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我國第二代基因測序技術處於全球第一方陣—新聞—科學網

2020-12-05 科學網
國家發改委:我國第二代基因測序技術處於全球第一方陣

 

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技術領域發展成就之六

基因檢測產業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基因檢測行業高速發展,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期間,我國基因檢測技術持續取得新的突破,應用範圍不斷拓展。行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檢測服務能力躍居世界前列。在政策法規逐步完善和資本市場的推動下,我國基因檢測市場規模迅速擴張,受到全球矚目,已成為「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力量。

一、我國是全球基因檢測市場規模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近五年來,基因檢測以更高的測序通量、更高的檢測精度、更加平民化的檢測費用,開始加速走進人們的生產生活。據相關機構測算,2016年中國市場規模約為60億元人民幣,是2012年的5倍多,年複合增長率超過50%,位居全球前列。

二、第二代測序技術處於全球第一方陣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企業與研發機構把握基因測序技術發展趨勢,積極進行技術開發和設備研製,以打破歐美企業在上遊測序儀器及試劑製造的壟斷。紫鑫藥業與中國科學院合作開發第二代測序儀BIGIS,這是國內第一款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實用型國產第二代測序儀,能夠達到和部分超越國際主流設備技術指標,製造成本低於進口設備的1/2以上,應用成本低於進口設備的1/3以上。華大基因生產的BGISEQ-1000、BGISEQ-100、BIGISEQ-500基因測序儀屬第二代測序儀,其中BGISEQ-1000、BGISEQ-100已獲得CFDA審批,進入市場。此外,華大基因還開發了基於MDA的單細胞測序技術,該技術屬第三代測序技術,不僅具有更高的解析度和基因組覆蓋度,而且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三、龍頭企業基因測序服務能力居全球第一

從測序儀器的數量來看,我國擁有二代測序儀的數量僅次於美國。成立於1999年的華大基因,是我國乃至全球基因測序行業的排頭兵,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組學研發機構,也是世界上擁有二代基因測序儀最多的機構。目前,華大基因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基因測序公司,同時擁有最大的資料庫,其基因技術已應用於英國、澳大利亞、西班牙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家醫院或單位,佔據了全球近50%的測序市場份額,是真正意義上的「測序航母」。

四、國內行業政策環境不斷完善

近年來,我國行業主管部門不斷完善基因檢測行業發展環境,制定了一系列促進行業發展的政策法規。2014年,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聯合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加強臨床使用基因測序相關產品和技術管理的通知》,把基因檢測行業從無序發展、無法可依的監管真空地帶推向有序監管的道路。之後,衛生計生委確定了一批高通量測序技術臨床應用試點單位,開展遺傳病診斷、產前篩查與診斷、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腫瘤診斷與治療的試點工作,並印發了《藥物代謝酶和藥物作用靶點基因檢測技術指南(試行)》和《腫瘤個體化治療檢測技術指南(試行)》。2015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實施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包,擬在3年時間內建設30個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範中心,快速推進基因檢測臨床應用以及基因檢測儀器試劑的國產化。2016年11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同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均提出推廣基因檢測等新興技術應用,促進產業發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這一系列政策舉措,使得臨床級別的基因測序產品和服務逐步走向規範化。

五、受到資本市場高度關注

隨著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張和政策環境的不斷優化,基因檢測行業開始受到資本市場關注和青睞。據有關機構統計,2012年至2016年,我國基因測序行業累計獲得近70筆投融資,累計披露的投資金額超過5億美元,其中2016年基因測序行業獲得33筆投資,披露投資金額超過3.2億美元,為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最高值。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基因測序行業龍頭企業的華大基因,也被資本市場瘋狂追逐。2017年7月,華大基因上市,每股發行價僅13.64元,其後股價直線上升,每股股價過百元,公司市值已突破500億元人民幣。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我國第二代基因測序技術處於全球第一方陣 相關概念火爆
    消息面上,據報導,發改委10月10日批覆第二批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範中心建設方案,河北、遼寧、江西、重慶、海南、青海等地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範中心建設方案獲批。基因檢測概念股應聲大漲。國家發改委此前表示:我國第二代基因測序技術處於全球第一方陣。
  • 單細胞基因測序技術專利布局中的「中國力量」—新聞—科學網
    北京IP通過專利大數據檢索分析發現,截至2020年2月29日,全球共有216件單細胞基因測序技術相關專利申請公開,其中38件獲得授權。這些專利申請地域布局涉及11個國家或地區。 報告分析顯示,中、美兩國在單細胞基因測序技術領域專利申請量居前。中國專利申請量79件,美國43件,兩國公開專利申請量之和佔全球總量的74%,但在更多的國家或地區尚無相關專利申請。
  • 基因測序:亟待加入中國元素—新聞—科學網
    每天不斷更新的消息使得基因測序這個產業和概念成為了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 在「創新中國智庫專題講座」上,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所技術研發中心常務副主任任魯風作了《基因測序技術在中國應用前景》主題講座。他主要從基因到底是什麼?測序是幹什麼?基因測序到底能解決我們什麼問題以及測序技術、應用在中國及全球的發展態勢等方面解讀了基因測序的相關內容。
  • 我國基因測序市場規模穩定增長 主要應用於腫瘤診斷及治療領域
    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基因檢測開始應用於商業領域。目前基因測序技術已經發展了四代,第一代基因測序儀於1977年推出,第二、三代基因測序儀分別於2005年、2008年推出,最新的第四代儀器在2012年推出,降低了生產成本,但是精確度不如第一代基因測序儀。基因測序產業鏈上遊主要為測序儀器和測序試劑耗材等;下遊包括醫院、製藥企業和政府研究機構等相關應用領域。
  • 我國基因測序技術在醫療領域前景廣闊
    2001年人類全基因組測序完成以來,測序技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從測序成本演變圖中可以看到,第一代測序技術的改良基本符合摩爾定律。但第二代測序技術的出現使得測序成本大幅降低。第二代測序技術與第一代技術原理完全不同,是顛覆式的創新。
  • 2020年全球及中國基因測序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 未來國內市場...
    同時,精準醫療國家指南也提出了「隊列、大數據、生物標記物、精準預防、精準治療」等重點方向。2014年以後,CFDA等機構批准高通量測序在NPIT、PDG等生育健康領域的臨床應用試點。計劃在2030年前我國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至此,精準醫療在中國已經上升為了「國家戰略」。2016年年底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加快發展精準醫學新模式。
  • 全基因組測序重現小麥「家世」—新聞—科學網
    如今,小麥已成為全世界1/3以上的人口主糧,提供了人類飲食中約20%的熱量和蛋白質,而我國更是全世界最大的小麥生產國和消費國。 小麥安全關乎國家糧食安全。 「然而,小麥的研究和遺傳育種改良嚴重落後於水稻、玉米等其它主糧作物。」論文通訊作者之一焦雨鈴告訴《中國科學報》,原因在於小麥基因組異常龐大和複雜。
  • 中國基因測序專利分析
    基因測序(檢測)技術是指通過血液、體液、細胞等對DNA進行分析、檢測的技術。從技術的演變升級來看,國際基因測序技術主要歷經三代:第一代測序技術基於Sanger和Coulson在1975年發明的雙脫氧終止法的測序原理,並結合螢光標記以及毛細管陣列電泳技術來實現自動測序。第二代測序技術共同的特點是以捨棄讀長為代價實現了高通量。
  • 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原理和應用——第二代測序技術
    第二代測序技術高通量測序技術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 基因圖譜技術VS第三代測序技術,誰是贏家?
    自2015年精準醫學風行全球,基因測序技術開始進入大爆發期­—臨床轉化加快驅動市場打開已是形勢所趨。隨之而來的還有政策的推動和政策的監管。另外,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也是推動市場逐漸成熟的必要條件。 sanger測序,其測序成本高,通量低等方面的缺點,嚴重影響了其真正大規模的應用。二代測序,簡稱NGS,較Sanger測序有了巨大的突破,也稱之為高通量測序。
  • 基因測序9股受益我國首座國家基因庫啟動試運行
    =====閱讀全文=====  至誠網(www.zhicheng.com)6月20日訊  經過近五年建設,位於深圳大鵬新區的我國首座國家基因庫啟動試運行。廣東省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副省長袁寶成,深圳市長許勤出席活動,並參觀了國家基因庫主體建築,聽取了基因庫建設、基因組大科學工程和基因組國家實驗室建設工作思路匯報。
  • 瀚海基因發布全球最準三代基因測序儀,測序成本將降至一百美金
    據介紹,該測序儀是目前全球準確率最高、唯一針對臨床應用的第三代基因測序儀,其技術水平已經達到「亞洲第一,世界領先」。隨著第三代基因測序儀的量產及運用,預計2019年左右,人們只要花費約100美元就可測自己的基因信息。比目前1000美金的基因測序費用降低了九成。
  • 第三代基因測序技術比較與總結
    在第二代測序技術的協助下,個人基因組圖譜正在如火如荼地繪製中。但第二代測序技術很快就遇上了強勁的對手——第三代測序技術,也被稱為「下、下一代的測序(next-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 基因測序技術大升級
    以該法為基礎,Sanger後來對它進行了許多改進,使之更適合實際操作,為後來的大規模測序提供了技術支持,其中一個重要改進是利用單鏈DNA噬菌體載體將隨機打斷的DNA片斷分別測序,再拼成完整的基因。    上世紀90年代初出現的螢光自動測序技術逐步代替了雙脫氧末端終止法,並且將DNA測序帶入自動化測序時代。    第二代測序技術較之第一代,進步主要體現在高通量與低成本上。
  • 基因測序概念是什麼意思?基因測序概念股有哪些?
    醫藥 2 300244 迪安診斷 18.95 0.32% 2014年4月,迪安診斷在交易所互動平臺披露,迪安診斷已建立一代、二代基因測序平臺。 健康中國,醫藥 3 002642 榮之聯 8.52 -1.05% 依託華大基因布局「生物雲」,基因測序能力位居全球第一。
  • 全球TOP10頂尖基因測序公司出爐,基因測序市場有多大?
    2005年首代測序儀Roche454單次產生400MB的基因序列文件,到2010年第二代測序儀IlluminaHiseq2000單次能產生200GB的基因序列文件。技術的高速發展,讓基因測序的速度在5年時間裡提升了500倍,全基因組測序的時間成本也從11年降至幾周。此外,基因測序的成本也在不斷下降。
  • 基因測序:一個比肩新能源的新故事
    自1977年誕生第一代測序技術以來,基因測序產業已進行多次技術變革。分子診斷是體外診斷(IVD)中發展速度最快、技術最高的領域,主要技術包括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核酸原位雜交、基因測序和基因晶片等。其中,基因測序是分子診斷的主流技術方向。
  • 第二代測序的原理
    第二代測序
  • 科學網—小小的線粒體與強大的基因測序技術
    這樣,經過一代代複製、遺傳和篩選,有些有意義的變異就被保留並富集下來,最終形成了線粒體基因組單核苷酸變異的多態性(SNP)。 這種隱藏的核苷酸變異情況,通過二代高通量測序技術,很容易被檢測出來。因為二代高通量測序技術,可以一次並行對幾十萬到幾百萬條DNA分子進行序列測定,高覆蓋度的測序使得細胞中多備份的線粒體基因組上攜帶的SNP能夠被準確而高效地檢測出來,用於深入解析隱藏在線粒體基因組中的變異和進化信息。 物種的測序 現代人類飼養的家畜,是被人類高度馴化的動物,與人類生產生活密不可分。
  • 全球TOP10頂尖基因測序公司出爐
    2005年首代測序儀Roche454單次產生400MB的基因序列文件,到2010年第二代測序儀IlluminaHiseq2000單次能產生200GB的基因序列文件。技術的高速發展,讓基因測序的速度在5年時間裡提升了500倍,全基因組測序的時間成本也從11年降至幾周。 此外,基因測序的成本也在不斷下降。「100美元完成一個人全基因組測序」是基因測序行業的共同目標,全球基因測序從業者都在為此衝刺。 2006年,全基因組測序費用從最初的上億降至20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