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偶然
最近偶然看到一個關於戈巴契夫的新聞:
俄羅斯《觀點報》報導,今年89歲的戈巴契夫獨居在由國家提供的公寓中,助手是他最親近的人。他的女兒和兩個外孫女都居住在德國,受疫情影響無法探望他。
——年事已高,獨居狀態,依靠助手。
報導稱,戈巴契夫的身體不太好,幾乎無法從椅子上站起來,走動需要藉助特種裝置,去二樓必須使用電梯,否則需要1個小時才能走到臥室。
看到這個信息,還是有點驚訝;雖然我知道戈巴契夫依然健在,但仍然和很多人一樣,潛意識中會把他當一個故去的歷史人物。
縱觀斯拉夫人歷史,從莫斯科公國的大公、到沙俄帝國的沙皇、到紅色蘇聯的總書記、再到如今俄羅斯帝國的總統們,沒有一個人比戈巴契夫長壽。
史達林、勃列日涅夫、葉爾欽那種能活到70多歲,都算比較長壽了。戈巴契夫雖然在位時間不長,但只要能堅持到明年3月份,就能達到90歲高壽,每一天都在創造歷史。
帝國思維中的歷史人物,通常講蓋棺定論。
但是對戈巴契夫而言,他的定論無需蓋棺——
他是蘇聯最後的標誌,也是斯拉夫人歷史的拐點。
放在歷史長河中看,戈巴契夫也許是歷史上唯一憑藉一己之力,推動一個超級帝國解體的人物。
在工業文明之前,不論是東方的漢帝國與唐帝國,還是西方的羅馬帝國與奧斯曼帝國,都有一個漫長的衰落過程。
工業文明周期內的西班牙帝國與大英帝國,也是經歷了戰爭洗禮方才衰落。
唯有戈巴契夫領導下的蘇聯,解體過程非常迅速;擁有超級武力卻沒有使用。
02 戈爾簡史
立體史觀中,蘇聯在斯拉夫文明中(對應工業文明周期)的地位,類似於秦帝國或隋帝國在華夏文明中(對應農耕文明周期)的地位。既是歷史大周期中的明星,也是炮灰。推理邏輯參照《民國夢與民國》或美國史的序言。
蘇聯雖然是列寧建國,但列寧死得很早(1924年);蘇聯實際上是在史達林手中徹底成型、壯大並走向巔峰。
史達林身邊的群體,也是真正意義上的開國功勳。從這個層面來說,勃列日涅夫(二戰時曾擔任烏克蘭第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也算是開國功勳集團的一員。
但是這個開國集團只有奪利爭權,沒有人真的想改革。原本赫魯雪夫想改一改,但被勃列日涅夫推翻。從那以後,開國功勳集團再也沒人搞改革。
戈巴契夫是蘇聯第一位開國功勳集團之外的統治者——
他生於1931年,沒趕上衛國戰爭血與火的考驗;
他21歲(1952年)才入黨,那時史達林的人生已到暮年;
當他1955年大學畢業,恰好趕上赫魯雪夫批判史達林;
戈巴契夫走上政壇之後則一路開掛。從邊疆團組織幹起,到區委書記,一路往上,40歲(1971年)就成了蘇聯的中央委員。
鑑於勃列日涅夫時代的僵化,選擇一個年輕的改革派上臺勢在必行。1980年10月,49歲的戈巴契夫成為最年輕的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從那時開始,基本就定調了戈巴契夫將走上最高崗位。
但戈巴契夫有明顯的缺陷:一直在行政系統混,缺乏軍方根基。
當然在保守派眼中,戈巴契夫缺乏軍方根基可能是一個好事兒。因為如果改革搞不好,軍方可以對他形成制約。
但人算不如天算,葉爾欽領導的軍方不僅反戈巴契夫,還直接把蘇聯給弄散架了。如果戈巴契夫軍方根基深厚,蘇聯也許不用解體。
當然這些都是陳年舊事了,要掰扯清楚需要很多時間和精力。那麼如何看待戈巴契夫主導蘇聯走向散架這事兒?
03 大歷史
俄羅斯媒體曾如此評價戈巴契夫:世界的英雄、俄羅斯的棄兒。
所謂世界的英雄,首先針對美國和歐洲而言。從意識形態上看,蘇聯解體是自由主義戰勝集權主義。日裔學者福山寫的著名的《歷史的終結》就是典型例證。
從現實主義看,蘇聯解體之後,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耀武揚威好幾十年。歐洲方面,冷戰壓力一下子消失了。
所以歐美感謝戈巴契夫,給他頒發了包括諾貝爾和平獎在內的一系列獎章,捧他為推倒柏林圍牆、結束冷戰和改變世界的英雄。
另外東方的中國和日本也應該感謝戈巴契夫。蘇聯解體之後,中日外部壓力也驟然大幅度降低,中國還從俄羅斯和烏克蘭那裡淘到不少寶貝。
所謂俄羅斯的棄兒,是指在俄羅斯民間,仍然有很多人懷念蘇聯,認為戈巴契夫和葉爾欽是毀掉蘇聯的罪人。
2001年(普京剛上臺)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高達66%的俄羅斯人認為戈巴契夫、葉爾欽應對國家的困境負責。
但是到2011年,全俄輿論中心在戈巴契夫80歲生日前夕做的民意調查顯示——
對他表示憤慨的俄羅斯人已經從2001年的30%下降至20%,厭惡他的人從9%下降至5%。——難道說俄羅斯人不再怨憤戈巴契夫?
對他好感和同情的人從16%下降至5%,尊敬的人從15%降至10%,對他冷淡和漠不關心的人則從25%升至47%。
——隨著普京時代來臨,俄羅斯人已經逐漸把戈巴契夫遺忘。
在普通俄羅斯人眼中,戈巴契夫已經是現實的棄兒。雖然他還活著,但已經類似於一個故去的歷史人物。
俄羅斯普通人可以把戈巴契夫遺忘,但精英階層不能。因為精英階層除了掌權、斂財、順便搞腐敗之餘,還要談點理想情懷,也就是要講傳承。
04 精英階層
俄羅斯精英階層一直在為戈巴契夫辯護。精英階層一直有這樣一種聲音:
「蘇聯解體實際上不是戈巴契夫的過錯,而首先是俄羅斯聯邦人民的過錯,是積極支持俄羅斯聯邦享有主權的思想、俄羅斯聯邦從蘇聯分離出去的思想的俄羅斯人的過錯。要知道葉爾欽在1991年6月參加總統選舉時打的就是獨立的、享有主權的俄羅斯聯邦的旗號。」
另外還有聲音認為,戈巴契夫給了蘇聯人民自由,只不過付出的代價太大。
即便普京(一直沒退黨)多次聲稱(戈巴契夫改革導致的)蘇聯解體是「20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
其實原因很簡單,沒有戈巴契夫改革,就沒有現在的俄羅斯。這就好比,雖然崇禎把明朝折騰沒了,但南明朝廷一定還要尊崇崇禎。普京如果否定戈巴契夫,就會傷及俄羅斯繼承蘇聯的法理。
至於俄羅斯精英階層,其實在意識形態中一直傾向於歐美,他們很多人至少不恨戈巴契夫。他們這種情懷,會在戈巴契夫舉辦葬禮時釋放。
某種意義上說,整個地球村都在等一場戈巴契夫的葬禮(沒有詛咒的意思),算是21世紀的人們給20世紀的歷史畫上一個句號。
戈巴契夫之於這個世界,定論已有,只差蓋棺。