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愛因斯坦是怎樣?關於他的7個故事:他不喜歡科幻小說

2020-12-05 悟空科學世界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生於1879年3月14日。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發現使世界的認知,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據統計,在愛因斯坦的一生中,他有300多篇科學著作以及編寫了150多本書!今天,在這裡,我為你介紹有關這位神秘科學家7個鮮為人知的生活故事,希望你喜歡。

1.有缺陷

在愛因斯坦的童年時代,他被認為是一個「有缺陷」的孩子。當他出生時,其頭部的大小很異常,長大後,他非常封閉自己、孤立和行走緩慢。有消息人士稱,愛因斯坦在7歲的時候,才開始說話。

在他讀高中期間,受到過學生和老師的嘲笑。值得注意的是,他沒有獲得Gamnasium畢業證書。在第二次考試中,他才進入蘇黎世高等技術學校,但由於他經常曠課,沒能表現出他是一個勤奮的學生,然而,他更喜歡閱讀科學文獻。

2.小提琴

愛因斯坦喜歡拉小提琴,這已不是什麼秘密了。根據這位科學家的說法,莫扎特的旋律能夠使他集中精力從事科學思考,同時又能放鬆。

3.吸菸管

愛因斯坦不是一個平庸的菸斗愛好者,但他作為一個俱樂部的蒙特婁菸民,獲得了終身的地位。

4.不喜歡科幻小說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對科幻小說持極端否定態度。總的說來,他不喜歡在沒有科學根據的情況下作出長期預測。他說,「我不考慮我的未來,因為它很快就會超過我」。愛因斯坦確信,科幻小說會毀了科學。

5.兩次婚姻

愛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是Milev Maric(米列娃);第二任妻子是愛麗莎。愛因斯坦和米列娃有兩個孩子:漢斯和愛德華。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有壓抑的罪惡感,愛因斯坦把1922年獲得的諾貝爾獎全部給了他的第一任妻子。

6.被火焚燒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有證據表明,在他死前,愛因斯坦有一個驚人的發現,但是,沒有人知道他發現了什麼,人們只知道這位科學家燒掉了與這一突破相關的所有數據。

7.切除大腦

愛因斯坦的大腦留給了科學界,當他死後,他的大腦被偷走了!為此,病理學家託馬斯·哈維還犯下了罪,在接下來的40年中,愛因斯坦的大腦被移交到世界頂尖神經學家進行研究。最後的結論是,實際上愛因斯坦的大腦在許多方面與普通人的大腦是不同的。

在我看來,天才不僅需有一個聰明的大腦,還離不開長期的堅持與毅力。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沒有足夠的興趣,沒有堅持,也是很難成功的。

相關焦點

  • 楊振寧說:我很喜歡科幻小說,《三體》我也買了,但實在看不下去
    楊振寧十分感慨地說:「我很喜歡科幻小說,《三體》我也買了,但我實在看不下去,不過值得年輕人都去看一看。」楊振寧是世界最著名的物理學家之一,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他,不僅對現代物理學有著極其重要的貢獻,而且還被譽為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 世界終於追趕上了科幻小說,但科幻小說已不在那裡
    沒錯,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迫不及待地盼望著未來的到來,而他們的讀者也有別於那些害怕改變、屈服於未來衝擊的芸芸眾生,這些人不想等著未來按部就班地降臨,而是希望通過閱讀關於未來的小說提前目睹未來的景象。但是,在關於未來的小說中,含警戒意味的故事幾乎和粉飾未來的故事一樣多,就連最美妙的技術天堂裡也有那麼一兩個長蟲的蘋果。
  • 科幻小說《高鐵》:韓松科幻小說中的速度悖論
    中新網1月24日電 題:韓松科幻小說中的速度悖論  ——評科幻小說《高鐵》  吳巖  韓松不是速度的崇拜者,他是速度的敏感探測器。 只不過《地鐵》的構造和人物事件安排都顯得倉促,而《高鐵》則在小說方面顯得井井有條:中國建造了全新的高鐵列車,高鐵的極端速度使它能穿越當前的物理世界,讓自然規律發生嬗變。於是,高鐵跟外部空間的關係變得撲朔迷離,而高鐵跟內部則出現了全新的自然狀態。  在我看來,韓松科幻小說中的人物仍然只是一些符號,他們的存在只是為了使這種全新的速度狀態能夠獲得親歷者的體驗。
  • 科幻小說三巨頭之一,作品被譽為科幻聖經,他這十句格言引人深思
    小行星5020、《阿西莫夫科幻小說》雜誌和兩項阿西莫夫獎都是以阿西莫夫的名字命名。有一次,阿西莫夫的妻子問他:「到你生命的盡頭時,假如你已經寫了100本書,但還惦記活著的滋味,那時你會說些什麼?」阿西莫夫卻反問道:「只有100本?」阿西莫夫一生一共撰寫和編輯了500多本著作,他在他的第100本著作《100號作品》中,敘述了上面那件事。
  • 《水銀》獲英國科幻小說獎:萊布尼茲發明了電腦?
    設立於1987年的英國科幻小說獎「阿瑟·C·克拉克獎」是以已故科幻小說大師阿瑟·C·克拉克的名字命名的。這一英國最重要的科幻獎項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幻獎之一。今年的獲獎者是尼爾·史蒂芬森,他獲獎的作品是《水銀》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這本書是一個計劃中的三部曲的開始,是一部以17世紀為背景的龐大而複雜的歷史小說。
  • 用科幻小說來預測未來技術,靠不靠譜?
    正是他創造了浪費的故事,並將科學編織進去。隨後是Jules Verne,他同樣浪漫,同樣與科學編織在一起。沒多久H.G. Wells的科幻故事也名聲大震,永垂不朽,就像他的前輩一樣。」正是在Wells的推動下,我們才有了預測未來技術的文學傳統。
  • 愛因斯坦留下的三個預言,一個比一個讓人擔憂,第一個關於人類
    ,第一個關於人類。【最聰明的人】說起愛因斯坦,眾所周知的是愛因斯坦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他的智商被鑑定是相當之高的,愛因斯坦也提出很多理論,其中最特別的是愛因斯坦的三個預言,這三個預言分別是關於第四次大戰、宇宙學常數和蟲洞,其中第一個預言是關於人類的,而蟲洞的這個詞,喜歡看玄幻小說的人也是不陌生,只是大家不知道這個概念居然是愛因斯坦提出了來的
  • 科幻小說都講些什麼?給科幻小白的入門指南
    常看科幻小說的人對於科幻小說該怎麼分類都有自己的認識,雖然有時不能準確地說出這些類別的名稱、涵義,但潛意識裡時時刻刻都在使用這套分類標準:挑選科幻書時、關注科幻作家時、跟人聊天時、下載科幻電影時……無不受自己心中分類的影響。最愛的科幻類別總是第一時間關注,不喜歡的類別基本不予理睬。總而言之,就跟大家看異性時一樣,是不是你的「菜」,第一時間就能知曉。
  • 他的小說《芬尼根守靈夜》受益於愛因斯坦相對論和弗洛伊德的釋夢
    他的小說《芬尼根守靈夜》受益於愛因斯坦相對論和弗洛伊德的釋夢;葉芝說「喬伊斯是個天才」,被龐德、艾略特賞識,著《尤利西斯》。(本文作者:語默,號不知先生,詩人、思想者,著《語默文集》。)這本書以都柏林為時代背景,以愛爾蘭的貧民生活為題材,以「精神癱瘓與道德墮落」為脈絡,「死亡」則是《都柏林人》貫穿始終的主題,從首篇《姊妹們》老牧師的死亡,一直到最後一篇《死者》,幾乎都是與「死亡」有關的故事。喬伊斯對這部作品作了扼要說明:「我試圖從四個方面描述這種麻痺:童年、少年、成年,以及社會生活。」
  • 中國科幻小說創作中的科普問題
    因此,在當時的科幻小說創作裡,最常用的是用一問一答的方式來講述科學原理,對於那些與日常生活過於遙遠的科學知識,作家則力圖用最直觀、最形象的事物來進行類比處理,比如把人造月亮形容成一個掛在布滿星星的天空裡的大輪子,把太空中的太陽和月亮比喻成嵌在黑幕上的珍珠等,雖然有趣生動,但也十分直白淺顯,文學性不高。
  • 網絡小說中的科幻,並非多數讀者想像的那樣無腦!就像這本小說
    你不知道的是,網絡小說中的科幻,並非多數讀者想像的那樣無腦!就像這5本小說一樣。姐姐的新娘《深海提督》這是一本已經完結的238萬字小說,小說的作者聽說是一個高中生,之前刀刀也看過這個作者的兩本書,題材寫的都相當的新穎。
  • 今日精選書籍推薦—科幻小說
    今日的精選書籍為3本科幻小說類書籍,書名分別為《海底兩萬裡》、《呼吸》、《克萊因壺》。我個人很喜歡科幻小說類作品,讀起來特別帶感。其中最為推薦的是劉慈欣的《三體》,下次為大家專門推薦這本書。小編:作品中所描繪的科學幻想在現在都得以實現,更重要的是,在他的作品中,情節驚悚曲折,任務描繪得栩栩如生,結局出人意料,使他的作品閃現著永恆的魅力。
  • 關於愛因斯坦,你一定不知道,他還有這些故事和秘密
    可以說,對於每一個受過教育的人來說,愛因斯坦的名字可以說是如雷貫耳,從小學開始,我們在課文當中就可以學習到一些關於愛因斯坦的事跡。而後來我們,經過更深入的研究和學習了解了愛因斯坦。他在科學技術上面為人類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而且曾經提出相對論。
  • 解析經典科幻小說《時間機器》
    而這種反思,早在100多年前的科幻小說中就已經初見端倪。他創作的科幻小說對該領域影響深遠,開創了科幻小說中重要的一支血脈:「反烏託邦」小說。不久他踏上了第二次時間之旅,從此再也沒有回來。從後世的角度看,《時間機器》的故事似乎平平無奇,其偉大之處主要在於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在愛因斯坦之前提出「第四維度」的概念。
  • 從科幻小說中了解下語言學吧
    特德·姜的這些短篇卻為他贏得了一長串的科幻獎項。包括雨果獎、星雲獎、軌跡獎在內,他至今贏得了27個科幻獎項的認可。本可以有第28個,當年他覺得小說《賞心悅目》是趕稿之作,謝絕了雨果獎的提名。  《降臨》這部電影強行加入不少中國戲份。電影中七肢桶寫出的文字被認為有水墨畫風、草書神韻,實際上是導演丹尼斯·維綸紐瓦從咖啡杯水印中得到的靈感。
  • 《流浪地球》帶起科幻風潮,本土科幻小說的春天來了
    在微信讀書發布的數據統計中,七天假期,《流浪地球》成為春節最受歡迎書目,與其同登榜單前列的還有劉慈欣的代表作《三體》。而在當當網的圖書暢銷榜上,近7日圖書銷量的前五名中,有三名都是劉慈欣的著作,兩個不同版本的《流浪地球》小說分列第二和第四位……電影的大火,直接推動了中國科幻小說的傳播,仿若一夜春雨,中國科幻文學的土壤爆發新綠點點。
  • 如果你喜歡恐龍,請不要錯過這十部科幻小說
    自從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第一部上映以來,恐龍在電影中很是威風,從《冰河時代》到《博物館奇妙夜》,從《金剛》到《地心遊記》,總少不了它們的身影,更不用說其變種的諸多怪獸。不過如果你不只是喜歡看到銀幕上威風凜凜的怪獸,而是真心喜歡這些遠古動物,就會發現,在科幻文學中可以看到它們更迷人的一面。       說起來,恐龍與幻想文學的淵源很是源遠流長的。
  • 讓你震驚的那些短篇科幻小說
    凌晨是九十年代重要的女性科幻作家,《信使》是她的出道作。當時國內創作環境是追求設定硬度,一些讀者認為女性作家作品偏「軟」——後來趙海虹有意加強設定硬度,但在我看來有「點歪科技樹」之嫌。凌晨更偏重寫作技巧,「故事是什麼不重要,怎樣寫故事最重要」,現在看來頗符合幻想文學發展趨勢。韓建國,《淚灑鄱陽湖》,銀河獎一等獎。以侵華戰爭為背景的時間旅行故事。
  • 他是數學天才,8歲高考得760分,智商超愛因斯坦,後來他怎樣了?
    可以說,智商高是天生的聰明,不服都不行,比如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他的智商高達230(愛因斯坦200),7歲自學微積分,7歲半出書,8歲高考得760分,14歲讀大學……他是誰?如今怎樣?白天,小陶哲軒可以開心地和同學們玩,下午回家,又可以和母親探討數學知識,幼兒園畢業時,陶哲軒基本學完了小學數學課程,僅僅7歲,陶哲軒自學微積分(高等數學)並且出版了一本關於Basic程序計算完全數的書,沒錯,他出書了。此時陶哲軒在小學讀2年級,但那些知識根本無法滿足他了,在父母和校長的商量下,陶哲軒每天會去該校的中學部上數學課,1年後,陶哲軒進入初中上課。
  • 37年前的科幻電影《銀翼殺手》故事設定在2019年
    「賽博朋克」這個概念起源於科幻小說的一個分支,它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賽博朋克小說主要指的是,以未來社會為背景,構建一個現代化國度,圍繞網絡犯罪、計算機技術、人工智慧與人類之間的矛盾等等內容展開的故事題材。賽博科幻的時間點被設定在近未來,由此而產生了一種熟悉感,是一種文明接近的感覺,繼而引發觀眾共鳴,而賽博科幻所表現的技術,主要分為兩類:生物技術和數位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