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洋中的風生環流和全球海洋環境變化」 講習班圓滿結束

2021-01-15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11月20日下午,由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LTO」)主辦,為期兩周的「世界大洋中的風生環流和全球海洋環境變化」講習班圓滿結束。這是LTO成功舉辦的第十二屆「物理海洋學」系列講習班,旨在讓學員們了解大尺度風生環流的基礎理論以及研究前沿,內容涵蓋大洋風生環流的各個基礎方面,包括風生環流的三維結構、風生環流在氣候變化中的作用等。 


本次講習班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開展,邀請國際知名專家、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黃瑞新教授,美國夏威夷大學裘波教授,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餘進義教授,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申錦瑜教授,澳大利亞CSIRO馮明研究員,以及國內知名專家中國海洋大學劉秦玉教授和林霄沛教授、陳朝暉教授,廈門大學劉志宇教授,復旦大學王桂華教授和楊海軍教授,清華大學徐芳華教授,廣東海洋大學謝玲玲教授,河海大學宋翔洲教授等,組成強大的師資力量給學員們授課,開展高質量的互動交流和討論。



今年講習班吸引了來自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科院大氣物理所、北京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蘭州大學、天津大學、復旦大學、河海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廣東海洋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江蘇海洋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浙江海洋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自然資源部第一、第二、第三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等40個科研院所、高校的50餘名學員前來聽講,線上最高達到300餘人同時在線聽課互動。 


為期兩周的講習班全程以線上直播和線下講座同時進行雙重授課保證課程質量。第一周上午由黃瑞新教授和裘波教授全程主講,圍繞世界大洋中的風生環流和全球海洋環境變化,以基礎課程的形式作了16節學術講座。下午組織學生們圍繞布置的學術論文分組進行報告和自由討論。第二周主要以前沿研究講座為主,由國內外特邀專家作了30節相關領域前沿研究進展報告。在課堂現場與線上會議室,學員們主動思考、討論熱烈,形成了良好的學術氛圍。 


LTO主任王春在研究員為參與此次講習班的學員頒發證書,全體學員與授課老師們合影留念。 



從2008年到2020年的十二年間,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物理海洋學系列講習班圍繞不同的主題,邀請該領域的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帶來全面深入的物理海洋學課程內容,成為國內高校科研院所學習效仿的榜樣,學員們都受益匪淺。該講習班將繼續為國家培養更多物理海洋學界的青年人才,為海洋學子們打造物理海洋學的開放學術交流平臺,不斷推動國際海洋學術和人才交流,共同推動海洋教育事業的發展。



相關焦點

  • 「大洋風生環流和氣候變化」講習班結束
    「大洋風生環流和氣候變化」講習班結束 2017-11-28 南海海洋研究所 【字體:>  11月24日下午,由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LTO)主辦的為期兩周的「大洋風生環流和氣候變化」講習班結束,吸引來自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21個科研院所、高校的190餘名學員前來聽講。
  • 「全球大洋中的熱鹽和深層環流」講習班開班
    11月22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LTO)主辦的「全球大洋中的熱鹽和深層環流」講習班,在多功能學術報告廳舉行了簡短的結業典禮儀式,LTO副主任齊義泉為學員頒發了證書,標誌為期兩周的講習班圓滿結束,獲得預期效果。
  • 氣候變暖背景下全球平均海洋環流在加速
    在溫室氣體持續排放的背景下,地球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經歷了非常快速的增暖。作為地球氣候系統的主要儲熱器,海洋將表層長期增暖的額外熱量大量地轉移到深層海洋。大尺度海洋環流是海水運動的基本形式之一,對海洋熱量和質量進行著再分配,是塑造地球海洋環境的基本動力過程之一。對全球海洋環流變化的準確評估是理解地球氣候系統變化和預測其未來變化趨勢的一個關鍵。
  • 大連海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18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自...
    8.世界大洋熱平衡的分布與變化規律。  9.世界大洋中溫度、鹽度和密度的空間分布基本特徵。  10.大洋溫度和鹽度的平面分布與鉛直分布的異同點。  11.大洋主溫躍層、極鋒及季節性溫躍層。  12.大洋熱帶海域鹽度的分布規律。  13. 海洋水團及其與水型、水系的關係。  14.海洋混合及其成因。
  • 自然資源部:海洋二號B衛星和中法海洋衛星外場定標試驗圓滿結束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了解到,日前,由該中心牽頭、航天五院西安分院協助實施的散射計有源定標器外場定標試驗圓滿結束。共歷時35天,參與人數15人。 據悉,散射計有源定標器定標包括海洋二號B衛星和中法海洋衛星微波散射計載荷定標,可獲得衛星微波散射計絕對定標係數和在軌天線方向圖。
  • 南海海洋所等在海洋環流研究中獲進展
    全球變暖已成為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全球氣候系統正在經歷改變。海洋作為氣候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因其大尺度海洋環流在全球熱量、淡水平衡中起關鍵作用。那麼,在氣候變化背景下,海洋環流是否已發生顯著改變?海洋垂直結構變化是否與海洋環流變化同步?
  • 溫鹽環流與氣候突變
    美國國防部給布希政府提交的一份秘密報告中也指出,「世界將因為氣候變化造成的環境災難和資源緊缺引發生存之戰」,「氣候變化的影響將遠遠大於恐怖主義的影響」。  影片的開頭,氣候學家在新德裡召開的各國政府首腦會議上指出,全球持續變暖會導致北大西洋的溫鹽環流關閉,從而引發一場氣候突變。
  • 學會動態丨CAAI前沿講習班第九期成功舉辦
    」 (以下簡稱 CAAI-AIDL)第9期「《認知與知識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圓滿閉幕。首先介紹了CAAI AIDL前沿講習班的宗旨和歷史,並對大家參加網上講習班表示感謝。然後介紹了本期講習班著重集中在結合認知科學成果以及融合知識的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最新進展。
  • 科研人員在海洋環流研究中獲進展
    全球變暖已成為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全球氣候系統正在經歷改變。海洋作為氣候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因其大尺度海洋環流在全球熱量、淡水平衡中起關鍵作用。那麼,在氣候變化背景下,海洋環流是否已發生顯著改變?海洋垂直結構變化是否與海洋環流變化同步?
  • 南海海洋所在低增溫情景下北太平洋副熱帶環流變化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LTO)杜巖團隊,聯合美國SCRIPPS海洋研究所、河海大學、復旦大學,探究了在未來全球變暖的低增溫情景下北太平洋副熱帶環流的變化。北太平洋副熱帶環流在全球熱鹽輸運過程中起重要作用,並對太平洋及周邊區域的降水、風暴路徑、熱帶氣旋強度及生態系統產生影響。近幾十年來,全球平均表面溫度(GMST)加速升高,基於國際耦合模式比較計劃(CMIP)的結果,前人已對中高排放情景下的環流變化開展研究。
  • 同步輻射應用國際學術講習班及研討會舉辦
    6月22至28日,2004北京同步輻射應用國際學術講習班和中國--歐盟金屬蛋白同步輻射研究進展研討會在高能所成功舉辦。    來自中科院各研究所和全國大專院校的近百位學員參加了同步輻射應用國際學術講習班。講習班邀請9位國外著名專家講授了同步輻射各領域最新進展,為學員帶來譜學和能帶計算等最新軟體以及使用訓練方法。
  • 海洋所北太平洋次溫躍層環流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袁東亮團隊在北太平洋次溫躍層環流研究中取得進展。研究人員預研究發現北太平洋存在一支次溫躍層海流,位於5°N附近北赤道逆流之下,貫通太平洋海盆向西流動,進入印尼貫穿流源區,是赤道太平洋水團進入印尼海和印度洋的通道,命名為「北赤道次表層流」(NESC)。  20世紀40年代,大洋風生環流動力學理論建立,揭示大洋上層環流由風旋度驅動,並由西邊界流閉合的動力機制。
  • 揭示北大西洋溫鹽與環流非同步變化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侯瑤)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春在團隊成員付垚,聯合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和德國基爾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科學家,研究揭示北大西洋溫鹽與海洋環流間並非同步變化。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科學進展》。海洋作為氣候系統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因其大尺度海洋環流在全球熱量、淡水平衡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 全國研究生短期課程張量分析講習班在上海大學開班
    尚七網4月25日訊   4月17日,由上海大學數學系和上海大學張量與矩陣理論國際研究中心主辦的張量分析講習班在本次講習班由張量研究研究專家,來自香港理工大學的祁力群教授以及他的研究團隊擔任主講;吸引了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蘭州大學、上海大學等近50家高校院所的研究生和年輕教師。           開幕式由數學系主任、上海大學張量與矩陣理論國際研究中心主任王卿文教授主持。
  • 氣候變化可能導致「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崩潰
    不過據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可能會致使洋流停止。一旦環流崩潰,北大西洋沿岸國家將迎來寒冬,格陵蘭,冰島和挪威的海冰將快速擴張,世界各地的降雨量將發生變化。 這個洋流被稱為「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這個傳送帶向北方的高緯度地區輸送溫暖的洋流,繼而以深流的方式將北大西洋的冰冷海水向赤道傳輸。
  • 南方雪災的三重門——拉尼娜、大氣環流異常和全球變暖
    厄爾尼諾爆發過程中大氣和海洋的調整,以及由此驅動的海氣相互作用和能量重新分配,孕育了拉尼娜事件的發生,它將使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大範圍持續異常偏冷,由此強化太平洋西暖東冷的格局。拉尼娜變厲害了    2007年6月,赤道西太平洋海溫持續異常偏暖且範圍明顯擴大。9月,赤道中、東太平洋已進入拉尼娜狀態。
  • 《Science Advances》刊發LTO研究團隊海洋環流研究成果
    全球變暖已經成為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在此背景下,全球氣候系統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改變。海洋作為氣候系統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因其大尺度海洋環流在全球熱量、淡水平衡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在氣候變化背景下,海洋環流是否已經發生顯著改變?海洋垂直結構變化是否與海洋環流變化同步?
  • 北京同步輻射裝置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譜分析講習班成功舉辦
    XAFS是同步輻射裝置上用戶最多的實驗站之一,隨著上海光源的建成和首批光束線的陸續投入使用,北京、上海和合肥的三個同步輻射裝置上有3個專用的XAFS實驗的線站,此外還有8個線站也能進行一些XAFS實驗,能量覆蓋了軟X射線、中能X射線和硬X射線段,能夠開展多種模式的XAFS實驗,成為國內科研工作者開展高水平研究的公共實驗平臺,為我國材料、能源、生物、環境、醫學、考古和國防等相關領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2014彈性波動力學高級講習班在京舉辦
    8月5至9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資助的2014彈性波動力學高級講習班在北京交通大學舉辦,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所長王小民研究員、李紅浪研究員,美國西北大學曲建民教授、德國錫根大學張傳增教授等10位國內外相關領域的專家為講習班作了報告
  • 我校教師參加2014年全國實驗力學高級講習班
    講習班吸引了來自全國70個單位的200多名學員參加。我校能源與安全學院穆朝民教授、理學院羅吉安副教授、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薛長國副教授以及材料學院選礦專業張澤華同學參加了該講習班。參加講習班期間,我校教師積極同南京中迅微傳感技術有限公司等四家企業進行相關儀器設備進行交流,了解了最新三維數字圖像相關的測量設備、儀器,並對專題講座中涉及的實驗測量設備有了最直觀的認識。      本次三維數字散斑相關技術及應用講習班旨在促進我國光測實驗力學研究水平的提高和學術隊伍的建設,為廣大青年學子和學者提供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