紐爾·卡斯特認為,當代社會處於人類有史以來空前未有的大轉變和大挑戰之中。二戰以來,信息技術的發展實際上是全球化的推動力;20世紀80年代以後,信息技術革命和資本主義相結合,構造了一個新的社會形式,即網絡社會。其最根本的革命性質在於,它顛覆了人們傳統的空間和時間感受。在這裡,固定的空間變成了「流動的空間」,利用高速傳播的影像信息,人們可以立即進入到一個不同的空間,並參與其中;並由此導致了「壓縮的時間」。這種變化,使得經濟活動更加高速,社會組織形式網絡化,人們的交往活動進一步加快,生活更為方便快捷。

  實際上,社會網絡在網際網路出現之前便一直存在。僅從字面上解讀「網絡社會」,它並非專指網際網路,而是指社會當中人們相互連接的一組節點,這個節點可以是個人、家庭、組織等。人類社會就是由這些具體的社會網絡組成和運行的。而這裡所研究的「網絡社會」,是一個基於網際網路技術發展而產生的、人們在網絡空間中互動所構成的社會,它的「節點」,可以理解為一臺臺獨立運作的個人電腦。由於在網絡社會中連接人與人、組織與組織的,不是物理上的實體,而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數位化電子訊號,具有一定的虛擬化特性,所以許多學者把這個「網絡社會」,稱為「虛擬社會」,以區別於由具象構成的現實社會。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韓卓吾)

相關焦點

  • 從異化到物化:馬克思的現代性社會關係批判
    [內容提要]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這一規定,奠定了社會關係在馬克思現代性批判中的本體論地位。正是把現實性的社會關係理解為人的本質規定性,以之取代了抽象的類本質,馬克思才實現了從異化到物化的邏輯轉換。馬克思把現代性理解為一種社會關係,他的物化批判也就主要圍繞現代性社會關係批判展開。
  • 網遊論壇中的社會關係的動機、策略與結構
    而遊戲本身的強大社交性,及由此形成的複雜社會關係也成為許多學者研究的熱點。雖然相比昔日,魔獸世界風光不再,但作為經典的大型網路遊戲,魔獸世界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及代表性,尤其是它的社交性及蘊含其中的社會關係,對其他眾多網路遊戲來說仍具有很大的借鑑意義,更不用說與其如影隨形的魔獸論壇。
  • 大腦如何應對複雜社會關係網絡的挑戰 | 進化的歷史026
    人類的社會關係不僅數量大而且關係類型多、還有複雜的層次。我們的社會之所以會出現各種層級結構也是源於大腦信息處理能力的限制。社會化的挑戰人類的一系列進化使我們具有了很大的物種優勢讓我們稱霸世界。但不管是超強的大腦、智力的提升、認知的飛躍都不是我們成功真正原因。
  • 西媒:海豚根據共同興趣建立「社會關係」
    參考消息網6月23日報導 西媒稱,研究發現,海豚也會根據共同的興趣建立社會關係。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6月17日報導稱,足球、外出跑步、看電影……在交友時,我們總是會選擇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
  • 凝聚態物理帶來的靈感:新社會關係模型
    根據他的社會平衡理論,我們傾向於用最少的心力來維持社會關係。如果不得不耗費更多精力,我們就會感到不快,有時會選擇逃避。如果我們把人際關係想像成一種結構,比如連接我們和任何兩個朋友的三角形,那麼我們經常會努力調整,比如迅速解決分歧或直接切斷聯繫。"我們最喜歡的是三角關係中的三個人彼此相愛。"
  • 生肖馬:不管身邊的社會關係如何發展,都會一直保持著自己的初衷
    生肖馬是十二生肖中最有情趣的,他們會一如既往地對準感情,自始至終都保持著一種敬畏之心,絕對不會把愛情當兒戲,不管身邊的社會關係如何發展,他們都會一直保持著自己的初衷,所以這樣的生肖馬,如果不是對方做出了對不起生肖馬的事,那麼他們就會一生一世地選擇和對方在一起,即使是在和對方中間的感情
  • 機器人或人工智慧時代下 社會關係很可能呈現出一個金字塔的形狀
    機器人或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社會關係很可能呈現出一個金字塔的形狀,在金字塔的頂端是機器人或人工智的創造者,金字塔的中間可能是機器人和有價值勞動力共同存在的一層,而在最下面一層可能是不能夠轉變而被時代淘汰的落後生產力的一層。人和機器共同處於一個時代,我們該如何選擇自己的發展方向,麥肯錫的研究報告已經給了我們思考和準備。
  • 思維的建構過程,指人對世界的反映過程,能夠高度體現實踐
    問題在於,康德的思維建構論提出了一個富有解放意義的思想,這就是理論、規律、必然性不能由經驗的重複單獨以歸納得到,這在以「我不作假設」為名言的牛頓經典力學佔統治地位的近代,確實打響了通向現代科學的第一槍,並為現代心理學發展所證明從根本上說,思維的建構性是指人對世界的反映過程是人以主體的方式對世界的社會的、概念的把握過程。
  • 「以太」本是一種物質,為什麼卻能決定這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
    不僅人的身體是這樣,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也是由「以太」所決定的。總的來看,譚嗣同的「以太」是一種不生不滅的,充滿宇宙之間,能夠產生萬物的客觀存在物,也稱之為「原質之原」。 那麼「以太」和「仁」二者是怎樣的關係呢?譚嗣同的觀點是「夫仁,以太之用。」
  • 蒙城:你反映的問題在這裡!
    辦理較好典型案例王女士反映:其在松鼠AI工作一周(已離職),該公司拒絕支付工作酬勞,請部門協調處理。該件經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辦理,該筆工資已支付給反映人。2020年12月5日,經縣長熱線受理中心回訪,反映人表示非常滿意。
  • 信息:反映了物質的普遍聯繫性
    一一一與業內專家商榷眾所周知,運動、時間、空間與物質世界的關係是:運動是物質所固有的根本屬性,是物質的存在方式;時間反映了物質運動過程的持續性、順序性;空間反映了運動著物質的伸張性和廣延性。那麼信息和運動著物質是一種什麼關係?截止目前在學界仍沒有一個統一的解釋。作者不自量力,就這一問題,談一點看法,望得到專家指教。
  • 您的反映 有了回應
    1月5日,三秦都市報《關注民生 服務市民965369熱線實錄》刊登市民反映:新城區東六路有一處公廁,壞了一個月都沒人維修,希望相關部門能儘快維修的熱線消息後,新城區城管局高度重視,1月8日上午,本報收到回復。
  • 「赫羅圖」不僅反映了不同類型恆星的分布特徵也反映了恆星的演化
    圖解:左/羅素 右/赫茨普龍赫羅圖與恆星位置「赫羅圖」反映了恆星在溫度和光度圖上並不是隨機分布的,恆星是遵循一定的規律的,天文學家就把這種規律統稱為「赫羅圖」,赫羅圖在恆星的演化的研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研究恆星最重要的一張圖,因為它不僅僅反映了不同類型恆星的分布特徵,也反映了恆星的演化。
  • 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教學重點  意識的本質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教學難點  (1)宗教是客觀世界在人們頭腦中虛幻和歪曲的反映。  (2)抽象思維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3)關於未來的正確判斷和預測也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教學方法  (1)主要採用歸納法進行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