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葉到花,或者從花到葉,與科研是一個過程,而與生命自身則永遠只在此刻。果子同時也是種子,生命是閃耀的此刻,不是過程,就像芬香不需要道路一樣。」
人類從相信神鬼之說到相信科學,這一個過程是極其漫長的,甚至是犧牲了許多偉大的科學家才換來的。如今,「科學」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醫學、天文、軍事,沒有一個方面是不需要科研的。
現任中科院武漢病毒研所長王延軼是一名高顏值的80後女科學家,在研究方面取得不小的成績,是名副其實的「明星所長」。但她自己卻總是很謙虛,認為自己只算是科研金字塔上爬行的蝸牛。
明星所長
我們總覺得科學離我們的生活很遠,那些病毒研究、物理研究,仿佛這輩子都不會與我們有何關聯。如果說我們在宇宙的這一頭,那麼在我們普通人看來,科學家就是在宇宙的那一頭,我們只需要過好自己平淡的生活就好。
可突然有一天,病毒席捲了世界。這場突如其來的病毒比以往的更為兇猛,也更為頑固,我們看著出現在新聞裡的病毒研究專家,突然意識到,科學家其實離我們並不遠。王延軼就是這麼一個離我們並不遠的科學家。
她畢業於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畢業後前往美國繼續攻讀免疫學。她被稱為「明星所長」並不是毫無道理的。如果王延軼脫下白色衣袍,走出實驗室,行走在街上,誰都不會覺得她是一個科學家——她與人們心目中的科學家形象實在偏差太大。
我們總認為科學家大多會因為整日研究而脫髮,即使是女科學家,能成為擁有眾多成就的所長,想必也是屠呦呦那樣白髮蒼蒼的科學家。可王延軼並不是。披肩的長髮讓王延軼看起來溫柔親和,就像是幼兒園門口讓人一眼就很喜歡的幼兒園老師。
中科院都是擁有高智商的人才,他們「追星」,不像普通人一樣只看顏值,對於他們來說,才學才是最值得追捧的。
王延軼主要研究的是病毒與宿主的作用機制,曾經在國際權威或主流的期刊上先後發表了24篇學術論文,還曾獲得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等獎項,這一系列成就放在一個1981年出生的科學家身上,算得上是年少有為了。
18年,她正式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所長,是國內最年輕的病毒科研機構掌門人。如今的王延軼,不過才年僅39歲,卻成為了許多科研人員崇拜的對象,成為了許多科研人員的榜樣,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明星所長」。
攀爬金字塔的蝸牛
王延軼在如此年輕的時候就擁有了人們羨慕的成就,但她從來沒有因此自傲。她曾經說,自己只能算是一隻仍然在攀登金字塔的蝸牛。「蝸牛」在我們心中的代名詞就是「行動緩慢」,但在王延軼看來,蝸牛是踏實的。
王延軼原本是一名藝術特長生,後來選擇了學習理科,又因為種種原因進入生命科學學院,在學術上,她一直踏踏實實,正如她自己所說那樣,「在科研的金字塔上不斷攀爬」。王延軼最讓人覺得羨慕的地方,還是她有一個與她共同進步的丈夫。
大學期間,王延軼結識了如今的丈夫舒紅兵,彼時她是學生,舒紅兵是講師,兩人是師生關係,相差14歲。大學畢業後,兩人就結婚了,當時引起了一番熱議,在人們的觀念裡,總是覺得老師和學生是不應該在一起的。但兩人的生活一直很幸福。
後來,因為舒紅兵要去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任職,王延軼便考取了科羅拉多的研究生,兩人一同踏上了海外的土地。
科研是一座金字塔,這座金字塔的高度至今是無人知道有多高的,許多科學家僅僅到達了這座金字塔的一半就停滯不前了,但王延軼卻是希望在有限的生命裡能夠多攀爬一些的。
科研的道路是枯燥無趣的,每日裡面對著數不盡的數據,最常穿的衣服就是白大褂,沒有顏色漂亮的好看衣衫,對於科研人員來說,實驗室就是第二個家。可王延軼從來不會覺得無法堅持下去。她樂觀開朗,在枯燥的研究之中也能找到放鬆的方法。
從一名藝術生成為一名理科生,再到成為一名科學家,這些都不在王延軼原本的計劃之中。如果不是因為母親的養雞場遭遇了禽流感,王延軼大概不會想到要學習生物科學,如果沒有和舒紅兵結婚,她大概也不會去科羅拉多,但一切似乎都是命中注定一般。
舒紅兵在海外任職,王延軼就在海外留學,大概她夢想中的愛情就是要雙方一起變得越來越優秀的,而她也確實做到了。
永不停息
19年是特殊的一年。這一年,突如其來的病毒讓人們過了一個難以忘懷的春節,人們從一開始的不以為意到之後的人心惶惶,只不過經歷了短短的時間。這一年對武漢來說也是一個特殊的一年。
在被病毒侵襲的同時,武漢還面臨著世界的質疑,人們面對著死亡的恐懼,面對著外界的質疑,內心充滿無助。作為病毒研究所的所長,王延軼也被人們質疑過。
人們質疑病毒是從武漢病毒研究所傳出的,為了維護國家,王延軼以最快的速度出來闢謠,告訴世界,在此之前,他們都沒有見過這個病毒。王延軼作為一個女科學家,在學術研究以及科學貢獻上得到過許多誇讚,但與此同時也面臨過許多質疑。
她從來沒有因為那些質疑的聲音退縮。也許走上科研這條路對於王延軼來說是一個意外,但她開始享受科研的過程,在科研的道路上,她願意一步一步慢慢向前,哪怕科研的金字塔不知道有多高,哪怕她的速度在自己看來只是一直蝸牛,至少她依然在向上攀爬。
許多人總是滿足於現狀,總認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成就或許已經不能再有所突破,總以為自己到達的高度已經是最高,可卻不知道,自己或許還只是入門。
不論是科研還是別的領域,那些有高的成就,讓人引以為榜樣的人,總是在不斷突破的。他們的謙虛不僅僅是一種謙虛,更是一種態度。正如王延軼,如果她滿足於自己現在的成就,那麼也許再過幾十年,她依然不會有更多的成就,可是她並不滿足。
她在科研上的態度便是不斷攀爬,所以在她未來的科研道路上,她一定會走得更遠,也許數年之後,她會用自己的成就向每一個質疑她的人證明自己的實力。
「蝸牛」雖然緩慢,卻永不停息,向著自己的目標不斷移動。只要不停下來,爬上金字塔頂端只不過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