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生物技術網
當感到孤獨時,我們的大腦對不同朋友的感知是不同的。
近日,發表在《JNeurosci》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和達特茅斯學院的兩位科學家告訴我們,孤獨感與我們大腦連接方式的根本差異有關,從而影響我們對朋友、熟人和陌生人的看法。
新冠疫情還在全球肆虐,因此大部分國家或地區都處於封鎖或社交隔離狀態。雖然這只是一項小型研究,但它適時地洞察了孤獨感的影響。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通過對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掃描的詳細分析發現,越孤獨的人越容易感覺到朋友和熟人的疏遠,而這些社交聯繫往往會在大腦中趨向於模糊成一個整體。
雖然我們知道緊密的社交關係對幸福感至關重要,但科學家們還沒能完全了解這些關係如何反映在我們的大腦中。
這些新發現有助於填補我們在這些方面知識的空白,並可能帶來更好的管理孤獨和緩解孤獨感的方法。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指出,社會性大腦顯然在維護著有關廣泛社交類別以及與自我親密關係的信息。此外,這些結果指向了一種可能性,即長期與社會脫節的感覺可能反映在「孤獨者」的神經自我表徵上。
這項研究重點關注大腦的內側前額葉皮層(MPFC),大腦在這個區域根據親密程度繪製了我們自己的社交圈地圖。感到孤獨的人往往會感到自己與他人之間存在隔閡,這一點可以由MPFC活動反映出來。
在研究中,參與者被要求將注意力集中在16個不同的人中:他們自己、5個親密的朋友或家人、5個熟人和5個名人。然後,他們報告了自己的孤獨感以及與每個人的親疏感,與此同時研究人員監測他們的大腦活動。
圖片來源:JNeurosci
在看到關係親密的人時,MPFC掃描結果表明,受試者大腦活動與他們考慮自己時的大腦活動相似。社交親密度似乎可以通過考慮自己和他人時的大腦活動相似度反映出來。
這種相似性對於那些認為自己比較孤獨的人來說就不那麼明顯了,他們自我和他人模式之間的差異更大。
不僅如此,科學家發現,當認為自己孤獨的人看到與他們有著親密關係人時的大腦模式更像看到熟人和名人的大腦模式,這表明他們把除自我之外的其他人都模糊成一個整體。
圖片來源:JNeurosci
這項研究除了只涉及一小部分人之外,並沒有確切顯示大腦中這種自我與他人之間的思維鴻溝是如何產生的。它是由孤獨感引起的,還是它導致了孤獨感?這是未來可以研究的領域之一。
目前,這項研究提供了社交聯繫如何映射到大腦活動的一些急需的細節。它還強調了研究人員所謂的「較弱聯繫」的重要性。「較弱聯繫」指的是密友以外的人,比如朋友的朋友、熟人以及完全陌生的人對我們幸福感的影響。
在這段保持社交隔離的時間裡,許多人遠離了社交圈,而「較弱聯繫」的消失對我們心理健康的影響可能比我們預想得要大。
該研究第一作者、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Andrea Courtney說:「我們失去了很多社交活動,這或許可以部分解釋孤獨感上升的原因。」
論文連結:
https://www.jneurosci.org/content/early/2020/06/15/JNEUROSCI.2826-19.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