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古玉,傳播經典
創造價值,貢獻力量
點擊古玉傳播 富強閣關注我們
商周玉蟬用於日常佩戴,形制古樸,雕刻粗放。
所用玉材質地欠佳,多為半石質。
蟬頭眼大,身翼窄小成細長倒梯形;頭部中央有孔,用來穿繩。
蟬身用簡單的陰線刻劃象徵身體部位。
▲商玉蟬
漢代玉蟬除少數尺寸略大,頭上有穿孔的屬佩飾玉外,基本上都是用作口含的葬玉。
兩漢玉蟬多用新疆白玉、青玉雕成,質地很好。
蟬身雕成正菱形,形象簡明概括,頭翼腹用粗陰線刻劃,寥寥數刀即成。
蟬背部雙翼左右對稱,如肺葉狀。
漢代玉蟬造型規整,變化較少。
▲漢白玉蟬
▲漢白玉蟬
南北朝時,玉蟬仍沿漢制,此時由於戰亂影響,玉料來源困難,玉蟬多數用滑石刻成,細部寫實味道加重,同漢代相比顯得更為逼真。
東晉以後幾乎見不到玉蟬了,
宋代仿古風氣盛行,當然玉蟬也不例外。
宋代以後的蟬多作為佩飾。
▲宋黃玉蟬
明代玉蟬有薄片狀和圓雕兩種,多用粉皮青玉製作。明代玉蟬的紋飾線條雕工又粗又深,雙翅雕得較薄,腹部厚;
翅膀不光有脈紋,還有無數的小圓點,好似透明的一般;
蟬腿有許多細小的腿毛,這是明代常用的做法,陰線刻得很密。
在蟬的反面採用單撤刀法,使兩翅與腹部分開,兩翼張開,腹部凸起,增加立體感。
腹部的皮紋從頸部開始,而前幾個時代玉蟬的皮紋都是在腹部的下半部分才有。
▲明白玉蟬
▲明白玉蟬
清代玉蟬也有圓身蟬和片狀蟬。
清代玉蟬是寫真手法與仿古紋飾同用,用料講究,紋飾分布稀疏明朗,
線條多用陽紋線來雕刻,這是清代的特徵。
清代後期開始造假,民國時更為盛行。
▲清白玉蟬
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