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專業的醫生為你講述健康知識、急救知識、以及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哦~
小王是大五的學生,平時好奇心極強。按照學校規定,大五就要到臨床實習。通過實習,讓大家感受真實的診療流程,並對書本上的知識進行理解和融會貫通。
然而,她也有一個弱點。平時玩過山車或者什麼挑戰,樣樣都行,就沒聽她說過害怕。但不知從幾歲開始,特別害怕血。所有功課中,就數解剖課成績不好。因為她實在不敢去看人體標本,幾乎就沒去過。
但是,人總是要長大,總是要面對。作為一個醫學生,早晚需要給病人看病。尤其是西醫醫生,沒有解剖基礎,幾乎寸步難行。
有的人說,麻醉專業也需要解剖嗎?這是當然的,並且對接解剖的需求程度一點不亞於外科醫生。甚至某種程度上,還要超越一些外科。比如,腹部外科醫生,只需要把腹部解剖搞的精通,一般就可以做手術了。但是,麻醉醫生如果僅僅會一個部位的解剖,不僅麻醉方法會受限,與外科的密切配合也無從談起。因為,當外科手術進行的時候,你有可能不清楚手術的進程,也就無法完全掌控整臺麻醉。
聽說小王的問題後,我們並沒有排斥她。我們非常理解她:一個女孩子,從此走向「刀光劍影」的麻醉生涯已很不容易。絕大多數男人面對流血可能都會畏懼,何況人家根本就不是男子漢呢。
不僅在歷屆畢業的學生中會有這樣暈血的情況,就連已經上班的男醫生也有這樣的情況。前幾年,我們醫院曾經招聘了一個外科男醫生。小手術的時候,這位同事還行。每次到大手術,他總是堅持不下來。因此,主任就懷疑他暈血。後來,這位同事就被調到內科了。也確實是,做不了大手術,外科之路已向他關閉了。
雖然我工作20來年了,可謂膽量已經很大。但當脫掉白衣、走出醫院大門下班後,如果看到流血的情況,也會不免有一些緊張。也許,這就是一個正常人該有的心態吧。
第一次進手術室的小王,顯得特別緊張。同事們都知道,她太害怕了。但是,既然選擇這條路了,早晚要面對。
為了直達效果,主任特意安排她和我一組去做腦科麻醉。因為剛來,她也不敢說不。於是,我幾乎是三步一推、五步一拉,把她弄進了腦科手術間。
一進到手術間,自稱膽量特別大的她,也顯得手足無措。這時,我心底不由發出感慨:如果誰再說自己膽量大,就把他弄到手術室來。我想,一般人是無法承受那種緊張、那種高壓的狀態。
小王第一次進手術間,基本幫不上什麼忙。教會她的時間,遠超我自己動手的時間。於是,我就讓她在旁邊仔細看著我的操作。畢竟,腦科手術的時間是很緊張的。
手術開始後,我讓她一定要注意手術的進程:一個好的麻醉醫生,一定要對整個手術室內的情況了如指掌。尤其是對手術步驟,更是要做到心中有數。一旦外科手術部位可能會導致不利的神經反射,提前就做好預防措施,使風險消失於無形。不要等到事情出了,再去處理。這樣的麻醉醫生,就是很不合格的。古人云:上衣治未病。這是非常正確的,也非常適合麻醉工作。
當外科醫生打開人的頭蓋骨後,她嚇得躲到麻醉機後面。看到這個情況,我覺得這樣不行。於是,我幾乎是抓著她的脖領子把她推到術者身後的位置。
此時,她已無法選擇。看到她要看手術,外科醫生也特意偏了偏身子讓她看。畢竟,幫助新人會有極大的成就感。
一開始,她還有一點膽怯。看著看著,她就適應了。並且,還有了那種漸入佳境的感覺。我猜想,她一定是在和書本上的只是對比。看到這樣的情況,我滿意地笑了。
不一會,我回到麻醉機前面,帶著一臉驚訝地說:老師,難怪老媽總讓我吃核桃!核桃長得,真像人的腦子啊!
一看這情況,顯然她已不再恐懼手術了。於是,邊看手術、邊她她聊起核桃的話題。
我和她說,我們是醫生,看問題一定要科學,凡事也不能隨意神奇化。研究表明,核桃中確實富含亞麻酸。對人類來說,這種亞麻酸屬於必需脂肪酸,體內無法合成,只能依靠食物來獲取。亞麻酸能在人體內轉化成與大腦發育直接相關的物質,因此對維持腦功能很重要。相比較而言,核桃中的亞麻酸含量較高,因此才會有核桃健腦一說。
麻醉MedicalGroup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