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翼通鑑|自行車籃搞貨運,傳動用皮帶,西科斯基一代直升機詳解

2020-12-03 旋翼飛行器

作者:丁尹 出品:旋翼飛行器

弁言

到底怎麼樣才能造出一架真正實用的直升機呢?

上世紀早期的發明家們都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們打造了各種各樣的直升機,可是這些直升機要麼只能上天飛個十幾秒鐘,要麼上了天翻個跟鬥又栽了下來,看起來直升機要比固定翼飛機難造許多,以至於不少直升機發明家最終都只能無奈改行做固定翼飛機工程師來謀生。

伊戈爾·西科斯基先生也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雖然他曾夢想造一架直升機,但夢想畢竟是夢想,他早期也是憑藉著固定翼飛機的製造工作積累了第一桶金和業界名聲。所以,當聯合飛機公司領導告訴他,西科斯基部門由於缺乏飛機訂單即將關停的時候,這個問題才開始反覆出現在他的腦海中,既然已經沒有退路了,他何不孤注一擲——研製一架實用直升機呢?

於是,西科斯基第一代直升機VS-300(生產代號S-46)誕生了。VS-300之於西科斯基先生,就好比小白鼠之於生物學家,針對它展開的一系列設計、試飛、修改等工作最終奠定了西科斯基直升機未來發展的基礎,也引領了大半個世紀的世界直升機潮流。

本文將詳細介紹西科斯基第一代直升機VS-300的設計特點和技術參數,其中主要包括總體布局設計、發動機系統、啟動裝置、起落架、機身、傳動系統、主旋翼槳葉、飛行模擬裝置、主旋翼測試系統和任務裝備系統*等重點內容,與諸君共賞。

*註:VS-300型直升機的任務裝備主要就包括傳奇的「自行車藍式」運貨框和經典的「熱狗式」兩棲浮筒。

總體設計的進化之路

圖——VS-300A型直升機的總體布局草圖三視圖

VS-300型直升機是一型試驗性質的飛行器,該型直升機的研製方法很是簡單粗暴——也就是「邊飛邊改」(具體的研發經歷感興趣的讀者朋友可以翻閱我上一篇「旋翼通鑑」系列文章)。儘管VS-300號稱只有四種型號配置,事實上,西科斯基的設計團隊在每次對它完成飛行測試之後,都會在當晚召開名為「Lessons Learned」小組會議,商量白天的飛行測試中出現的問題,並決定下一步改進的方向。

等到VS-300發展成型,其所保持與最初版本相同的部件僅剩下飛行員座位、兩個主起落架輪子、主傳動箱、機身中部骨架和汽油箱。

下面這張圖就是拍攝於VS-300首飛當天的。從圖中可以看出的該型直升機早期的獨特設計特點有:用於操縱尾槳的單個腳蹬、座位右側的總距操縱輪,此外,主旋翼軸頂部還伸出數根鋼索連接到槳葉上,這是為了防止旋翼槳葉在靜止不動的時候過度下垂。

圖——1939年9月14日,VS-300型直升機首次準備試飛

下面這幅圖拍攝於1939年11月13日,從圖中可以看出的設計改動有:主起落架的輪子從固定改為萬向鉸接式,腳蹬改成了一對,主旋翼揮舞鉸上加裝了阻尼器,操縱杆改成了T型杆,T型杆為可以為飛行員提供水平線參考值。

圖——1939年11月13日,停泊在機庫中的VS-300型直升機

對於1939年的工程師而言,周期變距操縱仍然是一種未知領域的東西。謝爾瓦當時在研製自轉旋翼機的時候就曾試圖引入這一操縱系統,但是在他還沒弄清楚該系統的工作原理的時候,他的自轉旋翼機就因失控而摔了,無奈之下,他只能放棄了該系統。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數年後,西科斯基設計團隊早期也採用了周期變距操縱系統,但是直到1939年12月份,他們也沒弄明白該系統的工作原理,而第一架VS-300卻在一次試飛中發生了側滾而摔毀了,隨後西科斯基設計團隊也在無奈之下放棄了周期變距設計方案,採用了一種水平尾槳操縱系統。此後的一段時間內,西科斯基團隊一直都在針對周期變距系統進行研究,到1941年夏季,VS-300發展到第三個大型號版本的時候,周期變距系統終於回歸了——但是只回歸了一部分,也就是橫向周期變距系統。

*註:儘管周期變距系統「部分回歸」了,但是西科斯基設計團隊實際並未從數學物理原理上認識到旋翼旋轉過程中存在的「陀螺進動效應」,他們只是根據試驗試飛的結果,經驗性地歸納出了操縱與響應對應的關係。

VS-300Ⅲ型的橫向周期變距操縱系統最後通過了試飛的驗證,於是西科斯基設計團隊們又把縱向周期變距系統也還給了主旋翼,這下,全周期變距系統終於全面回到了直升機上,這時候,VS-300已經進化成了VS-300A。西科斯基帶領著設計團隊於1941年12月8日完成了VS-300A定型版的試飛工作。

VS-300A在試飛過程中又出現了一個新問題——在加速飛行的時候,直升機會不停「擺動」。最初,設計團隊苦思冥想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直到1941年12月31日,在新年的鐘聲敲響之前,西科斯基指示工作人員將原先加裝在揮舞鉸(水平鉸)上的阻尼器,換裝到垂直鉸(擺振鉸)上。問題瞬間解決了,飛行員再次駕駛VS-300A加速飛行,「擺動」消失,飛行平滑,操縱體驗相當不錯。

春節的鐘聲敲響,VS-300A的操縱問題全部得以解決,兩周之後,1942年1月14日,作為直升機正式實用化的歷史象徵,具備全方位角操縱飛行能力的西科斯基XR-4直升機(生產代號S-47,技術全部來自S-46/VS-300)完成了首飛。

部件設計及其改進

發動機系統

VS-300型直升機的動力是由一臺75馬力(3200RPM)的萊康明O-145-C3氣冷四缸臥式對置發動機提供的。該型發動機的傳動軸反向安裝,通過6條V型皮帶與主減速器相連。一個額外的空轉輪被用來保持皮帶的張力。

1940年7月份,該型發動機被一臺90馬力(2500RPM)的富蘭克林4AC-199-E氣冷四缸水平對置發動機替代了,以此來提升出軸功率。在1941年4月份,VS-300又改裝了一臺4AC-199型升級版發動機,該型發動機在2680RPM時能提供90馬力的功率輸出,在2050轉時能提供100馬力的功率輸出。

圖——富蘭克林90馬力模型發動機4AC-199-E(0-200-1)發動機

氣冷風扇

發動機的冷卻系統是由一臺「鼠籠式」、V型皮帶驅動的冷卻風扇,該風扇通過通過金屬板殼固定在發動機上方,驅使冷卻空氣向下流入汽缸冷卻翅片。

起動器和電池系統

為了減輕直升機的重量,自打完成首飛之後,設計團隊就把電池從VS-300上移除了。後來為了進一步減輕重量,起動器也被移除了。設計團隊在起動器上裝了一個類似於早期拖拉機的「起動把手」,把手被調整到合適的位置以啟動發動機,發動機啟動之後,整個起動器立刻可以移除。

後來,設計團隊又多次更迭發動機啟動裝置,最後是通過固定在發動機下滑輪上的旋轉軸來啟動。發動機啟動之後,工作人員需要先手動轉動旋翼,隨後空轉輪將會拉緊6根驅動皮帶,其上的彈性部件則會幫助保持皮帶的張力。

圖——左為VS-300早期的小型外置式電瓶車,右為後來的外置式起動器小車

起落架

VS-300起落架包含有兩個固定支撐的斜柱主輪以及前後各一個萬向輪。這一設計很快被立式油壓支柱所取代,兩個主輪也被改成了萬向輪。隨著設計工作的推進,VS-300型直升機的起落架被反覆修改,到了最終版本,起落架的前後輪都被移除了,只保留了左右主輪,並追加設計了一個硬式尾撬支撐。

機身

VS-300最初版本的前機身結構框架幾乎全部由4130鉻鉬鋼薄壁管制成,後機身為鋁箱結構。在Ⅱ型中,機身後部結構也全部改為鋼製薄壁管,以增加強度且便於維護。

圖——VS-300A主旋翼頭

傳動系統

90馬力的富蘭克林發動機傳動軸上裝載了一副傳動皮帶輪,這一副皮帶輪通過6根V型皮帶連接到一副更大的傳動皮帶輪上,其一級傳動比為1.76:1。上滑輪的傳動軸向前伸入主減速器中,並通過錐形齒輪傳遞給主旋翼軸,此處的傳動比為5.9:1,發動機經過兩級減速之後,恰好能輸出恰當的旋翼轉速。

上滑輪同時也有一根向後的傳動軸,這一根傳動軸連接到尾槳減速器,驅動反扭矩尾槳和早期版本上配備的水平尾槳系統。上滑輪也設計了一種自轉離合單元以便直升機在發動機失效的時候能進入自轉下滑狀態。(不過VS-300的多次試飛中都沒有需要執行過自轉下滑,西科斯基設計團隊也未對此進行過驗證)

圖——VS-300Ⅱ型直升機的傳動系統示意圖

主旋翼槳葉

圖——VS-300Ⅰ型直升機主旋翼槳葉系統(未蒙皮)

貫穿主旋翼槳葉頭尾的大梁由雲杉木製成,其前緣由雲杉、巴爾沙和紅木層壓而成,翼型採用的是高速型對稱翼型NACA0012(這是由於旋翼槳尖速度達到了409公裡/時,已經算『高速』了)。該翼型的壓力中心比較穩定,其變距軸和弦向重心配置非常適合旋翼使用。

圖——後來的VS-300旋翼槳葉後緣採用了一種金屬絲設計

尾槳槳葉

VS-300型直升機的尾槳槳葉是全木質的。其桁梁為楓木材質,加強筋為楊木材質,並配備了樺木貼片。

圖——VS-300A尾槳槳葉

VS-300飛行模擬器

1938年,麥可·比維德和鮑勃·拉本斯基設計並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臺直升機模擬器。該型模擬器的構型每天都在「進化」,很快,飛行員和工程師乃至聯合飛機公司的高層們都意識到該系統對於評估飛行員的人體工程學要求和其對縱橫向姿態變化和航向偏轉的反應而言,絕對是一種非常高效的裝置。

圖——從左向右,麥可·比維德、伊戈爾·西科斯基、鮑勃·拉本斯基和麥可·格魯哈雷夫與VS-300模擬器在一起的合影

旋翼槳葉測試單元

旋翼槳葉測試裝備的研製是用來測試多種不同的旋翼槳葉構型所能產生的升力和扭矩的。

圖——1939年,單片槳葉的旋翼升力和扭矩測試裝置(你沒看錯,左邊是一個秤(砝)砣(碼))

任務裝備

「自行車藍」搞貨運

VS-300直升機最早是用一個裝在機頭前方的柳編框(你沒看錯,和老式自行車一模一樣)來運載各種各樣的貨物的(當然,西科斯基本意主要是用這麼個籃子來演示證明該型直升機的良好操縱性)。到VS-300A時候,這個車籃子就被改成了全金屬的。

圖——左側為柳編框,右側為金屬框

「熱狗式」浮筒

VS-300可以把起落架改裝成浮筒,這樣就能執行兩棲起降任務。他一般配備一雙「熱狗式」浮筒和一個小型的尾部浮筒,並在鼻頭裝了一個「籃球」作為緩衝裝置。

圖——配備「熱狗式」短型橡膠浮筒的VS-300

隨著項目的發展,VS-300A配備了更長的浮筒(當然還是「熱狗式」),有了長浮筒之後,尾部小浮筒和鼻頭的籃球都不再需要了。

圖——配備長浮筒的VS-300A直升機正在「運載」一個手提箱

儘管隨著項目的推進,西科斯基設計團隊做了無數的工作,但是從始至終,他們只造了一臺VS-300,也就是後來的VS-300A(S-46)。

那麼,現在再讓我們再看看全文開頭的問題:「到底怎樣才能造出一架實用的直升機呢?」

我覺得大概是需要一顆堅韌不拔的心、幾分敢破成規的勇氣和始終如一的熱情吧。咱們有句老話說得很好:「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願與諸君共勉。

圖——如今已經陳列在博物館中的VS-300A

相關焦點

  • 收放式單槳旋翼,噴氣動力,西科斯基40年代高速直升機概念揭秘
    為此,當時很多直升機製造廠都開始積極探索採用獨特構型的高速型旋翼飛行器來嘗試突破直升機固有的理論限制。圖——西科斯基給出的燃油效率-速度評估曲線西科斯基公司,作為實用直升機的締造者和領頭羊,自然不會在直升機相關領域落後於人,他們也提出了一種名為「Stowed Rotor」(收放式旋翼)的概念,這種概念最大的特點就是其旋翼只有單片槳葉,並且這單葉旋翼還能夠收縮到機身內部,以便使該飛行器「變形」為具備高速飛行能力的固定翼飛機
  • 迎難而上,西科斯基為何接下X翼複合式直升機項目?
    為了打造一種同時具備直升機懸停性能和固定翼飛機高速飛行性能的先進飛行器,多年以來,世界各國的航空公司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腦洞大開的概念設計方案,其中就包括直升機行業的執牛耳者——西科斯基——曾參與的新穎概念設計方案:X-Wing(國內一般讀作「叉翼」)。
  • 新型航空技術,為下一代直升機帶來了什麼?
    例如,以空客歐洲直升機公司RACER、西科斯基S-97、AVX公司JMR-TD方案為代表的幾種複合推進高速直升機設計中,均採用了推進式螺旋槳,其驅動功率即由傳動齒輪箱分出的驅動軸來提供,可以獲得比普通直升機旋翼前飛矢量更大的推力,巡航速度可以提高1.5~2倍。
  • 西科斯基高速直升機的細節追求
    弁言——細節決定成敗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西科斯基公司開始考慮「前行槳葉概念旋翼」(ABC Rotor;Advanced Blade Concept Rotor)飛行器的時候,他們對於這種新構型的複合式直升機的關注焦點主要還是在「共軸剛性雙旋翼系統」上,對於輔助推進裝置,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夠用就行。
  • 解讀美國首架火星直升機:共軸反轉旋翼,源於中國1800年前竹蜻蜓
    綜合評判,Ingenuity直升機在火星表面的飛行環境相當於3萬米高度的大氣,這是目前地球上直升機飛行高度的2倍以上。我們以黑鷹直升機為例,升限為5700米,科比所乘坐的西科斯基S-76直升機升限為4500米,Ingenuity直升機理論上能夠在3萬米高度進行飛行。
  • 和西科斯基對決,爭奪科幻直升機訂單
    這也就意味著,美國陸軍已經正式在貝爾公司和西科斯基公司之間選擇下一代的"基奧瓦"了。因為在上個月,西科斯基公司也得到同樣的合約,這是美國陸軍的獨特測評方式,由兩家公司分別推出原型機,以便進行性能PK,美國陸軍根據評估結果擇優選取其中一款大批量採購。
  • 上世紀的全能無人旋翼飛行器,西科斯基開路之作,賽飛無人機
    雖然是小合同,西科斯基公司卻仍然分出了一支頗具實力和行動力的團隊去推進此項預研工作。到1987年3月份,西科斯基公司也終於交出了第一份答卷:他們開發了一種涵道式共軸雙旋翼複合構型的無人旋翼飛行器,這種設計一方面能夠確保無人機具備高安全性,同時也能保持其在垂直起降方面的靈活作業能力。
  • 美軍未來直升機太快了:幾乎和固定翼飛機差不多 一次就推出兩款
    下一代直升機技術,高速已經是確定性能指標在下一代直升機技術指標方面,根據美國方面曝光的消息,高速指標已經被優先確定。眾所周知,受傳統布局直升機設計理論影響,現役的傳統構型直升機的飛行速度和航程性能都非常有限。
  • 中國反潛直升機,不能再湊合了
    反潛直升機則可在懸停中,用吊放聲吶探入水中,在良好的水聲環境裡工作,效果要好得多。拖曳聲納則極大地加長基陣,提高靈敏度,加大探測距離。直升機的速度大大高於艦船,不斷的蜻蜓點水可以在不長的時間裡搜索大片海域,反潛效率大大高於艦艇。直升機還可以布放聲吶浮標。
  • 主流直升機介紹收藏版
    主要用途有搜索救援、緊急勤務、準軍用/警務、專機/載客運輸、貨運、近海作業、航攝/新聞採訪以及訓練等。G2作為一款使用活塞發動機機型,採用了很多以往只用於渦軸直升機的技術,包括全複合材料機身、涵道式尾槳、複合加固式槳轂、高慣性複合材料槳葉、超大行李箱等。在2006年,CabriG2創造了500千克以下級別的三項世界紀錄。無載荷最大飛行高度6658米;爬升至3000米高度用時6分42廟,爬升至6000米用時22分6秒。
  • 為什麼大型可載人四旋翼飛行器仍然不能取代直升機?該部件是關鍵
    ▲貝爾公司的V-44四傾轉旋翼機藝術渲染圖但是,眾所周知的問題就是,直升機旋翼槳轂固有其較高的複雜度,並且多個旋翼就需要多個自動傾斜器及對應的操縱系統部件以及對應的傳動系統部件渦軸發動機和複雜傳動系統的四旋翼飛行器,一個是採用多個電機,機械結構較為簡單的四旋翼飛行器。
  • 【字裡行間】歷史上的今天·直升機的前世今生
    VS-300成功問世,被製造出來,這項成果使它的製造者---西科斯基的技術成就達到了頂峰,人們稱他為「直升機之父」。現代直升機的旋翼就好像竹蜻蜓的葉片,旋翼軸就像竹蜻蜓的那根細竹棍兒,帶動旋翼的發動機就好像我們用力搓竹棍兒的雙手。當升力大於本身的重量時,竹蜻蜓就會騰空而起。
  • 竹蜻蜓竟是現代直升機的鼻祖
    科努小時候就喜愛搞小發明,尤其對萊特兄弟的飛行器研究特別感興趣,希望有一天也能夠像他們那樣設計出自己的飛行器,像蜻蜓和小鳥一樣在蔚藍的天空上自由地飛翔。長大以後,科努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飛機的研製工作中,追尋自己蔚藍色的飛天夢。因此1906年,保羅·科努就開始實施他的直升機發明計劃。
  • 追求速度的世界各國雜交直升機
    甚至在艾戈爾.西科斯基公司將現在這種一個單個巨大主旋翼帶一個小的反扭距尾槳的構造完美化後,同固定翼飛機對照直升機的速度仍然有限。儘管西科斯基的基本設計經歷了時間的考驗,並成為世界範圍內的佔統治地位的直升機(如今將近95%的直升機是這種結構),普遍使用的所有在役直升機經受著一個最主要的局限性:前飛速度未能超過200節(230英裡/小時)。
  • 美國最先進的高速直升機,極速能達到460公裡,SB-1挑戰者直升機...
    SB-1直升機發展背景垂直升降高速度飛行的飛行器一直以來都是美軍近些年研發的重點飛行器,在早些年美國西科斯基飛機公司就已經開始進行研發,包括西科斯基X2和西科斯基S-97突襲者直升機都是對於快速機動直升機的技術測試,而這些年,美國陸軍已經融合西科斯基X2和S-97的實驗成功數據,並講這些成果投入新一款飛行器的研發中,這款飛行器就是本期武器大講堂的主角,來自美國波音公司與西科斯基公司共同為美國陸軍未來直升機計劃和未來遠程突擊飛機計劃而研製的
  • 共軸高速直升機如何巧妙借用常規直升機的氣動分析模型?
    不負責任的聲明:這是一篇偏學術派的硬核論文導讀,不過中間還是有一段一點也不硬核的白話討論章節,如因強行閱讀本文誘發頭暈目眩、昏昏欲睡等症狀,丁某概不負責概要性的介紹動態入流模型(Dynamic Inflow Model)是一種在常規直升機旋翼氣動分析中很常見的氣動分析模型,可以求解出旋翼誘導速度沿方位角和展向的變化分布,由於其計算效率較高,而置信度又由於常規的動量
  • 皮帶傳動簡述
    (皮帶傳動基本原理)---帶傳動工作時所受的應力有:1、由緊邊和松邊拉力產生的應力2、由離心力產生的應力3、帶在帶輪上彎曲產生的彎曲應力皮帶分類根據用途不同,帶傳動可分為一般工業用傳動帶、汽車用傳動帶、農業機械用傳動帶和家用電器用傳動帶。
  • 海上雄鷹——淺析美國海鷹直升機進化史,及資深飛行員的十點總結
    自1974年10月第一架原型機首飛以來,美國西科斯基飛機公司的黑鷹/海鷹系列直升機一直在國際市場上大名鼎鼎,憑藉出色的性能、流暢的外形受到眾多人喜愛和追捧。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海軍還在用SH-2海妖和SH-3海王作反潛反艦直升機。後來LAMPS發展到MK-III型變成艦機通用,體積迅速增大。原先的SH-2海妖直升機身材太小裝不下了,所以美國海軍開始謀求一種新的直升機平臺。
  • 「武器庫」AW101「灰背隼」直升機:距離成為「陸戰隊一號」只有一...
    AW101「灰背隼」是原英國韋斯特蘭直升機公司與義大利阿古斯塔公司聯合研製的三發、單旋翼、大型通用直升機,該機曾用編號EH101,後在兩家公司合併後於2007年改為AW101。AW101機組乘員數1至3人,機長22.80米,機高6.62米,主旋翼直徑18.59米,極限最大起飛重量15.6噸,裝備3臺RTM322系列或T700-GE-T6A或CT7-6渦軸發動機,巡航速度278千米/小時,實用升限4572米,懸停升限2972米,作戰半徑648千米,續航時間3小時。
  • 佛山11槽5V5000皮帶輪歡迎來電
    錐套皮帶輪是一種歐美國家普遍使用的新型機械傳動聯接部件,通過8度外錐面與皮帶輪內錐面壓緊聯接,使傳動件的定心精度大大提高.為進一步消化今年市場上所帶來的不利因素,國標皮帶輪生產廠家,我們在工藝創新上的基礎上,又進行了產品工藝結構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