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新論:虛擬網絡也要有真實邊界

2020-12-05 人民網

  今天,許多公共事件都在網絡上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虛擬的網際網路不斷向公眾展示其強大的信息傳播能力,讓潛藏在角落裡的不法和失德行為不得不「直視陽光」,也讓社會在激濁揚清中行穩致遠。

  然而硬幣總有兩面。我們有時也會發現,網絡輿論場放大了一些本不該有的聲音。有的人在網上利用人們的善良情感,洩私憤、填私慾、徇私心。競爭失敗了,就在網絡上捏造虛假事實,肆意誹謗競爭對手;戀愛失敗了,就在網絡上披露對方隱私,詆毀對方;非法利益落空了,就在網絡上羅列、嫁接不相干事實,肆意攻擊他人。甚至有個別所謂「網絡大V」,顛倒黑白、惡意炒作,把輿論監督做成了一門撈錢的生意。所以,我們既要看到網絡輿論場革故鼎新的積極作用,加以鼓勵;同時也要注意那些利用網絡輿論場損害公共利益的行為,加以遏阻。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法律為虛擬網絡輿論環境中的參與者構築真實的權利邊界。

  大凡網絡上的言論,要麼屬於「事實陳述」,要麼屬於「意見表達」,要麼是二者的結合。基於輿論監督的正當性要求,網絡上的發言,只要事實陳述基本屬實,意見表達沒有逾越法律邊界,那麼這樣的發言就是合法合理合情的,就是在言論的權利邊界之內的,行為人理應受到法律的保護。但如果事實陳述中的事實,只是自己主觀認定的「事實」,既沒有任何證據支持,也沒有任何權威的信息來源,那就可能構成對他人利益或公共利益的侵犯。有些「事實」,即使有證據支持,但如果屬於個人的身份信息、私人活動信息、健康檢查資料、犯罪記錄等隱私,對外公布本身也可能構成對他人隱私權的侵犯。如果意見表達中的「意見」,已經超出就事論事的範圍,演變為人身攻擊,那也同樣可能構成侵犯他人權益。以上這樣的事實陳述和意見表達,就不合法律要求,就是在言論的權利邊界之外的,不應受到法律保護。

  對於網絡輿論平臺自身,也存在著權利的邊界。當網絡言論侵犯他人權利時,只要網絡輿論平臺接到侵權通知後採取了刪除、屏蔽、斷開連結等措施,它就可以躲入「避風港」,也算是履行了相應的義務。但法律也鮮明地樹起了規則:如果網絡輿論平臺明知有人利用其平臺發布侵權言論,而不採取必要措施的,它就要承擔責任。

  在網際網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每個人都是網絡的受益者。但如果對跨越權利邊界的網絡行為不加規範,則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受害者。一旦我們習慣於不加甄別,縱容那些沒有任何證據支持和權威信息來源的所謂爆料,我們自己很可能就會成為下一個被爆料的人,從而受到無辜的傷害。在沒有權利邊界的網絡輿論場中,也就意味著沒有規則和秩序可言。人與人之間難以形成穩定的預期和信賴,這樣的輿論環境不僅無法激發出真知灼見,更會激化矛盾、加重偏見,理應引起我們的警示。

  構建一個健康、成熟、理性的公共輿論空間,必須要以法律規範劃定的權利邊界作為基礎。人類社會的實踐早已啟示我們,穩定的規則和秩序是我們開展一切活動的前提,是實現人類自身發展的首要條件。讓網際網路更好地在法律框架下運行,聲音和觀點才能傳得更遠、響得更久。

  (作者為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法官)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13日 09 版)

(責編:曹昆、黃策輿)

相關焦點

  • 剖析SNS實名制下的網路遊戲:虛擬中的現實
    開心農場中,玩家被塑造為一位農民,給你一塊地,讓你慢慢去經營,而這個虛擬的世界之所以看起來栩栩如生,還因為它自有一套運作規則與規範,你必須辛勤勞作才會有收成,你要經常去鄰居家串串門,才會有不勞而獲的果實,才能與鄰裡互幫互助加深感情,在這種不太複雜又顯得真實的世界中,玩家們完成著對自己「農民」身份的構建與認同,而這個全新的身份是人們獲得心理滿足的來源。
  • 2020 Real World CTF 戰火重燃,打破虛擬與真實的超強對抗
    更多真實的人類,操縱著虛擬的工具,通過網絡空間來破壞真實的世界,但也有更多網絡守護者從虛擬中走出,關注在真實世界中的攻擊對抗。戰場交匯在真實與虛擬的邊界。由長亭科技主辦的Real World CTF 正是希望可以為更多的守護者搭建起這樣一座連通虛擬與真實的對抗之橋。
  • Virtual PC新用法--單機虛擬網絡
    Virtual PC的網絡功能    Virtual PC支持聯網,它有兩種工作模式:    共享模式 在此模式下工作時,主機相當於一個代理伺服器,以動態分配方式(DHCP)賦予虛擬機一個IP位址(即通常所說的內網IP)。
  • 「虛擬觸覺」技術獲重大突破!可「欺騙」大腦得到真實觸感
    當畫面顯示出砂石或者粗糙壁紙圖案時,輕輕地移動手持設備就像是觸摸到真實的物體。據悉,發明人目前已為這項技術在全球申請了29項技術專利,在未來有望進一步研發像手錶一樣可戴在手上的「虛擬觸覺」設備,或將其應用於遠程醫療、機器人技術和自動駕駛技術等。
  • 世界是虛擬的假象嗎?這不是科學問題,這是哲學本體論的變種
    只是一次比一次更真實罷了。那麼你如何確定此時此刻看這篇文章的你是不是在夢中?道理很簡單,不管是缸中之腦、圖靈測試還是夢中夢都無法證偽我們的世界是虛擬的。這個問題就和本體論一樣,永遠沒有答案。有人會說:世界可能虛擬的假設太滑稽了,但要知道時空彎曲,引力波這些在過去完全不可能相信的理論卻是自然事實。
  • 人民日報經濟透視:當內容成為「信息黃金」
    不久前公布的瑪麗·米克爾網際網路趨勢報告顯示,全球網際網路用戶和智慧型手機數量增速放緩,人均使用網絡的時間卻在增長。這意味著,對用戶時間和注意力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一些傳統媒體公司的戰略調整印證了這一發展趨勢。
  • 人民日報熱點辨析: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但網絡空間不同於傳統的社會空間,它源於現實世界,是現實社會在網絡空間中的多維體現,是現代社會生活的「電子映像」,在這裡人們的社會生活和存在方式被數位化重構。   虛擬性、開放性是網絡空間的重要特徵,但虛擬不是虛幻、虛假,也不是對現實的簡單數位化模擬;開放不是無法、無序,也不是可以隨意亂來。
  • 沉浸式虛擬仿真系統:AR應用層出不窮,探索虛擬與現實的邊界
    AR技術使用戶能夠像現實世界中一樣,將其思想、夢想和體驗真實化。和虛擬實境VR相比,增強現實AR更容易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最近AR領域又有了一些新動作,AR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AR+生活AR在生活中最常見的應用就在我們的手機裡——AR濾鏡。
  • 「薅羊毛」一族網絡搶紅包 製造虛擬用戶可視為詐騙
    老用戶把這家網絡平臺的手機客戶端推薦給新用戶,可以得到一定金額的紅包,但自己在準備提現時卻遇到了問題。  為了儘可能多地搶紅包,小王加入了一個專門交流搶紅包技巧的QQ群,裡面的一些專業術語很有講究。  小王說,然後有朋友就幫我拉到「跑碼群」裡面做一些薅羊毛的一些活動。  記者問到,這個「跑碼」是什麼意思?  小王說,「跑碼」就是有些手機驗證碼、身份證號、設備號都會在這裡,一般的搶紅包活動都會要你的手機號驗證登錄,然後註冊。
  • 人民日報評網絡文學:既要高質量也要正能量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 網絡文學:既要高質量也要正能量(藝海觀瀾)作者 張珊珊網絡文學日益成為新中國文學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重要引擎。網絡作家當銘記文學價值與使命,以精品力作回應時代關切和讀者期許最近一段時間,《龍嶺迷窟》《我是餘歡水》《清平樂》《傳聞中的陳芊芊》等幾部口碑上佳的電視劇、網絡劇閃耀大小屏幕,好不熱鬧。這幾部劇集有一個共同點,即皆由網絡文學改編而成。事實上,網絡文學已成為近年來影視改編的富礦和重要創意來源,而這正得益於網絡文學巨大的體量和強大的內容生產能力。
  • 那些「虛擬實境」沒有告訴你的事——讀《虛擬實境:萬象的新開端》
    後者被稱為「網絡技術的剋星」或「科技界的牛虻」,他基本上以富有爭議、製造話題的保守主義姿態來反對網際網路的大規模協作或新的技術應用,從《網民的狂歡》到《數字眩暈》再到《網際網路並非答案》,激烈立場一以貫之。但本質不同的是,兩人沿用的路線不同,拉尼爾提防過度精英化,而基恩信奉知識生產的「精英主義」。
  • 騰訊虛擬競猜平臺游離灰色地帶 虛擬貨幣建網絡「賭城」?
    原標題:騰訊虛擬競猜平臺游離灰色地帶 虛擬貨幣建網絡「賭城」?  如果說微信「金豆遊戲」和NBA虛擬競猜,都是以現實的樂透遊戲和大型賽事為投注對象,但在另一個領域裡,騰訊是在徹徹底底的對虛擬遊戲——電子競技比賽,進行虛擬投注。  騰訊遊戲旗下,有一款號稱「最火爆的足球網遊」——XXonline3。
  • 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網絡空間安全有「六論」視角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文 鍾華登/圖12月2日,在粵港澳大灣區網際網路發展創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方向責任院士方濱興發表演講,從認識論、進化論、實踐論、相對論、方法論和矛盾論等六個視角分析了網絡空間安全
  • 「零宇宙」論被提出,人類竟活在虛擬程序中?
    提出「零宇宙」理論,宣稱人類或許不是真實存在?可是,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人類並沒有找到確鑿的證據,去證明這一理論的正確性。為此,一些科學家就提出了另一種理論,即「零宇宙」理論。他們是這樣認為的:我們現在能夠感知到的宇宙,只不過是一個被虛擬出來的龐大模型,而宇宙的另一個意識則就是人類自己。人類或許並不是真實存在,人類眼前所見的宇宙也並不存在。
  • 區域網虛擬伺服器工作模式有哪些 虛擬伺服器工作模式介紹
    區域網虛擬伺服器的工作模式有哪些?  如果你想利用VMWare在區域網中新建一個獨立的虛擬伺服器,為區域網用戶提供網絡服務;或者想創建一個與網內其他機器相隔離的虛擬系統,進行特殊的調試工作。此時,對虛擬系統工作模式的選擇就非常重要了。
  • 人民日報:「第一動力」論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同志根據中國和世界發展新的實際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關鍵是要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這就進一步將生產力結構排序引入現實經濟發展動力系統,在理論上使「第一生產力」進一步嵌入經濟運行,成為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這一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深化發展,為我國新階段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撐。
  • 給網絡虛擬財產加設「放心鎖」
    我們在社交帳號中留存的虛擬貨幣是否受法律保護?我們在網路遊戲中的裝備如果被他人盜竊損毀,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21世紀是網際網路的世紀,以雲計算、大數據、5G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對現代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也讓網路遊戲、社交平臺等網際網路電子服務進入了我們的生活。
  • 幫助真實患者的虛擬醫學
    這是建模和仿真的新時代,藉助於這些先進的技術,科學家們正在加速發現藥物,疫苗,醫療設備,材料和許多其他產品。多年來,仿真早就用於物理系統,以廉價,快速地測試數百個原型設計。現在,它們正在蔓延。就生物醫學而言,從倫理和實踐的角度來看,模擬通常是測試數千種藥物製劑的唯一可行選擇。
  • 《人民日報》:謊言無法掩蓋歷史真實
    》:謊言無法掩蓋歷史真實    審定結果與審定目的去之千裡「新歷史教科書編撰會」主導編著的中學歷史教科書通過了日本文部科學省審定的消息傳來,令人驚詫不已。1997年1月,他們又破門而出,組織了「新歷史教科書編撰會」,宣稱他們自己要實際編輯中學歷史教科書,到處散發蠱惑人心的宣傳材料,試圖達到「克服自虐史觀」和「排除自虐史觀教科書」的目的。這次「新教科書編撰會」編寫的中學歷史教科書就是這樣出籠的。
  • 人民日報署名文章:邁出建設網絡強國的堅實步伐——習近平總書記...
    新華社北京10月18日電 人民日報10月19日署名文章:邁出建設網絡強國的堅實步伐——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重要論述綜述人民日報記者 彭波 張璁 倪弋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報社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宣傳思想工作要把握大勢,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