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羅圖」不僅反映了不同類型恆星的分布特徵也反映了恆星的演化

2020-10-18 太空生物學

【作者:黃媂

赫羅圖」,是由兩位天文學家最先發現的恆星基本參數的一種分布規律,通過觀測恆星的光度、溫度的物理量,當積累了足夠多的數據之後,天文學家自然地想去了解這些物理量之間或者說恆星的分布是不是遵循某種特定的規律,上個世紀丹麥的天文學家「赫茨普龍」和美國的天文學家「羅素」,他們就最先研究了這個問題。

圖解:左/羅素 右/赫茨普龍

赫羅圖與恆星位置

「赫羅圖」反映了恆星在溫度和光度圖上並不是隨機分布的,恆星是遵循一定的規律的,天文學家就把這種規律統稱為「赫羅圖」,赫羅圖在恆星的演化的研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研究恆星最重要的一張圖,因為它不僅僅反映了不同類型恆星的分布特徵,也反映了恆星的演化。

現代的赫羅圖是由「依巴谷衛星」測量的,對恆星的測量有時候採用溫度,有時候用光譜型和光度的方法,有時也採用星等的方法,現代的赫羅圖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到絕大部分恆星在一個帶狀的區域裡面,這個帶稱為叫做「主序帶」,在主序帶的上方還分布著一些恆星,它們的體積比較大,光度也比較高,所以把它們稱為「巨星」,在測量的恆星裡面絕大部分的恆星都位於主序帶上。

恆星在赫羅圖上的分布特徵

如果系統地看一下各類恆星在赫羅圖上的分布,可以對這些恆星進行分類,總體上可以分成以下幾類:

  • 主序星
  • 藍超巨星
  • 紅巨星
  • 白矮星

主序星就是指位於主序帶上的恆星,主序星在主序帶上佔據了絕大部分,在 主序帶的上方分別有藍超巨星和紅巨星,這裡的紅和藍代表顏色,實際上也代表了溫度。

作為赫羅圖的畫法有一個獨特的特點,就是它的橫坐標左邊是高溫,右邊是低溫啊,所以高溫區域對應的是藍色的恆星,而低溫區域對應的是紅色的恆星,它們的位置在相同的溫度上面都比對應的主序要更高,所以我們稱它為藍超巨星或者紅巨星。

在赫羅圖的下方還分布著一些恆星,這類恆星叫做白矮星,白矮星的特點可以從 赫羅圖上面明顯地看到,它們光度是比較低的,溫度的分布從幾萬度到幾千度。

赫羅圖帶給我們的信息

不同類型的恆星在赫羅圖上佔據了不同的區域,赫羅圖本身帶給我們的信息也是非常豐富的,赫羅圖本身不僅反映了不同類型恆星的數量以及它們演化時間的長短,因此赫羅圖反映了恆星結構和演化幾個關鍵的問題。

【作者:黃媂】

相關焦點

  • 赫羅圖-詮釋恆星的演變
    赫羅圖是恆星的光譜類型與光度之關係圖,赫羅圖的縱軸是光度與絕對星等,而橫軸則是光譜類型及恆星的表面溫度,從左向右遞減。
  • 恆星的光度、溫度、半徑和質量與「主序星」物理量有很好的相關性
    利用「克卜勒第三定律」求出恆星的質量在銀河系裡面其實大部分的恆星是位於雙星或者「聚星」系統中的,三到六、七顆恆星在引力作用下聚集在一起組成的恆星系統,所以把雙星系統裡面的恆星稱為「子星」。」求出恆星的質量額外條件在大部分的情況下是沒法直接測量雙星的軌道,因為它們太遙遠了,但是可以利用恆星譜線的特徵來測量雙星系統的參數,這種方法稱為「分光雙星」,也就是子星軌道運動引起譜線的「都卜勒位移」。
  • 細說恆星的一生——從赫羅圖上尋跡恆星的身世
    大家好,歡迎來到小五說科技,世界好大奇妙的事情每一天都有,就讓我們一起去發現,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赫羅圖,小五覺得單記名詞不重要,最重要的還是要告訴大家它背後的理論到底是什麼,想要弄清楚赫羅圖,就要理順這幾個概念。
  • 通過「恆星光譜」可以提供關於恆星非常多的信息
    ,顏色的不同實際上就反映了它們連續譜所對應的最強的波段是不一樣的,所以說顏色其實也是反映溫度的一種度量方法。,以前人們對於恆星分類只是從光譜本身進行表象的分類,但是坎農發現可以通過溫度的分類提供一種更加科學有效的恆星光譜類型:「O、B、A、F、G、K、M」這幾個字母所代表的稱為「恆星光譜型」,恆星光譜型實際上對應了恆星的不同溫度。
  • 「大陵佯謬」實際上反映了雙星中物質交流對恆星演化的影響
    作者:黃媂孤立恆星的演化在很多情況下,恆星是處在雙星系統裡面的,由於兩個恆星它們之間可能會相互地影響,這就使得恆星演化會偏離孤立恆星演化的預言,甚至有些時候會產生一些孤立的恆星演化理論,導致一些特別的天體無法預言
  • 褐矮星被稱為「失敗的恆星」,質量介於恆星和行星之間的一種存在
    赫羅圖是由丹麥天文學家赫茨普龍和美國天文學家羅素,在1911年和1913年各自獨立提出的,這張圖研究恆星演化的重要工具。赫羅圖是反映恆星的光譜類型與光度之間的關係圖,其縱坐標是光度與絕對星等,而橫坐標是光譜類型和恆星表面溫度。
  • 揭示恆星一生經歷的秘密——赫羅圖
    字觀物體就是像太陽、恆星、行星這樣的天體,它們的最大特徵是其表面萬有引力起支配作用。宇宙觀測及其意義:人們常說天文學是數據貧乏的科學,宇宙論尤其如此。觀測者對於遙遠對象的觀測必然要付出昂貴的代價。對宇宙的觀測包括以下七個方面:1、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2、膨脹 3、均勻性和各向同性 4、宇宙的年齡 5、輕元素豐度 6、物質密度,宇宙中的暗物質和暗能量 7、宇宙的大尺度結構赫羅圖:把恆星的光度與溫度作出比較是很有意思的。由於恆星的光度依賴於它的溫度和大小,故把它們的光度和溫度作圖比較就能把恆星按體積大小區分開來。
  • 黑體輻射遵循的是「斯忒藩·玻耳茲曼定律」
    :『直接成像測量法』比如測量太陽或者月亮的大小,就可以直接度量它們的角直徑,測量了它們的角直徑大小和它們的距離,就可以去測量出它們的直徑,但是這種辦法只適用於臨近比較大的恆星,所以絕大部分的恆星沒有辦法進行直接成像測量,因為恆星距離我們太遠了。
  • 「暗星」所反映的是時空彎曲的極端表現,也是引力的終極形態
    ·3C273」第1次發現了來自於太陽系外的射電信號在20世紀30年代有一位叫做「央斯基」的天文學家在「貝爾實驗室」裡工作,他的任務是調試一架望遠鏡,這架望遠鏡在研究長距離的無線電進行通訊的時候出現噪音問題,央斯基利用這架無線電望遠鏡進行了全天的無線電信號分析,他發現無線電通訊的噪音有不同的起源
  • 赫羅圖
    (顏色)相同的恆星,單位面積的輻射量也相同,但因恆星的大小,也就是表面積不同,總輻射量(也就是光度或絕對星等[1])也會不同。這就是傳說中的赫羅圖。赫羅圖  圖:百度圖片可以看見,絕大多數恆星都分布在從左上到右下的一塊帶狀區域。這意味著它們的光度強烈依賴於溫度[2],溫度越高,光度越強。看來它們是比較「正常」的恆星。
  • 超新星爆發不僅是恆星演化和拋灑元素的過程它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
    「B²FH」實際上是對大爆炸理論的一種補充「 阿爾法」、「貝特」和「伽莫夫」這三個人一起發表了一篇關於證明宇宙裡的元素是可以通過原初核合成產生的文章,但是有一個人對這篇文章始終保持著非常強烈的反對態度,就是「B²FH」裡面的其中一位。
  • 人類源流——恆星演化1
    一、恆星演化的概念恆星演化就是一顆恆星誕生、成長成熟到衰老死亡的過程,恆星演化是是十分緩慢的過程。
  • 讓我點亮你的世界——太陽、恆星的分類及赫羅圖
    本期我們將拜訪我們這位偉大的光明使者,並逐漸過渡到對恆星分類的探討,最後了解赫羅圖,為下一期做好知識儲備。在開始之前,先給大家出一道謎語:誰永遠不會長大?(打一天文現象)(提示:謎底在文中出現。)謎底在文末。
  • 【E.N.科普專欄】赫羅圖——濃縮恆星的一生
    但如果你仔細地辨認,就會發現夜空中的恆星,其實都有著不同的顏色。紅的像小龍蝦;橙的像大橘子;黃的像榴槤餅;白的像切糕……根據這個關係,天文學家把恆星分成了七個主要類型:顏色從藍到紅,表面溫度依次降低,分別叫做O型、B型、A型、F型、G型、K型、M型(天啊!
  • 赫羅圖的誕生
    20世紀的天文學有一個非凡的成就,這便是將恆星分類的赫羅圖,全稱「赫茨普龍-羅素圖」,那麼赫羅圖是如何誕生的呢?它又傳達給我們怎樣的信息呢?這可能就是接下來兩天我要水的內容了。在1878年去世以前,西奇已經對4000餘顆恆星進行了光譜分類,其中包括北半球肉眼可見的大多數恆星,為赫羅圖後來的誕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為什麼恆星的質量各有不同?
    按照我的理解來說,恆星可以由不同密度的氣體形成,但常常假定當它們達到了一定臨界質量就會發生聚變。一旦達到臨界質量發生聚變,直到向外的壓力抵消引力為止,那麼所有恆星的大小應當大致相同,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上圖:太陽(左上)、低質量的恆星(左中)、棕矮星(右中)、木星(右下)首先,你應該知道恆星有幾種不同類型。內核中將氫通過聚變融合成氦的恆星是主序星。還有許多其它恆星,像紅巨星,其內核已經耗盡了氫燃料,處於不同的演化階段。比較當前作為主序星的太陽和將來成為紅巨星的太陽。主序星中氣體的密度大致相同,主要成分都為氫和氦。
  • 恆星為何會有不同的顏色?宇宙中有比太陽溫度還高的恆星嗎?
    在太陽內部,還有一種核聚變類型,即碳氧循環過程,說白了,也是一種鏈式反應,不過所佔的比重較小。從太陽核聚變過程中所產生的能量,以不同頻率的電磁波為載體,向外界傳遞。根據太陽發出電磁波的不同類型,可以將太陽光分為伽馬射線、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和無線電波。
  • 恆星的演化過程
    媽咪說:知識就是力量上期咱們介紹了如何去看赫羅圖,今天咱們來介紹恆星的演化過程。
  • 恆星身世案 循跡赫羅圖(上)
    而當碎裂過程終止時,質量堪與太陽相比的那些碎塊未來將會形成恆星。第4階段——原恆星形成   星際雲碎塊坍縮成一個明亮而溫暖、主要發射紅外輻射的天體,稱為「原恆星」,但還算不上一顆真正的恆星。再往後的進程,就可以用恆星在赫羅圖上的「演化程」來清晰地闡述了。
  • 根據顏色可以辨別恆星?顏色的冷暖,決定了恆星表面溫度的高低!
    由於每顆行星的公轉周期都不同,因此可以說,地外行星在「衝」發生時在一個會合周期內離地球最近,通常也是地外行星一個會合周期內最亮的時候。但是由於各顆行星的公轉軌道並不是正圓,因而每次「衝」發生時行星的亮度也不盡相同。因為火星軌道和地球軌道很近,因而火星每次「衝」時距離差異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