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體有多少個細胞? 又有多少微生物?
數十年來,科學家總以這個吸引人的「類事實」來顯示它們的重要性:人體內的微生物數量和人體細胞的數量是十比一。不過,一項新的估計指出,就細胞計數而言,比例可能是一比一。在一項於出版之前先發表在bioRxiv網站的新研究中,由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朗恩・米洛領軍的三位科學家發現,一名男性平均由30兆個細胞組成,其中包含約40兆個細菌,它們大部分生存在人體的消化道。
-
人體微生物組~4~如何在人體內住下來?
人體內的微生物,會向澳大利亞的兔子一樣嗎?這一講我們就來面對這樣一個問題,微生物是怎樣與人體形成穩定的平衡的。我們就先化身一種微生物,進入人體,目標是定居成功,看看這一段移民旅程會經歷怎麼樣的兇險。*請你跟我一起想像個場景。假如你現在是個病原菌,想要進入人體並且成功留下來,你會怎麼做呢?
-
人體內的微生物與哪些疾病有關?如何維持「微」平衡?
達文西曾說,人體是大自然中最完美的事物。經過百萬年進化,人類有了靈巧的手腳、能說出各種語言的聲帶、擁有抽象和具象思維的大腦…… 關於對人體的探索,從未停止過。近日,來自美國、英國、德國的科學家們重新定義了「人」的含義。
-
人體內的微生物與出生方式有關
據英國《自然》雜誌19日發表的一項醫學研究指出,人類體內的微生物,與出生方式有關:剖宮產嬰兒的腸道菌群容易發生改變,且較易受到潛在致病菌的定植。這是同類研究中已知規模最大的項目,證實了人類在生命最初幾周內,分娩方式才是決定腸道菌群的主要因素。
-
如何管理我們身體內的微生物「家園」?
在我們的體表和體內,生活著數萬億微生物,其數量遠遠超過了我們自己的細胞。數十年來,利用抗生素和消毒劑,我們一直在跟它們較量。但是,當我們深入了解之後,發現它們中有很多其實是我們的朋友。它們出現什麼異常,我們也甭想安生。從腸炎、Ⅱ型糖尿病到癌症、心臟病和抑鬱症,都跟腸道微生物群落的失衡有關。所以為了自己的健康,我們有責任照料好它們。
-
為人體瀕危微生物造一艘「諾亞方舟」
數量龐大的微生物有益人體健康,卻因為抗生素、加工食品的攝入被推向滅絕。好消息是,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正試著為微生物打造一艘「諾亞方舟」,以此保護人類福祉。 位於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項目保護了世界農作物的多樣性,使其免受自然災害或人為災害的影響。
-
為人體瀕危微生物造一艘「諾亞方舟」
數量龐大的微生物有益人體健康,卻因為抗生素、加工食品的攝入被推向滅絕。好消息是,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正試著為微生物打造一艘「諾亞方舟」,以此保護人類福祉。位於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項目保護了世界農作物的多樣性,使其免受自然災害或人為災害的影響。
-
人身上究竟有多少細菌 微生物與人體自身細胞9:1
我們不是人類,而是人類和微生物的結合體!這個結合體中,微生物與人體自身細胞的比例是9:1。 人的一隻手掌上就有100多萬種細菌!這是經常聽到的說法,仔細想想會讓人覺得恐怖,這足夠我們生多少次病啊!
-
人體內細菌到底有多少?
類似的說法流傳相當廣泛,它經常出現在冷知識讀物中,不少論文中也會引用它來說明人體菌群的重要性。不過,10:1這個數字其實並不怎麼靠譜。 最近,來自以色列和加拿大的幾位研究者就對人體細菌與細胞的數量較起了真。
-
共生微生物是人體看不見的盟友,它們正在消失
人體共生微生物是所有生活在人體內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病毒等等。一直以來,人們估計,人體共生微生物的數量為人體自身細胞的10倍,這意味著我們的身體是由90%的微生物細胞和10%的人體細胞組成的。在重量上,這些微生物的重量估計超過1公斤,或者換句話說,相當於人腦的重量。
-
人體微生物有什麼作用?
腸道微生物和人之間是一種共生關係,兩者之間是相互支持、互惠互利的。這些微生物對人體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營養代謝作用。腸道裡分布的這麼多微生物,可以幫助人體分解食物。我們吃下去的食物,為人體提供營養;同時,這些食物也是腸道微生物的唯一食物來源。
-
人體組成:身為細胞集合體的你,布滿了微生物!
(大部分情況下是為了美、好看,基本上標準就是當你暴露在他人眼光下的那一部分皮膚有沒有毛髮會不會好看而修剪。)器官,只要是由多種組織構成的能行使一定或特定功能的結構單位都叫做器官。皮膚包裹著我們全身、保護我們人體的第一道防線,所以屬於器官。(不是一個個才是器官,一大片一大片也算是器官。以後從身上扣下死皮拿去賣,我也可以賣器官了!)
-
基因可影響人體共生的微生物種類
科學家過去認為,人類吃的食物和居住的環境是決定移生於人體內的微生物種類的主要因素,然而,新研究表明,免疫系統在選擇與我們做伴的微生物時起到了重要作用。這種選擇機制使得能夠以人體為家的微生物種類難以發生太大變化。在美國人類遺傳學會年會上展示的研究工作表明,宿主的遺傳背景可能決定哪些微生物能夠在其腸道、皮膚以及身體的其他部分定居。
-
人體微生物組~2~新發現的人類進化夥伴
這個計劃的主要內容是,對人體內微生物的基因組序列進行測序,讓我們知道了人體內的微生物到底有多少,都有什麼。我覺得,這是微生物組這個研究思路獲得科學共同體認可的標誌。2007年距離2020年,是多長時間呢?只有13年。我們再看近10年科學共同體對這個領域的評價。2011年,《科學》雜誌把腸道微生物研究評為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之一。
-
人體溫度降低 難道還是微生物的鍋?
腸道微生物的減少,加速人類體溫降低?工業化進程的加速,還導致了人體內腸道微生物的變化。抗生素的使用、衛生設施的加強和醫療化生產等消滅致病菌的手段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天然食品比例的降低,加工食品比例升高的飲食方式,嬰兒配方奶粉、現代藥物和衛生設施的使用等,都可以明顯的改變腸道菌群組成。
-
人體有多少種蛋白質?
人體有多少種蛋白質?2020-11-27 12:53:00 2005年Science提出了「人體內有多少個蛋白質?」 這一科學問題。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不斷完善, 以及「後基因組時代」在蛋白質組學方面研究的不斷深入, 科學家們都嘗試來回答這一有趣的問題。
-
戴磊跨界破解生物學難題,人體微生物群落研究或迎來突破
在人體腸道內,存在 160 多種、100 萬億個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群落髮揮作用,是通過多種微生物相互作用實現的。他們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互相配合、互相影響、互相競爭的關係。這種關係複雜而又難以驗證,人體內微生物群落的研究難度超出想像。
-
人體內的基因,有多少自祖父?或能解釋為何有「重男輕女」現象!
人體內的基因,有多少自祖父?或能解釋為何有「重男輕女」現象!要回答這一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這些基因到底是如何遺傳的。身體裡面的基因重組一個人身體裡面的基因,按照五五分來自於兩位長輩的體內,而我們的父母身體裡獲得的基因也是同樣,這也就意味著我們身體裡有25%的基因是來自於爺爺和奶奶。
-
人體基因有8%是來自病毒,那病毒是如何將基因寫入人體的呢?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基因在物種之間的穿梭,被認為是只存在於簡單微生物個體中的,與人類並無關係,例如溫和噬菌體可將自身基因整合到宿主基因中,成為宿主基因的一部分。噬菌體作為針對於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總稱,常規情況下,在感染宿主微生物後,會在短時間內完成侵入、增殖、破裂等流程,造成微生物死亡。
-
[原創]小科普人體大數據之細胞篇:人體內有多少細胞
很多人也許會問,人體總共有多少個細胞組成?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在科學已經非常發達的今天,科學家們卻無法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覆。根據某些早期的教科書,人體的細胞總量在5到50萬億(5-50trillion)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