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統一調查體系後,水資源監測重點有何變化?

2020-12-06 青瞳視角

日前,自然資源部制定出臺了《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總體方案》。9月14日,自然資源部舉行發布會,介紹相關工作推進情況。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王廣華介紹,水資源的調查監測,過去主要側重於開發利用的需要,滿足各區域之間水資源的分配,關注地表水今年有多少,整個水資源量有多大,更多關注地表、地下、液態水的動態變化。現在,要支撐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對水資源生態價值的認識,從傳統可供人類直接利用的水拓展到自然生態系統中固態的、液態的、氣態的各種形態的水,將冰川、凍土、土壤水等納入水資源調查的範疇。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李巖編輯/趙紅信校對/房霞

[ 北京頭條客戶端 ]

相關焦點

  • 水利部與自然部三定方案後 水資源管理到底誰說了算?
    2.水資源專項調查監測評價工作:自然資源部為主,水利部協助。依據: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司職責之一:擬訂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的指標體系和統計標準,建立自然資源定期調查監測評價制度。開展水、森林、草原、溼地資源和地理國情等專項調查監測評價工作。水利部水資源管理司職責之一:組織開展水資源調查、評價有關工作。
  •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所屬13個專業...
    繼2020年8月28日,由原武警黃金部隊轉隸組建的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在京掛牌後,9月22日至28日,由原武警黃金部隊(現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所屬總隊、支隊(研究所、教導大隊)轉隸而成的13個專業地質調查中心陸續掛牌,並召開成立大會宣布了領導班子任職通知
  • 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開始申報
    本報訊 (記者 王中建)近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發出通知,組織開展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新建工作,旨在進一步加強自然資源科技創新能力,更好支撐服務自然資源主責主業。通知明確,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自然資源領域重要工作任務和自然資源「兩統一」核心職責履行等,重點在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國土空間規劃、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極地深海探測、地質災害預報預警等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以及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在自然資源管理中的應用等急需、空白、交叉研究領域,布局建設一批部重點實驗室,為自然資源治理理論創新、技術創新提供科技支撐。
  • 水利部明確2020年水資源管理28項重點工作
    對水資源監測的目的和目標、實現目的和目標的措施及方法等進行深入論證,在總結黃河有關經驗和剖析典型河流的基礎上,研究提出全國水資源監測體系建設總體方案。各流域管理機構和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根據水資源管理需求和事權劃分,加快水資源監測設施建設,優化監測布局,提升監測能力,抓實水資源監管。
  • 自然資源部:建立全國統一的國土空間用地用海分類
    本報訊(記者 高文)日前,自然資源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以下簡稱《分類指南》)有關內容。《分類指南》明確了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應遵循的總體原則與基本要求,提出了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的總體框架及各類用途的名稱、代碼與含義。
  • 自然資源部:砂土、巖石、礫質、泥質統一這樣劃分!
    近日,自然資源部重磅印發《地表基質分類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方案將地表基質劃分為巖石、礫質、土質、泥質4類不同類型以及14個不同的二級類型。方案參考地質學、地理學、土壤學、農學和生態學等國際、國內現行的分類標準,結合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工作實際,研究提出地表基質分類方案。
  • 四川省水資源監測體系建設(2020-2021年)項目啟動
    四川在線記者 邵明亮近日,四川省水利廳召開四川省水資源監測體系建設(2020-2021年)項目啟動會,標誌著該項目正式啟動建設。據了解,四川省水資源監測體系建設(2020-2021年)項目主要涉及系統建設、數據治理、站點建設和系統集成四項主要建設內容,主要通過搭建智慧門戶、合理分水、管住用水、科學調水、系統治水、水資源統計、水資源考核和運維管理八大功能模塊,實現一圖、一庫、一網、一平臺的信息架構,打造操作簡單化、應用常態化、數據自動化、成果直觀化的水資源管理業務系統。
  • 聚焦2019年自然資源部衛星遙感應用 擦亮「天眼」守望自然資源
    報告顯示,2019年,自然資源部依託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面向自然資源部新使命、新任務、新要求,持續推進衛星觀測體系和業務應用體系建設,推動衛星遙感應用關鍵技術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支撐構建現代化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監管體系,衛星影像獲取與應用能力進一步增強,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支撐自然資源部主體業務、開展省級衛星應用等方面成效顯著,衛星應用規模不斷壯大,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
  •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介紹自然資源部「十三五...
    據衛星遙感監測數據,黃河流域各省區有歷史遺留的廢棄礦山1500多萬畝,佔全國的歷史遺留廢棄礦山近50%,所以必須進行綜合性治理和系統性修復。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的過程中,特別有兩點應該注意:一是一定要堅持系統觀念,對黃河流域生態系統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要克服單打一,也要注意不搞整齊劃一。
  • 我國海洋底棲動物有了規範化分類資料庫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組織專家在杭州召開「底棲動物分類鑑定技術與資料庫在典型海洋生態監測中的應用」項目自驗收會議。會上,專家組在聽取了任務負責人的匯報、審閱了項目組提交的各項成果資料後,一致同意項目通過自驗收。
  • 自然資源部初步建立衛星遙感監測體系 中國衛星導航產業發展如何...
    中商情報網訊:日前,據自然資源部辦公廳主任劉國洪介紹,自然資源部已經初步建立了衛星遙感監測體系。其中,作為主用戶和法人的在軌陸地衛星有十顆,具有2米的解析度,在地表400平方米的土地覆蓋的變化都能清晰判斷,每個季度可以實現對全國國土全覆蓋。
  • 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
    地表水環境監測根據水汙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需求,統籌流域與區域、水域與陸域、生物與生境,逐步實現水質監測向水生態監測轉變。組建統一的地表水環境監測網絡。按照「查、測、溯、治」要求,以長江經濟帶為突破口,逐步建立覆蓋重點流域所有入河排汙口主要指標的監測網絡,開展排放口影響水域水質監測評價研究,逐步說清「岸上」對「水裡」的影響。拓展流域水生態監測。在松花江和長江水生生物試點監測的基礎上,按照「有河有水、有水有魚、有魚有草」的要求,進一步深化並拓展重點流域水系、重要水體的水生生物調查和水生態試點監測(含底質)。
  • 我國首顆民用高光譜業務衛星成功發射 開啟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新篇章
    央廣網北京9月12日消息(記者劉飛)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9月12日11時26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四號運載火箭,成功將5米光學業務衛星送入預定軌道,該星可有效獲取寬幅高光譜及多光譜數據,進一步完善自然資源衛星觀測體系,並將與後續系列衛星組網,形成全球領先的業務化對地光譜探測能力。
  • 時間表+實施方案 2020年度全國國土變更調查工作來了
    ,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六)開展2020年度變更調查國家級「網際網路+」在線核查自然資源部對地方上報的整改成果再次開展國家級內業覆核仍有疑似錯誤的圖斑,組織專業隊伍開展國家級「網際網路+」在線核查。
  • 甘肅省祁連山區域自然資源綜合調查試點項目通過驗收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 通訊員王鋒)12月21日,由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司、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甘肅省自然資源廳等多家單位20餘名專家成立的專家組,對甘肅省祁連山區域自然資源綜合調查試點項目進行驗收
  • 城市體檢評估成果交流:深圳專篇——深度與溫度耦合的生態空間監測...
    深圳市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指示精神,在自然資源部部署的評估先行先試工作中,將生態空間監測貫穿於城市體檢評估的全過程,探索形成了生態空間「基礎調查-監測評估-決策支持」工作框架和技術體系,為支撐深圳市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更精細化和更高品質的全域生態空間管理提供了堅實保障,努力打造兼顧深度預控和溫度關懷的城市生態空間體檢
  • 生物多樣性與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研討會召開
    12月17日,在自然資源部辦公大樓會議室,來自政界、學界、基金會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生物多樣性與自然資源調查監測」主題展開研討,旨在深化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為相關管理決策提供科學支撐。
  •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院工作回眸與展望
    1993年,該院在九龍坡區設立第一個土地勘測站,現已發展各主城區調查監測站10個,為完成主城區不動產權籍調查和數據整合建庫打下了堅實基礎,創造了國土動態管理新模式。1998年,該院率先在房屋面積測算中推行測管分離,在市遠郊區縣成立分支機構,率先實行「五統一」(統一管理、統一技術標準、統一測算軟體、統一成果報告、統一收費標準),得到原國家測繪局、原建設部及全國同行的高度評價。
  • 自然資源部發布雄安新區地質調查成果 這幾點基本查清
    目前,隨著新區從前期規劃向大規模工程建設轉變,地質調查也將重點轉向地下水、土地質量、地熱、地面沉降等要素綜合監測,不斷更新新區資源環境條件數據。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表示,近幾年在雄安地區範圍內開展三大地熱田整裝勘查工作,重點部署地熱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熱地質鑽探、地熱水樣品採集分析、地熱動態監測與數值
  • 省水文局組織召開2020年度水資源監測與評價工作會議
    為進一步做好全省水資源監測與評價工作,11月17日,省水文局在威海組織召開了2020年度全省水資源監測與評價工作會議。省水文局副局長孫寧海出席會議,威海市水文局局長郭照河到會致辭,來自全省16地市水文局相關負責人與技術人員等共計50餘人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